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刺练习



  

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


 

一、考点诠释

(一)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区位因素

对农业生产影响

典型案例

改造与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自然因素

气候

光、热、水等气候因素影响极大

南方柑橘等亚热带水果;北方苹果等温带水果;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畜牧业

玻璃室,改善作物生长的温度因素,并对光照、通风、湿度等进行调节

地形

不同地形类型不同

平原耕作业;山地畜牧业

按照等高线修筑梯田

土壤

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

东南亚砖红壤区的茶树

人工培育形成的耕作土壤,如黑垆土、水稻土

社会经济因素

市场

决定生产类型和规模

工矿区、城市周围发展畜牧业和园艺业;“订单”农业

城市、工矿业的发展影响生产经营的规模

交通运输

方便快捷的交通

荷兰成为世界鲜花基地;世界热带经济作物基地

交通条件改善,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影响的地域范围扩展

政策

国家政策以及政府干预手段

我国宏观调控下的农业结构调整、区域化生产

农业地域类型的转变

科技

科技进步对农业生产影响巨大

橡胶生产北界的推进;温室农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农业差距

培育良种、改良耕作制度等扩大农作物区位范围;对不适宜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进行改造

劳动力

劳动力的数量、素质

发达国家劳动力数量少,素质高,发展中国家相反;水稻种植业

区域劳动力数量影响产品成本和农业地域类型转变

环境因素

与其他因素共同影响产品产量、质量和市场销售

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生态农业

影响农业结构调整

(二)农业区位的合理布局

1、大范围地区农业区位的选择

农业类型或作物

农业区位的选择

种植业

湿润、半湿润平原和盆地地区

林业

山地、丘陵地区

畜牧业

半干旱、干旱地区

渔业

湖泊、水库、沿海海域

水稻

水分条件较好的平原地区

玉米

夏季高温多雨、生长季较长的地区

棉花

光照充足、夏季高温的平原地区

甘蔗

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地区

甜菜

气候温凉的中温带地区

柑橘

气候湿润的亚热带丘陵地区

苹果

湿润、半湿润的暖温带地区

2、小范围地区农业区位的选择

考虑因素

农业区位的选择

农业类型单位产值

从单位产值看,由高到低的顺序一般是:

花卉>乳牛>塘鱼>果园>蔬菜>粮棉

地价

距城镇越近,地价越高,农业生产成本越高。城镇周围宜布局单位产值高的农业类型,如花卉业、乳牛业、禽蛋业、蔬菜业等

需水量

需水量大的花卉业等应接近河流、湖泊等水资源丰富的地方

交通运输

鲜花需要保鲜,鲜奶容易变质,乳牛业、花卉业等应布局在近城镇和交通方便的地方

(三)我国主要农业区的区位条件

 

分布区

有利条件

不利条件

东北商品农业基地

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

夏季日照时间长,雨热同期,地热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重工业基地可提供农业机械

冬季温度低,热量不足

华北旱作农业区

华北平原

夏季高温多雨,光热充足,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三大障碍:旱涝、盐碱、风沙

南方水田农业区

成都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太湖平原、江淮地区

光、热、水资源丰富,配合较好,劳动力充足,邻近商品粮基地和工业基地、海港,市场广阔

春季低温阴雨,夏季高温少雨

西北灌溉农业区

新疆绿洲地带、河西走廊、河套平原、宁夏平原

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有灌溉水源;地广人稀,地价低

水源紧缺

青藏高原河谷农业区

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

与高原比较,海拔较低,气温较高,地势平坦,水源充足

与我国东部相比,热量不足

(四)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农业地
域类型

分布地区

气候类型

典型
分布区

区位因素

生产特点

问题及
解决措施

水稻种植业

东亚、东南亚、南亚

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热条件好,种植历史悠久

小农经营,单产高,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科技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

加大科技投入,适度扩大种植规模

大牧场放牧业

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

干旱、半干旱气候

阿根廷潘帕斯草原

优良的天然草场、地广人稀、交通运输便利

商品率高,生产规模大,经济效益好

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培育良种、开辟水源、种植饲料

商品谷物农业

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

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美国中部平原

优越的自然条件、便 利的交通运输、地广人稀、高度发达的工业、先进的科技

商品率高,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农业一体化

农业成本高、能耗大

混合

农业

欧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

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

优越的自然条件、人少地多

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有效安排生产,市场适应性强,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合理安排劳动力、修建水利工程

