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测试



  

民族政策、宗教政策和对外政策


 

一、要点阐述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民族的基本特征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我国的宗教政策

宗教的本质和社会作用

我国的宗教政策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反对封建迷信

(3)当代国际社会

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

主权国家及其权利

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

国际法的概念和作用

(4)当今时代的主题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

(5)我国的对外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策略技巧

1、民族与我国的民族原则、民族政策

  (1)民族

  ①民族的含义: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

  ②民族的产生:它是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人们共同体的瓦解而形成的以地域关系为基础的人们共同体。

  ③民族的基本特征: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是民族的基本特征,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其中共同心理素质是区别民族的最显著的特点。

  (2)我国的民族关系

  ①我国的民族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②这种新型关系是由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的,已经由宪法予以确认。处理好民族关系问题,既是国家的重大问题,又是人们生活中必须面对的具体问题。

  (3)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①民族平等是马克思主义在民族问题上的基本观点。

  一方面,各民族人民群众都对人类历史发展作出过贡献,因此,各民族应一律平等。

  另一方面,各民族在发展程度上的差别是由历史的、地理的、社会的诸多因素造成的,但民族之间绝无优劣之分,消除这种差距需要有一个过程,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平等权利的充分行使。

  我国各民族实现平等的表现:各民族在政治权利、社会地位上实现了平等;各民族在发展经济、文化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平等权利,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

  ②民族团结与国家的统一、社会的稳定、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等密切相关,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当今世界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准之一。

  影响民族团结的因素有国际敌对势力的影响和挑动、国内极少数民族分裂分子的破坏活动、在一部分干部和群众中存在的一些民族偏见以及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等。

  ③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保证。

  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首先要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国家要在投资项目、税收政策等方面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

  同时需要民族地区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发挥自己的创造性、积极性,充分利用民族地区的优势;

  还需要发达地区在人力、技术等方面的支援,先富帮后富,达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④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三者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其中,平等是团结的政治基础,平等和团结是繁荣的前提条件,繁荣是平等和团结的物质保证。

  (4)我国的民族政策

  ①民族政策是指国家和政党为调节民族关系、处理民族问题而采取的相关措施、规定等的总和。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②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是国家的统一领导,民族区域自治不是完全自治,而是民族自治和区域自治的统一,它没有改变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对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事务权利的充分尊重和保障,体现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③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自治旗)三级。

  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指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它们既是地方的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又是民族自治机关。

  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我国基本民族政策的角度看,它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性质决定的;从我国实行这一政策的具体原因来看,它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

2、宗教与我国的宗教政策

  (1)宗教及其作用

  ①宗教的含义: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对人们现实生活的虚幻的反映,是一种唯心主义世界观;同时宗教也是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

  ②宗教的作用:在阶级社会中,宗教主要起着消极作用,但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和一定范围内也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

  (2)我国的宗教政策

  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①全面理解和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内容包括宗教信仰自由的含义、国家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宗教活动必须在宪法、法律和政策范围内进行。

  ②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

  ③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并不是要求教徒放弃有神论的思想和宗教信仰,而是要求教徒和宗教界人士做到四个维护,即维护法律尊严、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宗教能够做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政治基础是广大教徒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同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④我国坚持宗教事务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这是维护国家主权和尊严的问题,并在这个前提下,开展国际间宗教团体和宗教界人士的友好往来,国家支持宗教界在独立自主、平等友好、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

  (3)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与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的关系

  ①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与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是一致的。

  ②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是为了使宗教活动纳入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范围,更好地、全面地贯彻执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③在保护宗教信仰自由和正常的宗教活动的同时,国家要坚决打击一切在宗教外衣掩盖下的违法犯罪活动,宗教活动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和民族的整体利益。

  (4)宗教、封建迷信和邪教的关系

  从世界观上看,三者本质是一致的,都是唯心主义世界观。

  它们的区别表现在:

  ①宗教有比较完整的理论经典、教义和教规;封建迷信无系统的理论经典;邪教掺杂封建迷信,编造歪理邪说,神化教主,欺世盗名。

  ②宗教有正式的组织,有专职的神职人员,有固定的活动场所和众多的信徒;封建迷信的地点往往不固定,其目的是骗人钱财;邪教秘密结社,成立非法组织,非法聚集,对抗政府,破坏社会的稳定。

  ③宗教有一定的宗教制度、宗教节日,宗教活动是为了宣传神的威力,积德行善,修身养性;封建迷信通过装神弄鬼、占卜算命、看风水等手段愚弄群众,骗人钱财;邪教编造歪理邪说,蒙骗群众,进行精神控制,搞教主崇拜,聚敛钱财。报复社会。

  ④宗教在整个历史长河里主要起消极作用,但在特定的环境下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封建迷信败坏社会风气,扰乱社会秩序,破坏两个文明建设;邪教是社会毒瘤,其本质是反人类、反科学、反社会。

  (5)我国的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的关系

  ①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又是有多种宗教信仰的国家,许多少数民族全民族信教,因此,宗教问题和民族问题往往交织在一起。

  ②民族问题不一定就是宗教问题。我国从秦朝时候开始,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民族问题始终与国家统一问题联系在一起。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符合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有利于解决民族问题,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国家统一。

3、当代国际社会

  (1)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

  ①国际关系主要是指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其中,最主要的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国际关系有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文化关系、军事关系等多方面的内容。竞争、合作和冲突是其基本形式。

  ②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定和推行对外政策的依据,是对外活动的目的。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的相悖则是引起国家间摩擦或冲突的根源。

  ③国家力量是决定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国家力量即国家的综合国力,是主权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捍卫本国利益和实现国家目标的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作用的重要尺度。

  ④国际关系是发展变化的。正是在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的作用下,各国形成了处理国际关系的对外政策,而各主权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的变化,则导致国际关系和各国对外政策的变化。

  (2)主权国家及其权利

  ①主权国家是国际社会的最基本成员,是国际关系的主要参加者,由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构成。其中,主权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是国家存在的最重要因素。

  ②主权国家在国际关系中享有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等基本权利。同时,应履行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外交,和平解决国家争端等国际义务。某些大国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对主权国家享有的基本权利的侵犯。

  (3)联合国

  ①机构:联合国大会、安全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托管理事会、国际法院、秘书处6个主要机构。安理会是惟一有权采取行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

  ②宗旨和原则:联合国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为宗旨。

  原则:各会员国主权平等,履行宪章规定的义务,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禁止对其他国家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集体协作,确保非会员国遵守上述原则,不干涉任何国家的内政。

  ③作用:在维护世界和平、缓和国际紧张局势和解决地区冲突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协调国际关系,促进各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④联合国是世界性、政治性、政府间的国际组织,只有主权国家才有资格加入。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之一,也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对联合国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4、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1)和平问题与发展问题。前者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后者是指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

  (2)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和平成为当今时代主题是指和平具有了现实的可能性,世界大战有可能打不起来,战后世界和平是主流。发展成为当今时代主题是指发展具有了现实的可能性,战后世界经济发展是主线。

  (3)和平与发展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发展经济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4)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

  (5)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①世界多极化的含义:是指一定时期内对国际关系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等基本政治力量相互作用而朝着形成多极格局发展的一种趋势。所谓“化”,在这里是一种趋势,而非现实,表明多极格局形成之前有一个相当长的过渡期。虽然多极化趋势与美国试图一极化的矛盾斗争将是长期的,但世界走向多极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②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的意义:有助于扼制美国搞单极世界由它来“领导”国际社会的图谋,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发展和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6)当代国际竞争。

