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刺练习
 



  

世界近代现代科技思想


 

一、复习策略

(一)考纲解读

  文艺复兴和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启蒙运动,第一次工业革命,马克思主义,自由主义,第二次工业革命,17世纪至20世纪初的自然科学,凯恩斯主义,现代科学技术(新科学技术革命的兴起与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与影响)。

(二)策略设计

  归纳整体为若干子专题,突出主干,强化落实,如近现代西方社会思想的发展,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比较,资本主义发展中的经济思想,蒸汽机和电力发明应用的影响,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等,形成对近代西方社会思想的整体认知,形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认识,提高比较鉴别历史事物的思维能力等。

(三)内容精讲

1、西方思想文化的发展

  (1)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是处于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资产阶级反封建思想解放运动。其中文艺复兴是欧洲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突出强调“人性”“人文主义”,其核心是资产阶级的人性论和人道主义,因而被称为是“人的发现”。文艺复兴打破了欧洲思想文化界在宗教神学控制下的局面,摧毁了教会的精神枷锁,促进了欧洲近代思想文化和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但由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处于初步形成时期,力量还比较弱小,这一时期的斗争仍披着古典文化或宗教的外衣。

  (2)17~18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是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期欧洲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它主张用理性的阳光去驱散封建和教会的黑暗,猛烈抨击腐朽落后的王权、神权和特权,并为资本主义社会确立了完整的政治构想—议会制度、三权分立、人权自由、公民平等、法律至上等。启蒙运动为欧美的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动员,对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3)19世纪初至19世纪末,在资本主义的蒸汽时代,民族主义、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成为社会政治方面的三大思潮。19世纪中期产生的马克思主义对当时的工人运动和以后的无产阶级运动起到了重大的指导作用。

  (4)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时代,自由主义思想日趋衰退,主张扩大国家职能的新思想——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思想占了上风,二战后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居于垄断地位。20世纪初,列宁主义成为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此时期民族主义思想和运动也风起云涌。

2、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相同点

  (1)背景:都是因资本主义的发展与封建统治产生矛盾,适应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需要而产生的。

  (2)进程:兴起后,都迅速波及到欧洲许多国家。

  (3)内容:都提出和传播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思想、主张和观点。

  (4)性质:都是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都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做了思想上的准备,为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做了准备。

  (5)影响:都起了思想解放的作用,都有利于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3、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区别

4、资本主义发展中的经济思想

  (1)重商主义(选修内容)

  ①盛行于16~18世纪的欧洲。

  ②代表人物:英国的托马斯·曼、斯图尔特和法国的柯尔柏等人。

  ③主要内容:第一,一个国家的财富必不可少的是贵金属。如果没有或无法获得贵金属矿藏就得通过贸易来取得。第二,对外贸易必须保持顺差。重商主义为早期资本主义发展准备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2)自由主义

  ①19世纪以后在欧洲的主要社会思潮。

  ②代表人物:被誉为“经济学之父”的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

  ③主要思想:集中体现在《国富论》中,其中思想是经济自由,也就是资本主义经济自由发展,其主张为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

  (3)凯恩斯主义

  ①当代经济学的主要流派,凯恩斯1936年提出。

  ②核心是国家干预经济生活,借此刺激有效需求,即刺激消费和投资。这种思想符合了占统治地位的垄断资本主义集团日益同国家结合的要求。二战以来,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大力推行凯恩斯主义,成为各国制定经济政策的基本指导思想,它对缓和资本主义的矛盾,实现经济增长起了一定积极作用。

5、蒸汽机的发明和电力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社会各个方面发生的巨大变革。

  (1)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

  瓦特蒸汽机出现后,机器生产在几乎所有工业部门得到迅速发展,而蒸汽动力驱动的轮船和火车又使交通运输更加便捷,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发电机的发明及其他电气技术的应用,使机器的使用更加普遍,更多的工业部门涌现出来,生产技术也更加先进。工业革命出现了新的技术革命浪潮,内燃机、汽车、合成化工技术、规模化的炼钢技术等相继发明出来,促进了工业的迅速发展,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2)社会财富的大大增加和人们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蒸汽机出现以后,形成了新的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更加繁荣而且日益重要。电气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3)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的改变

