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刺练习


一、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3题。

地效飞行器——“鹈鹕”

  几十年来,美国军队的机动性一直是最让五角大楼关注的问题。建立一支规模更小但反应更敏捷的部队一直是美军方的新军事理论。他们的目标是能在96个小时内,将一个作战旅的3000名军人以及8000吨装备部署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为满足军方的需求,波音公司的工程师们正在设计世界上最大的地效运输机“鹈鹕”,它能装载17辆坦克,从陆地或水面起飞,贴近水面飞行,同时也能像普通飞机一样在各种地形上空飞行,而且可以在陆地机场降落。

  其实早在20世纪60年代,前苏联就已经在研制这样一种飞机。1967年夏,美军方专家聚集在国防情报局,共同解读一张极不寻常的间谍卫星照片,照片摄自黑海边上的一个苏联小城,在一圈围墙里,停放着一台巨大的形似飞机的飞行器,但机翼却极短,看似根本无法飞行。这个“黑海怪物”到底是什么?这一疑团在以后的10年当中被逐一解开。情报专家后来得知那是一架地效飞行器,一种能利用被称为“地面效应”的空气动力学现象运载大量货物高速掠过水面飞行的新型飞行器。所谓“地面效应”就是飞行器以极低的高度掠过水面(地面),能降低升力的涡流由于缺乏足够的空间难以形成,反而在机身下方形成气垫,为飞行器提供更大的升力,飞行器越接近水面,地面效应的效果就越显著。

  波音公司的工程师设计的地效飞行器“鹈鹕”和“黑海怪物”的原理很相似。经大量研究证实,地效飞行器只有设计得非常庞大才能更好地体现出优势。这种飞行器与空气动力学长期以来遵循的“高度就是效率”的准则相抵触。目前大多数远程飞机都是高空飞行的喷气式飞机,因为在低空稠密的空气中飞行会大大增加油耗。而如果将飞行高度降低到极端贴近地面,由飞行器的速度产生的空气垫就会支持飞行器在空中飞行,因此它的巡航效率比高空喷气式飞机更高。

  按现在的设想,“鹈鹕”将装备4对5.88万千瓦的涡轮螺旋桨发动机。每个发动机舱中安装两台发动机,每台发动机带动一个直径15米的40叶螺旋桨,每个发动机舱前面都有两组反向旋转的螺旋桨。尽管“鹈鹕”尺寸巨大,但由于其货舱无须采用加压设计,制造难度大为降低。

  地效飞行器的翼展及飞行高度是决定地面效应大小的两个数字,在一定范围内,这种气动力支撑的大小与翼展成正比,与飞行高度成反比。“鹈鹕”150米长的翼展在30米之处也能获得“微小的地效作用”,这种作用在15米高度、在6米高度、在3米高度明显递增。

  驾驶“鹈鹕”相对要复杂一些。飞行前,机组人员和任务制定人员必须使用雷达和卫星图像检查飞行路线上的天气、陆地情况等,以决定如何利用顺风飞行或是绕开陆地进行掠海飞行还是提高飞行高度跳过它。工程师们也预见到了操控上的复杂性——没人能在15米的超低空手动驾驶这种庞然大物以时速480千米的速度飞行,因此控制装置将设计成高度自动化。

(《奥秘》2004年第8期)

1、根据文意,对“地效飞行器”一词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是一种运载能力特别巨大而又只能够超低空飞行的飞机。

B.是一种既能在高空海面飞行又能超低空海面飞行的装载能力不大的飞行器。

C.是一种能利用被称为“地面效应”的空气动力学现象运载大量货物高速掠过水面飞行的新型飞行器。

D.是一种自身形状极像“鹈鹕”且完全模仿动物鹈鹕的特点而制造出来的专门用于海面飞行的飞行器。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波音公司的工程师们已设计出了一种世界上最大的地效运输机“鹈鹕”。

B.60年代苏联研制的一种叫“黑海怪物”的飞机其实就是地效飞行器的雏形。

C.地效飞行器既能于地面或海面超低空飞行又能像普通飞机一样任意飞行和起降。

D.地效飞行器已经打破了过去“高度就是效率”的一贯的飞行原则。

3、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美国设想在不久的将来建立一支能够在96个小时内到达地球上任何一个角落的快速而敏捷的机动部队。

