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刺练习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一、考点内容

  修辞是对语言的加工和锤炼,包括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都在高考范围之内。

  消极修辞涉及面很大,词语的选用,句子的选用、仿用、变换,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都是属于消极修辞的范围。我们按照高考《考试大纲》,将消极修辞知识划分到不同的考点之中,本讲中不涉及。

  本讲只涉及积极修辞。《考试大纲》规定学生必须掌握的常见修辞格主要有8种: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

  高考中,重点考查是否能正确理解并在语言表达中恰当地运用这8种修辞方法。单纯考查学生辨别修辞方法能力的客观题题型在高考中已经基本不出现,而代之以开放中有限制的主观题。从近几年高考情况来看,最受命题者青睐的题型是仿造句子,因为它不仅可以考查修辞,而且可以综合考查分析思辨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对对联也是一种检验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很好题型。

  修辞能力的考查还可结合别的考点综合命题或在阅读题的考查中或在写作中进行考查。

1、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只要是两种不同的事物,具有相似点就可形成比喻。比喻由本体、喻体、喻词构成,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类。比喻的作用是对事物进行描绘渲染,使事物生动具体,给人以深刻印象,也可以用常见的事物说明深奥的道理,使道理显明。使用比喻要注意:①喻体要常见易懂;②比喻要贴切,不能信手拈来;③要注意思想感情。

2、比拟

  比拟就是把物当作人,或把人当作物,或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包括拟人和拟物两种形式。比拟的作用是使语言形象、生动、使读者对事物产生鲜明深刻的印象,引起感情的共鸣。

  使用比拟要注意与比喻的区别:比喻是“以此喻彼”,其修辞特点往往体现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上,且喻体必须出现;比拟是“拟此为彼”,其修辞特点往往体现在动词上,而“拟体”始终不出现。

3、借代

  借代就是不直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借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来代替。主要有以下7种借代方式:特征代本体,专名代泛称,具体代抽象,部分代整体,结果代原因,牌号代本体,产地代本体。运用借代可以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事代情,从而引发读者联想,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使用借代必须抓住事物最典型的特征,借代的事物要有所交代,本体借代体不能同时出现;借代与借喻不同,前者注重相关性,后者注重相似性,借喻可以改为明喻,借代则不能。

4、夸张

  夸张是为达到某种效果的需要,故意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加以扩大、缩小或超前的描述的修辞手法。使用夸张可以揭示事物本质,给人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使人联想,创造意境。

  使用夸张既要注意显豁,又要注意以事实为基础,还要注意文体特征。

5、对偶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对偶有正对、反对、串对等。使用对偶可使表意凝练、抒情酣畅;语言整齐,富于美感;也便于记忆。

  使用对偶要注意与对比的不同,前者指形式而言,后者指内容而言;对偶中的反对则是两种修辞的兼用。对偶有严式和宽式两种,严式的对偶通称对仗,要求上下句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同、平仄相对且不重复用字。对对联往往就要达到这样的要求。

6、排比

  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的一组句子。使用排比可以增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使用排比要注意与对偶的区别:对偶是两个语言单位,排比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语言单位;排比常用同一词语作为提示语,对偶一般不重字。

7、设问

  设问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提出问题,然后说出自己的看法的一种修辞方法。分自问自答和问而不答两种。使用设问,可起到吸引读者注意,启发读者思考的作用;有时用在文章中间,也可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8、反问

  反问也叫反诘,是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方式。包括用肯定句表达否定的内容和用否定句表达肯定的内容两种形式。使用反问能加强语气,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设问和反问都是无疑而问,但也有区别:设问多是自问自答,反问则是问而不答,人们可从问句本身体会出答案;设问本身不表示肯定或否定什么,答案在后面说出,反问则本身就包含着作者的意思;设问是为了提请注意引发思考,反问则是为了加强语气抒发强烈的感情,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二、重点难点

(一)了解常见修辞方法的基本特点及作用等,把握特征才能很好地运用。结合近年高考命题,要着重掌握下面以下修辞方法:

  比喻,要掌握明喻、暗喻、借喻的基本特征,然后根据试题要求选用合适的一种。

  排比,结构要接近,语气要一致,各分句间的内容要有相关性,并且分句在数量上不能少于三句,等等。

  拟人,赋予物以人的思想和感情,这种修辞的运用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的特点,恰当选用,而不宜随意滥用。

(二)把握试题的基本特征及试题对修辞的基本要求。

  注意形式要求。如写一个比喻句,语句整体上要构成排比句、对偶句等。

  注意内容要求。所写内容要与已经提供的语句相关,或直接根据试题要求的话题内容答题。

(三)结合修辞方法选取恰当角度组织内容答题。

  一般来说,仿写语句、完成排比句及对偶句等,都要注意到内容的选择,在选择时,既要注意到与原句的配合,又要发挥自己的想象,以合理的内容来完成语句。

三、高考命题的“三个综合”