  ①内容:经济竞争、文化竞争、军备竞争、商业竞争、金融竞争和体育竞争等。

  ②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③综合国力:是指一个主权国家生存和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即物质力和精神力)及国际影响力的合力。它包括政治力、经济力、科技力、国防力、文教力、外交力、资源力等七个方面,其中,经济力和科技力已经成为决定性因素。

  ④当前世界各国都以发展经济和科技作为国家的战略重点,努力增强自己的综合国力,力图在未来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我国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增强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5、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决定因素:我国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我国的国家利益。

  (2)基本内容: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立足点;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3)我国全面落实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对外关系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维护了国家的独立、主权、领土完整和尊严,发展了同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知识综合

1、与经济常识综合

  (1)社会主义本质和生产目的。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生产目的。

  (2)国家的宏观调控。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央在政策上、物质上、资金上等对民族地区的支持与帮助体现了国家的宏观调控。

  (3)财政和税收的作用。国家对民族地区财政的资金扶持,税收政策减免等体现了财政在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展教科文卫事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也体现了税收是调节经济的杠杆。

  (4)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符合市场经济平等性的客观要求。

  (5)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符合市场经济开放性的客观要求。

  (6)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必须正确处理对外开放与坚持自力更生的辩证关系,使对外开放有利于增强我国自力更生的能力。

  (7)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是生产社会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

2、与哲学常识综合

  (1)唯物论的观点。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各民族地区立足本地实际,把自身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大力发展民族地区特色经济体现了这一点。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对民族地区发展的作用,民族地区干部群众的精神状态对民族地区发展、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影响,宗教的消极作用、封建迷信的危害等都体现了这一点。

  ③世界的本质是物质,这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宗教的本质、起源,树立科学世界观,反对各种迷信活动等内容体现了这一点。

  ④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属于意识的范畴,对我国自身的发展、对构建和谐世界都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2)辩证法的观点。

  ①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整体和部分是辩证统一的。民族地区的发展对整个国家的发展的影响体现了这一点。综合国力和国家的各种实力之间是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经济力和科技力是国家综合国力中的决定性因素,是综合国力中的关键部分。

  ②矛盾分析的方法。运用全面的观点客观分析民族地区发展所取得的成绩,一分为二地看待宗教在我国的存在及其作用。运用矛盾特殊性原理,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各民族的特点,因地制宦,发展特色民族经济;对封建迷信与正常宗教活动要区别对待;对邪教活动的处理也要分清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发展的原因、状态、趋势。民族地区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民族地区的发展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要注意量的积累和经济结构的调整,要坚持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正确对待民族地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④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必须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正确对待外因的作用。对外开放要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基础,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吸收国外一切先进文明成果,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同时,又要抵御国外敌对势力对我国实行的“分化”和“西化”。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体现了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3)认识论的观点。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惟一标准。民族地区的发展实践证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有利于民族地区发展,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民族政策。

  (4)价值观的观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体现了“和为贵”的价值观念。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则是以个人自由权利为核心的价值观念在国际政治上的具体表现。

  (6)国际关系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每一个国家都处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之中,体现了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3、与政治常识综合

  (1)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与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关系。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制定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基础和理论依据,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体现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对处理民族关系基本原则的落实,有利于贯彻处理民族关系。

  (2)民族自治区与特别行政区的关系。

  虽然二者都是中央统一领导下的地方行政区域,都享有一定的自治权,但二者并不等同,具体表现在:

  ①设立的目的不同。前者是我国民族政策的产物,其目的是实现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后者是“一国两制”的产物,其目的是圆满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

  ②社会制度不同。前者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后者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制度。

  ③自治程度不同。前者享有一定的自治权,后者则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④设立的地区不同。前者是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设立,后者则是在香港、澳门、台湾设立。

  (3)我国的国家性质。结合少数民族地区有自己的人大代表等材料分析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4)我国的国家职能。分别从对破坏民族团结的分裂行为、利用宗教从事违法活动的制裁和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公益事业的发展等角度分析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公共服务职能。