种植园
农业

拉丁美洲、东南亚、南亚、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高温多雨的气候、便 利的交通运输

种植单一的经济作物,大规模的密集型农场

生产、销售多受发达国家市场和资本控制,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乳畜业

北美五大湖周围地区、西欧、中欧、澳大利亚、新西兰、我国大城市周围地区

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北美五大湖周围地区

市场、饲料供应

轮转放牧

受交通运输条件的影响

(五)工业区位因素

1、经济因素

 

对工业区位的影响

原因及典型案例

发展变化对工业区位的影响

经济因素

原料

原料指向型工业

原料不宜长途运输或运输成本高,如制糖厂、水产品加工厂

原料地对工厂区位的影响减弱

市场

市场指向型工业

产品不宜长途运输或运输成本高,如啤酒石、家具厂、印刷厂

市场对工厂区位的影响加强

经济因素

动力(燃料)

动力指向型工业

消耗大量能量炼铝厂等有色金属冶炼的企业,早期的钢铁工业

动力(燃料地)对工厂区位的影响减弱

劳动力

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需投入大量劳动力的工业,如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伞、制鞋

劳动力的素质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加强

技术(科技、教育)

技术指向型工业

技术要求高,如集成电路、卫星、飞机、精密仪表

科技进步,通过影响其他因素的发展变化共同影响工业区位,导致新工业区的产生和老工业区位的改造、转移

交通

方便、快捷、成本低

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三湾一海”

交通运输对工业有很大的吸引力。发达国家交通发达,交通运输成为不需重点考虑的因素

2、环境因素和社会因素

 

对工业区位的影响

原因

典型案例

环境因素

污染空气

工厂设置在居民区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或与常年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

保护居民区的大气

水泥厂

酿造厂

污染水源

污水排放口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

保护水源

印染厂

造纸厂

电镀厂

皮革厂

既污染空气又污染水源

综合以上两条

保护大气、水、土地

化工厂

炼油厂

固体废弃物污染

远离居民区和农田

保护耕地

发电厂

钢铁厂

(既污染空气,又有固体废弃物污染)

社会因素

政策

因国防、改革开放、解决就业问题、协调男女比例等因素而将工厂设在不盈利地区

个人偏好

如海外华侨到家乡投资等

工业惯性

工厂区位不合理,但仍然保留,原因是搬迁费用高、政策影响、出于对当地经济考虑等

文化传统

消费习惯

客户类型

因文化传统、消费习惯的地区差异,对同类产品的具体要求不同,而不同的客户类型如年龄、性别、职业、受教育水平对同类产品的具体要求不同

(六)中国主要工业基地比较

工业基地

位置

发展条件

工业中心

工业部门

地位

辽中南工业基地

辽宁省中部、南部

丰富的资源,便利的交通

沈阳、大连、鞍山

钢铁、煤炭、造船、化工

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

京津唐工业基地

北京、天津、唐山地区

丰富的铁、石油、海盐等资源;统一的电网;便利的铁路、公路、近海运输;紧靠山西能源基地,并有输油管道连接东北、华北的油田

北京、天津、唐山

钢铁、化工、机械、纺织、食品、采煤、冶金、陶瓷等

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沪宁杭工业基地

上海、南京、杭州地区

历史悠久,工业基础雄厚;丰富的资源;雄厚的技术力量;统一的电网;发达的水、陆、空交通运输

上海、南京、杭州

轻型及精密机械、轻纺、电子、化工

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珠江三角洲

靠近香港、东南亚、多侨乡,便于利用外资发展工业

广州、深圳、珠海

多种加工工业和制造业,如家用电器、服装、食品、玩具制造

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七)传统工业区与新兴工业区的比较

 

传统工业区

新兴工业区

典型工业区

德国鲁尔区

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

美国“硅谷”

工业部门

煤炭、钢铁、电力、机械、化工等传统工业

毛纺、自动化设备、食品等

微电子工业

形成时期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20世纪50年代之后

20世纪50年代以来,新技术革命后

区位特征及优势

丰富的煤炭资源;离铁矿区较近;充沛的水源;便捷的水陆交通、广阔的市场

无传统工业基础;大批廉价劳动力;发达的银行信贷体系;经济高度开放;政府的支持

地理位置优越;气候宜人,环境优美;有高等院校(技术支撑);便捷的交通(机场和高速公路);军事订货

工业区特点

一般在丰富的煤、铁资源基础上,以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等传统工业为主,以大型工业企业为轴心,工业集聚而成

