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刺练习
 



  

大气


 

一、考点诠释

(一)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主要因素

  一般用太阳辐射强度来表示到达地表太阳辐射能量的多少。太阳辐射强度是一平方厘米的表面上,在一分钟内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一个地区的太阳辐射强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1、太阳高度角

  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最主要因素是太阳高度角。太阳高度角对地面太阳辐射强度的影响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太阳高度角大,等量的太阳辐射散布的面积小,光热集中,地表单位面积获得太阳热量多,太阳辐射强度大;反之太阳辐射强度小。另一方面,太阳高度角大,甚至直射时,太阳通过的大气层的路程短,受到大气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多;斜射时,太阳通过大气层的路程长,受到大气的削弱作用大,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少。

2、天气状况

  云量的大小和云层的厚度对太阳辐射的影响很大,云层越厚,云量越大,对太阳辐射的削弱越多,太阳辐射强度越小,因而晴天比阴天太阳辐射强。

3、地势高低

  地势越高,大气越稀薄,太阳辐射通过大气的路程也越短,因而被大气削弱得越少,太阳辐射强度越大;反之,地势越低,太阳辐射强度越小。

(二)对流层高度的时空分布规律

  对流层的高度取决于空气对流运动的强度,空气对流运动的强度又取决于近地面空气温度的高低和空气上下层温差的大小,近地面温度的高低又取决于纬度高低、季节变化、天气变化等等。一般地,近地面大气温度高,对流层高度就大。

1、纬度低,对流层高度大;纬度高,对流层高度小。

2、同一地区,夏季(或白天)对流层高度大,冬季(或黑夜)对流层高度小。

3、夏季(或白天)陆地上的对流层高度大于海洋上;冬季(或黑夜)相反。

4、同纬度地区暖流流经的地区对流层高度大于寒流流经的地区。

(三)全球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

1、气温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太阳辐射是地面热量的根本来源,并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受太阳辐射、大气运动、地面状况等因素影响,等温线并不完全与纬线平行。

2、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南半球物理性质比较均一的海洋比北半球广阔,气温变化和缓。

3、北半球1月份大陆等温线向南(低纬)凸出,海洋上则向北(高纬)凸出;7月份正好相反。在同一纬度上,冬季大陆比海洋冷,夏季大陆比海洋热。

4、7月份,世界最热的地方是北纬20°~30°大陆上的沙漠地区,撒哈拉沙漠是全球炎热中心;1月份,西伯利亚是北半球的寒冷中心。世界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南极大陆上。

  气温的水平分布规律通过等温线分布图反映,如果地球有一个均一的表面,则等温线与纬线大致平行,气温从低纬向高纬递减。但由于气温除受纬度、太阳辐射的影响之外,还受大气运动、地面状况等因素的制约,所以等温线要发生弯曲而不与纬线完全平行。等温线向高纬弯曲(凸出),说明弯曲部分比同纬度其他地区气温高,反之就低。

(四)降水的类型与降水的世界分布

1、降水的主要类型

降水类型

空气上升原因

降水特征

主要分布地区

对流雨

湿热空气强烈受热上升

强度大,历时短,范围小,常有风暴、雷电

赤道附近地区,夏季的中纬度大陆地区

地形雨

暖湿空气前进时受地形阻挡上升

降水强度较大,历时较长

山地迎风坡

锋面雨

冷暖空气相遇,暖湿空气被抬升

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强度小

中纬度地区

台风雨

暖湿空气围绕台风中心

强度大,多暴雨,伴有狂风、雷电

低纬度大陆东部

2、降水的世界分布

雨带名称

所在的气压带或风带位置

大气运动状况

降水特点

赤道多雨带

赤道低气压带

全年以上升气流为主

全球降水量最多的地区,降水量一般在2000毫米左右,这里气温高,海洋面积辽阔,蒸发旺盛,空气中含有大量水汽,全年以上升气流为主,多对流雨

副热带少雨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以下沉气流为主

大陆西岸和大陆内部,年降水量一般不超过500毫米,这里气温高,蒸发能力很强,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多为干旱、半干旱地区,世界上的沙漠主要分布在这里,但这里并非到处都少雨,有些地方(主要是大陆东岸)因受到夏季风或台风等影响,降水也较丰富

温带多雨带

西风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

锋面、气旋活动频繁

年降水量为500~1000毫米,这里锋面、气旋活动频繁,多锋面雨和气旋雨,大陆东岸还受到夏季风影响,降水较多

极地少雨带

极地高气压带

盛行下沉气流

在极地高气压带的控制下,全年盛行下沉气流,年降水量不超过300毫米,是全世界降水量最少的地带。但是由于低温,蒸发量少于降水量,这里仍属于湿润地区

(五)热力环流原理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其形成过程为:近地面冷热不均→气流的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近地面和高空在水平面上气压的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高低空热力环流。如下图所示:

