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历年的高考作文题,大致上可以分为这么几个阶段:
一、1977-1998,应该算作是一个恢复期。文化大革命后,百废俱兴,各行各业处于重构、恢复元气的时期。高考是这样,高考作文的考试也是这样。
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读后感、缩写、改写、补写、简讯、书信、广播稿、片段描写、一题两作、一题三作等等形式,曾经风行一时。
二、1999-2004,是一个探索期。因为恢复高考20年,高考作文题的形式渐趋完善,每一年的高考作文题处于限制与自由的搏击之中。然而高考应考作文中,限制越来越多,好文章越来越难见,这就激发命题者不断探索新的命题形式。1999年,话题作文终于诞生。
话题作文之所以备受青睐,盛行多年,正是因为话题作文在限制与自由、应试与应用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有了一个生存的理由。
三、2005-2007,是一个回归期。话题作文的一统天下终于招致人们的不满,高考作文的命题终于回归多种形式并存,几分天下的局面。
近三年高考作文题目,话题类比例,由2005年的62.5%,递减为2006年的42.1%,到2007年的22.2%;
命题类,由2005年的37.5%,增至2006年的42.1%,到2007年的55.6%;材料类,由2005年的没有,发展为2006年的15.8%,到2007年的22.2%。
说是回归,当然不是老形式的重复,高考作文命题也是与时俱进的,必然会吸取几十年中学语文教学的探索成果,这里,尤其有必要重点说一说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重返高考的舞台,给高考作文的命题带来了活力,但现今的材料作文与传统意义上的材料作文并不完全相同,因此,有人称之为“新材料作文”,有人称之为“范围作文”。
它与话题作文,传统材料作文的核心区别主要在“所引述材料的功能”和“对材料的处理”上。话题作文与传统材料作文中的材料的作用,是为了引出文题,而且传统材料作文在写作时还必须对材料进行引用和分析,而范围作文,材料只是为写作提供构思和立意的范围。
此外,范围作文与话题作文、命题作文的审题着力点不同。
话题作文审题的着力点在“相关性”上。命题作文审题的着力点在“一致性”上。范围作文审题着力点在“范围性”上。材料提供构思和立意的范围,因此要细心研读材料。
范围作文的审题立意可从四个方面入手:
首先,以提出问题为抓手。
例如,2006年全国卷2:一只鹰抓了一只羊,被一只乌鸦看到了,乌鸦想学鹰抓羊,由于能力不够,结果被牧羊人抓到了。根据对材料的理解,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题目自拟、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不妨设问:乌鸦为什么抓山羊失败?牧羊人为什么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为什么小孩觉得乌鸦也很可爱呢?乌鸦失败是因为它不顾自身条件,身子太轻,爪子不如老鹰锋利,盲目模仿老鹰,哪有不失败的道理?可以此立意:盲目模仿别人,就如东施效颦,难免失败。牧羊人为什么这么说?是因为他认为乌鸦不自量力,没有能正确对待自己。可以此立意:任何人都要正确对待自己。小孩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他觉得乌鸦有可取之处,它不甘心做一只普通的乌鸦,它要超越,它敢于挑战,勇气可嘉。(此立意更容易出新)
其次,以关键语句为抓手。
如巴西足球名将贝利的话,关键句就是“下一个”。
第三,以逻辑关系为抓手。
如铁环最弱一环的故事。
第四,以情感倾向或者意向性观点态度为抓手。
材料的叙述者在叙述时是有情感倾向的,甚至连图表也是有观点的。
如2007年天津卷语言表达题中的表格:
2007年“五一”黄金周旅游情况统计表
|
全市接待游客 |
本地游客 |
外地游客 |
2006年游客(万人次) |
246.85 |
153.49 |
93.36 |