以中小企业为主;以轻工业为主;生产过程分散;资本集中程度低;工业大多分散在小城镇、农村

从业人员知识技术水平高;发展速度快;研发费用高;产品面向世界市场

存在的问题

生产结构单一;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世界性钢铁过剩;新技术革命的冲击,环境污染严重

早期企业之间缺少联系

土地紧缺,劳动力价格高

整治措施

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调整工业布局,降低成本;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发展科技,繁荣经济;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重视专业分工和团结协作,形成一个机构完整、功能齐全的生产—销售—服务—信息网络

新工厂建到内地或东南亚、墨西哥等地

与我国相似的

地区

东北工业区

温州地区

北京中关村、苏州工业园区

二、复习策略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通过生产活动而作用于自然环境的范围在不断扩大,程度在不断加深。农业和工业分别被作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它们为人类其他一切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人类的农业、工业生产活动要在自然地理环境中进行,又为人类的地域联系、城市发展提供物质保证,同时因为这些活动的过度发展产生了诸多环境问题,因此,本专题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高考命题中出现频率较大,所占分值也较高。

  用比较法学习不同地区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综合考虑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自然因素,从某地气候、地形、土壤等因素入手,确定影响当地农业区位选择的最主要因素,从社会经济因素入手,着重考虑市场、交通运输这两个富有变化的社会经济因素。

  工业的发展条件从以下八个方面入手分析:地理位置、资源条件、交通条件、劳动力条件、技术条件、农业基础、历史条件、政策条件,正确理解工业集聚与工业分散的关系。

(一)农业区位选择及区位分析评价

1、农业区位选择方法

  农业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业土地,并获得最大的效益。一般注重以下三大方面。

(1)农业生产的基本特性

  农业生产是依靠动植物的生长繁殖获得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对自然条件有明显的依赖性,因而进行农业生产时,必须因地制宜,选准动物、植物类型,与自然环境相适应,充分利用当地的优势自然条件。

(2)社会经济和技术因素

  社会经济和技术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也十分明显,所选择区域的农业生产类型应能充分发挥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等优势条件。

(3)土地价格、农业生产成本、单位面积产值和农产品的特性

  一般说来,距离城市越近,地价越高,应选择单位面积产值较高的生产类型,或不易长距离运输的农产品,如乳、肉、禽、蛋、花、果、菜等。

2、农业区位题型的思维模式

  文字、数据、表格、图形是农业区位因素的表达方式。解题即是从中挖掘有用信息,确定或评价农业区位。

  第一步,通过经纬线、等高线、山体朝向、坡度大小、景观特征,探究相关的气候、河流水源、地形土壤要素。通常可从自然因素入手,因为它在小区域内有着普遍性。

  第二步,从所在国家或地区及说明性文字注记中,了解到市场、政策、劳动力状况;还要通过符号注记,了解市场距离、交通运输条件,这些是可充分利用的社会经济要素;还应注意这一类条件的发展变化。

  第三步,更深入微观细节。从城市道路了解地价,从给定的产业了解成本、产值和产品状况,以最佳的产品供给服务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二)影响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1、分析思路

  经济因素有原料、燃料、市场、交通、劳动力、技术;

  社会因素有政策、个人偏好、工业惯性;

  环境因素主要考虑与盛行风向、水源地的关系;

  自然因素有土地、水源等。

2、区位因素对工业的影响

  (1)与农业生产相比,工业生产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小。某些资源密集型工业(如采掘业)和农产品加工工业(如制糖业)受自然因索影响较大。

  (2)从提高经济效益出发,工业区位选择主要考虑减少运输等中间环节费用。与此较密切的区位因素有:原料、市场、动力、交通、技术、劳动力等。

  (3)社会因素对工业区位的影响有两种情况:一是政府考虑社会整体利益,选择工业区位,如巩固国防、解决就业、缩小经济差距、工业惯性等;二是投资者根据个人偏好,选择工业区位。

