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刺练习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狨者,猿猱之属,其雄毫长一尺,尺五者,常自爱护之,如人披锦绣之服也。极嘉者毛如金色,今之大官为暖座者是也。

  生于深山中,群队动成千万。雄而小者,谓之狨奴。猎师采取者,多以桑弧檑矢射之。其雄而有毫者,闻人犬之声,则舍群而窜。抛一树技,接一树枝,去之如飞。或于繁何叶之内藏隐之。身自知茸好,猪者必取之。其雌与奴,则缓缓旋食而传其树,殊不挥霍。知人不取之,则有携一子至一子者甚多。

  其雄有中箭者,则拔其矢嗅之,觉有药气,则折而掷之。眉愁沮,攀枝蹲于树巅,于时药作抽掣,手足俱散。临堕而却揽其枝,揽是者数十度。前后哎哕,呻吟之声,与人无别。每口中涎出,则闷色手散,堕于半树,接得一细枝稍,悬身移时,力所不济乃堕于地,则人犬齐到,断其命焉。猎人求嘉者不获,则便射其雌,雌若中箭,则解摘其子,掷去复来,抱其母身,去离不获,乃母子俱毙。

  若使仁人观之,则不忍寝其皮,食其肉。若无悯恻之心者,其肝是铁石,其人为禽兽。昔邓芝射猿,其子拔其矢,以木叶塞疮。芝曰:“吾违物性,必将死焉。”于是掷弓矢于水中。山民无识,安知邓芝之为心乎?

                                    (选自《玉堂闲话》)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或于繁柯叶之内藏隐之   秾:浓、深

B.殊不挥霍          挥霍:浪费

C.眉愁沮          颦;皱眉

D.于时药作抽掣,手足俱散   抽掣:抽搐

2、以下六句话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狨的“慈爱之心”的一组是( )

①生于深山中,群队动成千万 ②抛一树枝,接一树枝,去之如飞 ③其雄有中箭者,则拔其矢嗅之 ④临堕而却揽其枝,揽是者数十度 ⑤雌若中箭叫解摘其子 ⑥抱其母身,去离不获,乃母子俱毙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④⑥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描写了狨的生存状态。猎人为了取得戳的宝贵皮毛,采用了许多方法,手段是无所不用其极。

B.械面对猎人所表现出来的亲族之情,与猎人们在利益驱动下暴露出来的奸诈和残忍,形成了强烈反差。

C.在文章末尾,作者蕴藉含蓄地对械的被猎杀表示愤怒和谴责。同时,对械的命运深感担忧和惋惜。

D.本文有一定的结构和情节,故事性较强,语言也生动传神。在今天看来,仍具有强烈的人文主义色彩。

二、阅读下文,完成1~5题。

  湖南巡抚某公,遣州佐押解饷六十万赴京。途中被雨,日暮愆程,无所投宿,远见古刹,因诣栖止。天明视所解金,荡然无存。众骇怪,莫可取咎。回白抚公,公以为妄,将置之法;及诘众役,并无异词。公责令仍反故处,缉察端绪。至庙前见一瞽者,形貌奇异,自榜云:“能知心事。”因求卜筮。瞽曰:“是为失金者。”州佐曰:“然。”因诉前苦。瞽者便索肩舆,云:“但从我去,当自知。”遂如其言,官役皆从之。瞽曰:“东。”东之。瞽曰:“北。”北之。凡五日,入深山,忽睹城郭,居人辐辏。入城,走移时,瞽曰:“止。”因下舆,手南指:“见有高门西向,可款关自问之。”拱手自去。州佐如其教,果见高门,渐入之。一人出,衣冠汉制,不言姓名。州佐述所自来,其人云:“请留数日,当与君谒当事者。”

  明日,衣冠者召之去,曰:“今日可见矣。”州佐唯唯。衣冠者乘怒马甚驶,州佐步驰从之。俄,至一辕门,俨如制府衙署,皂衣人罗列左右,规模凛肃。衣冠者下马导入。又一重门,见有王者,珠冠绣绂南面坐。州佐趋上伏谒。王者问:“汝湖南解官耶?”州佐诺。王者曰:“银俱在此。是区区者,汝抚军即慨然见赠,未为不可。”州佐泣诉:“限期已满,归必就刑,禀白何所申证?”王者曰:“此即不难。”遂付巨函云:“以此复之,可保无恙。”又遣力士送之。州佐慑息,不敢辨,受函返。山川道路,悉非来时所经。既出山,送者乃去。