1、城市风

2、山谷风

3、海陆风

(六)副高与我国东部雨带

(七)列表对比全球性大气环流

 

近地面组成

对典型地区降水影响

成因

低纬环流

赤道低气压带

赤道附近多对流雨,降水丰沛

热力作用

信风带

非洲北部由陆地吹向海洋,降水少;马达加斯加岛、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东南部等由海洋吹向陆地,降水丰沛

中纬环流

副热带高气压带

回归线附近大陆中西部降水少

动力作用

西风带

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降水多且均匀;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冬季降水多

高纬环流

副极地低气压带

多锋面(极锋)和气旋活动,降水相对较多

动力作用

极地东风带

降水少

 

极地高气压带

降水少

热力作用

季风

东南季风、西北季风

东亚地区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西南季风、东北季风

南亚地区6~9月为雨季,10月~次年5月为旱季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西北季风、东南季风

澳大利亚北部1月(夏季)多雨,7月(冬季)少雨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八)冷锋、暖锋比较

类型

冷锋

暖锋

概念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

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

暖气团上升状况

被迫抬升

徐徐爬升

图示

锋图

天气图

锋面符号

天气特征

过境前

单一暖气团控制,温暖晴朗

单一冷气团控制,低温晴朗

过境时

暖气团被冷气团抬升,常出现阴天、下雨、刮风、降温等天气现象

暖气团沿冷气团徐徐爬升,冷却凝结产生连续性降水

过境后

冷气团替代了原来暖气团位置,气压升高,气温和湿度骤降,天气转晴

暖气团占据了原来冷气团的位置,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降水位置

分布在锋线两侧,侧重于冷气团一侧(主要在锋后)

分布在锋线一侧,多在冷气团一侧(主要在锋前)

降水特点

时间短,强度大

时间长,强度小

天气实例

我国大多数降水天气,北方夏季的暴雨,冬春季节的大风、沙尘暴、寒潮

华南地区:春暖多睛,春寒雨起,一场春雨一场暖

(九)锋面气旋和近地面天气系统图的识读

  当锋与气旋活动联系在一起,就形成锋面气旋,它主要分布(活动)在中高纬地区,在近地面天气系统中,与我国关系密切的就是锋面气旋系统,它的识读方法如下:

1、无论是气旋还是反气旋,都是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三力的共同作用下,风从高气压区斜穿等压线吹向低气压区。

2、锋面只形成于气旋中,因为气旋的水平气流是向中心辐合,在槽线(低气压等压线向外弯曲最大处地方的连线)两侧冷暖气流易相遇形成锋面。而反气旋的气流呈辐散状,在脊线(高气压等压线向外弯曲最大处地方的连线)两侧气流不可能相遇,故不能形成锋面。

3、锋面气旋前方、后方的确定是看气流的前进方向,气流的前进方向为前方,反之为后方。

4、锋面气旋中冷锋和暖锋的判定;以上图为例,首先确定冷暖气团,在一个低压系统中,两个锋面将低压区分为两部分,其中北半部分纬度较高,为冷气团控制,南半部分纬度较低,为暖气团控制。然后再根据气旋中气流呈现逆时针向中心辐合,推理出锋面B、D是冷气团移动,故为暖锋。

5、锋面气旋中雨区的确定:冷锋降雨发生在锋后,雨区比较狭窄;暖锋降雨发生在锋前,雨区比较大。

(十)列表对比世界气候类型

气候带

气候

类型

气候成因

气候特点

典型分布地区示意(各经度分隔不成比例)

热带

热带雨林气候

赤道低气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

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

赤道低气压带、信风带的交替控制

全年高温,干、湿季明显交替

热带季风气候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移动;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全年高温;旱、雨季分明

热带沙漠气候

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全年干旱少雨

亚热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季风性湿润气候)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冬季温和少雨,夏季高温多雨

地中海气候

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

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温带

温带季风气候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温带海洋性气候

全年受西风带控制

全年温和多雨,降水均匀

温带大陆性气候

深居大陆内部,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冬寒夏热,干旱少雨

寒带

极地

气候

高纬地区,极地大陆气团控制

全年严寒少雨

二、复习策略

  大气是地球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球自然环境中最活跃的因素。大气运动和水的相变产生的风、霜、雨、雪等天气现象,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不断改变和塑造着地表的形态,而盛行风又是大洋环流的根本动力,因此在自然地理中,本专题是学习陆地环境和海洋环境的基础。在各地高考命题中,本专题内容既是重点,又是难点,高考重现率为百分之百。

  从影响因素入手分析气温、降水、太阳辐射在地球上的分布规律,理解热力环流的热力状况,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部分问题。用图示法、图表分析法学习全球大气环流的分布及对各地气候的影响。学会等压线图、天气系统图的判读,以此来理解重要的天气系统。用比较法分析对比特点相似的气候的形成原因及特点。