  资产阶级由于掌握了先进的生产力,实力日益强大,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同时,随着信息交流和交通运输的便捷,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密切,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6、三次科技革命

名称

英国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工业革命

发生

时间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70年代

20世纪40、50年代

前提

条件

①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②圈地运动使大批农民成为雇佣劳动力;③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带来大量资本;④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生产技术和科学知识;⑤国外市场扩大

①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保障;②全球扩张,美、德、意、日等国的统一,使国内外市场扩大,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③近代自然科学突破性的发展,并迅速转化为生产技术;④资本主义发展中资本的积累和对殖民地的掠夺积累了大量的资本。

①二战结束,世界局势的相对安定;②科学理论的突破;③社会的需要,特别是“二战”期间和战后对科技的迫切需求。

特点

①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工场,人类进入“蒸汽时代”;②发生于英国,后发展到英、法、美、德、意等国;③发明者多数是劳动者,发明成果多为生产实践经验的总结

①“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交通工具的新纪元到来;②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③自然科学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科学技术起了重要作用;④某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

①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②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使科研探索领域不断开阔。③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一方面学科越来越多,分工越来越细,研究越来越深。另一方面,学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相互渗透的程度越来越深,科学研究朝着综合性方向发展。④军事技术率先突破,而后带动民用技术,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要特征。

影响

①生产水平提高。②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阶级。③东方从属于西方。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①生产与资本高度集中形成了垄断。②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③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④资本主义政治日趋成熟

①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速发展。②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空前发展。③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7、三次科技革命的异同点

  (1)相同点:①都受到本国政府的重视。②从经济上看,都加速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③都引起社会关系的巨变。第一次科技革命导致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出现;第二次科技革命导致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国家机构开始和垄断组织结合;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以及人类日常衣、食、住、行、用各方面的变革。④都对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影响。第一次科技革命,列强的殖民扩张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第二次科技革命,形成世界资本主义的殖民体系;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

  (2)不同点:①第一、二次科技革命都有一个相对和平的社会环境;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于二战期间,延续至今。②从发明者看,第一次科技革命的发明者主要是劳动者,他们凭借经验或技能取得许多成果,这些发明成果都是生产经验的总结;第二、三次科技革命的发明者多是科学家和工程师,各种发明无一不是在精确的自然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取得的。③从发源地看,第一次科技革命开始于英国,约半个世纪后才在各国真正展开;第二、三次科技革命则是多源的。④从突破口看,第一次科技革命以轻工业为突破口;第二次科技革命以重工业为突破口;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军事工业为突破口。

二、典例剖析

例1、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

①主要发生在基础工业和重工业领域

②科技含量大为提高

③推动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④确立了资本主义在世界的统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特点,主要在电力、电器、石油、化学、汽车等基础性重工业领域内进行,而且自然科学开始与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科技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④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产物,因而与题目要求不符。

答案:A

例2、(2007·南通)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对全球经济迅速发展影响最大的自然资源是( )

A.石油            B.电

C.水力            D.煤炭

解析: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许多机器发明和创造,如内燃机和大量新的交通工具都是以柴油或汽油为燃料的,这就推动了当时的石油工业的产生和发展,石油也成为那时对全球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自然资源。

答案:A

例3、(2006·天津)科技史专家丹皮尔认为,以前的发明主要是“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后来“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和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图所示上述两类发明,属于后者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上述两类发明前者说的是发明主要依靠技术家(工匠)的经验,与科技还没有真正地结合起来,这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重大发明的基本特点;而后者说的是在知识的引导下出现了一系列重大发明,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重大发明的特点。图中的①③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②④才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

答案:C

例4、(2006·江苏)与前两次技术革命相比,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是( )