B.地效飞行器能够降低涡流的升力,所以人们在研制它时就必须特别地考虑如何补充其升力。

C.因为地效飞行器的超低空飞行,所以驾驶的难度就非常大,人们正在研制高度自动化的操作装置。

D.要体现出地效飞行器的优势就一定要将其体积设计得尽量庞大一些。

[答案]

二、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3题。

漫光的实验

  2004年初,来自一些国家的研究人员又演示了使光以每秒17米的缓慢速度通过一堆冰冷的钠原子的过程。但是把原子冷却到接近绝对零度是非常困难的,要使以慢光为基础的应用能够变为现实,需要采用简单一些的方法。

  德克萨斯州农业机械大学的韦尔奇博士意识到,在冰冷的钠原子中使光速降低的基本原理在热的铷原子中也同样适用。用热的铷原子做实验要简单得多,它包括把一个装有固体铷金属的特殊透明容器(称为“小室”)加热到大约100摄氏度,然后把两束经过细微调节、波长略微不同的激光射入小室。

  即使穿过普通的透明材料,比如玻璃或水,光速也会略微降低,因为光会与组成材料的原子相互作用。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影响是微弱的,并且任何加强这种影响的试图都会导致光的吸收。因此,重要的是使光的速度降低,而且不至于被吸收。韦尔奇博士通过小室做到了这一点。这种方法把铷原子置于一种非常微妙的量子状态中,在这种状态下铷原子不能吸收光。同时,两束光的相互作用产生了另外一束波长很长的光,这束光的传播速度比原先两束光的速度要慢得多。

  降低光速能获得诸如非线性等其他一些效应。在大多数情况下,光的行为是线性的:把入射到玻璃上的光的强度增加一倍,穿过玻璃的光的强度也会增加一倍。但是,非线性意味着入射光的微小变化会导致透射光的巨大改变。正是这种性质使光学开关的设计者们兴奋不已。

  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工程师阿塔奇认为,人们在通过光缆传送脉冲时,常常需要把某个用来与其他信号作对比的信号延迟一段时间。目前的做法是把其中一个脉冲沿着为此目的而专门建造的很多光纤发送出去,而采用一个大小为1升、装满高温铷气的小室能够达到同样的目的并且更加有效。

  韦尔奇小组的成员卡什说,装满铷气的小室在改变激光束以产生难以获得的波长方面极其有效。他们已在考虑运用这个原理制造一个廉价、高效的紫外线源,由于紫外线波长短,因此可以用来读取刻录在光盘等媒介上的形状更小、排列更紧密的数据。

(《发明与创新》杂志2004年第6期)

1、下列不属韦尔奇博士所做实验的内容的一项是( )

A.使铷原子处于不会吸收光的微妙的量子状态中。

B.使光的速度降低,而且不至于被吸收。

C.制造廉价、高效的紫外线源,来读取光盘上的数据。

D.使波长略微不同的两束光互相作用而产生慢光。

2、上文中画线处“影响”一词的意思是( )

A.光对于所通过材料的原子的作用。

B.普通的透明材料使光的速度降低。

C.两束经过细微调节的激光的干扰。

D.小室中热的铷原子减慢光速的效果。

3、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光通过高温铷气时,其传播的速度也会降低。

B.利用铷原子降低光速的难度要小于利用钠原子。

C.目前以漫光为基础的应用已经变为了现实。

D.由于紫外线的波长短,所以人们喜欢用它来读取刻录在光盘等媒介上的形状更小、排列更紧密的数据。

[答案]

三、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4题。

  科学家为我们勾勒了若干年后的蓝图:纳米电子学将使量子元件代替微电子器件,巨型计算机能装进口袋里,通过纳米化,易碎的陶瓷可以变成韧性的,成为一种重要材料;世界上还将出现1微米以下的机器甚至机器人,纳米技术还能给药物的传输提供新的方式和途径,对基因进行定点等。

  中国科学家在各国同行中脱颖而出,在世界上首次直接发现纳米金属的“奇异”性能一一室温下的超塑性:纳米钢“能屈能伸”达50倍而“不屈不挠”……新世纪来临之际,一场悄无声息的战争,早已在纳米领城拉开序幕。

