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背景】
1、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立足以质取胜,调整进出口结构,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支持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积极开展国际能源资源互利合作。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加强双边多边经贸合作。采取综合措施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注重防范国际经济风险。
2、2007年12月3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要统筹安排对内对外经济工作,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创新对外开放工作思路,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要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坚持以质取胜,增强应对国际市场波动的能力。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推进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加强双边多边经贸合作。
3、2007年8月1日,美国千余名经济学家联名抵制对华贸易保护主义逆流。美国国内日益上升的对华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引起了美国经济学界的普遍关注和强烈反对。多达1 028名美国经济学家联合签名,强烈要求美国国会议员遵循自由贸易精神,抵制对华贸易保护主义倾向。
4、从食品到药品,从钢铁到玩具,2007年“中国制造”遭遇了来自世界各国的寒流。2007年前三季度共有23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发起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和特保调查70起,案件数量为历年同期之最。
5、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政府将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我们将继续同发达国家加强战略对话,妥善处理分歧;继续贯彻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继续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问题切入】
1、我国为什么要积极参与对外交流合作?
经济常识角度:
(1)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是进一步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需要;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
(2)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将有利于扩大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将有利于双方经济优势互补和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利于中国在地区经济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将对我国的民族经济、弱势产业如农业、金融业等产生一定程度的冲击。
哲学常识角度:
(1)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中国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是着眼于我国与合作国家的长远发展。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既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也必将促进亚洲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
(2)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是客观的,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当前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我国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将使我国在更大范围内、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增强在扩大对外开放条件下促进发展的能力。
(3)任何事物都是由部分构成的,当部分以合理的结构构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就会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这就要求我们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限度发挥。我国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有利于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4)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因此我们要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我国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将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提高我国自力更生的能力。
政治常识角度:
(1)国家履行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职能,创造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国际环境及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积极发挥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
(2)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
(3)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我国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符合我国的根本利益。
(4)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我国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我国的综合国力。
2、用经济常识分析我国应怎样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
(1)国家应加强宏观调控,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规范国家机关及市场主体的行为,为企业提供政策、信息等方面的服务。
(2)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我国经济市场化进程,使更多的贸易伙伴承认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使我国企业在公正、公平的环境中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
(3)优化经济结构,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
(4)坚持平等互利原则,推进互利共赢。
(5)企业应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积极推进高科技自主品牌建设,提高市场竞争力。
3、我国为什么要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
经济常识角度:
(1)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是生产社会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2)市场经济具有开放性和竞争性,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可以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有利于提高我国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推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有助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3)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可以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
哲学常识角度: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随着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的结束,我国对外开放面临着新的形势。因此要在巩固和扩大已有开放成果的基础上,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
(2)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是客观的,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当前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我国必须进一步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在更大范围内、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
(3)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因此我们要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我们既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时又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不断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
(4)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从量变开始的,由于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的变化,也能引起质变,因此,我们要学会优化结构。目前,我国对外贸易的质量和水平还不够高,只有不断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才能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
4、我国应如何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
经济常识角度:
(1)应加强宏观调控,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规范对外贸易行为,提高对外贸易的层次和水平。
(2)实施科技兴贸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积极推进高科技自主品牌建设,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高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提高对外贸易的质量和效益。
(3)优化经济结构,着重提高加工贸易产业层次和加工深度,加快发展服务贸易。
(4)继续发挥进口的积极作用,积极进口先进技术设备和国内短缺资源,推动我国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
政治常识角度:
(1)坚持党的正确领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2)切实履行国家对外职能,积极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创造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国际环境。
(3)坚持依法治国原则,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规范对外开放的行为。
(4)坚持我国的外交政策,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
5、用政治常识角度分析党和国家为什么高度重视塑造“中国制造”的形象?
(1)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对国家实行政治领导;党中央高度重视塑造“中国制造”的形象,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2)我国高度重视塑造“中国制造”的形象,是履行国家对外职能,能够提高国际竞争力。
(3)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着我国的外交政策,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提高“中国制造”的形象直接关系到我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关系到我国人民的切身利益。因此,我国重视塑造“中国制造”的形象,目的是维护我国国家利益,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4)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我国只有重视塑造“中国制造”的形象,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进步,才能不断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5)我国国家机关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的要求。
6、用经济常识分析面对“中国制造”遭遇围追堵截,我国应如何应对?(如何塑造“中国制造”的形象?)
(1)国家应加强宏观调控,完善应对贸易摩擦工作机制,指导企业积极开展应对工作。
(2)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我国经济市场化进程,使更多的贸易伙伴承认我国市场经济地位,这有助于中国企业摆脱再受到反倾销指控时的不公平环境。
(3)我国企业应利用世贸组织规则及国际通用规则积极应对。
(4)要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积极开拓新的市场加强与贸易伙伴的沟通和对话,力争在和谐的外部环境下,获得持续、稳定的发展空问。
7、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在对外开放中应如何增强参与经济全球化和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能力?