2007年游客(万人次) |
296.80 |
194.94 |
101.86 |
同比增长率 |
20.23% |
27.01% |
9.10% |
这个表格也可以当作作文的材料来训练审题。全市接待游客的总数与去年相比呈现出上升趋势,增长率为20.23%,本地游客的增长幅度大,为27.01%,外地游客的增长率低,仅为9.10%。所以这个表格通过数据所表现的内容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从整体上说,全市的旅游人数呈现上升趋势;第二方面,外地游客增幅比本地游客的增幅小,说明要加强旅游管理,提升本市的服务质量,增加宣传,吸引外地游客。图表中的数字常常体现着某种观点,需要分析和总结,看看其中有什么规律,将规律总结出来,观点也就提取出来了。这是审读图标材料的思路和方法,也反映了文字材料相同的道理。
第二部分 当前高考作文内容特色
07年全国一共有18道作文题,这18道作文题呈现出了如下特色:
一、重视考生的生活阅历与人生体悟,引导考生关注自我,抒发自我体验,考场作文进入有“我”时代。
如天津卷题“有句话常挂在嘴边”,即要求学生对生活有细心的观察,还考查了体悟人生的能力。
如重庆卷题“酸甜苦辣说高考”,有赖于对生活素材进行有深度的思考和带有理性的体悟。
如湖南卷题,明确提出“结合自己的经历,以‘诗意地生活’为题,写篇作文”。“经历”一词对考生的生活阅历提出了要求,“诗意地”一词更对考生的人生体悟提出了挑战。
如浙江卷题“行走在消逝中”,提示“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有所感,有所发,比如:过去的生活、童年的经历、读书的日子所发生过的事,写心得体会。”
二、要求善于捕捉意象与展开联想、想像,引导考生诗意地生活,诗意地写作,绝大部分作文题颇有诗意。
如江苏卷题“怀想天空”。
如山东卷题“记忆永远不会风化”。
如福建卷题“季节”。
如北京卷题“以‘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为题材,写一篇作文。”
三、富有心理暗示与自我教育色彩,引导考生用写作表达情感,其中适合写抒情性散文的作文题占了较大比例。
如上海卷题“以‘必须跨过这道坎’为题作文”。
如辽宁卷题利用广告语当作作文题目:“人生如登山,往上即使迈一小步,也是一个新的高度——我能。”
如江西卷题“①语文,心中的一泓秋水;②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
四、既重视个性展示又倡导社会责任,在注意抛弃说教和空谈的前提下不忘道德观价值观的导向。
如全国卷1的看图作文:
21、阅读下面的图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如湖北卷题:针对母语写篇作文。
五、重视创新思维与能力培养
如四川卷题“从一步到一生”。什么样的“一步”可以关系到人的“一生”?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求学的、就业的、晋升的,技巧的、谋略的、度量的,源于性格还是归于意志,现实还是理想,梦幻还是求实,必然、偶然,顺境、逆境……创新的思维能够助考生一臂之力,见常人所未见,发常人之未发。
如海南卷题“法国化学博士别捏迪克摔了烧瓶”故事后直接要求以“创新”为话题。
如广东卷题“请以‘传递’为话题,写篇作文”。
第三部分 高考作文的临场应对策略
上一个部分讲的是全国试卷中高考作文题的特点,那么,高考考场作文与平时的写作训练又有怎样的联系和区别呢?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高中生书面表达能力的要求有明确的表述:
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书面表达要求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
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
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