  (4)环境因素对工业区位的影响有两种情况:一是污染严重的工业要考虑减少对城区的负面影响,如严重污染水源的印染厂、皮革厂等,其污水排放口应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二是对环境质量要求较高的工业,要尽量设置在环境洁净地区,如对水源质量要求较高的自来水厂,取水点应选在居民区的上游方向,电子工业应布局在环境洁净的新工业区。

三、典例剖析

例1、(2007,广东)有机农业是完全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不使农药、化肥等农用化学物质的一种农业类型。我国发展有机农业的优势是( )

A.农村劳动力丰富

B.大型农业机械广泛使用

C.耕地资源十分丰富

D.气候类型单一

解析:

  我国耕地资源较少,达不到世界平均水平,大型机械只在东北、西北使用,气候类型复杂多样。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是发展有机农业的优势。

答案:A

例2、读“我国某城镇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城镇位于东北地区,其附近形成著名重工业基地的区位条件与德国鲁尔区相似的是:________;_________。为减少工业区对居民区的污染,污染大的工业应布局于________;_________。

  (2)若该地区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则上海为解决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该地区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其形式新颖的农业类型是___________,其最主要区位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该地区位于内蒙古高原东部,则可发展___________业,区位优势为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1)题,鲁尔区有着发展工业的优越条件: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水陆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在资源和交通方面,东北工业基地与鲁尔区是相似的。第(2)题。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建设卫星城和新城;进行合理的城市规划;加强对城市的管理。第(3)题,基塘农业是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劳动人民住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创建的一种新型农业。基塘是指水塘及包围水塘的小地块。在珠江三角洲中部,有许多地势低洼的地方。每逢暴雨便积水不退,后经人工改造,把洼地深挖成池塘养鱼,挖出的泥土堆在四周成“基”。“基”既可在暴雨洪水时防止塘水泛滥,又可在“基”面上栽培桑树、甘蔗、果树等。第(4)题,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内蒙古高原东部可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答案:

  (1)丰富的矿产资源便利的交通条件远离城镇的东北和西南方向远离河流或位于河流下游

  (2)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改善交通和居住条件;治理和保护城市环境

  (3)基塘农业地形

  (4)大牧场放牧草类茂盛,饲料充足;地广人稀,可大规模经营

例3、(2007年全国文综Ⅱ)芯片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某跨国公司的芯片生产厂以往均设在发达国家。但2007年3月,该跨国公司决定在中国大连投资25亿美元建芯片生产厂。据此回答(1)~(2)题:

(1)通常,计算机芯片生产厂的区位选择属于( )

A.原料指向型       B.市场指向型

C.廉价劳动力指向型    D.技术指向型

(2)该公司在中国投资兴建芯片生产厂,主要因为中国拥有( )

A.丰富的原料       B.庞大的市场

C.廉价的劳动力      D.先进的技术

解析:

  第(1)题,计算机芯片属于高科技产品,科技含量高,科技是计算机芯片生产的主导因素,因此计算机芯片生产厂的区位选择属于技术指向型,选D。第(2)题,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在计算机领域与发达国家在技术方面有较大差距,但随着中国经济、文化、教育的快速发展,电脑日益普及,进入寻常百姓家,中国的计算机市场不断扩大,吸引了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建设芯片厂。本题D项为干扰项,应选B。

答案:(1)D (2)B

例4、(2007年广东)下图中甲、乙、丙反映了三类工厂的投入构成情况。据此回答(1)~(3)题:

(1)按主导因素划分,甲类工厂代表的工业类型是( )

A.市场指向型       B.劳动力指向型

C.原料指向型       D.动力指向型

(2)乙类工厂运费低的原因最不可能是( )

A.需要的原料和能源少

B.产品科技含量高

C.以航空运输为主

D.靠近原料地和消费市场

(3)现阶段,丙类工厂适宜布局在我国( )

A.环渤海地区       B.长江三角洲地区

C.珠江三角洲       D.中、西部地区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知甲为原料指向型工业,乙为技术指向型工业,丙为劳动力指向型工业。第(2)题,因为乙为技术指向型工业,产品轻薄短小,运费低,所以可以远离原料产地和消费市场,故D正确。第(3)题,因丙是劳动力指向型工业,我国中、西部地区劳动力丰富、廉价,故选D。

答案:(1)C (2)D (3)D

-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