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阐述
1、财政税收和纳税人
(1)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
国民收入的分配
财政收入和支出
财政的巨大作用
(2)税收与纳税人
税收及其基本特征
我国税收的性质和作用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2、银行和储蓄者
(1)我国的银行
银行的产生
银行的分类及其职能
银行的业务和作用
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2)公民的储蓄
存款储蓄及其作用
债券与商业保险
策略技巧
1、财政
(1)财政的含义
财政是国家对社会产品的分配,它包括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两个方面。
(2)财政收入与支出
①国家通过税、利、债、费四种形式,组织收入,筹集资金,形成财政收入。同时国家又要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形成财政支出。
②财政支出的具体内容是:用于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债务支出和其他支出。通过财政支出,国家的各种职能才得以实现。
③财政收支关系有三种情况:收大于支,有节余,意味着财政资金没有得到有效地运用,如果节余过多,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不利。收支相等,是最理想的状态,意味着财政资金得到了最充分地利用。支大于收,形成财政赤字,意味着财政支出要依靠借债来维持。
④不能笼统地说财政赤字是有害还是有利。一般说来,财政赤字过大会引发通货膨胀;但近年来,我国运用适度的财政赤字对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平衡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等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3)财政的作用
①国家通过财政可以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
②国家通过财政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③财政可以有力地促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
④财政有利于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⑤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
(4)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①充分发挥财政的作用,关键是大力增加财政收入。
②财政收入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的制约。其中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的影响是基础性的。
③要增加财政收入,必须努力发展经济,增强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另外还受分配政策的制约,并非国家财政收入越多越好,应统筹兼顾,综合考虑。
2、税收及纳税人
(1)税收的含义
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2)税收的特征及关系
①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的基本特征。这些特征是税收有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标志。
②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紧密相连的。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具有强制性;税收的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固定性。税收的三个特征缺一不可,统一于税法,集中体现了税收的权威性。
(3)税法是税收的法律依据和保障
它包括两方面:一是税收征收机关必须依法征税,法律保障税收征收机关的依法征税行为;二是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如果纳税人偷税、欠税、骗税、抗税,税务机关就要追缴税款,处以罚金,触犯刑法的还要由司法机关予以刑事处罚。
(4)我国税收的性质
①我国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新型税收。我国税收体现的是社会主义国家、企业、个人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长远利益与目前利益的关系。
②国家把劳动人民创造的财富以税收的形式集中起来,用于不同方面的建设,都是为劳动人民的利益服务的,劳动人民是税收的最终受益者。
(5)我国税收的作用
税收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税收是国家实现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
(6)纳税人的含义
①纳税人是税法上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②一个经济单位或个人是否成为纳税人,是由税法的规定和企业或个人所处的经济地位决定的。
(7)我国的主要税种
在我国,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都属于主要的税种,它们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征税对象、纳税人、作用等几方面。
(8)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①社会主义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利益。社会主义国家的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新型税收,劳动人民是税收的最终受益者。
②公民只有自觉履行依法纳税的义务,国家的各种职能才能得以实现。每个公民都享受着国家提供的各种社会服务,享受服务就必须承担义务。有偷税等行为的人,不仅是违法的人,更是缺乏责任心和不讲道德的人。
3、银行
(1)含义
①银行是依法成立的经营货币信贷业务的金融机构。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共同构成国家的金融体系,银行是金融业的主要机构。
②银行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银行产生的主要标志是,货币兑换业发展到兼营货币保管、收付、结算、放款等业务。
③银行起信用中介的作用;一方面经营存放款业务,充当贷款人和借款人的中介;另一方面办理货币的收付、结算业务,充当支付中介。
(2)分类
按照银行的性质和职能划分,我国现阶段的银行分为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三类:
①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是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国家机关,是我国政府的组成部分,是我国银行金融机构的领导力量。