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
在高考语文《考试说明》里,对考生写作能力的要求却有所变化:
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常用应用文。
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和发展两个等级。
基础等级:①符合题意;②符合文体要求;③感情真挚,思想健康;④内容充实,中心明确;⑤语言通顺,结构完整;⑥书写规范,标点正确。
发展等级:①深刻;②丰富;③有文采;④有新意。
真正到了高考作文阅卷的时候,变化就更大了。《课程标准》《考试说明》的要求被简化成一张评分表。这张评分表把“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的要求划分为四个等级(分数段),并分别列出各等级的具体要求。每一项内容的四个等级的具体要求用简明的文字加以描述。例如:“基础等级”的“内容”:一等为“切合题意”,二等为“符合题意”,三等为“基本符合题意”,四等“偏离题意”。准确的用词,并不等于准确的判断。在貌似准确、科学的背后,其实有着很大的模糊空间。为了便于操作,各地阅卷中心组还要制定许多细则,对各项要求进行分解。再加上阅卷人员的主观因素,最后不知会演化出多少个评分“标准”来。
比较《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和《评分表》,就会发现,对于同一事物——高中生的写作能力,站在不同的角度,从不同的立足点出发去解释,会有很大的不同。这里没有谁对谁错的问题,有的只是目的和需要的区别。《课程标准》更多考虑的是培养目标,是合格高中生的语文素养;《考试说明》更多考虑的是选拔竞争,是为了高等学校挑选合格的新生;《评分表》更多考虑的是阅卷操作,尽可能地做到公平、公正。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作家写作,中学生作文,考场作文,这三个概念是“和而不同”的,是“对立统一”的,是既有联系又相对独立的。一般写作,特别是文学创作,更强调自由,更彰显个性,更需要对常规的突破。而教学,特别是应试教育下的教学,更强调规范,更要求“守道”,更需要按常规办事。作家写作强调的是规范下的个性和创意;考场作文强调的是符合内容及表达方面的种种要求。各有各的“游戏规则”,既不能相互替代,也不能一把“尺子”量到底。学生作文和作家作品的评价标准是不一样的。一篇高考作文,作家、评论家可以因文学方面的靓彩而说它是难得的好作品;阅卷专家可以因不切合题意而把它归入三等。双方的争论犹如“鸡同鸭讲”,永远不会达成共识——“游戏规则”不同使然。
高考作文,在承受着写作规律和教学规律制约的同时,还要承受考试规律的制约。
高考作文应对策略,可以划分为两个层面来研究:一个是心智层面的,包括语感、灵感、观察、思考、情感态度等;一个是操作层面的,包括技巧、方法、体裁、格式、语言运用等。心智层面的东西主要靠积累获得——生活的积累、感情的积累、文化素养的积累。操作层面的东西主要靠历练获得——语言训练、思维训练、写作的实践训练。叶圣陶说过:“写作等技能,不宜视作知识,宜于实践中练习,自悟其理法,不宜空讲知识。或以为多讲知识即有助于写作能力的长进,殊为不切实际之想。”
|
一等
(20-17分) |
二等
(16-12分) |
三等
(11-7分) |
四等
(6-0分) |
基
础
等
级 |
内容
20分 |
切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感情真挚 |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感情真挚 |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感情基本真实 |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或立意不当
没有什么内容
感情虚假 |
表
达
