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1、(上海)“苛政猛于虎。”秦、隋二世而亡是后世许多开国君主的前车之鉴。“天子者,有道则人推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一个“畏”字,促使不少统治者调整政策,从而出现了社会繁荣。请选择一个中国古代的繁荣时期,简要分析其原因与表现。
解析:
本题引用古人的相关论述,结合古代治世出现的原因及表现,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概括、认识等能力。题目中孔子的言论,已涉及到治世出现的背景和原因,要注意对其内涵的挖掘。在此基础上,根据题目中“秦、隋”等信息,从汉、唐出现的治世方面来组织答案。回答时,先答出治世的名称,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等;再从这些治世出现的背景、原因、表现等方面进行概括。回答时,要注意对题目本身信息的提炼,对相关教材知识按要求进行归纳和概括。
答案:
名称:“贞观之治”或唐前期。
原因:勤于政事,吸取前朝教训,轻徭薄赋,爱惜民力,重视人才,善于纳谏。
表现: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民族融合,国力强盛,边疆巩固,邦交和睦……
例2、(江苏)隋炀帝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但他的许多政略举措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也发挥过积极作用。列举这些政略举措,并说明其历史意义。
解析:
对于历史人物,要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客观地作出评价。隋炀帝虽然是个暴君,但他有推动社会进步的一面。为何称其为暴君?他在哪些方面又推动了历史的进步?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此题即要求用具体史实(政略举措)来论证其推动社会进步的一面。要从他的措施中提取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内容,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方面分析。从这些措施中得出的结论,就是积极的历史意义。
答案:
率军灭陈,统一南北;开运河;创进士科;兴建东都和粮仓;修驰道;与日本、东南亚等国友好往来。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和中外交往。
例3、(上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连昌宫词(节录)
唐·元稹
开元之末姚宋死,
朝廷渐渐由妃子。
禄山宫里养作儿,
虢国门前闹如市。
(1)诗中的“开元”是_____(皇帝)的年号,“姚宋”是指_____、_____,“妃子”是指_____。
(2)造成诗中所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种情况与后来发生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
解析:
本题以唐代诗人元稹的诗文为载体,旨在考查再认再现、阅读理解材料,并从诗文中提取有效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找到本诗文所说时间,即唐玄宗时期,而且材料揭示了唐玄宗后期朝政的变化。第(1)问联系教材内容,可知“开元”为唐玄宗的年号,“姚宋”则是指在唐玄宗统治前期被重用的两个有才能的人:姚崇、宋璟;而“妃子”则是指“杨贵妃”。第(2)问中“造成诗中所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应从帝王本身统治的腐败这一角度来分析,切忌不要把责任完全推到杨贵妃的身上;“历史事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应指安史之乱。
答案:
(1)唐玄宗 姚崇 宋璟 杨贵妃
(2)唐玄宗怠于政事,陶醉于歌舞升平。安史之乱。
例4、(全国)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武则天进号“天后”,上书建言:“劝农桑,薄赋徭……禁浮巧;省功费、力役……”
——据《新唐书》
材料二 魏晋以来,士族靠门第世代把持高位。武则天修《姓氏录》,以帝、后族及三公等高官为第一姓,“各以品位高下叙之,凡九等……当时军工入五品者,皆升谱限(列入上等士流),缙绅(指世家大族)耻焉。”
——据《新唐书》
材料三 则天以女主临朝,大臣未附,委政狱吏,剪除宗枝……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
——《旧唐书》
材料四 武则天大开科举,唐人称她“开汲引之门,进用不疑,求访无倦……才能者骤升。是以当代谓知人之明,累朝赖多士之用。”
——据《陆宣公翰苑集》
请回答: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武则天得以掌握政权近半个世纪的原因。
解析:
本题属于人物评价题。一个皇帝当政半个世纪不容易,一个女皇帝当政半个世纪更不容易。武则天之所以当政近半个世纪,这一定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结合教材知识,根据材料进行归纳,从她掌权后采取的政治、经济、文化、用人等方面的措施就可以得出结论。春季高考有一个评价杰斐逊的题,这里又来一道武则天评价题,这不是一件偶然的事。
答案:
原因是武则天推行了有积极作用的政策:轻徭薄赋,反对奢侈浪费、滥用民力;奖励农桑,发展生产;加强中央集权,打击反对派;大开科举,破格选拔人才;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打击士族腐朽势力,反映新兴庶族地主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