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拓展



《诗经》的地位和影响

  《诗经》是我国文学的光辉起点,它的出现以及它的思想性和艺术成就,是我国文学发展很早的标志,在我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极高的地位。《诗经》,特别是民歌部分表现出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最大。《诗经》作品从多方面描写现实生活,表现了不同阶段和阶层的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感受,真实地反映了现实。这种现实主义精神得到后人的高度重视,屈原作品里忧国忧民、反对黑暗势力的精神就是《诗经》中这种现实主义传统的继承。《诗经》中大量运用比兴手法,也对后代文学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诗经》的民歌在结构上的特点是重章叠句。重章可以表现事物的进展和顺序,重复歌唱还有加强抒情效果的作用。至于《诗经》中歌谣本身给予后人的影响,主要还在于它质朴、深厚的思想感情与现实主义精神。

关于“采诗说”

  以“国风”而言,它是从各地收集而来的。在古代交通不便、语言各异的情况下,不经过有意识、有目的的采集和整理,像《诗经》这样传统完整、内容丰富的诗歌总集,恐怕是不可能出现的。因此,《诗经》当是周王朝经过诸侯各国的协助,采集各方诗歌,然后命乐师整理、编纂而成的。统治阶级采集诗歌的目的,除了用以教育子弟和娱乐外,主要是为了了解人民的反映,考察自己的统治状况,以便进一步巩固统治,所谓“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关于“国风”

一、“国风”的主要内容

  《诗经》中的“国风”,保存了不少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它们在最后写定时,虽可能有所润色,有的甚至被篡改,但仍然具有浓厚的民歌特色。这些诗歌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他们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同时也显示了劳动人民的艺术创造才能。它们是《诗经》中的精华,是我国古代文化宝库中晶莹的珠宝。

  “国风”的主要内容:

  1、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处境,表达了他们对剥削、压迫的不满和争取美好生活的信念,如《豳风·七月》在不长的篇幅里反映了当时奴隶充满血泪的生活,是那个时代社会的一个缩影。

  2、反映劳动人民在沉重的徭役、兵役负担下所遭受的痛苦和折磨。如《唐风·鸨羽》。

  3、以恋爱婚姻为主题的民歌在“国风”中占有较大的数量。在阶级社会中,婚姻制度是社会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国风”中这类诗歌对此有强烈的反映,如《卫风·氓》。

  4、讽刺统治阶级的荒淫无耻,如《邶风·新台》。

二、“国风”的艺术特色

  1、《诗经》中的“国风”善于以简朴的语言描摹事物,以朴素的生活画面反映社会现实。如《七月》以素描的手法写农奴们一年紧张的劳动生活,像一幅幅风俗画一样,真实而生动地把他们被压迫被剥削的处境呈现在读者前面。

  2、“国风”中的民歌还直抒胸臆,表现抒情主人公的生动形象和不同的性格特征。如《谷风》和《氓》都是描写妇女被遗弃的诗,两诗的主人公有相似的不幸遭遇,但在主人公的倾诉中却表现了完全不同的性格。

  3、以景物来渲染气氛,衬托主人公的思想感情,以加深抒情意味。如《君子于役》以家禽、家畜傍晚归来的生动景象衬托了女主人公倚门伫望归人的悲伤心情。《蒹葭》则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清秋萧瑟的景象,衬托主人公追求意中人而不见的空虚和怅惘。

  4、叙事和抒情的有机结合。尽管“国风”中大都是抒情诗,但它们的作者仍能通过抒情主人公内心的直接倾诉表现他们的欢乐和悲哀。叙事的过程清晰明了。

  5、赋、比、兴手法的巧妙运用,使得诗中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END-

 
1024*768 IE Copyright©2005 WWW.huanggao.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