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解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全国统一考试C卷)

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

解析:

  安排了两个测试点,以检测考生解读古典诗词的能力。第①问,检测阅读古典诗词应具备的文化知识。杜鹃,作为抒发离愁的意象,在学生读过的诗词中屡见不鲜,所以此问还有引导考生破解作品情感色彩的作用。第②问与第③问是密不可分的。设置这两问至为必要,意在检测考生理解作品主旨句的能力。品味“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便全然明了作者填这首《鹧鸪天》词的原委了——排遣思乡之情,慨叹有家难归。

  下面的三段文字是对晏几道《鹧鸪天·十里楼台倚翠微》整首词的简析,提供读者参考。

  先写行人听闻杜鹃啼。时间:百花盛开的春日。地点:依傍青山的十里楼台旁的百花丛中。杜鹃“殷勤”穿梭于花丛,不停歇地对着行人啼叫,自与那“取次(随意)”飞飞停停的流莺不同——其声凄切,似诉衷情,这怎不引得行人在意。

  再写行人听闻杜鹃啼声后的心理感受。不听则已,一听便不能罢。一个“惊”字道尽内心感慨。那鸟儿在这大好春光中哀鸣不已,竟是要啼破行人的大好春梦——“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莫把他乡作故乡!可惜,杜鹃纵有灵性,也难破人世艰难。深自反省之余,行人不免感叹:“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浪迹天涯,非我所愿;回归故里,岂无此意?只是造化不遂人愿。

  这首词情意曲折婉转。写“乡思”,却不直接关照自身,而是去写有心之鸟、无意之人,以物观我,情为物动,别有意味。其实,客居在外的游子对景物的特征、时序的转换都特别敏感。清风朗月、衰草繁花,寂寂青山、烁烁红叶,无论乐境哀境,对他们而言,却是春非我春、秋非我秋,观处皆成愁,触者都是哀!一切都能轻轻牵惹出一段情绪,只是不知此愁何时休,此恨何时已。是以,游子面对殷勤之鸟,无奈答曰:“君问归期未有期,人生失意无东西。灵禽何必有此意?他乡焉能是故乡!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