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1、“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请指出蒲松龄的这幅落第自勉联蕴涵的哲学道理( )
A.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B.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
C.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D.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精析:
破解此题的最大难点在于读懂题干内容,抓住题干的中心意思。如果对题目不理解,或理解有偏差,就难以作出正确回答。
项羽破釜沉舟使秦军大败,勾践卧薪尝胆最终灭吴,有自身的原因,也有敌方原因,还有其他条件的作用,但自勉联中强调的是“有志者”和“苦心人”,突出个人自身的努力,从哲学上讲,强调的应是内因的作用,故应选D项。A项强调内外因作用的共同性;B项和C项强调内外因的不同性,它们都从不同方面体现了题干的意思,但均与题干强调的中心意思不一致,不是最佳选项,故A、B、C不选。
答案: D
例2、辨析:有人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孟子幼时,其母为有利于他的成长,就曾三次搬家,择邻而居。
精析: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就是事物,矛盾就是事物的发展和过程,它告诉我们要全面看问题,切忌片面性和绝对化。“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作为强调客观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有一定的道理。但如果因此而得出结论,近朱者必然赤,近墨者必然黑,将朱与赤、墨与黑看成必然的因果联系,则具有片面性和绝对化。它片面强调外部因素,否认了内部因素,从而也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唯物辩证法认为,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内因是根据,是决定事物性质和发展方向的因素;外因是条件,对事物的发展起影响作用,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所以,在现实生活中,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关键在内因。
答案:
(1)这种看法注意到了外部环境对个人成长有重要作用,但夸大了这种作用,并使之绝对化,从而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2)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3)这说明近朱者可能赤,也可能不赤;近墨者可能黑,也可能不黑,关键在于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