1、多种修辞方法综合考查

  它不是单单测试某一种修辞手法,而常常是将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反问等几种修辞方法交织融合起来,要求考生解答时能够加以兼顾。

2、准确辨识与正确运用综合考查

  它一般不是单一地考查辨识能力,而是将运用能力一并考查,并将运用能力作为考查的重点。要求考生根据规定的情境,运用一定的修辞方法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抑或发表对事物的认识。

3、修辞方法的考查与其他考查方式综合进行

  近几年的修辞试题,常与扩展语句、选用句式、仿用和变换句式一起考查,并在古诗鉴赏和散文阅读考查题中涉及修辞方法的题目,更注重对考生综合能力,尤其是综合表达能力的检验。

  从命题角度看,本考点试题主要有客观选择题和主观表达题两种题型。客观选择题题旨单一,眉目清晰,有利于减小审题难度,多是常见的修辞方法的辨认和理解,分值一般为3分。如2005年高考辽宁卷的第6题、2007年高考浙江卷的第5题。主观表达题更能考查考生综合运用修辞性语言的能力,更能区分出考生的语文灵性差异。这类题多是根据语意表达的需要,要求考生能够理解修辞所表达的内容和作用,能够评价修辞运用的优劣,能够根据要求准确使用相应的修辞方法,分值一般为3-6分。如2006年高考全国卷1第20题、全国卷2第20题、天津卷第21题、湖北卷第22题,2007年高考全国卷1第20题、全国卷2第20题、福建卷第16题、上海卷第24题、宁夏卷第22题。

  从试题取材看,所选材料,所设情境,多来自于现实生活,与自然、社会、人生密切相关,成为每年“高考试验田”中的一部分,这已成为一种日渐明朗的趋势。这些材料在表达方式上有描写的语段,有议论的语段,也有抒情的语段。

  从能力考查看,主观表达题是重点。理解与评价能力的考查多在诗歌鉴赏题和现代文阅读题中,它要求考生结合对诗文中重点语句的理解去分析修辞手法的运用技巧、表达内容及其作用;而包括修辞方法在内的写法能力考查题多设在语言运用题中。

考题解读

客观选择题:

例1、(2007年高考浙江卷)下列对联,最适合祝贺老师70岁寿辰的一联是( )

A.碧桃献岁宜家受福  花甲逢春获寿延年

B.为学有宗古稀成庆  诲人无倦恩重及门

C.乐道安贫音容宛在  因材施教手泽犹存

D.执掌教坛垂七十载  栽培桃李满三千株

解析:

  本题考查对联知识,属于修辞方法辨识。同时突出了对语句内容理解的考查,也包括必要文化常识的检测,能力层级为B级。题中四个选项在词语运用上虽都算不得对仗严整,但作为对联总还说得过去,难以分出优劣。而从内容上看,A项中的“花甲”指的是60岁,C项中的“音容宛在”、“手泽犹存”表示的是对过世之人的缅怀,D项中“执掌教坛垂七十载”的人应该不止70岁,这些都与题干要求不相符。B项中的“为学有宗”、“诲人无倦”与教师职业相合,“古稀”与“70岁”相合,“恩重”又表达了尊师之意。所以,答案为B。

例2、(2005年高考浙江卷)下列各句中修辞方法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树林是一片绿色的海洋,轻风是海洋的呼吸。

B.珍珠是贝痛苦的结晶,是海的泪。

C.面对风暴的欺凌,松柏挺胸不屈,杨柳弯腰逢迎,江河寂然无语,高山昂然抗争。

D.太阳从地平线上露出笑脸,用她那柔美的金色手指,悄悄地捡走了草地上的珠玑。

解析:

  该题考查的是根据语境判断修辞方法使用是否得当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我们知道,拟人是把物当作人来写,必须写出物所具有的特征,而且这个特征应该和人有相通之处。选项A、B、D分别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突出了事物的基本形态,使事物达到了具体化形象化的效果。而C项则缺乏这方面的特点,因为杨柳本来就是弯腰的,“杨柳弯腰逢迎”这个拟人句就没有抓住风暴来临时杨柳的特征。再有,风暴来临时,江河不可能没有表示,因此“江河寂然无语”在逻辑上讲不通。另外,C项中还有排比手法的运用,但其排列顺序应该调整为“杨柳……江河……松柏……高山……”(先软弱者后坚强者)或“松柏……高山……杨柳……江河……”(先坚强者后软弱者)。所以,答案为C。

  以上这些客观选择题,要求考生能运用修辞的基本知识,辨识修辞格或判断其表达作用的分析是否恰当。这类题型尽管近几年出现得不多,却也是一个重要题型,或判断修辞方法的运用对句意、文意表达作用的强弱。其中后一种多出现在现代文阅读题中,为多项选择。解答这类试题,不论单选还是多选,一定要认真阅读,分析全句、全文或全诗的意思。在纵观整体的情况下,再分析语境,比照选项,然后根据自己掌握的各类修辞的性质确认所用的修辞方法,根据各类修辞的作用联系上下文确认它的表达作用与表达效果。