  从大西洋至太平洋,从日本到欧洲,一些国家纷纷制定相关战略或者计划,投入巨资抢占纳米技术战略高地。最近日本设立纳米材料研究中心,把纳米技术列入新5年科技计划的研究开发重点;德国也把纳米列为21世纪科研创新的战略领域,19家研究机构专门建立纳米技术研究网;美国更是将纳米计划视为下一次工业革命的核心,仅美国政府部门在纳米科技基础研究方面的投资,就从1997年的1亿多美元增加到2001年的近5亿美元,试图像微电子那样在这领域独占老大地位。一时间,“纳米热”遍及全球。

  环球同此凉热,纳米科技在我国也逐渐受到重视。早在纳米科技兴起之时,中科院就紧跟国际水平,用原子“写”出了“中国”和中国地图。近年来,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部门纷纷在立项和资金上对纳米研究给予支持。

  从在国际上首次把氮化镓制备成一维纳米晶体,到合成世界上最长的“超级纤维”碳纳米管,从组装出世界上最细且性能良好的扫描隧道显微镜用探针,到合成出高质量的储氢碳纳米材料……我国科学家纷纷联手,在这一最活跃的前沿科学领域里勇敢搏击,不仅建立了几个纳米材料研究基地,而且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莫定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

1、根据文意,对文中“战争”一词理解正确一项是( )

A.国家之间为掠夺经济、科技、文公财富而采取的斗争

B.国家之间为扩展更大的生存空间而进行的武装斗争

C.国家之间为了在某一领域的领先而进行的争胜活动

D.国家之间为谋求世界范围内的领导权而进行的酷斗争

2、对文中画线句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纳米钢能够随意弯曲拉长并且不会恢复原样

B.纳米钢能够弯曲达50多倍,却不能够随意折断

C.纳米钢尽管弯曲达50多倍也不会向人屈服

D.纳米钢可以弯曲拉长达50多倍也不会折断

3、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一项是( )

A.易碎的陶瓷通过纳米化,将可以变成有韧性的重要材料

B.新世纪到来后,巨型计算机就能够装入人们的口袋里

C.新世纪到来后,世界各国展开了在纳米技术方面的激烈竞争

D.纳米技术还给基因定点,给药物的运输提供新的方式与途径

4、根据本文的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最有道理的一项是( )

A.谁投入纳米研究的资金多,谁就将抢占到纳米领域的高地

B.我国在纳米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还有可能继续一段时间

C.随着各国在纳米领域内的竞争日趋激烈,战争将悄无声息地爆发

D.纳米技术的研究,将产生更多的纳米电子学及其相关的科学

[答案]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整个说来,《红楼梦》是长于写实的。“石头”在全书第一章中答复空空道人说:“其间悲合离欢,兴衰际遇,俱是按迹寻踪,不敢稍加穿凿,致失其真。”这段写实主义的声明由“石头”所做,有点令人哭笑不得,也有点中国式的聪明灵活的辩证法。

  写实的作品中,穿插环绕装点一些神话的、魔幻的、匪夷所思的故事,使写实的作品增添了一些幻化的生动、神秘、奇异,使写实的作品也生出想象的翅膀,生出浪漫的色彩,这就比一味写实,除了实还是实的作品更文学了。

  一般地说,写实的作品易于厚重,梦幻的作品易于轻灵,或反过来说,写实的小说易失之于拙,梦幻的小说易失之于巧。能不能把二者结合一下呢?厚重中显出轻灵,执著中显出超脱,命运的铁的法则中显出恍恍惚惚的朦胧。这是真小说家的境界,这是人生真味的体验。

  荒诞、幻化也是人的精神主体的一种要求,当科学性、必然性、可知性不能完全满足人的主体要求(包括观赏、享受的要求)的时候,荒诞性与梦幻性就应运而生了。荒诞、幻化也是一种美,是一种突破了现实的硬壳,摆脱了大地芜杂的美,就像梦的美,痴的美……荒诞化、幻化是把小说与人生间离的重要手段。