20分 |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字体工整 |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字体较工整 |
大体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字迹清楚 |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潦草难辨 |
发展等级 |
特征
20分 |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意 |
较深刻
较丰富
较有文采
较有创意 |
略显深刻
略显丰富
略显文采
略显创意 |
个别语句有点深刻
个别语句例子较好
个别语句精彩
略显个性 |
由上表看,作文分值由两部分(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三块(内容、表达、特征)构成,所有作文被评判为四类,分值区间依次为:一类(60-50分),二类(49-36分)、三类(35-20分)、四类(19-0分)。
缺标题扣2分;
少字数,每少50字扣1分(有的省份规定缺字数超过200字作降等处理);
未完篇,如果主体没写出或在400字以内,则判为四类文;
错别字今年改为一个扣一分;
认定为抄袭的作文基础等级定位四等,发展等级不得分。
“全面衡量,综合评分”的原则。一般先确定“内容”等级分,即根据“审题立意”确定等级,然后再给“表达”和“特征”定级,基本原则是不跨等级打分,即“内容”定为一类,“表达”和“特征”则判为一类或二类,不能判为三四类。因此,“内容”或“立意”是基准,决定着等级,决定着分数的走向。
从评卷操作层面看,决定作文分值的基本要素是题意、中心、语言、文体,锦上添花的要素是材料、结构,感情。
首先是审题。
2003年高考揭晓,南京金陵中学考生费滢滢的作文《人情与节日》只得了25分从而与复旦无缘的新闻,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先一年,费滢滢参加首届全球华人少年写作征文大赛,从8万名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荣获金奖,其获奖作品还被选入高中语文读本。对她的考场作文,作家叶兆言、苏童等认为“这是一篇有着自己的独立意识,在感受上尊重自己、尊重世界的好文章,它出自于一个中学生之手,令人瞩目”。但江苏高考阅卷语文学科组组长何永康教授撰文说,她强调的是“人们因为感情的淡漠而忽视了节日”,而不是“感情亲疏”与“认知事物”的“关系”,偏离了题意。何先生强调说,高考作文是选拔人才的一种“竞争”,就必须遵守一条最重要,也是最起码的“竞赛规则”,那便是审题要准确,作文要切题。费滢滢则说她试图从现代人对古代传统节日的感情变迁,看人情冷暖,世事变迁,看人们丧失感知细小事物的能力。她要从更宽泛的人性、人情的角度看亲疏和认知的关系,认为自己的作文没有跑题。
费滢滢写的确是一篇好文章,但绝非好的考场作文。最重要的原因是作者不明考场作文的特点,漠视临场技巧。
在阅卷打分的时候,阅卷人首要的一个依据是看考生所写的文章符合题意的程度,或者说得分的高低,首要一条是符合题意的程度的高低。这条原则是由高考试题所提供的作文评分表所决定的。
|
|
一类
40-34 |
二类
33-24 |
三类
23-14 |
四类
13-0 |
基础
等级 |
内容
20分 |
切合题意 |
符合题意 |
基本符合 |
偏离题意 |
表达
20分 |
/ |
/ |
/ |
/ |
发展等级 |
特征
20分 |
/ |
/ |
/ |
/ |
缺题目、不足字、错别字减分 |
可以看出,高考作文评分表在基础等级的“内容”栏内,就根据作文的切合、符合、基本符合、偏离题意,将考生作文分为一二三四类。而符合题意程度的高低完全是由审题决定的。细说来,一篇应试文章和作文题目之间,在符合题意程度上有五种关系:
A=B A∩B(A与B交集) A∈B B∈A
那么,怎样写才符合考场作文的要求呢?
