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测试



考试说明:测试时间限制仅针对A卷

A 卷

开始测试

1、选出对加线字注音无误的一组( )

A.开(ào)   丛(zhǒng)  肩骨(jā)

B.进(bié)  痒(sāo)    乖儿(jué)

C.搭(shàn) 量(jìn)    守(kè)

D.踌(chù)  踉(qiàng)   然(sǒng)

2、选出书写有误的一项( )

A.井然有序  苦心孤诣  惟妙惟肖

B.草菅人命  呕心沥血  贪脏枉法

C.承上启下  怨天尤人  不辍劳作

D.如火如荼  同仇敌忾  周而复始

3、选出对加线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

A.面面相(看)     粗(难看)   时(到)

B.自惭形(肮脏)    放(托付)   冽(严厉)

C.天下大(社会治理好) 墨(毛笔)   丰(容貌好看)

D.学以用(使达到)   过从(交往)   自(介绍)

4、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老栓看着灯笼,已经熄了。按一按衣袋,硬硬的还在。

 ②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③“阿义可怜——疯话,简直是发了疯了。”花白胡子恍然大悟似的说。

 ④他的精神,现在只在一个包上,仿佛抱着一个十世单传的婴儿,别的事情,都已置之度外了。

A.借代  比喻  夸张  借代  比喻

B.夸张  比喻  拟人  夸张  比喻

C.借代  比喻  拟人  夸张  对比

D.夸张  夸张  拟人  借代  比喻

5、华、夏两家在坟场相会的主要作用是 ()

A.使老栓“买药”给儿子治病和革命者夏瑜牺牲两条线索交汇,强化了悲剧气氛,从而进一步控诉了封建统治的罪恶,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B.进一步揭示华大妈和夏四奶奶的愚昧落后。

C.说明夏瑜死得寂寞,华小栓死得悲惨。

D.夏瑜的死是悲凉的,寂寞的,批判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脱离群众的弱点。

6、按写作时间先后,下列作品的顺序应是( )

 ①《一件小事》 ②《药》 ③《孔乙己》 ④《祝福》 ⑤《社戏》 ⑥《呐喊》 ⑦《为了忘却的纪念》

A.③②①⑤⑥④⑦            B.②③①⑥④⑤⑦

C.①②③⑤⑥④⑦            D.①③②⑤⑦⑥④

7、选出对下列语段景物描写理解最恰当的一项( )

  微风早经停息了;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铜丝。一丝发抖的声音,在空气中愈颤愈细,细到没有,周围便都是死一般静。两人站在枯草丛里,仰面看那乌鸦;那乌鸦也在笔直的树枝间,缩着头,铁铸一般站着。

A.通过写枯草、寒风、乌鸦,渲染了两位老人上坟时的悲凉气氛。

B.通过景物描写显示周围的静,衬托出两位老人的悲痛心情。

C.显示出周围的寂静,表现出夏瑜母亲的期待——乌鸦飞上坟顶,鬼神显灵。

D.显示出清明节坟场的凄凉、寒冷和寂静,表现出两位老人的悲痛心情。

8、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中空格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因为在妇女,……天生的________,优美的_______,温柔的_______,就是她们惟一的资格。

A.丽质  资质  性情

B.丽质  身材  眼神

C.聪明  身材  眼神

D.聪明  资质  性情

9、选出对下面这句话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

  她陶醉于自己的美貌胜过一切女宾,陶醉于成功的光荣,陶醉在人们对她的赞美和羡妒所形成的幸福的云雾里,陶醉在妇女们所认为最美满最甜蜜的胜利里。

A.“陶醉于自己的美貌胜过一切女宾”表现玛蒂尔德自觉颇有姿色,具有跳出平庸家庭、爬进上流社会的资本和信心。

B.玛蒂尔德的胜利是指人们对她的赞美和羡妒。

C.运用排比、反复、衬托手法,突出表现了玛蒂尔德的虚荣心。

D.此时的陶醉与后来十年辛酸照应,强烈讽刺了玛蒂尔德的虚荣心。

B 卷

二、综合题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题目。

  她先看了几副镯子,又看了一挂珍珠项圈,随后又看了一个威尼斯式的镶着宝石的金十字架,做工非常精巧。她在镜子前边试这些首饰,( ),不知道该拿起哪件,放下哪件。她不断地问着:“再没有别的了吗?”“还有呢。你自己找吧,我不知道哪样合你的意。”忽然她在一个青缎子盒子里发现一挂精美的钻石项链,她高兴得心也跳起来了。她双手拿着那项链发抖。她把项链绕着脖子挂在她那长长的高领上,站在镜前对着自己的影子出神好半天。随后,她迟疑而焦急地问:“你能借给我这件吗?我只借这一件。”“当然可以。”她跳起来,搂住朋友的脖子,狂热地亲她,接着就带着这件宝物跑了。

