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测试
高考解析
课外拓展



  
陆地环境(二)

  

一、一周课程概述

  学习本单元时,要多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来进行学习,同时,在学习这些知识时,要注意利用简单示意图帮助形象的理解。还可以利用结构式把知识联系起来,使知识脉络清晰。

  本周的重难点内容包括:土壤的形成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陆地自然资源的特点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陆地自然带的分布;陆地环境的地带性分异规律;两大地震带的分布;地质灾害的成因及危害;自然灾害的监测和防灾减灾的措施。

二、重难点知识讲解

(一)陆地环境的组成——土壤

  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这是土壤的本质属性。土壤肥力就是指土壤能同时并不断地供应和调节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所需的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其肥力高低取决于土壤中水、肥、气、热四个因素之间的协调程度。以及能否满足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各种需求。

  列表比较土壤的形成及其在陆地环境中的作用

  

(二)陆地环境的整体性

1、陆地环境各要素的关联性。

  环境中的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构成一个整体。各个要素都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的。

2、陆地环境各要素的制约性。

  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变化。如气候要素的变化会影响植被类型及整个生态系统的变化,一是因为气候是组成环境中最活跃的要素之一;二是气候也是陆地环境的组成要素。

  世界各地的地理环境的特征有相似的,而绝没有相同的。

  根据陆地环境的整体性,我们应注意在改造环境的过程中,应该树立环境的整体观。在改造环境的活动中,要协调各要素之间的平衡,否则会得不偿失。通过学习陆地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人类在改造环境的活动中应当尊重不同地域环境差异的客观规律和现实,实施因地制宜的开发利用。人类在进行生产、生活活动时,必须考虑陆地环境的整体性特性,否则会使环境因子发生一系列的异常,造成各种各样的灾害。如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沙尘暴”的考察和研究表明,正是由于处在农耕和草原交界的冬季风,使得我国西北、华北地区近年来沙尘暴天气发生频率增加。“南水北调”、“西气东输”、“青藏铁路”工程都要考虑对某一要素的影响导致其它要素的变化,做出综合评价。

(三)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

(四)陆地自然资源

1、陆地自然资源的特点

(1)陆地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2)陆地自然资源的利用潜力是无限的。

(3)陆地自然资源有一定的分布规律。

(4)一个地域的自然资源组成相互联系的整体。

对资源的分类和判断

2、陆地自然资源在人地关系中的重要作用

陆地环境为人类提供自然资源。人类通过对自然资源的获取和加工,使自然资源增值,为社会创造财富,满足人类的社会需求。产品在加工和消费的过程中会产生废物,回到陆地环境中。显然,人类主要是通过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与环境发生关系的。

3、陆地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五)地质灾害

(1)地震

(2)滑坡及泥石流

(3)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4)地质灾害的防御

-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