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拓展


(一)、全球大陆9类生物群落的分布

(二)、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1)、样方调查法:

  

  N:种群个体数量

  N0:样方中该物种个体数量

  S0:样方面积(通常随机选定若干个样方)

  SN:该地区总面积

(2)、标志重捕法

  

  N:种群个体数量

  M1:首次捕捉到的个体数(全部标注)

  M2:第二次捕捉到的个体中已被标注的个体数

  T2:第二次捕捉到的个体总数

(三)、种群的三种存活曲线

(1)凹形:物种在年幼时死亡率极高,如墨鱼、牡蛎等。

(2)凸形:物种开始生存率很高,接着缓慢下降直到一个特定年龄阶段,以后死亡率才开始迅速上升,如人类。

(3)倾斜直线形:物种在幼年、中年、老年的死亡机率相等,如水螅。

  绝大多数种群的真实存活曲线是这3种类型的组合,即兼有这3个阶段。如大多数鸣禽,在幼年时有较高的死亡率;在中年,它们被天敌捕获或发生意外死亡的机会与他们的实际年龄无关,因此是线形的;到了老年,死亡率增加。

(四)、生物群落的演替

1、演替的类型

  初级演替:在一个起初没有生命的地方开始发生的演替。

  次级演替:在原来有生物群落存在,后来由于各种原因使原有群落消亡或受到严重破坏的地方开始演替。

2、演替的过程

(1)陆生演替:地衣植物阶段→苔藓植物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植物阶段→森林阶段。

(2)水生演替:裸底阶段→沉水植物阶段→浮叶根生植物阶段→挺水植物阶段→湿生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3)研究群落演替的意义:正确掌握群落的动向,使之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