  数日,抵长沙,敬白抚公。公益妄之,怒不容辨,命左右者飞索以。州佐解襆出函,公拆视未,面如灰土。命释其缚,但云:“银亦细事,汝姑出。”于是急檄属官,设法补解讫。数日公疾,寻卒。先是,公与爱姬共寝,既醒,而姬发尽失。阖署惊怪,莫测其由。盖函中即其发也。外有书云:“汝自起家守令,位极人臣。赇赂贪婪,不可悉数。前银六十万,业已验收在库。当自发贪囊,补充旧额。解官无罪,不得加谴责。前取姬发,略示微警。如复不遵教令,旦晚取汝首领。姬发附还,以作明。”公卒后,家人始传其书。后属员遣人寻处,则皆重岩绝壑,更无径路矣。

  异史氏曰:“桃源仙人,不事劫掠;即剑客所集。乌得有城郭衙署哉?呜呼!是何神欤?苟得其地,恐天下之赴愬者无已时矣。”

(《聊斋志异·王者》)

  注:(1 )):用绳索套住捆住。(2)襆:同“袱”。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栖止    诣:到……去

B.是区区者    区区:少量的

C.公拆视未   竟:完

D.以作明    信:书信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下列句子中从侧面表现了王者威严的一组是( )

①皂衣入罗列左右,规模凛肃       ②珠冠乡绂南面坐

③州佐趋上伏谒             ④州佐慑息不敢辨

⑤公拆视未竟,面如灰土         ⑥如复不遵教令,旦晚取汝首领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③⑤⑥                D.②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文中的抚公身居商位却中饱私囊,在下属面前十分暴戾,在王者面前又虚弱怯懦,是一个色厉内茬的人。

B.文章末尾先写抚公拆视王者信函面色大变,不久即亡,再插叙其爱姬失发的情节并交待信函内容来揭开谜底,令故事添曲折,引人入胜。

C.州佐押解的饷丢失后,抚公遣他缉察寻访,他在一个自称精通卜筮的盲者指点下找到了王者居所。

D.本文情节十分离奇,却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黑暗的社会现实。如果当时有人能主持公道,惩处邪恶,百姓一定会络绎不绝地前往申诉。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途中被雨,日暮愆程,无所投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回白抚公,公以为妄,将置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数日公疾,寻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指喻

方孝孺

  浦阳郑君仲辨,其容阗然,其色渥然,其气充然,未尝有疾也。他日,左手之拇有疹焉,隆起而粟。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既三日,聚而如钱,忧之滋甚,又以示人。笑者如初。又三日,拇之大盈握,近拇之指,皆为之痛,若剟刺状,肢体心膂,无不病者。惧而谋诸医。医视之,惊曰:“此疾之奇者,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伤生。然始发之时,终日可愈;三日,越旬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终日而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药可治也;至于既成,甚将延乎肝膈,否亦将为一臂之忧。非有以御其内,其势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也。”君从其言,日服汤剂,而以善药。果至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复。

  余因是思之: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不可为。当其易也,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及其既成也,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盖众人之所可知者,众人之所能治也,其势虽危,而足深畏;惟萌于不必忧之地,而寓于不可见之初,众人笑而忽之者,此则君子之所深畏也

  昔之天下,有如君之盛壮无疾者乎?爱天下者,有如君之爱身者乎?而可以为天下患者,岂特疮痏之于指乎?君未尝敢忽之;以不早谋于医,而几至甚病。况乎视之以至疏之势,重之以疲敝之余,吏之戕摩剥削以速其疾者亦甚矣!幸其未发,以为无而不知畏,此真可谓智也与哉!

