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由于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未能全面落实,以大量消耗土地资源为代价的发展模式在一些地方盛行,导致土地资源形式更加严峻。面对这一形势,党中央、国务院果断作出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以开发区清理整顿为重点的土地市场治理整顿的决策。回答1-2题。
1.上述决策的确定符合的哲学道理是( )
A.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B.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C.想问题、办事情必须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
D.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产物
2.农业结构调整要从实际出发,以市场为导向,使农业生产始终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农业结构调整之所以要从实际出发,是因为( )
A.客观实际是许多事实的总和
B.办事情只有做到主观符合客观,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C.人的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D.人的精神不是万能的
3.上述材料告诉我们,要做到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就必须( )
A.使自己的思想不断地适应变化着的客观情况
B.克服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C.认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
D.处理好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胡锦涛指出: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据此回答4-5题。
4.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要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是因为一切从实际出发是( )
①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要求
②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前提
③正确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出发点
④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⑧④
5.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这是因为( )
①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马克思主义总结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有益成果
③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革命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⑧④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05年农村经济工作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进一步加大农村改革力度,加大对农村投入力度,加大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力度,稳定、完善和强化对农村的扶持政策,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据此回答6-7题。
6.上述材料表明( )
A.它是符合实际的认识
B.不同地区的情况有不同的特点
C.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映物质
7.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指导社会主义建设应做到( )
①立足于我国国情,做到从国情出发
②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
③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④一切从马列主义的基本理论出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在中国,要建设社会主义,就只能从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而不能从主观愿望出发,不能从这样那样的外国模式出发,也不能从马列主叉著作中个别论断的教条式理解和附加到马列主义名义下的某些错误论点出发。据此回答8~9题。
8.对上面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
A.不从实际出发就是从本本出发
B.只有从实际出发才能从根本上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功
C.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
D.主观与客观是否相符合是错误认识与正确认识的根本区别
9.在中国,真要建设社会主义,只能从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出发,这是因为( )
①当代中国的最大实际就是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②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个基本国情,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③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个基本国情,是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基础
④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个基本国情,社会主义事业就能取得成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你最好接受自己的长相。你是骆驼,就不要去唱苍鹰的歌,骆驼照样充满魅力。”这段话是一个( )
A.唯心主义命题
B.乐观主义命题
C.悲观主义命题
D.唯物主义命题
11.孔子认为:“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孟子认为:“万物皆备于我。”这两种观点的主要区别在于( )
A.前者强调客观条件,后者强调主观条件
B.前者否认意识的作用,后者夸大意识的作用
C.前者是客观唯心主义,后者是主观唯心主义
D.前者是封建迷信,后者强调意识的能动作用
12.“意识不外是一面镜子”,这是一种( )
A.唯物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13.人的头脑不是一间装知识的仓库,而是一座生产知识的工厂。从哲学上看,这一说法强调了( )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B.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能动的
C.意识决定物质,物质是意识的反映
D.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