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能主要有:依法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经理国库;持有、管理、经营国家外汇储备、黄金储备。
②商业银行是以银行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企业法人。
我国目前有五大国家级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
③政策性银行是向国家大型基本建设和大宗进出口贸易提供国家政策性专项贷款的专业银行。其目的是建立健全国家宏观调控体系。
我国目前有三大政策性银行: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
(3)业务
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是商业银行的三大基本业务。支票、汇票、信用卡是转账结算中的主要信用工具。
(4)作用
①为我国经济建设筹集和分配资金,是再生产顺利进行的纽带。
②能够掌握和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的信息,为企业和国家作出正确的经济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
③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
4、公民的投资选择
(1)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公司债券比较表
区别 |
政府债券 |
金融债券 |
公司债券 |
发行主体 |
国家 |
金融机构 |
公司(企业) |
风险状况 |
风险最小 |
安全系数较政府债券低,但比公司债券高 |
风险最大 |
收益情况 |
利率高于储蓄利率,低于其他债券利率 |
高于政府债券利率,低于公司债券利率 |
收益最高 |
流通性能 |
最强 |
较强 |
最低 |
(2)储蓄、债券、股票、保险四种投资方式比较
比较 |
储蓄 |
债券 |
股票 |
保险 |
区别 |
性质不同 |
储蓄 |
债券、限期偿还 |
入股凭证 |
风险保障 |
受益权不同 |
取款获息,安全性大 |
定期收取利息,安全性比股票大 |
取得股息和红利,多少受经营影响 |
按保验条款从保险公司获得相应经济补偿 |
偿还方式不同 |
按活、定期存款方式获得本金和利息 |
有明确的付息期限,必须偿还本金 |
股金不能退,只能买卖股票 |
保险事故发生后,投保人可获得赔偿或保险金 |
投资效益不同 |
利率较低,风险最小 |
信用度高,收益高,代用率高,流通性强,时间长,风险大 |
收益高,风险大 |
有回报率,时间长 |
联系 |
都是公民个人投资行为,对国家和个人都有利。
都能给投资者带来一定收益。 |
(3)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的差异表
|
社会保险 |
商业保险 |
性质和作用不同 |
强制性、社会性,非盈利性,保障大多数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水平 |
自愿、赔偿、盈利的性质,保障投保人在遭受意外损失时按合同得到补偿 |
对象不同 |
有法定的社会成员作为对象 |
一般不作规定,可自由选择,条件是缴纳保险费 |
内容不同 |
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验、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事业 |
一般分为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两大类 |
费用负担不同 |
大多由个人、企业和政府共同负担或由政府承担 |
完全由个人承担 |
补偿标准不同 |
依国家法令规定 |
取决于被保险人缴纳保验费的多少和实际受损的性质和程度,按对等原则来确定 |
知识综合
1、与经济常识综合
(1)用国家宏观调控的知识认识财政、税收和银行的作用
市场调节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弱点和缺陷,需要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①财政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国家通过对财政收支数量、方向的控制,有利于实现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和结构的优化,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②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国家通过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的确定和具体的税收征管调控经济,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③银行是国家宏观调控的关键部门。中国人民银行通过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并利用贷款、利率等经济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④财政政策、税收手段、货币政策都是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
(2)用货币的有关知识认识银行的相关问题
①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我国人民币发行权属于国家,国家授权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发行,发行人民币是中国人民银行的重要职能。
②纸币的发行量要以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中国人民银行保持币值的稳定,这是它的重要职能。
(3)从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分析国民收入分配的特点。
国民收入的分配与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存在三个方面的区别:
①从分配的对象看:前者是V+M,后者是V+M中分配给个人的部分。
②从分配的原则看:前者要正确处理好积累与消费的关系,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个人关系。后者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兼顾效率与公平。
③从分配的结果看:前者把“V十M”一分为三,形成国家集中的纯收入,企业留用的发展基金,个人收入三部分;后者把V+M中的个人收入部分分配给社会各家庭或个人。
(4)用企业的有关知识认识商业银行的性质
①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
②商业银行以银行利润为主要经营目的,以经营工商业存放款为主要业务,是企业法人。
(5)与社会保险比较把握商业保险的特点
社会保障支出是国家财政支出的重要内容。国民收入中的社会保障支出属于公共消费的内容之一。
2、与哲学常识综合
