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解析



例1、下列选项中,主张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有( )

 A.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峰,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B.天行键,君子以自强不息

 C.实事求是

 D.学而不思则罔

命题立意:

  这是一道外延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内涵,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理解再认能力。

解题思路: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事物的特点,包括互相联系着的三个方面,即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以及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从题肢看,A项强调的是改造世界的活动,B项讲的是一种精神状态,C项讲的实事求是是把客观规律性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在实际生活中的表现,D项中的学和思同样都是人们的想问题即认识世界的问题,故A、B、C、D都正确。

答案:ABCD

例2、《孙子兵法》曰:“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而取胜者,谓之神。”从哲学的观点看,这段话表明( )

A.事物变化无常,人的认识能力有限

B.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统一的

C.事物发展不同阶段上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

D.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是客观的,认识了前者也就认识了后者

命题立意:

  这是一道引文式说明型选择题,主要考查矛盾具有特殊性、物质运动的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考查考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解题思路:

  解答此题关键在于理解题意。“水”和“地”,“兵”和“敌”是相反相成的,既然“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凭什么“因敌而制胜”,当然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具体分析“敌”的特点并战而胜之,所以B、C正确。A项认为事物变化无常,从而否认了物质运动的规律性,应排除。D本身错误,矛盾具有特殊性,自然规律不同于社会规律。

答案:BC

例3、“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的名句。诗人感到“月是故乡明”,这表明( )

 A.诗人的感受完全是主观的,不具有任何客观基础

 B.诗人反映的是认识主体的心理感受,而非认识对象的客观状况

 C.审美活动不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

 D.并不是所有的认识都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

例4、“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这说明( )

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有规律的

②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会遵循同样的规律

③自然界和社会规律都是古今不变的

④自然界和社会现象都是循环的

A.①     B.①②    C.①③      D.①④

解析:

  上述两题是2002年全国高考题,属于以古诗文为背景材料的选择题。做这一类选择题,要注意理解材料的喻义及题干的要求。

  例3应选B。“月是故乡明”反映的是诗人对故乡的思恋之情,并非真的认为故乡之月比他乡之月明亮。因此,这句诗反映的是认识主体的心理感觉,而非认识对象的客观状况。而任何主观认识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客观基础之上的,由一定的客观条件决定,因此A、D的说法是错误的。审美活动属于认识活动,也是有其内在的规律的,因而C也是错误的。

  例4应选A,本题为组合选择。做这一类题一般采用排除法。在本题的四个选项中,②否认了矛盾的特殊性,③否认了运动,④否认发展,因而这几项都是错误的。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为①。所以选A。

答案:例3 B,例4 A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