(一)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与判断方法

1、影响某地气温高低的因素

  (1)地面一大气系统的热量收入(太阳辐射)支出(由于地面和大气反射、散射和辐射而射向宇宙空间的热能)状况;(2)地面状况,如热容量大小(水体热容量大,陆地小)、地形等;(3)大气运动与洋流的热能输送和交换情况;(4)人类活动的影响(改变大气成分、地面状况,释放人为废热等)。

2、分析方法

  (1)太阳辐射是根本原因——分析纬度位置、太阳高度。

  (2)大气自身条件(天气状况、大气透明度、大气密度)——主要分析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的强弱。

  (3)下垫面(海陆差异、洋流、地形、地面反射率等)——大气的直接热源,影响热量的吸收和再分配。

  (4)人类活动——影响大气和下垫面。

(二)几种容易混淆的气候类型,要比较它们的异同点,见下表:

第一组:

气候类型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相似点

气温:终年高温(>20℃),降水:明显的干、湿季

不同点:①降水量多少不同;②雨季集中程度不同

第二组: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相似点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雨热同期)

不同点:①最冷月均温不同;②雨季长短不同

第三组:

气候类型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相似点

降水总量有时相似

不同点:①最冷月均温不同;②降水季节分配不同

三、典例剖析

例1、(双选题)(2007年广东)下图反映了长江三角洲地区浓雾出现的情况,从中可知此地区浓雾( )

A.主要发生在夏季

B.主要发生在秋、冬与春季

C.与月均温有关

D.与月均最低气温有关

解析:

   解题关键是认真读图,区分两条折线的含义。长江三角洲地区7、8月气温高,故实线为月均最低气温线,虚线则为浓雾出现频率线。浓雾出现频率与月均最低气温呈反比,由图知浓雾没有出现在夏季,由此可知B、D选项正确。

答案:BD

例2、(2007年广东文基)热岛温度为城区与郊区气温之差,其值高低反映了热岛强度的大小。从下图中可得到的正确信息是,某市热岛强度( )

A.夏季大于冬季

B.午后大于夜晚

C.冬、夏季的差异在日出前后最小

D.冬、夏季的差异在午后最小

解析:

  从图中可知,热岛强度的大小可以从纵坐标数值的大小上来确定。从图中也能看出,该市的热岛强度在冬、夏季的差异在午后最小。

答案:D

例3、(2007年四川文综)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在图1所示气压形势下,a等压线的数值为_______________百帕,①地可能出现的风向是_______________。若甲天气系统中心气压值增大,几天后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寒潮天气,在此期间,②地的气压和天气变化状况是_______________。随着季节变化,当甲天气系统消失时,控制澳大利亚大陆西南角的气压带或风带是_______________。

  (2)图1中A-B-C一线年降水量大致呈现出“由A至B逐渐减少、由C至B逐渐减少”的变化特点,试分析其原因。

  (3)图2所示为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自然景观。在图1中的①、②、③、④四地,可能见到这种景观的是_______________地。观赏该景观时,为了获得特定的形态美感,从旅游景观欣赏的角度看,关键在于_______________。

解析:

  答(1)题,从图中可知等压距为2.5百帕,所以a等压线数值为1012.5百帕。①地风向可以通过作辅助线,再根据北半球右偏可得。从描述中可知②地受冷气团控制,气压升高,气温降低,天气转晴。甲天气系统消失时为北半球夏季,南半球冬季澳大利亚西南角受西风带控制。第(2)题,图中A-B-C位于中纬度,A-B段受西风的影响,降水由西向东逐渐减少,B-C段受温带季风影响,水汽来自于东部太平洋,降水由东向西逐渐减少。第(3)题,图2为风蚀地貌,多分布于内陆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风蚀景观有一定造型,需在特殊位置观赏。

答案:

  (1)1012.5西北风(偏北风)气压升高、气温降低、天气转晴西风带

  (2)由A至B,降水主要受西风气流影响,西端的山口有利于西风气流深入,在山地迎风坡形成降水(地形雨),水汽含量由西向东逐渐减少;由C至B,主要受东南季风(夏季风)影响,由于海陆位置的差异(距海远近不同),来自太平洋的水汽由沿海向内陆(由东向西)逐渐减少。

  (3)③选择观赏位置(距离或角度或观赏点)

例4、(2007年广东文基)下图是某时刻地面气压(百帕)分布图,从中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

A.甲地气流下沉

B.丁地出现暴风雪

C.丙地气压梯度力最大

D.乙地是高气压中心

解析:

  从图中可知甲地为低压中心,气流上升;乙地为高压中心;丙地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丁地纬度低且此时丁地无明显降水的天气系统。

答案:D

-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