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测试
高考解析
课外拓展



  
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

  

一、一周内容概述

  本周的主要内容有:两次世界大战及其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当前政治地理格局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国际政治地缘合作与冲突的背景、表现形式和前景;经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布及其特征、形成原因和发展过程,科学技术和跨国公司对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作用,经济全球化的地理意义;世界经济区域化形成的原因、特点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当今世界主要区域经济集团的发展现状及其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综合国力的概念及其基本构成要素、提高综合国力的途径。

二、重难点知识讲解

(一)世界政治地理格局

1.世界政治地图的形成

  世界政治地图的形成,开始于15世纪末和16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地理大发现揭开了欧洲列强向海外殖民扩张的序幕,到19世纪末,整个世界基本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的世界政治地图已经形成。在1900年的世界政治地图上,主要是几个殖民国家(英、法、俄、德、美、日)及其殖民地。

2.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

  (1)起因:由于各国工业化发展进程不同步,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现象加剧,后起的美、德、日等国要求按实力重新瓜分世界。

  (2)影响:战后,以《凡尔赛和约》为基础,构成了战后国际关系的新格局,使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具体表现在:德国领土缩小,海外殖民地被瓜分;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崩溃,出现了匈牙利、芬兰、波兰等国家;沙皇俄国经过十月革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英法元气大伤,美日力量兴起。

3.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

  (1)起因:帝国主义的侵略扩张

  (2)影响:战后,按照雅尔塔等同盟国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建立了国际关系的新格局,使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具体表现在;德国一分为二,日本在战败后成为美国的附庸;美国和苏联强大起来,欧洲政治上出现分裂,东部依附苏联,中西部依附美国,美苏两极格局形成;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殖民体系瓦解,广大发展中国家成为一支新兴的政治力量。

4.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1)两极格局受到冲击

  ①社会主义阵营分裂、解体

  ②西方阵营出现分化

  (2)欧洲政治地图的剧变

  (3)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二)世界经济全球化

1.经济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拉大

区 域

参与经济全球化状况

拉 美

持续的国内改革为提高竞争力奠定了基础,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墨、阿、智等国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区域一体化,改善投资环境,吸引了众多外资,贸易也有较大发展

亚洲

东亚和东南亚

①有效的产业政策和高水平的教育投入,吸引较多外资

②亚洲新兴工业化地区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带动了经济发展

南亚

通过实施开放的经济政策,已发展成为世界市场劳动密集型产品(尤其是纺织品)的供应地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①工业基础薄弱,竞争力低,吸引外资条件较差,国家财政严重依赖外援

②一些国家政治动荡,经济发展波动明显

西亚和北非

①制造业技术水平低,技术工人短缺

②一些国家内部及国家间政治冲突不断,吸引外资能力较低

2.世界经济的南北差距有可能进一步扩大的原因

  (1)发展中国家需要从发达国家引进资金和技术,从而对发达国家形成依赖,容易被发达国家控制;

  (2)由于规模小、水平低、基础差、发展中国家的许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3)在国际贸易中,发达国家输出的是先进的工业产品,发展中国家则多是农矿产品,在产品交换中,始终处于不等价状态;

  (4)发展中国家债务沉重,有些国家政局动荡,社会不稳定,给经济发展带来很多困难;

  (5)发达国家为了维护自身既得利益,有可能在贸易和环保等方面提出苛刻条件,给发展中国家进入世界市场设置高门槛。

(三)区域经济一体化

1.世界经济区域化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1)区域化是全球化的基础,没有区域化就不可能实现全球化。

  (2)区域化本身是全球化的阶段性表现,区域化的最终结果应该是全球化,因为只有全球化才能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2.主要区域经济集团

  (1)欧洲联盟(EU)

  ①西欧是世界经济区域化的策源地

  ②欧洲一体化的发展

  ③欧盟建立的意义

  欧洲联盟的建立,标志着欧洲联合走向政治经济一体化。欧盟是目前最发达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其整体实力不断壮大,1995年,欧盟国内生产总值达5.96万亿美元,超过了美国和日本,成为可以与美国和日本等经济大国相抗衡的经济实体。