主观表达题:

1、鉴赏评价式

例3、(2007年高考全国卷1)文章第五段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描写枯死的胡杨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选文第五段)在戈壁上赶路,还能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一片片疤痕累累、粗壮结实的胡杨林,因缺水而死亡了。仿佛是一个刚刚经历了恶战的古战场,死亡的胡杨林挺立着身子不肯倒下,一条条高高举起的痉曲干枯的胳膊直指蓝天,密密麻麻的胳膊汇成了一片呐喊的海洋,为活着的伙伴和为死去的自己。荒漠戈壁上随处可见被榨干了最后一滴水的枯枝败草的尸体,唯有枯死的胡杨林的方阵总使我热泪盈眶。

解析:

  该题是修辞方法在诗文鉴赏中的考查,这类题目多是判断所用的修辞方法并说明它的表达效果,能力层级为D级。本题所选的是当代散文名篇中的一个语段。作者满怀敬重的情感,描写在荒漠中所见到的动人心魄的画面。除了选用恰当的形容词,作者还以“古战场”、“海洋”喻胡杨林,以“胳膊”喻胡杨林的枝杈,生动而形象地描绘出胡杨林的生长情态。作者又运用“呐喊”、“为活着的伙伴和为死亡的自己”等拟人手法,表达了对胡杨林的热爱,赞美了胡杨林顽强不屈的精神。

  对于这类将修辞与鉴赏结合起来考查的题目,当然还是先要明确修辞手法,然后联系所选语言材料的内容有理有据地说明它的基本内容和表达效果。

  答案示例:运用了比喻、比拟的修辞方法和想象的表现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胡杨林死而不屈的精神。

2、对联仿写式

例4、(2004年高考广东卷)下面是一副对联的上联,请对出下联。(6 分)

  荔枝龙眼木瓜皆是岭南佳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5、(2005年高考福建卷)根据下面一副对联的上联,对出下联,并拟出恰当的横批。

  上联:华夏儿女文武双全建伟业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横批: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这两道题考的是对联仿写,涉及的是对偶修辞。跟一般的句式仿写相比,它更突出了仿写中对偶知识的运用,可以说是句式仿写的一种创新考法,能力层级为D级。

  例4中上联的前6个字都是名词,而且是并列的3种水果,那么下联就要用3个名词且是并列的3种事物与之相对,如“月季牡丹金桂”3种花卉,“梅岭金鸡丹霞”3座名山等;上联中的“皆是”是由副词和表判断的动词组成偏正短语,下联就要用同样的语言结构与之相对,如“莫非”、“都为”等;上联中的“岭南佳果”,是以地域为定语的两个名词组成的偏正短语,下联也要用这样的语言形式与之相对,如“海内奇葩”、“粤北名山”等。

  例5中上联的“华夏儿女”是名词,下联就要用名词与之相对,如“炎黄子孙”;上联的“文武双全”是主谓短语,下联就可用“德才兼备”与之相对;上联中的“建”是动词,下联也要用动词与之相适应,如“展”字;上联中的“伟业”是名词,下联可用名词“宏图”与之相对应。

  这样的题目,近几年考得较多,尤其是2004年,15套试题就有包括4套全国卷在内的7套试卷设置了这样的题目。我们知道,对联的种类较多,但不管是哪一种,使用什么形式,都必须具备以下4个特点:

  ①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也不少。

  ②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收”,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普通话中的上声、去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普通话中的阴平、阳平)。

  ③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等。我们常说的“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就是这个道理,而且相对的词还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④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

答案示例:

  例4、月季牡丹金桂莫非海内奇葩  梅岭金鸡丹霞全为粤北名山  牡丹墨菊芍药堪称江北奇葩  大漠孤烟黄沙均为塞北风光  孔府景芝兰陵俱为山东佳酿  苏轼孟郊贾岛全为中土奇才  北京开封洛阳全系中华古都  鹿茸貂皮人参都为东北珍宝  岳阳黄鹤滕王全为中华名楼  峨眉五台九华当为国中名山

  例5、炎黄子孙德才兼备展宏图  振兴中华

3、添加补充式

例6、(2007年高考宁夏卷)仿照文中开头一句话的句式,在横线处写两个句子。要求所写句子运用比拟的修辞方法,并与开头的一句话构成排比句式,使文段语意完整。(6分)

   没有大海的粗犷豪放,可以有小溪的轻盈从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活向每一个人敞开胸怀,我们总能在那里找到自己的色彩,自己的价值。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比拟句和排比句的仿写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题目要求仿照比拟形式,选择新的本体和拟体,再以相同的句式组成排比,这是明示信息;再审读供模仿的句子,它由“没有……有……”组成,相反而相成,涉及“大海”、“小溪”这样的相对概念,还有一组意义相对的形容词,这是隐含信息。仿写时只有不脱离这些信息才算切合题意。