1.文章的主题要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我们这个时代是飞速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新鲜事物和先进人物层出不穷,每天都有新信息、新观点、新问题出现,这就需要我们站在时代的高度,总揽全局,积极发现,努力探索,挖掘事物的内在意义,把握事物的普遍联系,探寻事物的发展规律。只有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有益于社会人生,有益于世道人心。
2.要用正确的态度处理生活素材。在现实生活中,总是有光明的一面,也有阴暗的一面;既有正面,也有反面。作为客观现实反映的文章,当然也可以写生活的阴暗面或反面,关键是抱着什么样的心理,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来写。胡锦涛同志说:“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这应该成为我们写作的座右铭。我们一定要用发展的眼光,把握住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一定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清主流和支流、现象和本质,对落后的、错误的东西,决不能加以欣赏和支持,而要进行批评和鞭挞。
3.要树立正确的“三观”:①正确的世界观。世界观是对这个物质世界的总的根本的看法。有不少同学有些迷信:比如根据所谓的“星座”“八字”、血型等确定自己的“幸运数字”、“幸运颜色”,有的甚至用这些东西来推算自己某次考试是否顺利,有的同学认为考试前洗头是不吉利的,会使自己什么也想不起来,这些想法有的同学也表现在作文中,并且表现出一种确信的态度,这就不恰当。②正确的人生观。人到底应该为什么活着?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古代儒家有一种观点: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还有很多种关于人生的说法,但不外乎这样两点:一是使自己的人生更充实、更美好,二是使他人的生活更美好。人生观符合真善美标准的,就应该是健康的,而一味地强调自己的利益,一味强调自己的索取,如人生的最大目的就是赚大钱等都是不健康的思想。③正确的价值观。价值观就是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具有不同价值观的人,对同一件事会有不同的评价。作为考场作文,思想和感情应该符合真、善、美的标准,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应该不违背道德规范,要尊重历史。
高考是一种综合素质的考试,是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的,而且近年的高考作文题越来越重视文章的人文色彩,如果你的文章里表现出的思想感情是不健康的,一定会影响你在阅卷老师心目中的形象,从而影响分数。一篇文章的思想是否健康,有时比是否准确还重要,它从一个侧面反映考生的思想品质,因此不可不慎重。
优秀考场作文的特点:
一、优秀的考场作文立意必定准确深刻
高考作文的基本特点是别人出题让我做,也让千万考生和我一起做。因为是别人出题让我做,所以不能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要看清楚、想明白人家让我写什么、不让我写什么。因为是千万考生和我一起做,所以在写作时就要想想大家一般会写什么,我怎样写才能既合乎命题的要求,又能尽量与众不同。这实际上就是高考作文如何立意的问题。合乎命题的要求就是要立意准确;能够与众不同,写出新意就是要立意深刻。
二、优秀的考场作文内容必定充实新颖。
高考作文的读者是特别的,一般是两位阅卷老师,多则三位,最多不超过四位。纵使只有几位读者,他们的思想差异也一定不小。一般来说年轻一点的喜欢稍有新意,讨厌陈词滥调;年老一点的喜欢扎实的功底,讨厌不合规矩的表达,如网络语言的运用。自己的作文由谁来看我们不得而知,我们也不可能改变别人的趣味。我们能做的是把自己的作文写得扎实有功底,而又富有文采,无论谁看了都得认可。这实际上就是高考作文内容方面的问题,力求饱满充实,富有新意,真实自然。