  (5)对人民负责原则和依法治国原则。结合国家各级相关机构关心和支持民族地区发展和国家对破坏民族团结的民族分裂行为以及利用宗教旗号从事违法活动的破坏行为的制裁进行分析。

  (6)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结合我国宗教的独立自主自办原则进行分析。

  (7)外交政策是国家对外职能的具体体现,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体现了我国的对外职能,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

  (8)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需要全面履行好国家的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和对外职能。

热点点拨

发展中日友好关系,促进国际交流合作

  36年来,中日关系有曲折,更有发展。在两国政府和各界有识之士共同努力下,中日关系已经回到正常发展的轨道。特别是在过去一年里,中日高层互访活动频繁。“破冰之旅”、“迎春之旅”、“融冰之旅”和“暖春之旅”使两国领导人保持频繁接触和往来,就构筑中日战略互惠关系,共同致力于两国“和平共处、世代友好、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的大目标达成重要共识,将两国关系推向新的发展阶段。发展中日关系,促进两国共同发展,不仅符合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也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发展与稳定。展望未来,中日关系前景光明,任重道远。我国领导人在会上表示:中方愿同日方一道,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推动两国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中方愿与日方一道,不断增强政治互信,扩大共同利益增进民间往来,积极促进两国各领域的互利合作,推动中日关系顺应时代大潮,迈向更美好的明天。

1、经济常识分析

  (1)市场经济具有开放性,各国市场相互依存,共同构成统一的国际大市场。中日两国只有相互开放市场,加强经济领域的合作,才能实现互利共赢。

  (2)我国坚持对外开放。改善与发展同日本的关系,加强与日本的经济合作,是我国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体现。

2、哲学常识分析

  (1)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促进作用。两国领导人就构筑中日战略互惠关系达成的重要共识,将两国关系推向了新的发展阶段。

  (2)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中日是近邻,各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发展中日关系,不仅对两国人民有利,也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发展与稳定。中日双方应该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推动两国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

  (3)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35年来,中日关系有曲折,更有发展;展望未来,前景光明而又任重道远。

3、政治常识分析

  (1)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和平共处、世代友好、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的战略互惠目标,体现了我国以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为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准则,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的基本国策。

  (2)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定和推行对外政策的依据,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中日两国存在着日益增长的共同利益,正是基于这样的客观事实,两国领导人就构筑战略互惠关系达成了共识。

  (3)国家职能。中日两国政府为发展中日关系所做的努力、两国领导人的频繁接触和往来都体现了国家的对外交往职能。

典例剖析

例1、(2007年天津文综卷)手机虽小,却能折射出经济、社会的深刻变化。小薇为自己的手机设置了一段彩铃:“太阳和月亮是一个妈妈的女儿,她们的妈妈叫光明;汉族和藏族是一个妈妈的女儿,我们的妈妈叫中国。”歌词的寓意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各族人民共同创立的

B.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的地位是平等的

C.祖国统一大业是各族人民共同完成的

D.祖国灿烂的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答案:B

例2、(2007年重庆文综卷)中共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对民族和宗教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取得了显著成就。如:内蒙古全区共出版各类蒙古文图书近千种约200万册,蒙古语言文字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格萨尔王史诗”、“藏医药”等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宗教的文物、古迹、寺庙得到妥善保护,各种宗教活动正常举行,满足了群众宗教信仰的需要。民族工作的文化成就表明我国坚持了民族( )

①平等原则  ②友好原则  ③互助原则  ④共同繁荣原则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例3、(2007年全国文综卷Ⅱ)近年来,美国奉行的单边主义和先发制人的战略频频受挫,欧盟一体化进程加快,俄罗斯、印度、中国等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大国之间出现了既合作又竞争的态势。所有这些表明( )

A.世界格局继续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B.强权政治已经退出历史舞台

C.当今世界已经是一个多极世界

D.反对霸权主义失去了现实基础

答案:A

-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