答案示例:

  ①没有高山的巍峨磅礴 可以有石块的自在玲珑 没有松柏的挺拔耸立 可以有杨柳的婀娜多姿

  ②没有太阳的火热炽烈 可以有烛光的轻灵柔和 没有鲜花的缤纷绚烂 可以有小草的秀美质朴

例7、(2007年高考四川卷)根据括号内的要求写一段树叶与阳光的对话。(6 分)

  早晨,树叶与阳光亲密地交谈。

  树叶(感激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排比)

  阳光(谦逊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喻)

解析:

  本题属于仿用句式与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方法的综合考查,能力层级为D级。解答这道题,应注意以下几个要点:一是要运用相应的辞格——排比和比喻;而是要看到“对话”、“交谈”的情境——“感激地”和“谦逊地”;三是要想到对话角色的特点——阳光带来温暖与光明,树叶拥有绿意并与阳光关系密切。考虑到这些,才能较好地完成题目。

  解答添加补充类试题,一定要弄清题目的明示信息与隐含信息,只有把明示和隐含的信息把握全面了,才能很好地完成题目。

答案示例:

  树叶:①你用火一般的热情给我以新绿,给人们以温暖,给大地以光明,世界因你而流光溢彩。②你无私的关爱,慷慨的施与,温暖的呵护,使我的生命充满活力。

  阳光:①你是大地的外衣,不但是我,和煦的春风、绵绵的细雨也为你增添了美丽。②你是绿色的宝石,没有你的质地,在你身上也不能闪烁我的光辉。

4、话题发挥式

例8、(2007年高考全国卷1)请以“梦想与现实”为内容,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两个句子。要求每个句子都采用比拟的修辞方法,两个句子之间构成对偶。(6分)

  太阳热烈、奔放,带着万丈光芒,给生灵以活力;

  月亮温馨、宽容,带着无际清辉,给万物以安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是将扩展语句与正确运用修辞方法结合起来考查,能力层级为D级。解答这道题,关键是要注意“以‘梦想和现实’为内容”,即所写的两个句子都应围绕“梦想和现实”的关系,显示其中蕴含的事理。两个语句的主体在意义上要相对,然后选取既与主体本质相关又可用来表现人的品质的形容词,完成比拟辞格,并在结构上注意对称,组成对偶句。

答案示例:

  ①长天豁达、大度,拥有辽阔空间,任劲翅翱翔;大地厚道、质朴,拥有广袤地域,任健足游弋。

  ②高山坚毅、刚强,蕴含无穷宝藏,供万物享用;大河豪迈、潇洒,蕴含不竭动力,助百舸争流。

  ③长江倜傥、豪放,带着雪山圣水,给炎黄以甘泉;长城剽悍、倔强,带着千年文明,给华夏以力量。

例9、(2007年高考江苏卷)一位学者指出,“○”是一个早已普遍使用的汉字,它形简意赅,直观而独特,但许多重要的汉语辞书却没有收录。请用一个生动形象的句子表达让“○”字尽快收录到汉语辞书中这样的意思。

  要求:1、切合原意;   2、运用比喻或比拟的修辞方法。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题意与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能力层级为D级。这道题的题干指出了“许多重要的汉字辞书却没有收录”○字的现状,提出了“让○字尽快收录到汉语辞书”的想法,这就为我们拟写句子提出了要求,规定了方向。然后,我们遵照“要求”,选择相应的喻体或拟体写出与话题吻合的比喻句或比拟句(要与话题中的本体“○”有相似相通之处)即可。

  解答这样的题目,关键是把握题干要求,适当展开联想,充分运用想象,注意所选用的材料与表述的主体之间的内在事理,要体现出语句间的逻辑关系。

答案示例:

  ①不要让“○”字到处漂泊,让它有“籍”可入,有“家”可归。

  ②“○”字睁着圆圆的大眼睛,期盼着回到母亲的怀抱。

  ③“○”字睁着圆圆的大眼睛,盼望回到自己的家园。

  ④无家可归的“○”字,盼望和自己的兄弟姐妹们一起生活。

5、公益广告式

例10、(2006年高考辽宁卷)请以“爱护动物”为主题,运用比拟的修辞方法,写一句公益广告。

解析:

  本题与一般话题式扩展语句相比,它不仅有修辞格的限制,还要注意公益广告的写法。从比拟修辞上说,要在动词选用上表现出新拟体的动作形态。

答案示例:

  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待母归。

例 11、(2005年高考全国卷3)班里举行一次主题为“远离毒品”的班会,请你在黑板上写两句话,以彰显主题,营造气氛。要求每句话不少于7个字,两句话字数相等,句子结构大体一致。(6分)

解析:

  本题虽然没有修辞格上的明确要求,但形式上的“两句话”“每句话不少于7个字”,“字数相等和结构大体一致”也算是隐含的限制和要求;内容上要彰显“远离毒品”的主体、营造“自护教育”的气氛,这些都要求运用相应的的修辞手法,使用必要的修辞手段。

  公益广告的目的是播种爱心推广善行,所以在完成这类试题时要注意以下4点:

  ①主题鲜明,指向明确。

  ②新颖独到,耐人寻味。

  ③亲切温馨,以情动人。

  ④简洁凝练,通俗晓畅。

答案示例:

  ①远离毒品功在当代,珍爱生命利及千秋

  ②斩断毒品险恶魔爪,奏响青春强劲乐章

  ③积极行动,堵死毒品来源;自觉斗争,远离毒品诱惑

  ④抵制诱惑,远离各种毒品;珍爱生命,创造美好人生

  综观上述5种题型,我们可以看到,主观表达题多是为考生提供了相应的情境或相应的话题或相应的示例,要求考生运用指定的修辞方法造句、仿句、扩句及变换句式等。与这一类试题结合起来考查的多是比喻、排比、对偶、拟人等修辞格。解答这一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目的具体要求,然后分析所给的语句,弄清其在内容、句式、用词、色彩、语气等方面的特点,进而展开必要的联想和想象,最好组织好语言,使之达到最佳的修辞效果,真正实现修辞的最大功能。做好修辞题目最为重要的是要善于联想和想象,要在题目允许的范围内“做好自己的文章”。这有点像话题作文,是在戴着镣铐跳舞,在鸟笼里展翅飞翔。

误区示警:

1、话题脱离

例1、在下文横线上,根据提供的开头,仿照示例,续写句子。

  画家画花,独绘一枝,意在留些天地,让欣赏者自去遐想。

  音乐家演奏,抑扬顿挫,有时“无声胜有声”,任听众自去体味。

  诗人作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讲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这道试题,有的同学以“诗人作诗,洋洋洒洒,感情挥洒淋漓尽致,让读者身临其境。教师讲课,循循善诱,讲解深入浅出,让学生如坐春风”作答。我们从给定的两个例句的主旨看,语段要表现的是空白点艺术能给人留下无尽的思考,仿写的句子忽视了这一点,尽管句子文采飞扬也因不合话题而很难得分。

答案示例:

  诗人作诗,讲究含蓄,言有尽而意无穷,让读者自去欣赏。

  教师讲课,言简意赅,故意引而不发,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

2、结构不一

例2、仿照下面两个比喻句的句式,以“时间”开头,写两个句式相同的比喻句。

  书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书籍如同一把钥匙,它将帮助我们开启心灵的智慧之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对这道试题,有的同学以“时间好比一支铅笔,它能在人生的画卷上描绘出青春的美景。时间如同一本日记,它会记录下你童年的足迹”作答。例句给出的两个比喻句,都是前一小句为主谓式、后一小句含兼语式。这位同学的仿句虽与话题相符,与修辞格要求相合,但后一小句都不含兼语式。

答案示例:

  时间好比一枝彩笔,它能帮助你描绘青春的美景。时间犹如一本日记,它会提示你忆起童年的往事。

3、修辞不符

例3、仿照下面两个比喻句的形式,以“真诚”开头,写两个句式相同的比喻句。

  人生犹如一个爱出谜语的顽童,总是出一些难题让你解答;人生犹如一次漫长的旅行,理解就是前进的火把。

  真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这道试题,有的同学以“真诚犹如一颗渺小的尘土,它带领我们漫游无际;真诚如同一道溪流,激情就是溪流中的鹅卵石”作答。这个答案,前一个分句难以成立,因为本体与喻体之间找不到相似点;后一分句比喻虽能成立,然而解释语却又与前文不相搭配。

答案示例:

  真诚就像开满枝头的花朵,总是能结出友谊的果实;真诚好像一条清澈的小溪,心灵就是小溪的源头。

  在2007年全国卷1中,有的考生以“长江奔腾、豪放,带着雪山圣水,给炎黄以甘泉;长城蜿蜒、雄壮,带着千年文明,给华夏以力量”去仿“太阳热烈、奔放,带着万丈光芒,给生灵以活力;月亮温馨、宽容,带着无际清辉,给万物以安宁”,对偶的目标是实现了,可“奔腾”“蜿蜒”却不合要求,因为忽略了拟人修辞方法的运用。

4、色调不合

例4、仿照例句形式重新写出两个句子。

  金钱,能买来佳肴,买不来好胃口;能买来书籍,买不来知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这道试题,有的同学写成:“金钱,能买来佳人,买不来芳心;能买来豪宅,买不来幸福。”这个仿写,从形式来看无可指摘,可是情调立意都不高,也是不合要求的。

答案示例:

  金钱,能买来玫瑰,买不来爱情;能买来贺卡,买不来友谊。

  造成上面这些错误的原因主要可以归结为3点:一是张冠李戴,对常见修辞方法的特征辨析不清,导致修辞运用的错误。如把比较当比喻,把借代当借喻,把反问当设问,对偶排比辨识不清,也有把没有相似点的事物联想到一起当作比喻的;二是浅尝辄止,看不到题目所隐含的要求和限制,表述的语句达不到题目所规定的要求;三是顾此失彼,在扩展语句、选用句式、仿用和变换句式与修辞方法综合考查的题目中缺少全面思考,不是忽视了修辞上的要求就是忽视了句式上要求。

  为此,平时训练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树立大修辞观,破除片面性

  我们知道,修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修辞指修饰词语和修饰句子,就是古人所说的“推敲”词句,“炼字炼句”。它包括遣用词语,选择句式,语言简明、连贯、得体,表达准确合理、生动形象、曲折深刻等多方面的语言因素和运用能力。狭义的修辞才是我们常说的“修辞格”,也就是修辞方法。为此,复习这一考点,除了要正确理解和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外,还要注意与语法、逻辑相结合。语法上把话说通顺了,逻辑上把话说合理了,修辞上把话说形象了,那才是完美漂亮的好句子。复习时我们必须树立这种观念,培养这方面的能力。

2、提高联想能力,培养想象能力

  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而思想正是思维的结果。因此,近年来高考对修辞运用能力的考查,与其说是考查语言运用能力,不如说是考查思维能力。要写得出、写得对,首先要想得出、想得对。为此,有人对这类试题提出四字原则:“想好、写好。”有些考生写不出恰当的比喻句,不是因为不懂比喻手法,也不是语言表达能力差,而是思维能力缺乏锻炼,想不出恰当的喻体。因此,要提高修辞运用能力,关键是要提高思维能力,尤其是要培养联想能力,发展想象能力。

3、熟悉8种修辞方法,辨析易混修辞格

  平时要尽可能多地了解8种常见修辞方法的特点和形式,有意识地较熟练地运用常见的8种修辞方法以表情达意。对易混淆的修辞格可用分组比较法,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在辨析中打深烙印。

4、明确修辞的表达效果,培养解题迁移能力

  在明确8种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的同时,逐渐培养迁移能力,是判断其运用正误、优劣的前提。

  (1)8种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如下:

  ①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繁为简洁。

  ②拟人:化物为人,亲切自然;形象栩栩如生,语言生动形象。

  ③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④夸张: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丰富联想,以创造意境。

  ⑤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用于诗词,有音乐美;表意凝练,以创造意境。

  ⑥排比:叙事透辟,条分缕析;结构紧凑,文意贯通;语气强劲,抒情强烈。

  ⑦设问: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

  ⑧反问:加强语气,加重语势,激发感情,加深印象。

  (2)注意几种相似修辞方法的区别:

  ①比喻与比拟

  比喻的本质是以熟知比陌生,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凡喻必非类”,喻体与本体不能是同一类事物,这是比喻的基本特征。如“人比黄花瘦”、“日出江花红胜火”、“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等,句中虽没有比喻词,却都是比喻。而“翠翠在成熟中的生命,觉得好像缺少了什么”一句,虽用了“好像”,却不是比喻。

  比拟包括拟人和拟物,或把物人化,或把人物化,或把甲物乙物化,其特征是把甲事物模拟成乙事物写。如“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只要我们拿起刀,恶霸就会夹着尾巴跑”“(口号)飞到人们的耳朵里,钻进人们的头脑中,流到人们的嘴巴上”等。

  比拟是仿照“拟体”的特征摹写本体,重在拟(仿照)。比喻是用喻体比本体,重在喻(比方)。比拟句里本体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再有,比拟往往体现在动词上。如“从屋子里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中的拟体是“鸟”,可这拟体没有也不必出现,“飞”字承担着这个仿照;而“她是一只快乐的小鸟”,则喻体鲜明,并不强调动词。

  ②借代与借喻

  借代是给人或事物改变名称,变换说法。它并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或以特征代本体,如“壁角的驼背忽然高兴起来”;或以具体代抽象,如“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或以专名代泛称,如“临时开个诸葛亮会”;或以部分代整体,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或以结果代原因,如“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或以材料代本体,如“终岁不闻丝竹声”。

  借喻是以喻体来代替本体,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以喻体直接代替本体。借喻是比喻中的高级形式,运用它时,要求本体与喻体的关系十分密切,所以在特定的语境中,由喻体就可以直接领会到本体。

  借代重在指称,只代不喻。借喻重在相比,是以喻为代。借代的代体与本体间关系实在(随意性小)。借喻的本体与喻体要借联想成立,没有确定性。借代是把甲叫做乙,借喻是把甲比作乙。借喻可改成明喻或暗喻,借代则不能。如“我就知道,我们中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这个“厚障壁”指隔阂,虽有一定的代替性,还是以喻为主的,因为我们还可说隔阂像条河、像座山等,没有确定性,可以改成“我们中间的隔阂就像隔了一层厚障壁”。而“那边跑过来两个红领巾”中的“红领巾”就与“少先队员”有实在关系,不能改成“像红领巾的少先队员”。