1、文中括号处应填入的词语是( )

A.慢慢悠悠              B.犹豫不决

C.挑三拣四              D.心中无数

2、这部分描写人物的方法是( )

A.行动描写              B.肖像和心理描写

C.肖像和语言描写           D.行动和语言描写

3、这部分描写极有层次地展现出路瓦栽夫人在借项链时的心理状态,合理的一项是( )

A.迟疑不决——惊喜——焦急而担心——欣喜若狂

B.贪婪、挑剔——焦急——狂热

C.慎重而犹豫——高兴——迟疑焦急——狂喜而得意

D.犹豫不决——意外——焦急——得意

4、选出对“我只借这一件”分析正确的一项( )

A.一个“只”字,强调给对方听,表现路瓦栽夫人怕对方不同意,自己失去好机会。

B.突出“只”和“一”,强调自己借得少,表现路瓦栽夫人想马上借到又怕不能如愿的心情。

C.强调“只”和“一”,表明自己决不多拿,表现路瓦栽夫人坚决要把这挂项链借到手。

D.突出“只”和“一”,说给对方听,表现路瓦栽夫人急不可待又怕在朋友面前丢了面子的心情。

[答案]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题目。

  西关外靠着城根的地面,本是一块官地;中间歪歪斜斜一条细路,是贪走便道的人,用鞋底造成的,但却成自然的界限。路的左边,都埋着死刑和瘐毙的人,右边是穷人的丛冢。两面都已埋到层层叠叠,宛然阔人家里祝寿时候的馒头。

  这一年的清明,分外寒冷;杨柳才吐出半粒米大的新芽。天明未久,华大妈已在右边的一坐新坟前面,排出四碟菜,一碗饭,哭了一场。化过纸,呆呆的坐在地上;仿佛等候什么似的,但自己也说不出等候什么。微风起来,吹动她的短发,确乎比去年白得多了。

  小路上又来了一个女人,是半白头发,褴褛的衣裙;提一个破旧的朱漆圆篮,外挂一串纸锭,三步一歇的走。忽然见华大妈坐在地上看她,便有些,惨白的脸上,现出些羞愧的颜色;但终于硬着头皮,走到左边的一坐坟前,放下了篮子。

5、在甲乙两处各应填入的词语是( )

A.也 踌躇              B.却 忙乱

C.已 踉跄              D.仍 害怕

6、华大妈的脸上“现出些羞愧的颜色”,为什么?下列说法恰当的是( )

A.自己家境贫寒            B.自己衣衫褴褛

C.自己的纸锭太少           D.自己的儿子是被官府杀死的

7、华大妈的短发“确乎比去年白得多了”是因为( )

A.多来年生活艰难,再加上丧子之痛。

B.一年来生活艰难,再加上店内的生意不好。

C.半年来的生活艰难,再加上丧子之痛。

D.二年来的生活艰难,再加上丧子之痛。

8、第二段描写华大妈的方法依次是( )

A.行动描写 肖像描写 细节描写

B.行动描写 细节描写 心理描写

C.行动描写 心理描写 肖像描写

D.细节描写 心理描写 肖像描写

[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华老栓忽然坐起身,擦着火柴,点上遍身油腻的灯盏,茶馆的两间屋子里,便弥满了青白的光。

  “小栓的爹,你就去么?”是一个老女人的声音。里边的小屋子里,也发出一阵咳嗽。

  “唔。”老栓一面听,一面应,一面扣上衣服;伸手过去说,“你给我罢。”

  华大妈在枕头底下掏了半天,掏出一包洋钱,交给老栓,老栓接了,抖抖的装入衣袋,又在外面了两下;便点上灯笼,吹熄灯盏,走向里屋子去了。那屋子里面,正在窸窸窣窣的响,接着便是一通咳嗽。老栓候他平静下去,才低低的叫道,“小栓……你不要起来。……店么?你娘会安排的。”

  老栓听得儿子不再说话,料他安心睡了;便出了门,走到街上。街上黑沉沉的一无所有,只有一条灰白的路,看得分明。灯光照着他的两脚,一前一后的走。有时也遇到几只狗,可是一只也没有叫。天气比屋子里冷多了;老栓倒觉爽快,仿佛一旦变了少年,得了神通,有给人生命的本领似的,跨步格外高远。而且路也愈走愈分明,天也愈走愈亮了。

  老栓正在专心走路,忽然吃了一惊,远远里看见一条丁字街,明明白白横着。他便退了几步,寻到一家关着门的铺子,蹩进檐下,靠门立住了。好一会,身上觉得有些发冷。

  “哼,老头子。”

  “倒高兴……”

