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刺练习



1、下列哪一言论直接阐释孔子“仁”的思想( )

A.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B.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兼相爱,交相利

2、儒家思想体系中包含许多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思想,这些优秀传统思想包括( )

①以德治国   ②依法治国    ③轻徭薄赋     ④“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④

3、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目的是( )

A.彻底抛弃法家思想         B.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C.向西域传播儒家思想        D.使儒生成为官僚队伍主体

4、儒学发展到汉代,比先秦时期增加了新的内涵,主要表现是( )

A.“人定胜天”说          B.“民贵君轻”说

C.“天人感应”说          D.实行“仁政”

5、宋代以朱熹为代表的新儒学,“新”在吸收了( )

A.佛教和道教思想          B.法家思想和“经世致用”学说

C.佛教、道教和法家思想       D.佛教思想和“经世致用”学说

6、汉武帝时的“独尊儒术”和新文化运动时的“打倒孔家店”,二者对儒学态度截然不同。造成这种不同的本质上的共同原因是( )

A.儒家学说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B.儒家思想是封建社会中最有发展前途的思想

C.北洋军阀掀起“尊孔复古”逆流,而董仲舒则发展了儒家思想

D.儒家所宣扬的“仁”极具双重性

7、西汉东方朔撰文上书汉武帝,所用竹简需两人抬进宫。以后改变携书不方便现象首次得益于发明了( )

A.造纸技术             B.雕版印刷

C.制墨技术             D.活字印刷

8、古人常用“学富五车”来形容学问渊博,但也反映出当时书写工具的落后。古代中国读书人外出游学时,不用带五大车的竹简,也可以达到“学富五车”开始于( )

A.西周               B.秦朝

C.汉代               D.唐代

9、下面叙述的是我国古代一项科技发明:“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欧洲人开始使用这一技术是在( )

A.8世纪中期             B.11世纪中期

C.14世纪中期            D.15世纪中期

10、以下关于我国古代天文历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春秋时期鲁国的天文学家留下了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

B.《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

C.东汉的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的测定地震震级的仪器

D.唐朝时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子午线长度的实测

11、16世纪后期到18世纪初期,在中国形成西学东渐现象的主要原因有( )

①利玛窦等传教士来华传教时宣传西方科学知识

②以徐光启为代表的开明士大夫积极引进西学

③政府在修订历法、铸造火药等方面重用来华的传教士

④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的潜滋暗长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2、有人将明清时期的中西方科技比喻为“传统科技的晚霞”与“近代科学的晨光”。“晚霞”与“晨光”深刻地反映了中西方( )

A.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差异

B.明清儒学与西方理性的区别

C.实践经验与科学探索的不同

D.教育制度及其功能的不同

13、中国古代传统科技长期走在世界前列,从根本上说,这是因为( )

A.封建经济的高度发展        B.统治阶级的鼓励提倡

C.中国人民的聪明智慧        D.民族融合的不断加强

14、阻碍近代科学在中国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占统治地位的自然经济和高度集权的君主专制

B.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C.文化专制阻碍了科学和思想的自由发展

D.闭关政策阻碍了中西方经济文化的正常交流

15、了解汉高祖到汉武帝时期的西汉历史,可以查阅的原始史料有( )

①《春秋》  ②《汉书》  ③《史记》  ④《资治通鉴》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6、《资治通鉴》与《史记》记载相重合的历史时期是( )

A.从黄帝到汉武帝时         B.从战国到五代时

C.从战国到汉武帝时         D.从汉武帝到宋神宗时

17、某电视剧摄制组布置一个三国初年曹植书房场景,道具中违背历史事实的是( )

①书案上放有的毛笔、纸张      ②书架上摆放的一叠印制书籍

③墙上挂着临摹的《洛神赋图》    ④“建安文学”作品若干篇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8、具有高度的思想性与艺术性,并把我国古典长篇小学创作推向高峰的是( )

[提示]

1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一一荀子

  材料二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王者承天意以行事,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 “天道,自然也,无为;如谴告人,是有为,非自然也。”

——王充《论衡》

  回答:

  (1)在人与天的关系问题上,材料一提出了什么观点?

  (2)在人与天的关系问题上,材料二和材料三各持什么观点?

  (3)结合材料二、三,扼要概括两汉时期哲学发展的特点。

[答案]

2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清代学术,超汉越宋。论者至欲特立“清学”之名,而文学并重,亦足于汉、唐、宋、明以外别树一宗,呜呼盛已!明末文衰甚矣!清运既兴,文气亦随之而一振。谦益归命,以诗文雄于时,足负起衰之责;而魏、侯、申、吴,山林遗逸,隐与推移,亦开风气之先。康乾盛治,文教大昌。圣主贤臣,莫不以提倡文化为己任。师儒崛起,尤盛一时。

——《清史稿》

  材料二 (黄宗羲)尝谓明人讲学,袭语录之糟粕,不以六经为根柢,束书而从事于游谈。故问学者必先穷经,经术所以经世。不为迂儒,必兼读史。读史不多,无以证理之变化;多而不求于心,则为俗学。故上下古今,穿穴群言,自天官、地志、九流百家之教,无不精研。

——《清史稿》

  材料三 (顾炎武)生平精力绝人,自少至老,无一刻离书。所至之地,以二骡二马载书,过边塞亭障,呼老兵卒询曲折,有与平日所闻不合,即发书对勘;或平原大野,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疏。

  炎武之学,大抵主于敛华就实。凡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像、河漕兵农之属,莫不穷原究委,考正得失,撰天下郡国利病书百二十卷;别有肇域志一编,则考索之余,合图经而成者。

——《清史稿》

  材料四 亡考自少喜从人间问四方事,至于江山险要,士马食贷,典制沿革,皆极意研究。读史读注疏,于书志年表,考驳同异,必详慎搜阅之,而更以见闻证之。

——引自王吾(王夫之子)《大行府君行状》

  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康乾盛世时,清政府在文化教育方面推行的政策。

  (2)根据材料二、三、四,概述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学风有哪些共同点?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学风从正反两方面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的哪些特点。

[答案]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