  《红楼梦》一开篇,作者就强调“将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经历过一番梦幻”,“说来虽近荒唐,细说颇有趣味”,一方面强调不失其真,未敢失其真,一方面又强调不可当真。这就给创作主体留下了进可以攻,退可以守的极大灵活性,留下了极大的艺术创造力纵横驰骋的余地,留下了自己的创作自由,也为读者留下了阅读与欣赏的即进行二度创作的自由。

  完全地写实,写作本身也变成了一种介入,乃至变成了一种舆论,一种“大众传播”,一种“站队”,就必然会碰到一系列世俗人生中的问题。涉嫌不敬,涉嫌溢美,涉嫌揭人隐私,涉嫌造舆论,涉嫌提倡异端与犯上作乱……曹雪芹有几个脑袋敢去以身试文字狱!说毕竟只是说,至少首先是小说,虽然不如起诉书或辩护词那样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却因失去了这种针对性而获得了更普遍更长远的意义。写小说就要把小说当小说写。《红楼梦》摆在案头,您就“把玩”“把玩”吧。反正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节选自王蒙的《红楼梦启示录》

1、以下与“中国式的聪明灵活的辩证法”一语相吻合的一项是( )

A.有些朴素的真亦是假、假亦是真的思想。

B.有些朴素的真寓于假、假寓于真的思想。

C.用传统的形式表达变通的内容。

D.用浪漫的手法表达写实的内容。

2、对在创作中把写实与梦幻结合起来的作用,说明不当的一项是( )

A.能给作者留下创作的自由。

B.能给读者留下阅读欣赏进行二度创作的自由。

C.既能使作者避免介入之嫌,又能使作品具有更普遍更长远的意义。

D.只有把写实与梦幻结合起来创作的作品,才既具有科学性,又有可读性。

3、根据文章内容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 )

A.写实的小说和写梦幻的小说各有长短,最好是把写实与写梦幻结合起来。

B.写实的作品会变成一种介入,干预现实生活,容易犯错误,只要穿插一些梦幻内容,把小说与人生间离开来,就不至于犯错误。

C.《红楼梦》“一方面强调了不失其真”,“一方面又强调不可当真”,曹雪芹可谓达到了真小家的境界。

D.增添了一些荒诞和幻化内容的作品比纯写实的作品更具有文学性,更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答案]

五、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3题。

  在华夏大地的崇山峻岭中间,安徽省潜山县境内的天柱山究竟凭什么赢得了众多文学大师的厚爱?

  很可能是它曾经有过的宗教气氛。天柱山自南北朝特别是隋唐以后,佛道两教非常兴盛。佛教的二祖、三祖、四祖都曾在此传经,至今三祖寺仍是全国著名的禅宗古刹;在道教那里,天柱山的地理位置使它成为“地维”,是“九天司命真君”的居住地,很多道家大师都曾在这里学过道。这两大宗教在此交汇,使天柱山一度拥有层层叠叠的殿字楼阁,气象非凡。对于高品位的中国文人来说,佛道两教往往是他们世界观的主干或侧翼,因此这座山很有可能成为他们漫长人生的精神皈依点。这种山水化了的宗教,理念化的风物,最能使那些有悟性的文人畅意适怀。例如李白、苏东坡对它的思念,就与此有关。

  也可能是它蕴含的某种历史魅力。早在公元前106年,汉武帝曾到天柱山祭祀,封此山为南岳,这次祭山是连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也跟随来了的。后来,天柱山地区出过一切中国人都难以忘怀的历史人物,例如赫赫大名的三国周瑜,以及包括“小乔初嫁了”在内的二乔姐妹。这般风流倜傥,又与历史的大线条连结得这般紧密,本是历代艺术家恒久的着眼点,无疑也会增加这座山的诱惑力。王安石初到此地做官时,曾急切询问当地百姓知不知道这里出过周瑜,百姓竟然都不知道,王安石深感寂寞,但这种寂寞可能更加增添诱惑。一般的文人至少会对乔氏姐妹的出生地发生兴趣:“乔公二女秀所钟,秋水并蒂开芙蓉。只今冷落遗故址,令人千秋思余风。”

  当然,还会有其他可能。

(罗庄《潜山古风》)

1、对“王安石深感寂寞”一句的意思,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王安石因百姓对历史人物的无知感到非常失望。