  ③对偶与排比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以达到便于吟诵、易于记忆、增添音乐美、加强抒情性的修辞方式。

  从内容上看,有正对、反对和串对(流水对);从形式上看,有严对和宽对。

  正对  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或相衬。如“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等。

  反对  上下句意思相反或相对。“如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等。

  串对(流水对)  上下句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承接)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因果)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条件)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假设)等。

  严对  两句要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平仄相对且不重复用字。

  宽对  有一部分达到要求即可。如“或则犀角烛怪,或则肝胆照人”。

  排比是3个或3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式。

  排比有成分排比、分句排比、单句排比和复句排比等。

  成分排比  如“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走向工厂的时候,当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当你喝完一杯豆浆提着书包走向学校的时候,当你坐在办公桌前开始一天工作的时候”,这里的“当……的时候”所构成的就是成分(状语)排比。

  分句排比  如“各人说各人的闲话,各人打各人的瞌睡,各人嗑各人的瓜子,各人抽各人的烟”,这句话就是分句排比。

  单句排比  如“八路军穿草鞋,把日本鬼子赶下海。解放军穿草鞋,把蒋家王朝踢下台。如今八连穿草鞋,把香风毒物踩脚下”,这几句话就是单句排比。

  复句排比  如“如果我们能够研制出一种类似鹰眼的搜索,观测技术系统,就能够扩大飞行员的视野,提高他们的视敏度。如果能研制出具有鹰眼系统的视觉原理的‘电子鹰眼’,就有可能用于控制远程激光制导武器的发射。如果能给导弹装上小巧的‘鹰眼系统’,那么它就可以像雄鹰一样,自动寻找、识别、追踪目标,做到百发百中”,这几句话就是复句排比。

  对偶与排比,对偶只两项,排比为3项或3项以上。对偶上下句不用重字,字数必须相等,重音韵,有音乐美;排比字数不拘,有相同的句头或句尾,重语气,有强大的论辩力。

  ④设问与反问

  设问就是为了引人注意而故意提出问题,然后加以回答的修辞方法。如“什么是路?就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踏出来的……”“什么叫问题?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他们是我们最可爱的人”等。也有的设问只问不答,如“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反问(反诘)是为了加强语气,以疑问形式表达确定意思的一种修辞方式。内容上有以否定问来表肯定的,如:“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也有以肯定问表否定的,如:“像蛇一样的恶人为什么要怜惜呢?”形式上多是有问而无答,如:“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吗?我不是常常让你们丢下功课替我浇花吗?”也有有问有答的,如“敢于这样做的人,难道不是一个英雄吗?可以肯定的说是一个英雄,一个大大的英雄。”

  设问和反问都是“明知故问”,但它们还是有区别的。在内容结构上设问多是从正面发问,自问自答,答案在问句之后;反问多是从反面发问,问而不答,答案在问句之中。在表现形式上,设问本身不表示肯定什么、否定什么;反问则本身就表示肯定或否定什么。在功用上,设问在于设疑,引人深思,语气较缓;反问则在于加强语气,抒发情感,语气强烈。如:“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后面虽没有作答,却也没有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问中没有答案,只是引人思考,所以是设问。而“那里还有什么言语?”问的是“有什么言语”,答案其实是“没有什么言语”,有明确的认定,有强烈的语气,所以是反问。

高考指向:

  今后,高考命题将更加注重以能力立意为主的考查,更加突出语言操作的实用性,会进一步增加语言运用的考核题目,对修辞的考查一定会成为重中之重。而未来的修辞考查试题也有可能不囿于已经面世的题型,“连贯”型试题、“扩展”型试题、词语选用型试题等会在高考试卷中永占一席之地。我们只有全面掌握各种修辞知识,提高语言表达素养,才能取得满意的成绩。为了具体地说明这一问题,我们选了以下几种题型以现一斑。

例1、阅读下面这首小诗给出的部分,结合语境,补全中间四句,注意适当押韵。

白云是天的雪山,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流星是天的车辆;

天上的一切只能遥遥相望,

所以天是幻想的家乡。

解析:

  这是一道很有创意的题目,是添加式仿写,但又不同于以往见过的添加式仿写,因为它要受诗歌形式的约束,需要联想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参与——想象是诗歌的翅膀。解题时,首先,我们要从题干中明确要有诗的意境,要与“天”这一诗题和“所以天是幻想的家乡”主旨相合,要按诗的要求押韵。其次,从上下文看,表现的内容应该是“白云”、“流星”、一类展示在天空上的物象,而所用的修辞方法应该是暗喻,句式要与上下文中的句式相同。看到了这些明示和隐含的信息,我们就要调动我们的生活阅历去思考。通过联想,由“白云”能想到“蓝天”,由“流星”能想到“星团”,进而想到“太阳”、“月亮”、“彩虹”等等;再借助想象,把这些物象生发成形象的比喻。最好组织好语言,让写出来的句子能够整齐押韵。