(1)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观点认识我国实施的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2)用矛盾的观点认识积累与消费、纳税人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积累和消费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既相互促进,又有不一致的一面,在国民收入总量既定的情况下,二者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必须正确处理。权利和义务是不可分的,纳税人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自觉履行依法纳税的基本义务。
(3)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认识社会主义国家税收的性质。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社会主义国家的税收既具有各国税收的共性,又具有其特殊的性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新型税收。
3、与政治常识综合
(1)用国家性质来理解我国税收的性质。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社会主义新型税收,我国税收的性质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性质决定的,也是由我国国家机构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决定的。
(2)用国家职能来认识财政及其作用。财政收入是国家实现其职能的物质保证,通过对财政资金的分配,国家的各种职能才能得以实现;财政的不同作用,说明了国家的不同职能。
(3)用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的关系认识预算决算的提出和执行。我国行政机关出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国家预算需要经过国家权力机关的审批后方能生效,这体现了国家权力机关对政府活动的制约和监督。
(4)用依法治国来理解依法纳税。公民依法纳税,税务机关依法征税是依法治国方略的组成部分,依法征税是依法行政的组成部分,公民依法纳税是公民法律意识的一个重要方面。具体的征收征管还必须贯彻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5)用国家机构、国家职能的知识认识中国人民银行的地位和作用。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是我国政府的组成部分,属于国务院行使宏观调控职能的部门。
热点点拨
热点一 国家上调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
经国务院批准,自2007年5月30日起,调整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由现行1‰调整为3‰。
股票交易印花税是专门针对股票交易发生额征收的一种税,是投资者从事证券买卖时强制交纳的一笔费用,通常也被当作宏观调控股市的一项直接政策工具。财政部对此评价说,此举是为了进一步促进证券市场健康发展。此次调整幅度较大,税率相当于原来的三倍,股票交易成本相应增大。对当前股市来说,这项政策的出台有利于股市稳定发展,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近几年来,我国曾多次通过调整印花税,引导股市健康发展。最近一次是自2005年1月24日起,A股、B股股票交易印花税由2‰下调为1%。。当时股市正值低迷期。运用税率杠杆,是个有力的举措,股市中一些短期炒作投机行为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这有利于资本市场的长远发展。这种调控手段也更加与市场接轨。
1、经济常识分析
(1)国家的宏观调控。国家可以采取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加强宏观调控,此次印花税税率的上调就是国家在运用经济手段调控经济的一个典例。
(2)我国税收的作用。税收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税收是国家实现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国家上调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可以对我国股市的发展起到调节作用,促进股市的健康发展。
(3)财政收入。印花税的收入不仅与税率有关,也与交易量有关。这次调整意在引导股市健康发展,不会抑制股市发展,因而不会对国家财政税收产生大的影响,不会影响国家财政作用的发挥。
(4)比较不同的投资方式,评析不同的投资行为。居民投资方式应该多元化,股市上证综合指数从2006年5月初的l 400多点,攀升至4 300多点。投资者热情高涨,开户数持续增长,但专家提醒股市风险,居民在投资时要有更多的理性。
2、哲学常识分析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自2006年上半年以来,中国股市保持快速发展态势,投资者热情高涨,开户数持续增长。最近一段时间,沪深股市每日成交量持续在3 000亿元以上,接连创出历史新高。针对当前股市现状,我国调整印花税的税率,目的是为了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针对当前股市现状,中国证监会日前发出通知,强调要加强投资者教育和风险指工作。要持续地采取各种有效方式让投资者充分理解“买者自负”的原则,真正明白“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的警示,这在避免投资者损失的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3)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国家在证券市场发展过热,股民投资热情高涨的时候,调整印花税税率,这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政治常识分析
①国家具有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②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调整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运用税率杠杆,抑制股市中一些短期炒作投机行为,这有利于资本市场的长远发展。这是国家在履行经济职能的具体表现。
热点二 稳健财政政策和从紧货币政策:减税加息
在2007年上半年高位加速运行的经济数据发布后的第一天,中国同时宣布采取加息和调减利息所得税的货币政策和财税政策,这“一加一减”将回收流动性过剩,调节和稳定通胀预期,保障经济平稳运行。2007年7月20日,国务院宣布,决定自8月15日起,将储蓄存款利息所得个人所得税的适用税率由现行的20%调减为5%;同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7月21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国务院在宣布调减利息税时指出,当前中国经济社会情况发生了新的变化,投资增长较快,物价指数有一定的上涨,个人储蓄存款收益相对减少,减征储蓄存款利息所得个人所得税,有利于增加个人储蓄存款收益,符合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2007年11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即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此次调整后,普通存款类金融机构将执行13.5%的存款准备金率标准,该标准创近年历史新高。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是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通常是指中央银行强制要求商业银行按照存款的一定比率保留流动性。此次上调是央行2007年以来第九次上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这表明我国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继续采取综合措施,适当加大调控力度,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
