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解析



例1、王安石变法措施中,旨在限制高利贷盘剥以缓和社会矛盾的是( )

 A.青苗法               B.募役法

 C.方田均税法             D.农田水利法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王安石变法内容的理解。青苗法的用意是抑制兼并之家的高利贷盘剥,达到缓和社会矛盾的目的,符合题意。此题提示我们,必须真正理解历史概念的含义。

答案:A

例2、(江苏)王安石认为“公私常以困穷为患者,殆以理财未得其道”,下列变法措施中,与解决这一问题有关的是( )

①青苗法      ②募役法       ③将兵法      ④市易法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分析题干中王安石的话可知,本题考查的是王安石变法的理财措施,而将兵法是军事措施,可以排除,因此正确答案为D项。

答案:D

例3、(江苏)科举制在历史上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北宋创立了( )

 A.武举                B.殿试

 C.糊名法               D.进士科

解析:

  “武举”、“殿试”创于唐武则天时,进士科于隋炀帝时创建。答案只能选C项。

答案:C

例4、(全国)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契丹旧俗,事简职专,官制朴实……至于太宗,兼制中国(指得幽云十六州后,统治区域扩及中原),官分南北(官制分南面官、北面官),以国制(辽朝固有的制度)冶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冶,得其宜矣。

——《辽史·百官志》

  材料二 自契丹侵取燕蓟以北,拓跋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豪英,皆为其用。得中国(指中原)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指辽、西夏)所为,皆与中国等。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50

  材料三 燕蓟之地陷于胡虏且百年而忘南顾之心者,戎狄之法大率简易,盐曲俱贱,科役不烦敌也。

佘靖《武溪集·论河北榷盐》

  回答:

  (1)辽实行南北双轨政治制度的原因是什么?评价其历史作用。

  (2)材料三所述燕蓟之民忘“南顾之心”的原因是否全面?为什么?

解析:

  本题考查阅读理解史料、分析处理历史史料的能力。考题提供了历史新情境,介绍了有关辽当时的政治制度,涉及到民族关系的内容。辽宋夏金元时期,是我国民族融合的一个重要时期,答题时,要具有正确的民族观,摒弃狭隘的大汉族主义的民族意识。中华民族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少数民族在中国的历史发展长河中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作用。读懂史料是解答此题的基础。评价实行“双轨”制度的作用时,要能契合当时的历史实际,根据契丹族和中原汉族发展的差异,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材料进行科学分析,全面认识。要能够从社会发展进程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辽政权加速封建化的角度答题。这是本题思维力度最大之处。

答案:

  (1)契丹征服者一时尚不能适应被征服地区先进的封建文明,于是因地制宜、“因俗而治”,实行双轨政治制度分别管理。这种承认汉法、设立南面官的做法,实际上是对先进封建文明的肯定和保护,并促进了契丹社会向封建制过渡,有利于民族融合。

  (2)不全面。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即辽政权放弃落后的生产方式,仿行汉法,逐渐向封建制转化。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