  余贱不敢谋国,而君虑周行果,非久于布衣者也。《传》不云乎:“三折肱而成良医。”君诚有位于时,则宜以拇病为戒!洪武辛酉九月二十六日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已非三月不能   瘳:痊愈

B.而以善药     傅:通“敷”,搽抹

C.以不早谋于医   特:特别

D.以为无而不知畏  虞:忧虑

2.本文主旨与欧阳修《伶官传序》“祸患常积于忽微”有异曲同工之处,以下六句编为四组,能够体现这一主旨的一组是( )

①日服汤剂,而传以善药。果至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复

②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

③盖众人之所可知者,众人之所能治也

④萌于不必忧之地,而寓于不可见之初,众人笑而忽之者,此则君子之所深畏也

⑤幸其未发,以为无虞而不知畏,此真可谓智也与哉

⑥余贱,不敢谋国,而君虑周行果,非久于布衣者也

A.①②⑥           B.②④⑤

C.②③④           D.①⑤⑥

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通过形象的描绘,融叙事、议论于一炉,娓娓而谈,侃侃而道,使人从他所塑的艺术形象和所营造的艺术氛围中,心悦诚服地接受了他的观点。

B.作者先是描写郑君的“盛壮”体魄,为后来的“甚病”作了很好的铺垫。然后叙述郑君左手之拇所患之疹,这疹如粟、如钱、盈握的变化过程表明了郑君是不爱惜身体的。

C.作者以小喻大,先是描述了郑君患疹病这件事情,然后用“余因是思之”这一承上启下的句子引发了作者所要论述的主题。

D.本文脉络清晰,结构谨严。作品既有新意,又有深意,足以发人深省,为世借鉴。虽为一篇说理文,但感情充沛,表现了作者的忧患意识。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疾之奇者,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伤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惟萌于不必忧之地,而寓于不可见之初,众人笑而忽之者,此则君子之所深畏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得杨八书,知足下遇火灾,家无余储。仆始闻而骇,中而疑,终乃大喜,盖将吊而更以贺也。道远言略,犹未能究知其状,果若荡焉泯焉而悉无有,乃吾所以尤贺者也。

  足下勤奉养,乐朝夕,惟恬安无事是望也。今乃有焚炀赫烈之,以震骇左右,而脂膏滫瀡之具,或以不给,吾是以始而骇也。

  凡人之言皆曰:盈虚倚伏,去来之不可常。或将大有为也,乃始厄困震悸,于是有水火之,有群小之愠。劳苦变动,而后能光明,古之人皆然。斯道辽阔诞漫,圣人不能以是必信,是故中而疑也。

  以足下读古人书,为文章,善小学,其为多能若是,而进不能出群士之上以取显贵者,盖无他焉。京城人多言足下家有积货,士之好廉名者,皆畏忌不敢道足下之善,独自得之,心蓄之,衔忍而不出诸口,以公道之难明,而世之多嫌也。一出口,则嗤嗤者以为得重赂。

  仆自贞元十五年见足下之文章,蓄之者盖六七年未尝言。是仆私一身而负公道久矣,非特负足下也。及为御史尚书郎,自幸为天子近臣,得奋其舌,思以发明足下之郁塞,然时称道于行列,犹有顾视而窃笑者。仆良恨修己之不亮,素誉之不立,而为世嫌之所加,常与孟几道言而痛之。乃今幸为天火之所涤荡,凡众之疑虑,举为灰埃。黔其庐,赭其垣,以示其无有,而足下之才能,乃可显白而不污。其实出矣,是祝融、回禄之相吾子也。则仆与几道十年之相知,不若兹火一夕之为足下誉也。宥而彰之,使夫蓄于心者,咸得开其喙,发策决科者,授于而不栗,虽欲如向之蓄缩受侮,其可得乎?於兹吾有望于子!是以终乃大喜也。

  古者列国有灾,同位皆相吊。许不吊灾,君子恶之。今吾之所陈若是,有以异乎古,故将吊而更以贺也。颜、曾之养,其为乐也大矣,又何阙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乃有焚炀赫烈之   虞:忧虑

B.于是有水火之     孽:罪恶

C.圣人不能以是必信   虽:即使

D.自幸为天子近臣    以:认为

2、下列属于作者祝贺王参元家失火的主要意图的一项是( )

A.阐述“盈虚倚伏,去来之不可常”的道理。

B.肯定王参元“读古人书,为文章,善小学”的才华。

C.改变王参元“进而不能出群士之上”的现状。

D.表达“仆私一身而负公道久矣”的愧疚。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中“骇”“疑”“喜”三个字,表现了作者的心理变化,后文叙议的内容就是围绕着这三个字展开的。