  ④欧洲联盟的三大支柱

  经济货币联盟,共同的外交与安全政策,共同的司法与警务合作是欧洲联盟的三大支柱。

  ⑤欧洲联盟的宗旨

  欧盟的宗旨是建立一个没有边界的内部空间,加强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统一货币,使各成员国经济、社会均衡和持久地发展。

  (2)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

  ①时间:20世纪80年代开始酝酿,1994年1月14日开始运转。

  ②成员:美国、加拿大、墨西哥。

  ③特点: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生命力旺盛,成为与欧盟相抗衡的共同市场。

  ④总部设在墨西哥城

  (3)亚太经合组织(APEC)

  ①时间:1989年11月成立,中国、台湾、香港于1991年同时加入。

  ②特点:比较松散的非正式集团,不挂国旗,不设常设机构(只有一个秘书处在新加坡,各成员国轮流主持)、不设集团首脑、对成员国的约束力小。

  (4)其他地区性经济集团

  东盟: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1967年8月8日成立,现有成员国11个,它们是泰国、东帝汶、缅甸、老挝、越南、柬埔寨、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文莱、菲律宾。1999年1月第三届东盟非正式领导人会议在马尼拉召开,中、日、韩三国领导人参加并制定了东盟“10+3”联合宣言。东盟总部在印尼的雅加达。

  独联体(总部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阿拉伯合作委员会、阿拉伯马格里布联盟(马格里布意即“阿拉伯的西方”),南锥体共同市场(阿根延、巴西、巴拉圭、乌拉圭四国,因其国土面积形状如锥而得名)、维谢格拉德集团(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匈牙利四国)。

(四)综合国力竞争

1.综合国力的概念

2.综合国力的基本构成要素

  (1)基本实体

  基本实体反映一个国家生存空间的大小及其位置优劣、资源状况、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等。

  ①国土面积:国土面积辽阔有利于国家发展。

  ②地理位置: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

  ③自然资源:是国家力量的物质源泉,其中最重要的是能源和金属矿藏。

  例如,日本国土面积狭小,矿产资源贫乏,发展经济所需的原料绝大部分依赖进口,对外依赖性强,故经济基础十分脆弱。

  ④人口数量和质量:衡量大国地位的重要指标。

  (2)经济力量

  经济力量是综合国力最重要的构成要素。财富在和平时期是影响国际政治的重要因素,在战争时期可以迅速转化为军事力量。经济力量主要包括:

  ①工业生产能力: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领先的工业能将潜在国力转变为现实国力。由于在现代战争中,武器装备对战争胜负有重要影响。国力竞争也要有先进的国防工业。

  ②农业生产能力:决定国家粮食能否自给和输出。粮食不能自给的国家,只要进口能力受到挑战,就会威胁国家的稳定和生存。

  ③交通和通信能力:现代战争的致胜因素。

  (3)军事力量

  军事力量主要反映在常规军事力量和战略核力量两个方面。其中,军事人员的数量已经不再是决定因素,武器装备的现代化程度和高科技含量,以及拥有较高素质的战斗人员,日益成为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

  (4)内政和外交

  一个国家的内政和外交将影响综合国力各要素能否形成合力并发挥最大效能。

  (5)科学和技术

  科学和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前,国家之间综合国力的较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学技术的进步。

三、例题

下图为某国1970年与1993年出口产值构成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该国可能是( )

A.欧洲国家  B.非洲国家  C.拉丁美洲国家  D.亚洲国家

(2)关于该国经济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仍然没有摆脱以农产品出口为主的局面

B.锡矿出口量幅度减少

C.经济具有明显的转型

D.石油、天然气出口的产值的增加主要是由于油价提高

解析:

  (1)题,根据某国1970年与1993年出口产值构成示意图可以看出,该国的出口商品主要有天然橡胶、锡矿、石油、天然气等。该国可能是东南亚的印度尼亚或马来西亚等国。所以该题选D。(2)题,通过比较该国1970年和1993年的出口产值构成的变化,可以看出该国在1970年出口的商品主要有天然橡胶,锡矿等,制造业比重很小;1993年该国出口的商品主要是制造业,说明该国的经济具有明显的转型,从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向新兴民族工业为主的经济转变。所以该题选C。

答案:(1)D(2)C

-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