B.曾建赫赫功业的周瑜尚且湮没无闻,初来此地做官的王安石增添了失落感。

C.王安石追思古人,对“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的现象感慨万端。

D.王安石觉得自己功业无成,深感老来孤独。

2、以下判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天柱山即古之南岳,它与后来称为南岳的衡山不是同一个地方。

B.天柱山自隋唐以后佛道两教非常兴盛,有可能成为高品位文人的精神皈依点。

C.天柱山那层层叠叠的殿字楼阁,一直是其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D.游天柱山而对乔氏姐妹发生兴趣的,不过是一般文人。

3、对上面的文字综合分析较为恰当的一项是( )

A.汉武帝、司马迁、李白、苏东坡等看重天柱山,是因其宗教气氛和历史魅力。

B.天柱山确有使文学艺术家获得“解脱”、受到吸引的人文景观。

C.文学家们的悟性和追求,往往使他们并不重视自然景观的好坏。

D.文学家们对山水景观喜爱与否,原因各不相同,难以历数。

[答案]

六、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4题。

分工和交易

  人类增加收入的来源有两个:一个是靠组建团队,团队产出要比各成员单干产出总和大得多;另一个就是分工与交易,经济学上坚如磐石的“相对优势原理”解释了这一来源。

  建设社会上只有鲁班和盖茨两个人,他们需要两种商品:家具和软件。那么,他们各自生产这两种商品的成本是不一样的。鲁班写程序的成本,就是那些放弃了的家具;同样,盖茨做木工的成本,就是那些放弃了的软件。他们必须权衡两种选择的成本。如果他们从事对自己来说成本最低的生产活动,然后与对方交换产品,就能节省成本,从而增加双方的收入。这就是“相对优势原理”。

  让我们对这个原理做进一步的解释。首先,没有不变的、客观的、一般化的“成本”。生产成本总是相对每个个人而言的。盖茨和鲁班的绝对能力的高低无关紧要。即使盖茨是个全才,编软件和做木工都比鲁班强,那也没关系,这个原理照样适用。盖茨做木工的成本(放弃了的盖茨所编写的软件),照样比鲁班做木工的成本(放弃了的鲁班所编写的软件)高很多。

  同样地,一个国家哪怕再发达,也有很多不适合它自己做的产业;而一个国家哪怕样样都比别国落后,它也还是有许多具有相对优势的产业可以选择。这是因为,生产成本是相对自身而言的。

  其次,投资回报率已经考虑在内了。鲁班的确可以从Basic学到C+ +,最终成为编程高手;而盖茨也的确可以从刨木板、弹墨线做起。但比较总收益和总成本,这样的投资还是不合算的。否则,那就是正常的投资行为。

  第三,分工交易有副作用吗?有的,那就是当第三个竞争者进入原来的“二人市场”后,新形势下成本较高的厂商不得不蒙受损失。第三个竞争者的进入,会使社会的总财富进一步增长,其增长的幅度一定超过原来成本较高的厂商所蒙受的损失。个别厂商受到的损害,不应该成为阻碍开放的理由。

  在讨论中国进入WTO的问题上,国内不少舆论站在个别的生产成本较高的立场,没有看到开放是整个社会的利益的提高,而只觉得生产者的开放市场是对个别生产者的损害,所以“开放市场”,在他们的笔下,竟然成了“让步”。

  不,如果阳光普照,那么全社会的得益,会远远超过蜡烛商人的损失。开放市场,分工交易,是人类增加收入的两条道路之一。愈开放,愈进步。

1、下列对“相对优势原理”这一概念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个人或国家生产某种产品的成本比他人或他国生产其他产品的成本低,能通过交换增加双方收入。

B.个人或国家生产某种产品的成本比自身生产其他产品的成本低,能通过交换增加双方收入。

C.个人或国家生产某种产品的成本比自身生产其他产品的成本低,能通过交换增加自己的收入。

D. 个人或国家生产某种产品的成本比他人或他国生产该产品的成本低,能通过交换增加自己的收入。

2、下列表述,不属于“开放市场,分工交易,是人类增加收入的两条道路之一”依据的一项是( )

A.团队产出要比各成员单干产出总和大得多。

B.从事对自己来说成本最低的生产活动,交换产品,就能增加收入。

C.第三个竞争者的进入,使社会的总财富进一步增长。

D.全社会开放的得益,会远远超过个别商人的损失。

3、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分工交易成为人类增加收入的途径之一,这可以从相对优势原理得到解释。

