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测试
高考解析
课外拓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一、一周知识概述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

    
   战争狂人希特勒    苏德战争爆发    太平洋战争爆发

(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和胜利

            
斯大林格勒战役             日本无条件投降

二、学习方法指导

(一)、正确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1、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法西斯侵略集团要求夺取世界霸权、重新瓜分殖民地,从而与英法美等既得利益的帝国主义国家矛盾激化。

  2、1929—1933年经济危机加剧了帝国主义矛盾,促成了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3、英法美纵容侵略,使法西斯国家不断增强了势力,控制许多战略要地,形成了发动世界大战的条件。

(二)、理清大战过程的基本线索,以军事为主要角度可以把大战分为战争的爆发、战争的扩大、战争的转折和战争的胜利四个阶段

  1、1939年9月,德国突袭波兰到德国进攻苏联前夕,这是“二战”的爆发阶段。这一阶段比较重要的事件有: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国宣战、德国进攻北欧与西欧、敦刻尔克撤退、法国战败投降、不列颠之战。

  2、1941年6月德国突袭苏联到1942年反法西斯同盟建立,为“二战”的扩大阶段。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是这一阶段的重大事件。1942年中途岛海战是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

  3、从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到1944年春,是“二战”的转折阶段。这一阶段的突出事件有:阿拉曼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意大利投降、德黑兰会议、开罗会议和《开罗宣言》发表。

  4、1944年6月,诺曼底战役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标志着“二战”进入胜利阶段,从1944年6月到1945年9月2日“二战”结束,其间的重要事件有:诺曼底战役、雅尔塔会议、柏林战役、德国宣告无条件投降、波茨坦会议和《波茨坦公告》、苏联对日本宣战、中国举行战略反攻、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和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以法西斯国家的彻底失败而告终。

三、重点难点知识讲解

(一)、关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及其评价

  慕尼黑会议后,苏联为了自身的安全,粉碎英法美推动德国进攻苏联的阴谋,避免德日东西夹击苏联;德国鉴于苏联的强大,同时为了在同英法作战时避免东西两线作战争的困难局面,要求加紧改善同苏联的关系;又由于当时英法苏三国谈判因英法毫无诚意而陷于僵局直至破裂。于是,1939年8月,苏德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条约及其附属的秘密议定书规定,双方互相不侵略对方,并划定两国的东欧的势力范围。

  《苏德互不侵略条约》的签订,使苏联摆脱了遭受德日两面夹击而又独立无援的境地,给英法祸水东引的阴谋以沉重打击。同时,苏联也避免了首先卷入战争,赢得了备战的时间。但是当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已迫在眉睫,苏德签订了条约事实上祸水西指,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特别是该条约附属的秘密议定书,规定苏联和德国法西斯划分势力范围,瓜分第三国领土,苏联把波罗的海沿岸国家、波兰一些地区、罗马尼亚的比萨拉比亚等列为占领对象,后来乘德国进攻波兰之危,出兵占领波兰,实是不义之举,是苏联大国沙文主义的体现,与帝国主义的强权政治无别。

(二)、结合史实分析说明“二战”爆发的必然性

  1、帝国主义固有的矛盾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是大战的根源。帝国主义之间争夺殖民地、世界霸权的矛盾是帝国主义固有的矛盾之一。“一战“后战败国与战胜国、战胜国之间的矛盾不仅未消失,相反更加深刻。凡尔赛体系为德国复仇埋下战争祸根,华盛顿体系为日本所不满。由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起作用,战后德国东山再起,军国主义迅速复活。日本经济实力发展速度快。它必然要求建立符合自身利益的国际秩序。

  2、1929—1933年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德、日为摆脱危机, 建立了法西斯专政,以法西斯独裁极权政治取代资产阶级民主制,疯狂扩军备战,对外侵略扩张,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形成。法西斯势力是战争的制造者。

  3、面对法西斯的进攻和战争的威胁,西方大国采取绥靖政策或中立自保企图祸水东引以及《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客观上的祸水西指,加速了大战的爆发。

  4、世界各国人民虽然也进行了反法西斯战争,但没有联合起来,还不能制止战争的爆发使局部战争走向了世界大战。

(三)、大战初期欧洲诸多国家败亡的原因

  从1939年9月到1941年5月,希特勒用军事侵略或胁迫结盟等方式,先后占领了欧洲12个国家。

  欧洲诸多国家迅速败亡最主要的原因是绥靖政策的影响。①1939年9月,德军突袭波兰,英法虽然对德宣战,但面对德军在西线的23个师的兵力,英法110个师没有发动大规模的进攻,致使波兰军民孤军奋战,不久覆亡。②“静坐战争”先后持续了七个月。德军利用这段时间扩军备战,军备和兵力都超过了英法的总和,完成了进行更大规模战争的准备。英法坐失良机。③1940年春夏之交,德军向北欧、西欧进攻时,法国依然幻想德国去攻打苏联,没有充分进行战争的准备。结果欧洲第一陆军大国仅仅在一个多月的战斗中就溃败了。

