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热(发烧)
病理条件下的体温升高叫发热。引起发热的原因有很多,其中较常见的一种原因是由于人体感染了病原体。根据体温升高的程度,可以将发热分为以下四种:低热(38℃以下)、中等热(38~39℃)、高热(39~41℃)和超高热(41℃以上)。
发热对人体的影响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一定限度内的发热是人体抵抗疾病的生理防御反应。这时白细胞增多,抗体生成活跃,肝脏的解毒功能增强,物质代谢速度加快,能使病人的抵抗力有所提高。这些变化有利于消灭致病因素,使人体恢复健康。因此,在很多急性病中,体温升高往往表示人体有良好的反应能力。另一方面,体温过高和长期发热会使病人的一些生理功能紊乱。例如,由于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可使病人出现烦躁、呓语、幻觉、甚至抽搐。这种情况在小儿更易发生。已经证明,体温超过41℃,体温调节中枢就会丧失调节体温的能力;等到体温达到43℃,只要几小时病人就会因体温过高而死亡。由于循环系统的功能障碍,可引起心跳加快,一般成年人体温每升高1℃,心率每分钟就增加10次,儿童可增加15次。此外,还要消耗大量的物质和能量。这些都对人体不利。遇到病人发高热,应立即请医生诊断、治疗。
(二)食物中的七大营养素及其主要作用
(三)我国居民的膳食指南
第一,食物种类要多样。各类食物应当尽可能选择不同的品种,以达到食物的多样化和营养物质的平衡供给。
第二,饥饱要适当。食欲、热量得到满足,体重就能维持正常。若营养不良或病后恢复期,进食量应当相应增加。
第三,油脂要适量。限制脂肪的摄入量,预防冠心病的发生。
第四,粗细要搭配。每天应食用粗粮、杂粮、豆类、蔬菜和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刺激肠道蠕动,减少便秘,预防疾病。
第五,食盐要限量。每人每天食用的食盐不应超过10g,以预防高血压。
第六,甜食要少吃。保持牙齿卫生,避免龋齿发生。
第七,饮酒要有节制。无节制地饮酒,会使食欲下降,食物摄取量减少,导致营养缺乏,甚至引起肝硬化,严重损害人体健康。
第八,一日三餐要合理。建立合理的饮食制度,不暴饮暴食,少吃零食,按时就餐。
(四)体温调节及其意义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