A.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B.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

C.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D.技术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

解析:

  本题以科技革命的特点为切入点,考查再认、再现历史知识以及比较鉴别的能力。B、D两项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C项为第二次技术革命的特点;A项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答案:A

例5、(1999·全国)阅读下列关于文艺复兴的材料

  材料一 1535年某画家写道:“许多已经湮没的事物将要再生。”

  材料二 人文主义小说《巨人传》描写道,1533年时人们都相信,存在着一千年的精神黑暗。相继而来的将不会是新生,而是真理的重新恢复。

  材料三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巨大成就极为欢欣。他们认为这是一次精神的新生,而不是像花开花落那样,只是周而复始的重复。

  材料四 18世纪学者费内隆写道,在16世纪人们将“文艺复兴”一词只理解为恢复古代传统。

  回答:

  (1)结合材料一、二说明“已经湮没的事物”指的是什么?被湮没的原因是什么?

  (2)就材料三所说文学、艺术方面的巨大成就各举一例,并指出它们是否属于被湮没的事物及其理由。

  (3)材料四与前三条材料中的哪一条有矛盾?表现在何处?

解析:

  本题考查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再认再现重要历史概念的能力、透过现象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和比较鉴别历史知识的能力。解题中必须注意对历史概念的准确回答和规范表述,其次是以对文艺复兴运动性质的分析辅助试题答案要点的定位。

答案:

  (1)是指希腊罗马古典文化。被湮没的原因是“一千年的精神黑暗”,即中世纪基督教的文化统治。

  (2)文学:《神曲》、《十日谈》任选一部;艺术:《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西斯廷圣母》、《雅典学派》任选一种。它们不属于被湮没的事物,因为它们属于资产阶级新文化。

  (3)与材料三矛盾。材料三指文艺复兴是“精神的新生”,而材料四说是“恢复古代传统。”

例6、近代以来,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人类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迁。根据以下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 从科技发明到产品投入市场所用平均时间

 

1885~1919年

1920~1944年

1945~1964年

从科技发明到

生产技术成熟

30年

16年

9年

从生产技术成熟到

产品投入市场

7年

8年

5年

  材料二 某发达国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时间

1929~1947年

1948~1973年

1974~80年代中期

贡献率

31%

33%

40%

  材料三 美国劳动力构成变化

材料四 中国产业结构变化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科学技术发展的哪些特点?

  (2)19世纪末20世纪初,科技革命怎样推动世界形成一个整体?

  (3)以下两个问题(任作其一):

  ①材料三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劳动力构成发生了什么变化?试从产业结构和产业内部劳动力构成的角度,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是怎样推动上述变化的?

  ②材料四反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产业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产业结构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应如何调整产业结构?

解析:

  本题选取历次科技革命的材料并充分利用材料设计问题,第(1)问主要考查材料的阐释能力,解答时,从材料中概括出应有的结论即可,其关键在于知识材料一所反映的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方面的事实。第(2)问截取第二次科技革命,从一个新的角度考查其历史影响,解答时应注意紧紧围绕“推动世界形成一个整体”这一结论考虑第二次科技革命作用。第(3)问的两个题,都是概括材料中的信息并加以阐释。解答时,要紧密结合材料的信息,从题目的揭示或者材料的背景上挖掘要点。

答案:

  (1)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加大。

  (2)第二次科技革命推动下经济的巨大发展,资本主义以全球为市场进行扩张,世界领土瓜分完毕;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的创制,新的通讯手段的发明。

  (3)①非体力劳动者在就业人数中的超过了体力劳动者;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以体力劳动为主的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就业人数急剧减少,第二产业比重下降,其中科技和管理等人员增加,体力劳动者减少,以非体力劳动者为主的第三产业在经济结构中占据了第一位。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第一产业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基本稳定,第三产业比重持续增加;产业结构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调整中国产业结构的基本途径是要运用科学技术改造三大产业;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提高第二产业的科技含量;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