(1)维护我国经济安全,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要解决我国经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应放在主要依靠本国力量的基础上。
(2)注重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3)合理利用外资,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
(4)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依靠科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5)针对资源短缺问题,我国应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同时建立和完善资源储备制度,提高抵御市场波动风险的能力。
(6)在发展对外贸易中坚持平等互利原则,推进互利共赢。
8、中国为什么必须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
经济常识角度:
(1)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迅速发展。各国的经济联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努力扩大各国利益的汇合点,寻求互利共赢。
(2)市场经济具有开放性的特征。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同国际市场接轨,公平地参与国际竞争,纳入国际分工体系之中,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为自身发展创造必要条件。
(3)我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我国广泛地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与世界经济接轨,分享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世界上一切友好国家发展经贸关系。
(4)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必须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
哲学常识角度:
(1)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深入发展,科技进步突飞猛进,人类社会前进的步伐加快,新情况、新矛盾层出不穷,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各国人民的共同使命。因此,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新时期中国外交的旗帜。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指引中国外交不断取得新成就。
(3)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坚持联系的观点。坚持和平合作发展的外交政策,为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4)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坚持发展的观点,培养创新精神。和平合作发展的外交思想,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政治常识角度: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走和平发展道路,既符合我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2)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我国又是联合国创始国之一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这决定了我国必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走和平发展道路。
(3)走和平发展道路,能为我国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9、从政治学的角度分析怎样走和平发展道路?
(1)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恪守国际法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
(2)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不断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
(3)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4)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防实力,以自己的发展促进世界和平。
10、从政治常识角度分析应怎样缓和地区冲突?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发展需要和平,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只有在和平的国际环境中,世界各国才能保持正常的经济交往和顺利实现本国的发展计划。
(2)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缓和国际紧张局势和解决地区冲突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3)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各国应相互信任,共同维护,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的新安全观,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争端。
(4)国际法对国家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它对国家关系的正常发展有重要作用,各国应遵循国际法的相关规定,通过和平方式和政治途径来解决争端。
11、运用经济常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加强能源合作的外交?
(1)能源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对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加强能源合作外交,有利于解决我国能源需求迅速增长与国内能源不足的矛盾。
(2)市场经济的开放性要求实行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充分利用国际资源来发展自己。加强能源合作外交有利于实现双方资源的优势互补,促进经济的发展。
(3)加强能源合作是生产社会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是进一步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需要,有利于推动对外经济交流与合作,更好地发挥我国在国际经济事务中的作用。
12、从哲学角度说明中俄互办“国家年”有什么积极意义?
(1)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这要求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中俄互办“国家年”有利于两国相互学习,共同发展。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对推动中俄两国关系全面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2)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中俄互办“国家年”,有利于增进中俄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任何事物都有它的整体和部分,二者相互联系,其中,部分会制约整体。文化关系是中俄双边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两国关系全面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13、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交流?
(1)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各民族间经济的、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因此,文化应当具有多样性。
(2)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3)在文化交流中,要坚持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才能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世界才能因此而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
【考题启示】
【例1】(2007年高考四川卷)俄罗斯和韩国是中国的重要邻邦。近年来,中俄、中韩贸易发展迅速。见表:
表中俄、中韩贸易基本情况
|
贸易额(单位:亿美元) |
贸易产品结构 |
贸易地位 |
1992年 |
2006年 |
中俄 |
46.3 |
333.9 |
中国
出口
|
纺织服装类商品、轻工产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 |
俄罗斯是中国的第八大贸易伙伴,中国是俄罗斯的第四大贸易伙伴。 |
中国
进口 |
石油、天然气、木材、钢材、化肥等资源密集型产品 |
中韩 |
50 |
1343.1 |
中国
出口 |
原材料、农矿产品、纺织服装、皮革等初级产品或劳动密集型产品 |
韩国是中国的第六大贸易伙伴,中国是韩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
中国
进口 |
化工产品、电子通讯设备、机电产品等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品 |
(1)表反映了哪些经济现象?请运用经济常识说明中俄、中韩贸易迅速发展的原因。
答案:
经济现象:①中俄、中韩贸易额都有增长,但增幅差异较大;②中俄、中韩贸易产品结构不同,但都存在互补性;③ 中俄、中韩都是对方重要的贸易伙伴。
发展原因:
①经济全球化的推动;②有利于互通有无,调剂余缺,优化资源配置;③有利于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节约社会劳动;④有利于吸收和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多次公开阐明:中国过去不称霸,现在不称霸,将来强大了也不称霸。今年3 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我们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指出我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政治学依据,并以近年来我国处理与中亚、东北亚国家关系的事实,说明我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正确性。
答案:
政治学依据:
①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②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正确性:
①以具体事例说明,走和平发展道路有利于维护我国的独立与主权,有利于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符合中因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
②以具体事例说明,走和平发展道路有利于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符合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