三、优秀的考场作文构思必定严谨明晰。
语文阅卷遭到的非议是最多的,教师在每份作文上停留的时间究竟是多少,说法众多,但众多说法中较可靠的是,没有超过90秒钟的,就这点时间还包括翻页、打分的时间。面对这一特殊性,我们必须考虑怎样才能让阅卷人一眼就看出我的立意,我的文采,我是怎样表达思想的。考生必须铭记:如果阅卷人在一分钟内找到了你的主旨,看清了你的思路,感受到了你的文采,你的作文就成功了;如果阅卷人读完一遍没有发现这些还得重找,你很可能在作文上会损失惨重。这实际上就是高考作文结构文题,应当既严谨明晰,又充分展现出你的才华。
开头结尾策略
一、开头
①开门见山,直接入题。让急于知道你的文章是否符合题意的阅卷老师吃一颗定心丸。
②景物传情法。
③疑问开头法。
④名言发端法。
⑤妙用修辞法。
⑥警语抒写情感法。
⑦展示积累法。
⑧人物亮相法。
二、结尾
①总结式。
②照应式。
③赞美式。
④希望式。
⑤引用式。
⑥哲理式。
语言运用策略
①具有哲理情趣。
②巧借修辞,陡添文采。
③多用短句,注意骈散结合。
④追求语言幽默活泼的效果。
学者钱穆曾说,文章者,花样也。语言就是文章的最出彩的花样。没有智慧的表达,只有表达的智慧,那不能算好文章。作为即兴的应试之作,高考作文首先吸引阅读老师眼球的,也应是语言。从历年的高考佳作来看,也确实如此。因此,在高考作文训练中,语言的磨砺与提升始终是极为重要的一环。然而,我们许多同学,甚至老师,对语言的训练是没有信心的,这缘于一个陈腐的观念——语言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之物也。当然,欲使语言炉火纯青,有自家风格与个性,委实不易。但是,通过有意识的训练,练就足够得高分的作文语言却并非一件难事,关键在于得法。
其一,语言问题首先是一个态度问题。
语言是情感化的,是智慧性的,是美的。一个从未真正为语言感动过的人是不能获得一流语言能力的。譬如下面这几段话:
我一回头,身后的草全开花了。一大片。好像谁说了一个笑话,把一滩草惹笑了。
我正躺在山坡上想事情。是否我想的事情——一个人脑中的奇怪想法让草觉得好笑,在微风中笑得前仰后合。有的哈哈大笑,有的半掩芳唇,忍俊不禁。靠近我身边的两朵,一朵面朝我,张开薄薄的粉红花瓣,似有吟吟笑声入耳;另一朵则扭头掩面,仍不能遮住笑颜。我禁不住也笑了起来。先是微笑,继而哈哈大笑。
这是我第一次在荒野中,一个人笑出声来。
——节选自刘亮程《对一朵花微笑》
因此,意欲获得语言,首先就要亲近语言。因为亲近而能感受语言的美,因为美的经验而唤起对语言的热爱,因为热爱而愿意琢磨语言,因为琢磨而提升了语言能力。这便是获取语言的流程,流程里最重要的就是须花时间阅读经典,在阅读中精心琢磨语言。亲近着,琢磨着,这是一个意欲提升语言能力必需的态度。
其二,文辞积淀是提升语言的基础。
文辞不足则意不能达。章句终究是一个个词语元素构成,没有丰富的言辞,言语便落俗老套而枯干生涩。请看下面这段话:
人之一世,殊为不易。在看似平坦的人生旅途中充满了种种荆棘,往往使人痛不欲生。痛苦之于人,犹狂风之于陋屋,巨浪之于孤舟,口舌之于心脏。百世沧桑,不知有多少心胸狭隘之人因受挫折放大痛苦而一蹶不振;人世千年,更不知有多少意志薄弱之人因受挫放大痛苦而志气消沉;万古旷世,又不知有多少内心懦弱的人因受挫放大痛苦而葬身于万劫不复的深渊……面对挫折,我们不应放大痛苦,而应直面人生,缩小痛苦,直至成功的一天。
这是一篇高考佳作的开篇。短短一段,言辞丰富,书卷气浓郁。如此开篇,哪有不征服阅卷老师的道理呢?而我们许多同学的文辞积淀多是缘于口语,而非来自经典的阅读。好的语言应当依托于大量的书面文辞的积淀。如何积淀呢?最简单最笨而又最有效果的方法就是背诵,尤其是对文辞量丰富的篇章的背诵。
其三,模仿和借鉴是提升语言的捷径。
千古文章一大抄。说“抄”固然偏激,但文章必然要经过一个模仿、借鉴的过程,这却是不易之论。就连说“惟陈言之务去”的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也不得不承认,自己“窥陈编以盗窃”。北宋“江西诗社宗派”的开创人黄庭坚说得也明白:“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由此可见,“抄”是一定的,要看会不会抄,会抄就是会模仿会借鉴。千古文章有二端:可变处和不可变处。可变的是自己创新的,不可变的,便是前人留下的思想、素材、技法……我们要模仿借鉴的是不可变处。
