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刺练习


一、选择题

1、为了推进节能减排,我国将制定和完善鼓励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适时出台燃油税,研究开征环境税。国家采取这些政策和措施( )

①有利于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②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

③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      ④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007年9月16日至22日,首届“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周无车日活动”在国内108个城市同时举行活动,鼓励市民步行、骑自行车或坐公共汽车出行。完成2~3题。

2、随着油价的不断上涨和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节能环保汽车渐成市场新宠。这势必带来汽车产业又一次大的整合。这一现象体现了( )

A.生产决定消费的经济学道理

B.消费决定生产,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C.价值规律的作用

D.商品的价格由价值决定的道理

3、为了缓解过多使用汽车造成的环境和交通压力,国家提出和组织“无车日”活动,并大力发展公交事业。这体现了国家履行( )

A.维护政治统治和政治稳定的职能

B.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C.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D.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4、“吃资源”的经济增长模式,带来资源型城市的“早衰”,加快资源型城市“矿竭城衰”的进程。因而资源型城市必须( )

①切实改变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 ②加强对资源采掘业的调控与监管

③调整与优化产业结构      ④对资源采取最严格保护政策,限量开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与漫画《奖的代价》蕴含着相同哲理的成语是( )

①愚公移山  ②饮鸩止渴 ③掩耳盗铃 ④揠苗助长

A.①②             B.①③

C.②③④            D.②④

  2007年7月12日,国家环保总局、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联合出台了《关于落实环境保护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对不符合产业政策和环境违法的企业和项目进行信贷控制,以绿色信贷机制遏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盲目扩张。回答6~7题。

6、“绿色信贷机制”的出台体现了( )

A.社会主义国家的银行不能以盈利为目的

B.银行具有为经济建设筹集资金的功能

C.银行具有调整经济发展方向,优化产业结构的功能

D.银行为企业和国家的经济决策提供信息依据

7、在中央积极遏制高耗能产品过快增长的同时, 2007年上半年却有14个省份以各种方式出台了对高耗能企业的优惠电价,不少地方通过减免税收,低价提供土地等方式对高耗能行业继续“招商引资”。这些地方政府( )

①没有坚持联系与发展的观点

②没有正确处理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③没有坚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④没有搞好关键性的局部,影响了整体功能的发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为了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中国政府制定和公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中国政府明确提出到2010年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05年末降低20%左右、森林覆盖率由18.2%提高到20%等目标要求。为实现上述目标,可供选择的措施有( )

①充分发挥政府在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中的主体作用

②综合运用宏观调控的各种手段,特别是行政手段的基础性作用

③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

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2008年1月2日,杭州六家企业因为污染环境不仅被停产整治、缴纳罚款,而且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还被责令在媒体上向社会公开道歉。环保部门的这一新做法值得肯定:让污染企业既少了“票子”,又丢了“面子”,还在确保公民环境知情权上向前迈了一大步,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污染环境、人人喊打”的良性局面。环保部门的做法( )

①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②履行经济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③履行政治职能         ④体现了国家的社会属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0、据报道,全球气候变化已开始改变鸟类、松鼠和蚊子等多种动物的基因。气候变化对动物习性的影响会反映到遗传上,从而改变动物的基因和进化方向。这一事实说明( )

①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

②事物的运动和静止依赖于人的意识

③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中

④事物的运动既是永恒的又是有条件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1、漫画《节能之路》启示我们( )

A.必须加强对社会消费行为的管理,促进高效节能产品的研发

B.必须培养和增强全社会节能意识,形成人人节约的良好风尚

C.必须推动企业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加快节能技术改造,降低能源消耗

D.必须加快构建节约型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12、我国发展经济之所以要走节能之路,是因为( )

①节能是GDP快速增长的根本保证

②节能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选择

③节能是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根本途径

④节能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3、建设节约型社会有利于( )

A.不断加快国民经济增长速度

B.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商品价值量

C.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D.消除市场调节的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

14、对企业而言,提高资源利用率意味着( )

A.利润减少          B.经济效益提高

C.单位商品价值量提高     D.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15、产业时代给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打开了一幅宏伟的蓝图。但是“矿在城兴,矿竭城衰”,不应成为西部开发的宿命。在一些资源富集区开发的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还应未雨绸缪,及早考虑产业的升级和转变,谋划结构的多样利互补,培养良好、共生的产业生态环境。这告诉我们在西部开发中要( )

①按客观规律办事       ②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关系

③坚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④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中国公众环保民生指数(2006)》显示,有86%的公众认为,环境污染对现代人的健康造成了很大影响,39%的人认为环境污染给本人和家人的健康造成了很大影响或较大影响,回答16~17题。

16、上述材料反映了( )

A.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B.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必然的

C.一事物与周围事物之间存在着联系

D.联系具有客观性、不变性

17、自身和子孙后代的生存与发展要求我们要( )

A.坚持联系的客观性

B.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C.看到意识对物质的决定作用

D.切实贯彻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全社会都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建立人与环境良性互动的关系。所谓环境友好型,就是各种活动要以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准则,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采取各种措施保护或者维护生态环境。回答18~20题。

18、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就是要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走新兴工业化道路。走新兴工业化道路,必须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推进国民经济的信息化( )

①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降低生产成本

②可以加快产品更新换代,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③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④可以提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消费方式从一定意上来说就是要求人们要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坚持科学消费必须践行的原则有( )

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提示]

二、综合题

20、材料一 制药企业大都是高排污和高耗能企业,加之近年来医药行业竞争激烈,一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不惜牺牲环境和浪费能源,一边生产药品“治病救人”,一边排污“致病害人”。因此,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制药企业而言,就是要在自身发展的同时成为整个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力量。

  材料二 华北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华药)是一家有着50多年历史的制药企业,华药作为特大型制药企业,是耗能大户。华药领导对节能给予特别重视,要求既抓“管理节能”,又注重“技术节能”。在节能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上,华药先后投资6000万元建成运行多套循环水系统。目前生产岗位标准能用循环水的全部使用,厂区铺设了1000多米的管网,年回收利用冷却水70万吨,节约150万元。现在,华药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达到95%。尽管药品产量大为提高,但华药的用水量却降到了上世纪80年代的1/3。

  (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经济常识说明我国应该如何解决能耗过高的问题?

  (2)用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关系的原理分析,制药企业如何节能降耗,实现经济增长?

[答案]

21、材料一 经济的飞速发展伴随着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人类社会在取得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付出了昂贵的环境代价。“先污染,后治理”的“末端治理”理念并末从根本上杜绝污染物的产生,而只是减轻、减少现有污染。摒弃“先污染,后治理”模式的循环经济是具备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甚至是零排放特征的“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过程,它实现了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共赢”。

  材料二 新世纪新阶段,我国以科学发展统筹全局,坚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007年8月26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上,《循环经济法(草案)首次提交审议》。这部从2005年7月启动立法程序,历时两年多充分调研、认真讨论和反复研究论证的法律草案,以建立基本管理制度为核心,对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做出了相关制度安排,为循环经济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法治经济提供了制度保障。

  (1)简要说明发展“循环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2)“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过程是如何体现联系观点的?

  (3)《循环经济法(草案)》的成型过程对于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何重要意义?

[答案]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