1、经济常识分析
(1)社会主义的本质。调整利息税有利于增加中低收入者的收入,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2)国家的宏观调控。银行加息减税,是国家运用利率和税收杠杆对我国经济加以宏观调控,这些措施有利于存款回流银行,增加储户的存款积极性。
(3)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能。进入2007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先后九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这体现央行依法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
(4)商业银行的作用。2007年前三季度,主要金融机构投向基础设施行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房地产业和制造业的人民币不新增加,可见,商业银行为我国经济建设筹集和分配资金,是再生产顺利进行的纽带。
(5)汇率。我国为促进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须继续完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供求的作用,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继续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对资本流动的监测、引导和管理。继续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窗口指导和信贷政策指引,引导商业银行防范快速扩张的风险,优化结构。
2.哲学常识分析
(1)一切从实际出发。加息和调减利息所得税是对经济形势的及时反应,这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
(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未来一段时间中国货币政策的走向是“稳中适度从紧”,这要求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加强信贷政策引导,合理控制商业银行信贷投放,进一步抑制信贷过快增长等,这都是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具体表现。
(3)一分为二地看问题。2007年第三季度,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发展,金融运行总体平稳,但货币信贷扩张压力依然较大,存款继续呈现活期化趋势,贷款增长较快。
(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国在2006年以来一直实行双稳健的政策,但进入2007年“稳中适度从紧”货币政策已经成为未来一段时期中国货币政策的走向,这是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形势相适应做出的货币政策调整。这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
(5)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中国人民银行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适当加大调控力度,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样做符合经济发展规律,是正确的政策选择。
3、政治常识分析
(1)国家的经济职能。银行加息减税,是国家运用利率和税收杠杆对我国经济加以宏观调控,这些措施是国家履行经济建设职能,这有利于引导货币信贷和投资的合理增长,有利于调节和稳定通货膨胀预期,维护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2)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2007年第三季度,针对银行体系流动性偏多、货币信贷扩张压力较大的问题,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实施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加大调控力度,缓解银行体系流动性偏多和货币信贷扩张压力较大的问题,维护总量平衡。这体现了党的领导。
例题分析
例1、(2007年全国文综卷I)2006年4月1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消费税税目调整细则》生效。该《细则》规定,新增高档手表(指销售价格在10 000元(含)以上)、木制一次性筷子税目,其税率分别为20%、5%;取消护肤护发品税目。国家对消费品有选择征税的目的是( )
①抑制高速通货膨胀 ②合理调节消费行为
③间接引导投资流向 ④调节个人收入分配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答案:B
例2、(2007年重庆文综卷)2006年是我国实施“十一五”规划并实现良好开局的第一年,国民经济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10.7%;企业整体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产品产销两旺,经营效益明显提高;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趋向合理,中央财政用于“三农”支出的比重明显增加,10年来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首次超过7%。居民家庭支出结构发生变化,轿车日益成为大众消费品。中央财政用于“三农”支出比重增加,使( )
①城乡居民收入同步增长 ②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加强
③财政支农政策效果显著 ④农村经营体制得到完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例3、(2007年江苏卷)辨析:在我国,公民纳税越多,享有的公共服务也越多。
答案要点:
①在我国,国家、集体和公民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因而就整体而言,公民纳税越多,享有的公共服务也越多。
②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公民依据其收入和规定税率依法履行纳税义务,平等地享有公共服务。因而就每个公民来说,他所享有的公共服务与其纳税的多少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