语言也可借鉴。前人遣词造句的技巧,说话的语气,也是可以模式化的。拣前人三二好句子,或改名家二三好句子,移花接木到自己文章中,往往就是文章“亮点”。不妨看看下面这篇高考作文的语言:
我是二胡,漂泊似冬雪之夜、幽怨似深秋桂子的二胡。从一开始,我就在流浪,我想忘记流浪,我要有个安稳的家。
我到过蒙古包、轱辘车、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可那儿有马头琴悠扬的声音;我到过红高粱、信天游、大风起兮云飞扬的黄土高原,可那儿天生就是唢呐的故乡……
我闭上眼,试图让自己忘记所有的冷遇。
我依旧在流浪,依旧在忘记,可我踏着犹豫的脚步怯怯走近杨柳岸、乌篷船、小桥流水人家绕的江南时,我知道一切凝固了,我的脚步像钉住了似的,步履蹒跚。
——节选自2005年陕西考生《二胡·江南》
再看看下面这篇散文的语言:
有一个精灵,漂泊如三春之水,清冷似冬夜之月;有一个精灵,惆怅如初夏细雨,幽怨似深秋桂子;有一个精灵,它注定永远都在流浪——二胡,江南,流浪的二胡。
蒙古包、轱轳车、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注定了是马头琴的摇篮,红高粱、信天游、大风起兮云飞扬的黄土高坡天生就是唢呐的世界,而杨柳岸、乌篷船、小桥流水绕人家的江南则永远是二胡生生不息的磁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风情孕育一方乐器的生长,只是我们不知那当初的当初,是江南选择了二胡,还是二胡选择了江南。这样的选择费思量,难端详。
二胡之于江南,恰如杏花春雨之于江南一般地诗意和绵长。虽然高山流水,传世的是俞伯牙的那架琴;浔阳江边,令白居易动情的是一把琵琶。虽然众多的唐诗宋词元曲明剧之中,我们很难听到二胡的那一声低泣,触到二胡的那一脉无奈,但是谁能说,倘无琴和琵琶,二胡就不会在江南寂寞地流浪呢?
——节选自陈荣力《流浪的二胡》
比较一下,不难发现前者对后者的模仿和借鉴,甚至已经不是模仿、化用,而是引用、搬用。或许,这就是高考作文的语言突破的快捷方式。当然,这篇文章的做法也有抄袭之嫌,但言其抄袭,其实不过是说他在一篇文章里借鉴得太多了些罢了。倘若我们的同学遵循下面四条原则:
1. 不在一处借。模仿化用的不是一篇文章,而是几篇甚至更多的文章,那就不是抄袭,而是创新。
2. 不在熟处借。在大家都熟悉的篇章中借鉴,自然容易当成抄袭,但倘若避熟,用一些相对陌生的篇章,相信这样会好一些。
3. 鼓励借自己。我平时将一些东西早早表达好,表达精致,考场上我用我自己的,那自然不能算抄袭吧?
4. 提倡自己借。别人可能会借鉴的,我不借鉴,我借鉴的,别人压根不用,避免雷同,便是创新。
其四,语言问题终究是一个思维和思想的问题。
人有语言,动物没有语言,那是因为人有思维和思想,动物没有思维和思想。所以,研究语言技术,关键是要研究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作为一名高考学生,掌握四种思维方式足以写出好的应试佳作了。
1. 比。所谓“比”,就是指作者有话要说,但不单调地直说,而是借助联想和想象以相似、相类或相关甚至相反的事物或情景作比、描述,使道理与形象相得益彰,从而使自己的话变得有趣、易懂、形象。说直白点,就是为了说清、说好一种情景,就拿另一种情景来与之比较。照朱熹说的:“比者,比也,以彼物比此物也。”欲说女儿腰如何纤细如何婀娜,蠢才直言腰围几何,庸才则辅之以环抱的手势,天才则比描为“杨柳腰”“水蛇腰”之类。经这么一比描,女儿的腰便形象可感。看下面两个句子:
(1)20世纪快要过去了,处于世纪之交的我们回首百年往事……
(2)20世纪的帷幕正在我们头顶徐徐落下,站在20世纪与21世纪之交的驿站,我们回首百年来并未如烟消散的往事……
比较两个句子,我们会喜欢第2句。因为第2句形象可感,颇有文采。究其根本,正是有话不直说,以比之法说出的精妙处。“20世纪快要过去”与“帷幕徐徐落下”作比,“世纪之交”与“驿站”作比,“往事”与“如烟消散”作比,三组比,使同样一个意思传达起来更鲜活,有了情感,有了形象。