  失败的其它原因还有:①战术思想陈旧。面对希特勒的突袭战、闪电战,波兰依靠骑兵,法国准备凭借马奇诺防线进行防御战和消耗战。②欧洲国家各自为战,被法西斯德国各处击破。

(四)、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及其在“二战”中的地位

1、背景

  (1)、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威胁到各国的利益和安全,法西斯国家同反法西斯国家之间的矛盾是主要的矛盾。

  (2)、苏德战争的爆发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苏联的卫国战争和中国的抗日战争及其他国家的反法西斯斗争,连成一片,相互支援。

2、形成

  (1)、美国改变其“中立”立场,加强对受法西斯进攻的国家的援助。

  (2)、1941年秋,美英发表《大西洋宪章》,对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起了重要作用,美英结成联盟。

  (3)、1941年9月,苏美英三国在莫斯科召开会议,就美英向苏联提供武器装备等问题达成协议,决定三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采取共同行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初步形成。

  (4)、1942年,26国《联合国家宣言》的签订,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

3、认识

  (1)、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是政治、经济、军事的同盟,壮大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改变了双方力量对比,鼓舞了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的斗志,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过程。

  (2)、“二战”中同盟国具有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因此同盟内也充满着矛盾和冲突,但由于面对着共同的敌人,联合的趋势始终占主导地位。具有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是可以和平共处与共同发展的。

(五)、正确认识“二战”后期的四次会议

1、开罗会议和德黑兰会议

  (1)、背景: 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途岛战役、北非战场的胜利以及意大利的投降,表明反法西斯形势已发生根本转变,战争的主动权已转入反法西斯同盟手中。为了加强各国合作,协同作战,并对战后问题取得了一致意见,1943年冬,中美英和苏美英三国同首脑分别召开了开罗会议和德黑兰会议。

  (2)、内容: ①开罗会议通过了《开罗宣言》,声明盟国将坚持对日作战,直至日本无条件投降。明确规定日本侵占的中国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②德黑兰会议通过了三国对德作战中一致行动和战后合作的宣言。还决定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以尽快打败纳粹德国。

2、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

  (1)、背景: ①在欧洲战场,1945年初,盟军东西夹击攻入德国,东南欧各国人民纷纷起义,德国失败已成定局。②在太平洋战场,美军展开猛攻,向日本本土逼近。亚洲大陆,中国等抗日武装也展开反攻。为了加快反法西战争最快胜利和解决战后重大问题,以及为巩固对法西斯德国的胜利和加速结束对日战争,1945年,盟国先后召开了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

  (2)、内容: ①雅尔塔会议:通过了关于彻底击败德国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惩办战犯以及实现战后德国民主化等决议。决定战败的德国由盟国分区占领;决定战后建立联合国;欧战结束后二至三个月内,苏联将参加对日作战。②波茨坦会议重申了雅尔塔会议关于处理德国问题的精神;期间,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了促令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

3、评价:

  这些会议协调了反法西斯联盟的行动,加快了战胜德日法西斯的步伐。但同时,在雅尔塔会议上,三大国背着中国作出了严重损害中国主权的决定,表现了三国首脑奉行牺牲弱国利益的强权政治,这为以后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和各种矛盾纷争埋下了祸根。

(六)、比较两次世界大战,认识“二战”的特点和影响

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特点

  (1)、“二战”的规模、破坏性更大。“二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它给人类造成前所未有的破坏和灾难。

  (2)、背景不同:“一战”爆发时世界只有一个资本主义体系;“二战”爆发时,除资本主义体系外,还有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法西斯国家与资本主义民主制国家与社会主义苏联有矛盾,法西斯独裁与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国家也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德意日打着反布尔什维主义的旗号,取得了英法美对它们侵略扩张的纵容和让步,而法西斯国家首先向他们的帝国主义伙伴开战,导致了大战的全面爆发。英法美不得不与苏联结盟对抗法西斯的扩张,直到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3)、战争的目的、性质不同:“一战”时交战双方的目的主要是瓜分殖民地,争夺市场和原料产地。“一战”是帝国主义的争霸战争,交战双方都是非正义的。“二战”时,法西斯国家不仅要打败对方,而且要在战败国内建立反动的法西斯制度。“一战”时各参战国并没有把肉体上的消灭战败者作自己的目的;“二战”时法西斯侵略者力图消灭整个的民族和民族集团。法西斯势力成为全世界人民最凶恶的敌人,这样就在遭受法西斯侵略和各族人民面前提出了一个要生存的问题。因此,“二战”始终是反法西斯战争。

2、“二战”的影响

  (1)、给人类造成前所未有的破坏和灾难。

  (2)、摧毁了法西斯主义,教育了各国人民,争取和平和进步的思想深入人心。

  (3)、沉重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使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4)、促进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壮大,社会主义越出了一国范围。

  (5)、使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雅尔塔体系的确立,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

  (6)、使资本主义经济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战争使各国实行战争经济体制,普遍加强了国家对国民经济的干预和调节,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普遍发展起来,资本主义由私人垄断发展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7)、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