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拓展


一、关于作者

1、苏轼在黄州生活概况

  苏轼出狱后被贬往黄州,名义上是团练副使,其实要受地方官员的监督管制,形同囚犯。为了排遣内心郁闷,他在住地临皋东面的山坡上盖了房子,取名“雪堂”,自号东坡居士。每天早饭后他就到那里去读书,跟朋友们谈论,或浏览风景。有时也到稍远的地方走走,到过赤鼻矶(当地人误以此为“赤壁”)、岐亭等地。

  苏轼游赤鼻矶,据前后《赤壁赋》所记,共有两次,都在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这一年里。这首词大概是这期间写的。当时他已45岁,所以词中有“早生华发”一语。

  这里摘录几条前人对东坡词的评论。(1)《四库全书提要·东坡词提要》云:“词自晚唐、五代以来,以清切婉丽为宗,至柳永而一变,如诗家之有白居易;至轼而又一变,如诗家之有韩愈,遂开南宋辛弃疾等一派。寻源溯流,不能不谓之别格,然谓之不工则不可。故今日尚与花间一派并行,而不能偏废。”(2)《历代诗余》引晁以道云:“绍圣初,与东坡别于汴上,东坡酒醒,自歌《古阳关》,则公非不能歌,但豪放,不喜裁剪,以就声律耳。试取东坡诸词歌之,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3)胡寅《酒边词序》云:“眉山苏氏,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乎尘垢之外,于是花间为皂隶,而耆卿为舆台矣。”(4)许昂霄《词综偶评》云:“子瞻自评其文如万斛泉涌,不择地皆可出,唯词亦然。”

2、秦观(1049—1100)

  北宋词人。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进士及第。曾任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因政治上倾向旧党,被目为元祐党人,绍圣元年(1094年)贬处州酒税,不久徙郴州,编管横州,又徙雷州。元符三年(1100年)放还,至藤州卒。其文辞为苏轼所赏识,是“苏门四学士”之一(其余三学士是黄庭坚、晁补之、张耒)。词属婉约派,多写男女情爱,也颇有感伤身世之作。有《淮海集》。

3、辛弃疾(1140—1207)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济南历城(今属山东)人。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参加耿京抗金队伍,为掌书记。次年南下,历任承务郎、建康通判及江西、湖南、湖北安抚使。曾多次上书,陈抗金恢复大略,均未被采纳。孝宗淳熙八年(1181年)罢官。隐居江西上饶、铅山等地达二十余年,其间两度被起用,但都不长。宁宗嘉泰三年(1203年)又被起用,次年被派往镇江任知府,为北伐作准备,因反对韩侂胄立即出兵的计划,又被罢官。开禧元年(1205年)回铅山隐居,两年后忧愤而死。

  后来,韩侂胄不听辛弃疾劝告,于开禧二年(1206年)草率出兵,结果大败而归。次年,韩侂胄被杀。

  这里摘抄几条前人对辛词的评论。(1)毛晋《稼轩词跋》:“词家争斗秾纤,而稼轩率多抚时感事之作,磊落英多,绝不作妮子态。宋人以东坡为词诗,稼轩为词论,善评也。”(2)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云:“辛稼轩,词中之龙也,气魄极雄大,意境却极沉郁。”(3)《四库全书提要·稼轩词提要》云:“弃疾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于倚声家为变调,而异军特起,能于剪翠刻红之外,屹然别立一宗,迄今不废。”(4)《词林纪事》引楼敬思云:“稼轩驱使《庄》《骚》、经、史,无一点斧凿痕,笔力甚峭。”

二、译诗示例

1、鹊桥仙

那纤细的彩云,是织女巧妙地将它织成锦缎;

那飞动的牵牛星,正向她传递久别的离情。

今夜,这对仙侣悄悄越过那宽广的银河,

又一次相会在秋风玉露之中,

人间夫妇何曾有这样的欢乐?

温柔的情意像银河的水,源远流长,

美好的时光却像梦境一样。

身后是各自归去的路,谁也不忍心回头一望。

“只要我们永远真诚地相爱,

不能朝朝暮暮相守,又有何妨?”

(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古诗文导读》)

2、声声慢

寻来寻去,不知他在哪里?

他不在这里,这里是多么冷清呀,

凄凄惨惨的光景,使我好伤悲!

天气刚暖和一点却又变得寒冷,

教我如何养身!

喝几杯淡酒来驱散我内心的苦痛,

谁知向晚的风如此强劲。

雁群从天上飞过,

望着它们我好伤心——

这正是我往日见过的那一群。

 

庭院里满地堆积着凋谢的菊花,

如今还有什么可摘的呢?

一枝枝,一瓣瓣,全都憔悴得很。

我靠窗坐着,孤零零的一个人,

怎样才能挨到夜幕降临?

天色终于暗淡下来,下起了细雨,

寂寞的梧桐树上,点点滴滴,

响个不停。

这样的光景,

用一个“愁”字,又怎能说尽?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