2. 换。同样一个意思,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正如马铃薯又叫土豆、洋芋、地瓜、山药蛋。我们“换一个说法说”,意思没有变,但却可以传达一种新的情趣。
(1)有一女孩今年十九,生得毫不“沉鱼落雁”。选这个那个“小姐”肯定是没有希望的,连校花、班花都没有人会考虑到她。——黄苗子《美丑》
倘若还原为“生得一点也不漂亮”或“生得丑极了”,则一点幽默没有,呆板得酷似面瘫者的表情。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这是中国有名的四大美人:西施、王嫱、貂蝉、杨玉环,以此换元,自然可以拓宽读者的想象空间。
3. 添。所谓“添”,是指我们采用的给陈述对象添加相关信息或材料,从而使陈述的对象具体化,能够传达某种特别情味的语言技巧。
譬如,我有“暑天酷热”的经验,那么,语言只要表述为“今年太热”,我即能浮现“今年热得怎样”的具体情境,但读者尤其是北方的读者则可能没有反应。为此,我们写作,一定要处处替读者着想,要多问自己,读者读到这样的表述,是否能浮现与我一样的相同情景。倘若不能,则要改变表述方式或增添修饰。
4. 齐。所谓“齐”,是说语言要对称,也就是指语言的排列、组合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语言的对称通常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出句,一是应句。出句和应句在某一方面存在对应关系。请看下面这篇应试佳作言语的齐整:
双赢,你我共辉煌
山东一考生
即使自己是一枝娇艳美丽的牡丹,也应明白,一枝独放不是春天,春天应是万紫千红的世界。
即使自己是一颗傲然挺立的孤松,也应明白,一株独秀不算英雄,成行成排的树木才是遮风挡沙的坚固长城。
即使自己是一支整装待发的帆船,也应明白,一船独行不算风景,千帆竞发才能显示大海的壮阔。
自私利己,愚者之见;打造双赢,智者之举。双赢,那是信心的基点,那是力量的源泉,那是开启人生之路的探照灯,那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双赢,使你我共辉煌。
漫步于历史的沙滩,捡拾一枚枚成功的贝壳,上面写满了“双赢”。春秋的征战,战国的纷鸣,群雄争霸,逐鹿中原。面对强秦的进攻,是双赢的智慧使廉颇和蔺相如和谐相助,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二者相互配合,救赵国于水深火热之中,拒强秦于国门之外,同时,也使二人为后人铭记,使“将相和”的美谈流传至今。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张良与韩信如同两颗星辰,在历史的星空中熠熠闪光。张良善将将,韩信善将兵,二者配合,才有了“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成功,才有了汉王朝的统一兴盛。是双赢的智慧,使张良与韩信在汉朝树了威信,建立了功业,使历史的星空中又多了两颗耀眼的星辰。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站在新世纪的门槛上,我们不难发现,双赢的光芒在今天依然闪耀,加入世贸组织,东盟经济合作,六国共同绘制基因组图,这一切都彰显着双赢的智慧,这一切也必定会使我们的祖国不断繁荣强大。
双赢,使蓝天不褪色,使鸽子不慌张,使青春不落幕,使山花烂漫于世界的每个角落。
双赢,你我共辉煌!
其五,反复实作是提升语言的保证。
从来没见过在陆地上学会游泳的人,也从来没有不读文章不写文章而学会写作的人,王安石笔下的方仲永是虚构的。踏实阅读和写作才能真正获得阅读和写作的能力。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这说的是做学问。我们不做学问,我们应试,那坐一年足矣。意欲提升语言,只有这么三步路:第一步,实作;第二步,实作;第三步,反复实作。不走这三步路,我在前面呕心沥血讲解的四个观点便毫无价值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