B.生产者生产一种新产品的成本是以放弃了的原来生产的产品来计量的。

C.正常投资行为是指遵循相对优势原理全面考虑总收益和总成本的投资行为。

D.一旦开放市场,这就不得不牺牲个别生产者的利益,这样的让步是必要的。

4、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即使盖茨做木匠活比鲁班好,只要有分工和交易,盖茨也不会去做木匠。

B.根据分工交易的原则,中国在自由贸易中不一定吃亏,更不表示中国会输给发达国家。

C.根据“投资回报率”,在落后地区加大高科技投入,是发展经济的最佳选择。

D.由于分工交易的副作用,当新的竞争者进入后,成本较高的厂商不得不转营甚至破产。

[答案]

七、阅读下面短文,完成7~10题。

  城市生态学是一门正在发展成长中的新兴的应用生态学分支,处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结合和交叉点上。它以人类活动密集的城市为对象,将城市作为一个生态系统。探讨其结构、功能和调节控制的生态学机理与方法,并将其运用到城市规划、管理和建设中去,为城市环境的优化、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寻找对策和出路。

  城市生态系统可分为社会、经济、自然三个亚系统。社会生态亚系统以人口为中心,包括基本人口、服务人口、抚养人口、流动人口等。该系统以满足城市居民的就业、居住、交通、供应、文娱、医疗、教育及生活环境等需求为目标,为经济系统提供劳力和智力。经济生态亚系统以资源为核心,由工业、农业、建筑、交通、贸易、金融、信息、科教等子系统组成。自然生态亚系统以生物结构和物理结构为主线,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人工设施和自然环境等。这三个亚系统交织在一起,相辅相成,相生相克,形成了城市这个复合体复杂的矛盾运动。

  自然界的资源再生功能与环境再生功能,是以生物地球化学大循环来完成的。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和城市化的迅猛进程,带来了严重的城市能源和环境危机,引起了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和生态学家对世界城市化、工业化前途的担忧。有关城市人类活动对水体、大气、土地污染的研究表明,城市环境问题已不是单纯的环境治理问题。只有把污染问题放进城市生态系统所参与的更大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时空分布格局及生态行为调控中从积极角度入手,增强整个自然支持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环境问题。所以增强整个城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提供生物地球化学大循环的稳定条件,是城市生态系统研究的重要任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城市环境的优化、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城市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教、科研中心。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趋势,也是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必经阶段。但世界城市化在给全人类带来经济和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如人口密集、住房紧张、交通拥挤、水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必须从全面的观点出发,采取综合性措施。城市生态研究就是试图为这种合理的、有效的综合措施提供某种理论基础,探索如何正确处理城市发展、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寻求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因此城市生态研究无疑有助于对城市这一复杂体系的深刻理解,有助于保持城市的活力和平衡,加强城市本身的自我调节能力,从而为解决城市问题做出贡献。

1、下列不属于城市生态学研究范畴的一项是( )

A.城市气候、土地与生物研究

B.城市商业与工业资源研究

C.城市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D.城市政府的行政机制研究

2、从第三段看,不属于“从根本上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一项是( )

A.设法增强整个城市自然支持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

B.开展对城市环境污染现状的调查,消除污染源,兴建一些治理城市环境污染的工程。

C.将污染问题放到与城市生态系统相关联的更大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时空分布格局及生态行为调控中去研究。

D.将城市作为一个大的生态系统来研究,既探索其内部诸要素间的自我协调关系,也探索其与外部其他系统间的协调功能。

3、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城市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只能为城市规划与建设提供理论参考,不能够直接依靠它提供城市发展所需的对策。

B.由于城市生态系统的三个亚系统相互联系、互相影响,故只有通晓这三方面专业知识的人才,才能进行城市生态学的研究。

C.要解决城市环境问题必须从根本上入手,所以必须加强与其他城市的交流,而不能在一个城市系统内解决城市环境问题。

D.随着城市生态学研究的深入发展,人们将有可能寻找到更加科学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从而有助于解决如人口密集、水源短缺、环境污染等城市危机。

[答案]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