课外拓展


1、南北半球西风漂流的差异

  广义的西风漂流是指在盛行西风的吹拂下海水自西向东大规模流动所形成的洋流。在北半球,西风漂流是日本暖流和墨西哥湾暖流的延续,分别称为“北太平洋暖流”和“北大西洋暖流”。由于这两股暖流的海水是从大洋西部的低纬流来,故属暖流性质。在南半球,三大洋的西风漂流连成一起,形成了横亘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的全球性环流,但其性质是寒流。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南半球的西风漂流是环绕南极大陆流动的,而南极大陆是一个冰雪覆盖的大陆,气温极低,这必然影响其周围水域的海水温度;二是从南极大陆上延伸出来的冰舌,进人海洋后形成了漂浮的冰山,这些浮冰融化时吸收大量的热能,从而使海水温度降低;三是南极大陆的强劲而干冷的极地东风也造成了海水的降温。

2、墨西哥湾暖流为什么会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一股暖流?

  墨西哥湾暖流(湾流)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墨西哥湾暖流包括三部分,即佛罗里达暖流、狭义的墨西哥湾暖流和北大西洋暖流。狭义的墨西哥湾暖流从哈特勒斯角以后才开始。我们一般所讲墨西哥湾暖流是指狭义的湾流,它之所以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一股暖流,是因为以下两点:

  (1)墨西哥湾暖流是多股暖流汇合而成的。它的源头是来自赤道地区的水温很高的北赤道暖流和圭亚那暖流,它们从东向西奔往墨西哥湾,在湾内“碰壁”以后汇合在一起,势力强大。

  (2)墨西哥湾位于北美大陆的东南岸,北、西、南三面为陆地包围,东面开口处还有古巴等大小岛屿“把守”。由于墨西哥湾地处热带和亚热带,这种特殊的海湾地形使它几乎与外界隔绝,水温较高,夏季可高达30℃,冬季也在20℃以上,形成一个大“热水库”。从这个大热水库流出的洋流,必然是势力最强大的暖流了。

3、厄尔尼诺现象与拉尼娜现象

  厄尔尼诺一词来源于西班牙文“EL Nino”,意为圣婴(圣子或耶稣之子),最初用来表示每年圣诞节前后,沿厄瓜多尔海岸出现一支微弱且向南移动的暖海流。后来科学上用来表示在南美秘鲁和厄瓜多尔附近几千千米的东赤道太平洋海面的异常增温现象。

  正常年份,由于南半球东南信风的作用,南美秘鲁、厄瓜多尔沿岸在离岸风的作用下,使沿岸一带冷水上翻,沿岸水温特别低;而南太平洋西岸为向风海岸,又有暖流经过,沿岸水温特别高。这样,南太平洋西岸因水温最高而盛行上升气流,升到高空后东流,到达东太平洋后转向下沉,在海面上又以东南信风的形式返回西太平洋,这个东西向的大气环流称为瓦克环流圈。南美秘鲁、厄瓜多尔沿岸因位于瓦克环流的下沉区,空气层结稳定,降水稀少;而同纬度的澳大利亚东岸由于为向风海岸,有暖流经过,且位于瓦克环流的上升区,因而降水丰沛。可是每隔4--7年,东南信风便会出现减弱现象,甚至会转变成西风,这时南太平洋东岸的冷水上翻现象消失,赤道逆流增强,大量的暖水输送到东太平洋,秘鲁、厄瓜多尔沿岸海水温度异常增高,从而出现上升气流,降水量大增,并出现洪涝灾害;而南太平洋西岸海水降温,上升气流减弱,甚至出现下沉气流,使本来多雨的印度尼西亚、新几内亚和澳大利亚北部雨量减少,甚至发生严重干旱现象,这就是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现象造成世界性气候异常的原因,可能是瓦克环流东移时,与其相邻的大气环流受到扰动,从而造成全球环流系统的紊乱。

  拉尼娜一词也来源于西班牙文“La Nina”,意为圣女。拉尼娜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是指中、东太平洋海水温度比常年更加偏低的现象,也称反厄尔尼诺现象。

  拉尼娜年,东南信风异常强烈,使中、东太平洋表层暖水西流、深层冷水涌升更加旺盛,造成西太平洋水温更高,中东太平洋水温更低,由于拉尼娜期间,瓦克环流的位置并不发生变化,因而形成的全球性天气灾害相对比较少。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