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文化事物和文化现象主要属于精神文化的是( )
A.生产工具、法律制度、风俗习惯
B.文学艺术、语言、宗教
C.生活用具、生产技术、规章制度
D.宗教建筑、民间风俗、生产工具
2.与自然环境关系最密切的文化现象是( )
A.社会制度
B.风俗习惯
C.生活用具
D.文学艺术
3.关于文化景观受自然环境影响的特点是( )
①自然对文化景观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反映在文化景观的功能和形态上
②精神文化景观受自然的影响相对要小于物质文化景观
③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自然对文化景观的影响程度逐渐减小
④所有文化景观都受自然影响,因此文化景观都可以反映自然环境的特征以及自然现象的分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下列文化景观中与自然规律不符的是( )
A.新疆的坎儿井
B.将草原开垦为农田
C.黄土高原的人工林
D.华北平原上的灌溉排水渠道
虫神庙是一种可以反映当时自然环境的文化景现,下图是中国虫神庙地区分布图。据此回答5-7题。
5.我国蝗虫灾害严重的地区主要集中在( )
A.南方湿润地区
B.北方半湿润、半干旱地区
C.东北湿润、半湿润区
D.青藏干旱、半干旱区
6.根据以上结论,该区蝗灾集中的原因是( )
①降水多,有利于蝗虫繁殖
②降水少,地表干旱,可使土壤中虫卵存活率提高
③植被覆盖率高,为蝗虫提供充足的食物
④生态环境脆弱,蝗虫缺乏天敌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7.下列治理蝗灾措施可行的是( )
①完善蝗虫预测、监控机制,使用化学药剂
②植树造林,改善生态条件
③兴修水利,扩大灌区面积,增加土壤水分
④调整作物种植制度,增加水稻播种面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8.我国古代的文化发展明显受到佛教的影响,以下各项反映了这种影响的是( )
①敦煌壁画的创作 ②《清明上河图》
③崇圣寺塔 ④《西游记》的创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从北到南,我国民居的墙壁由厚到薄,屋顶坡度由小到大,暖房从有到无以及南方干阑式建筑的出现,反映了我国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哪些变化( )
①光照和热量从北到南逐渐减少
②光照和热量从北到南逐渐增多
③降水量从北到南逐渐减少
④降水量从北到南逐渐增多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0.我国青藏地区的居民“身穿绵羊皮缝制的藏袍,白天束带为衣,夜间解带当被”所反映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
①气候寒冷,昼夜温差大
②气候温暖,昼夜温差小
③游牧地区的生活
④定居牧区生活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1.下列对文化景观的判断正确的是( )
A.海南岛上有人类活动,所以是文化景观
B.云岗石窟雕刻于岩石上,是自然景观
C.五台山上的一切景观都属于人文景观
D.京沪高速公路是文化景观,上面的汽车不是文化景观
12.1810年到1826年,在墨西哥、委内瑞拉、阿根廷三个中心先后爆发民族独立运动,然后遍及整个拉丁美洲。这种现象属文化扩散的( )
A.迁移扩散
B.等级扩散
C.传染扩散
D.刺激扩散
13.关于文化区边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政治文化区无明确的边界
B.农业文化区有明确的边界
C.文化区边界都是实线
D.文化区边界有实有虚
14.下列文化扩散事实,不可信的是( )
A.唐代鉴真和尚东渡,把中国的烹饪及酿酒技术传到日本
B.元代初年大旅行家马可波罗将中国的制面技术带回意大利
C.汉代张骞出使西域,从大宛和安息等国带回了葡萄
D.印刷术在8世纪由日本传入我国,稍后传入西亚
15.下列文化扩散属于等级扩散的是( )
A.苏格兰威士忌酒从乡村流传到城市
B.滑旱冰娱乐方式的兴起
C.7世纪中期,日本天皇下令仿效中国唐朝教育制度,在中央设立太学,在地方设立国学
D.欧洲移民将欧洲的宗教、生活方式等带到了美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