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卷
开始测试
B 卷
二、综合题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贞观四年,(唐太宗)诏发卒修洛阳之乾元殿(按:隋炀帝营建的宫殿,毁于战火)。……张玄素上书谏曰:“……臣闻阿房成,秦人散;……乾元毕工,隋人解体。且以陛下今时功力,何如隋日?承凋残之后,役疮痍之人,费亿万之功,袭百王之弊,以此言之,甚于炀帝远矣。”
——摘自《贞观政要》
材料二 上(唐太宗)谓玄素曰:“卿谓我不如炀帝,何如桀、纣?”对曰:“若此役不息,亦同归于乱耳!”上叹曰:“吾思之不熟,乃至于是!”顾谓房玄龄曰:“……今玄素所言诚有理,宜即为之罢役。”
——摘自《资治通鉴》
材料三 (贞观)十一年(马)周又上疏曰:“今百姓承丧乱之后,比于隋时才十分之一。而供官徭役,道路相继,兄去弟还,首尾不绝,远者往来五六千里,春秋冬夏,略无休时。”
——摘自《旧唐书.马周传》
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在罢修乾元殿问题上,唐太宗和张玄素取得的共识是什么?唐太宗罢修乾元殿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基于上述目的,唐太宗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保持了怎样的局面?
(3)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唐太宗的统治发生了什么变化?
(4)综观这三段材料,对唐太宗的统治应如何认识?
[解答]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凡赋役之制有四;一曰租,二曰调,三曰役,四曰杂徭。课户每丁租粟二石;其调随乡所产绫绢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凡丁岁役二旬,无事则收其庸,每日三尺;有事而加役者,旬有五日免其调,三旬则租调俱锡(同赐,即免除)。
——《大唐六典》
材料二:今制度弛紊疆理隳坏,恣人相吞,无复畔限。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兼并之徒,居然受利,官取其一,私取其十,穑人(种田人)安得足食?公廪安得广储?
——《陆宣公奏议》
材料三:富我多丁者,以宦、学、释、老得免、贫人无所入则丁存,故课免于上,而赋增于下,是以……乡居地著者百不四五。炎疾其弊,乃请为两税法,以一其制。
——《新唐书》
材料四:(唐德宗)问:“百姓乐乎?”对曰:“不乐!”上曰:“今岁颇稔(丰收),何为不乐?”对曰:“诏令不信,前云两税之外悉无他徭,今非税而诛求者殆过于税……破产不能支,悉苦如此,何乐之有?每有诏书优恤,徒空文耳!”
——《资治通鉴》
(1)材料一中反映唐初的赋役制度有何特点?
(2)材料二、三反映出唐中期的什么问题?“炎疾其弊”所指为何?两税法的合理性何在?
(3)材料四反映出农民在实行新税法以后有什么不满?为什么会有这种结果?
[解析]
18、从唐太宗到唐玄宗前期,唐朝统治者的哪些措施对我们今天仍然有着借鉴的意义?(举出三个有共性的方面即可)你认为评价历史人物应当坚持怎样的标准?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