  老栓又吃一惊,睁眼看时,几个人从他面前过去了。一个还回头看他,样子不甚分明,但很像久饿的人见了食物一般,眼里闪出一种攫取的光。老栓看看灯笼,已经熄了。一按衣袋,硬硬的还在。仰起头两面一望,只见许多古怪的人,三三两两,鬼似的在那里徘徊;定睛再看,却也看不出什么别的奇怪。

  没有多久,又见几个兵,在那边走动;衣服前后的一个大白圆圈,远地里也看得清楚,走过面前的,并且看出号衣⑶上暗红的镶边。——一阵脚步声响,一眨眼,已经拥过了一大簇人。那三三两两的人,也忽然合作一堆,潮一般向前进;将到丁字街口,便突然立住,簇成一个半圆。

  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静了一会,似乎有点声音,便又动摇起来,轰的一声,都向后退;一直散到老栓立着的地方,几乎将他挤倒了。

  “喂!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那人一只大手,向他摊着;一只手却撮着一个鲜红的馒头⑷,那红的还是一点一点的往下滴。

  老栓慌忙摸出洋钱,抖抖的想交给他,却又不敢去接他的东西。那人便焦急起来,嚷道,“怕什么?怎的不拿!”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嘴里哼着说,“这老东西……”

  “这给谁治病的呀?”“老栓也似乎听得有人问他,但他并不答应;他的精神,现在只在一个包上,仿佛抱着一个十世单传的婴儿,别的事情,都已置之度外了。他现在要将这包里的新的生命,移植到他家里,收获许多幸福。太阳也出来了;在他面前,显出一条大道,直到他家中,后面也照见丁字街头破匾上“古□亭口”这四个黯淡的金字。

9、前后两个加线的“抖抖的”、“按”含义是否相同?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对文中两处画线部分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两处语句写出了华老栓买药前后的憧憬与幸福。

B.两处都用了比喻,形象生动了刻画了人物的内心活动。

C.这里写出了华老栓对“药”的珍爱,表现了他对独生子的疼爱。

D.作者通过写华老栓买药前后的爽快、幸福,反映出他的愚昧落后。

[答案]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题目。

  我站在无轨电车里,身旁有个老大娘,两只手扶着椅背,也是站着。旁边座位上却(①)地坐着一个(②)十五岁上下的小伙子。他使劲盯着窗外,仿佛生平头一回见到这辆无轨电车沿途经过的街道似的。我开口对老大娘说话了,其实是说给那个(③)的小伙子听的。“唉,现在的年轻人可真是缺乏教养!”“说的是啊,说的是啊,”老大娘点了点头,“就是没教养嘛!”“学校里是怎样教他们的!”我继续说。“说的就是嘛,学校是怎么教他们的!”老大娘同意我的说法。“大概他们的父母也是这种没教养的人。”我瞪着那小伙子说,可他却(④)。“有什么样的爸爸,就有什么样的儿子。”老大娘叹着气说。“真不像话!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坐着,却让老太太站在那里!”我的声音已经很高了。老大娘一会儿看着我,一会儿又看着那个小伙子。“喂,你这小青年,”我终于忍不住碰了碰他的肩膀,“说的就是你哪,还不给老人让座!”

12、①—④处依次应填入的词语是( )

A.大模大样  麻木不仁  麻木不仁  无动于衷

B.麻木不仁  大模大样  大模大样  无动于衷

C.大模大样  无动于衷  麻木不仁  大模大样

D.大模大样  无动于衷  大模大样  麻木不仁

13、对画横线句子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他使劲盯窗外,因为沿途的景色很美。

B.他使劲盯着窗外,因为不愿给任何人让座。

C.他使劲盯着窗外,因为自己坐着于心不忍。

D.他使劲盯着窗外,怕别人批评他没教养。

14、“老大娘一会儿看着我,一会儿又看着那个小伙子。”这时老大娘的心理活动是( )

A.反感我的唠叨,心疼那个小伙子。

B.赞许我的说法,等待那个小伙子让座。

C.怀疑我的说法,怕小伙子不高兴。

D.赞许我的说法,担心那个小伙子与我冲突。

15、故事的结尾删去了,从下面选出一个结尾,要符合作者的思路和作品主旨,思想意义要深刻( )

A.这时候,小伙子极不情愿地站了起来,向车门走去。

B.“你拽这孩子干什么!”老大娘突然冲我嚷起来,“你回家去教育你自己的孩子好了,我的孙子你可别管!”

C.年轻人腾地一下从座位上站起来,指着我的鼻子大叫:“你多管什么闲事,这是我奶奶!”

D.那个小伙子憋红着脸站起身,不停唠叨“管什么闲事,讨厌!”老大娘连忙摆手说,“你坐吧,我不累。”

[答案]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