答案示例:

  碧空是天的海洋 阳光是天的熔岩 阴霾是天的煤矿 星团是天的城市

例2、你听说过“校园魔鬼词典”吗?请依照下列示例,也写两条,词条由你自己从校园生活里选。

示例:

  考卷——由红与黑组成的,比《红与黑》更有震撼力的一张纸。

  红笔——老师手中的执法工具。

  书包——一种妨碍我们长个儿的玩意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这也是一道有创意的题目。它表面上看并没有多少限制,只是一般的句式仿写,可是从题干和给出的示例上看,我们知道,校园魔鬼词典最重要的就在于“魔鬼”二字,即对词目的解释应该是离奇的、古怪的,它超越了通常意义上的理解,而细想又有一定道理。而且,该词典的所有词目都源于校园,是校园生活的全方位展示,要与我们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要有新鲜的生活气息。

答案示例:

  ①历史老师——你给他一节课,他就能还你一个世纪的人。

  ②高校通知书——我读你千遍也不厌倦,读你的感觉像春天。

  ③贫困生——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

  ④联欢会——唯一的一个不会有人挨批评的会议。

  ⑤同桌——考试时的救星,逃课时的替罪羊,上课睡觉时的警卫,身体不爽时的仆人。

  ⑥圆规——再怎么努力,成绩总是零。

  ⑦答案——众里寻他千百度,却在书中隐蔽处。

例3、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合理排法应该是(只填序号)

  这就是汉字,我的祖屋,我的家!我迷恋它雕梁画栋的亭台楼阁,我更迷恋它朝晖夕阳中隶楷行草的万千气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赏心悦目的,是耀眼的光箭穿过宽阔而幽深的甬道,照亮祖屋的身躯,优雅而颀长;

  ②心驰神曳的,是光线将祖屋分明的棱角隐去,只留轻盈身姿,飘飘欲飞;

  ③令人陶醉的,是道道金辉,铺撒祖屋的胸襟,舒展高贵,气度雍容;

  ④最摄魂夺魄的,当是斑驳的树影中,祖屋如龙蛇行走,曼妙莫测!

解析:

  这道题表面上看是一般的排序题,可它要考查的却不只是对上下文所显示的语境的把握,不只是对整个文段所暗含的事理的感悟,还有对修辞方法运用能力的检验。文段是以书法比喻老屋的环境,材料选用新颖别致,设题角度独出心裁,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在明确了作者的出题意图后,解答时我们不妨根据“隶楷行草”的喻体,选出与之相应的本体,从而排出顺序。

答案:

  ① ③ ② ④

例4、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①②题。

  一天清晨,太阳花开了,在一层滚圆的绿叶上边,闪出三朵小花,一朵红,一朵黄,一朵淡紫色。乍开的花儿,很艳丽,很夺目

  开完的太阳花并不消沉,并不意懒。在完成开花之后,它们将出空隙,把承受阳光的最佳方位给新花蕾,自已在一旁,聚集精华孕育后代,把生命延续给未来的年代。

  ①用两个比喻句改写画线的句子,做到既贴切又生动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①②③处分别填上3个能使太阳花人格化的动词。(不能重复使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这是将修辞运用考查与词语选用考查结合起来的题目,设计也大有新意。它不只考了狭义的修辞,还考了广义的修辞——炼字炼句。解答时,我们通过阅读知道材料是借赞颂太阳花的精神达到以花喻人的目的。而所选的两个语段,描写了花开花落的两个阶段,正象征了人生的不同时期。明白了这一点。造句选词就有了指向,有了依据。

答案示例:

  ①像彩霞那么艳丽  像宝石那么夺目

  ②腾  让  闪(或躲)

例5、以“风雨”为表达重点,辅以“小草”、“树木”等景物,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方法,按下列不同要求扩写一段话。每段不少于30字。

  表现“喜悦”的心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现“忧愁”的心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这道试题,将扩写语句考查与修辞运用考查相结合,更突出了修辞知识在语言实际中的运用能力。这主要是因为它要求我们要用相同的景物去表现不同的心情,从而更能考查出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明确了这些,就站到了出题者的高度,然后以乐境写乐,以哀景写哀,让景物着上“我”的情感色彩。

答案示例:

  喜悦——微风吹拂,春雨如牛毛,如细丝,密密地斜织着,让漫步其间的游人感觉出春天的柔和与细腻,小草也贪婪地吮吸着雨露,柳条在轻轻摆动婀娜的身姿。

  忧愁——风乍起,就掀起几片飘零的树叶,雨点像一个个小雪粒,浸入肌肤,让人不由得打了个冷战,抬起头来望望天,天色灰蒙蒙的,不知何处是归程。

-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