B.作者认为王参元很有才华,但家中积有钱财,为官是否廉洁令人生疑,这是王参元遭到世人猜疑的主要原因。

C.作者在贞元十五年就读到王参元的文章,由于心存顾虑,在读后的六七年中一直没有对王参元的文章作出应有的评价。

D.文章用书信的形式,借王参元家失火这件事表达了作者的想法,同时也针砭了当时诋毁人才的恶劣的社会风气。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仆始闻而骇,中而疑,终乃大喜,盖将吊而更以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时称道于行列,犹有顾视而窃笑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黔其庐,赭其垣,以示其无有,而足下之才能乃可以显白而不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天下轻於身,而士以身为人。以身为人者,如此其重也,而人不知,以奚道相得?贤主必自知士,故士尽力竭智,直言交争,而不辞其患。豫让、公孙弘是矣。当是时也,智伯、孟尝君知之矣。世之人主,得地百里则喜,四境皆贺;得士则不喜,不知相贺:不通乎轻重也。

  汤、武,千乘也,而士皆之。桀、纣,天子也,而士皆去之。孔、墨,布衣之士也,万乘之主、千乘之君不能与之争士也。自此观之,尊贵富大不足以来士矣,必自知之然後可。

  豫让之友谓豫让曰:“子之行何其惑也?子尝事范氏、中行氏,诸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至於智氏,而子必为之,何故?”豫让曰:“我将告子其故。范氏、中行氏,我寒而不我衣,我饥而不我食,而时使我与千人共其养,是众人畜我也。夫众人畜我者,我亦众人事之。至於智氏则不然,出则乘我以车,入则足我以养,众人广朝,而必加礼於吾所,是国士畜我也。夫国士畜我者,我亦国士事之。”豫让,国士也,而犹以人之於己也为念,又况於中人乎?

  孟尝君为从,公孙弘谓孟尝君曰:“君不若使人西观秦王。意者秦王帝王之主也,君恐不得为臣,何暇从以难之?意者秦王不肖主也,君从以难之未晚也。”孟尝君曰:“善。愿因请公往矣。”公孙弘敬诺,以车十乘之秦。秦昭王闻之,而欲丑之以辞,以观公孙弘。公孙弘见昭王,昭王曰:“薛之地小大几何?”公孙弘对曰:“百里。”昭王笑曰:“寡人之国,地数千里,犹未敢以有难也。今孟尝君之地方百里,而因欲以寡人犹可乎?”公孙弘对曰:“孟尝君好士,大王不好士。”昭王曰:“孟尝君之好士何如?”公孙弘对曰:“义不臣乎天子,不友乎诸侯,得意则不惭为人君,不得意则不肯为人臣,如此者三人。能治可为管、商之师,说义听行,其能致主霸王,如此者五人。万乘之严主辱其使者,退而自刎也,必以其血污其衣,有如臣者七人。”昭王笑而谢焉,曰:“客胡为若此?寡人善孟尝君,欲客之必谨谕寡人之意也。”公孙弘敬诺。公孙弘可谓不侵矣。昭王,大王也;孟尝君,千乘也。立千乘之义而不可,可谓士矣。

(选自《吕氏春秋·不侵》)

  【注】①豫让:春秋时晋国贵族智伯的家臣。②公孙弘:齐国孟尝君的家臣。③从:通“纵”,即合纵,六国联合对抗秦国的策略。④不侵:即士义不可侵侮。

1、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汤、武,千乘也,而士皆之     归:归附

B.至於智氏,而子必为之       报:报答

C.立千乘之义而不可         凌:凌辱

D.而因欲以寡人犹可乎        难:与……作对

2、文中“而欲丑之辞”的“以”字,与下列句子中加线的“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且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B.故羊易之

C.敛赀财送其行           D.久之,能足音辨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当时的君主,只重视得到物质方面的利益,一旦得到土地就高兴,但他们却轻视人才,即使得到了士人,也并不因此高兴,不知道互相庆贺,究其原因主要是不知道孰轻孰重。

B.孟尝君主张合纵,公孙弘建议先去观察秦王是否是个能称帝的君王,如果是个庸君,再合纵也不迟,孟尝君就采纳了他的建议。

C.范氏、中行氏被灭掉以后,作为其门下的豫让并没有采取行动,他的朋友不解,豫让解释说是众人养活他的。

D.公孙弘出使秦国,秦王准备用话来羞辱他,以观察公孙弘的反应。公孙弘义正词严,树立千乘之国的威严,可以称得上一个士人。

4、请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故士尽力竭智,直言交争,而不辞其患。豫让、公孙弘是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寒而不我衣,我饥而不我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寡人善孟尝君,欲客之必谨谕寡人之意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