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测试
高考解析
课外拓展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一、一周内容概述

  本单元教材主要叙述世界海陆概况,是了解和认识世界面貌的基础。本单元分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首先从读图入手,使学生对全球海陆面积的大小与分布大势、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特点,有个较全面的认识。接着简要地介绍了海陆轮廓形成的假说-----大陆漂移说和人类对地壳运动认识的新理论-----板块构造学说,使我们初步认识到世界海陆轮廓的演变,是在地壳不断发展变化之中形成的,而这种变化和运动至今仍在继续着。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的分类特征,以免在区域地理中重复叙述。此外,还概述了七大洲各自的地形特点,因为教材省略了大洲地理单元,所以,对各大洲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仍然是必要的。这三部分通过一些现象指明地形是不断变化的这一基本事实,接着重点阐明了影响地表形态的形成和变化的因素。

  本单元每一部分内容都贯穿着地理现象——地理分布——地理规律——地理成因的叙述模式,从感性知识到理性知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对整体知识掌握了它的基本概念后,既便于了解局部的区域特征,也减少了区域地理学习中不必要的重复。全单元从介绍地理现象到总结规律,进而分析成因,内容步步深入,内在联系紧密,形成一个整体。

二、重难点知识讲解

(一)海陆分布大势

1、从读图入手,形象记忆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

“七大洲、四大洋”的读图步骤如下:

  (1)在七大洲分布图(地图册或课本插图)中找出七大洲,通过观察给七大洲排“面积座次”。

  (2)再读七大洲分布图,逐一观察主要分布在东半球、西半球、北半球、南半球的大洲。

  (3)观察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等特殊地理纬线穿过的大陆和大洲。

  (4)在图中找出四大洋,说出包围在每个大洋周围的大洲名称。

  (5)在七大洲、四大洋分布图上观察、比较四大洋的面积大小。

2、大陆与岛屿的划分

  大陆和岛屿是人为划分的,通常把澳大利亚大陆定为最小的大陆,这样,格陵兰被挤下来,成了最大的岛屿。按照大陆是“地球上面积广大而完整的陆地”的定义,格陵兰是当之无愧的大陆。它面积是217万平方千米,相当于西欧所有国家国土的总和,如果它人口众多,肯定会作为一个洲从北美洲独立出来,可惜它只有5万人口,终年被冰雪所覆盖,只好屈居“岛屿王”了。

3、洋和海、边缘海和内海

  洋是海洋的中心部分,深度较大,受大陆的影响小,具有独立的潮汐和洋流系统。

  海是海洋的边缘部分,深度较小,没有独立的潮汐和洋流系统。按其不同的位置,可分为边缘海、内海等。

  边缘海濒临大陆,以半岛或岛屿同大洋分开,如我国的黄海、东海等。

  内海伸入大陆内部,仅以狭窄水道同大洋或边缘海相通,如我国渤海等。

(二)、陆地五种基本地形

  陆地的地形是多种多样的:按形态分为山地、平原、高原、盆地、丘陵等五种基本地形。通过海拔高低和地面起伏等两项内容的比较,可以较快、较准确地区别五种基本地形。

基本地形

海拔高度

地面起伏

山地

较高(一般500米以上)

峰峦起伏,坡度陡

丘陵

较低(一般500米以下)

起伏较小,坡度缓

平原

低(一般200米以下)

平坦、广阔

高原

较高(一般1000米以上)

地面坦荡或起伏不大,边缘陡

盆地

无一定标准

四周高,中间低

(三)、七大洲的地形特征比较

大洲名称

地形特征

亚洲

地形复杂,起伏很大;中部高,四周低;高原山地面积广大

非洲

以高原为主

欧洲

以平原为主,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大洲

南极洲

冰雪大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洲

北美洲

分三部分:西部山地、中部平原、东部高原

南美洲

分三部分:西部山地、中部平原、东部高原

大洋洲

分三部分:西部高原、中部平原、东部山地

(四)、地形的变化

  关于地形变化的有关内容,在《高一地理上册》第四单元中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地球表面的板块是不断运动的。而板块运动会对岩层产生巨大的挤压和拉伸,就会形成褶皱和断层。

  褶皱或断层的隆起地方即为高山或高原,凹陷地方则为盆地或低地。

  世界上绝大部分的山脉都是褶皱山脉,如世界上最雄伟的喜马拉雅山脉、世界上最长的科迪勒拉山系等;另一些则是断层山脉。由于断层山是沿着断裂部位错动而隆起的,所以其边缘往往是陡崖。值得强调的是,褶皱与断层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多数山脉的形成是既有褶皱、又有断层的褶皱——断层山脉。

(五)、复习方法指导

  1、复习大洲和大洋时,一定要紧紧依靠地球仪和课本上的东西半球图,观察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半球位置及其相对位置,并指导学生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绘出海陆分布略图,从而熟悉它们的名称、特点及空间分布。地球六大板块的名称及其分布,也要通过读课本上的“板块示意图”来记住名称和它们的位置。

  2、复习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知识必须联系上一单元学过的等高线、等深线、海拔和相对高度等知识,并认真观察教材中的插图,比较分析它们的本质特征,理解同类地形的共同特征,排除无关特征,切忌死记硬背。

  世界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及各大洲地形特征,一定要通过读有关图来学习,学习世界主要山脉要读课本上的“世界主要山脉分布”图,世界主要高原、平原的学习要读彩色地图册中的地形图;在掌握各大洲地形特征时一要读图,二要进行比较,三要抓住海拔、地形起伏和地形种类等主要方面去认识。

  3、地形的变化知识较为抽象,复习过程中要首先从地形变化现象入手,多留意自己亲眼目睹的、或从影视中看到的一些自然现象,二要联系板块学说的知识,三要观察课本上的褶皱和断层示意图,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编写易记的口诀加深记忆。如七大洲面积大小排列可编成以下口诀:“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四大洋按面积大小可用字头联想记忆:“太大印北”,想象海洋上有一个太大的印向北漂去。

-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