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刺练习



  

完善和落实宏观调控政策,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好势头


 

【问题背景】

一、当前宏观经济形势

1、投资增长过快

2、信贷投放过多

3、贸易顺差过大

4、物价增长过快

二、当前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1、控总量:继续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 ,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

2、稳物价:抑制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 ,防止物价由结构性上涨转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

3、调结构:节能减排,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提升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市场竞争力

4、促平衡:平衡国际收支,缓解流动性过剩

三、当前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

  2008年宏观经济政策要以抑制“四过”为核心,统筹财政政策(稳健)、货币政策(从紧)、土地政策(严格)、产业政策灵活和社会政策,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将进一步提高宏观调控的有效性。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全面通货膨胀。

1、稳健的财政政策:有增有减,有保有压,松紧适度。通过对财政支出数量、方向的控制,对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来抑制某些方面的经济过热,实现我国财政收支平衡,以促进经济社会的稳定、全面、协调发展。

  ⑴停征和减征个人利息所得税。适用税率由20%减为5%。(2007/8/15)

  ⑵调整个人所得税起征点。1600元/月调整为2000元/月。(2008/3/1)

2、从紧的货币政策:适当控制基础货币的投放,抑制贷款和货币供应量的偏快增长。主要手段有减少货币供应量,提高利率,加强信贷控制。

  ⑴上调存款准备金率——10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中国人民银行2007年12月8日宣布,从12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调整后,存款类金融机构将执行14.5%的存款准备金率标准,创20余年历史新高。

调整时间

调整内容

2007年12月25日

存款准备金率调至14.5%

2007年11月26日

存款准备金率调至13.5%

2007年10月25日

存款准备金率调至13.0%

2007年9月25日

存款准备金率调至12.5%

2007年8月15日

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至12%

2007年6月5日

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至11.5%

2007年5月15日

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至11%

2007年4月16日

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至10.5%

 2007年2月25日

存款准备金率调至10%

 2007年1月15日

存款准备金率调至9.5%

  ⑵上调利率——6次加息。

  央行今年第六次加息 一年期存款利率上调0.27%

  ⑶适当上调人民币汇率——人民币汇率升值。2006年升值幅度为3.3%,2007年升值幅度约为6%,预计2008年的升值幅度为7%-9%。

3、严格的土地政策:当前,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严格落实耕地保护的共同责任;切实补充有效耕地面积;继续依法严格土地管理,加强耕地保护;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

4、产业政策:有增有减,有保有压,调整优化。

  ⑴淘汰落后产能: 2007年前3季度我国投资增速总体有所回落,其中粗钢、水泥、电石、铁合金等高能耗产品产量增幅出现不同程度回落,全年关停小火电机组1000多万千瓦,淘汰落后炼铁产能3000万吨,落后炼钢产能3500万吨,水泥、电解铝、铁合金、焦炭、电石等行业落后产能淘汰力度也不断加大。

  ⑵抑制“两高一资 ”:继2007年6月对包括钢坯、焦炭、天然石墨等142项“两高一资”(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调高或开征出口关税,我国又于7月l日起一次性取消553项“两高一资”产品的出口退税,调控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从12月1日开始,我国实施新修订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新旧目录最大的不同是明确限制或禁止“两高一资”外资项目进入。

  ⑶鼓励新型产业、节能产业:进一步鼓励发展循环经济、可再生能源、生态环境保护以及高新技术、装备制造、新材料制造等产业。

【问题切入】

◆经济常识角度

1、当前为什么应加强宏观调控?

  (1)必要性: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弱点和缺陷。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既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又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相辅相成,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宏观调控将贯穿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

  (2)紧迫性: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连续四年达到或超过10%,进入2007年这一趋势继续发展,但是国民经济运行中投资增长过快、货币投放过多、外贸顺差过大等问题尚未解决。当前物价上涨压力较大、节能减排形势严峻、食品安全和产品质量问题、房价增长过快、收入差距过大等问题比较突出。宏观调控任重而道远。

  (3)重要性:只有正确处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和加强宏观调控的关系,才能克服市场调节的弱点和缺陷,保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2、什么是货币政策?什么是从紧货币政策?为什么要实施从紧货币政策?

  ⑴货币政策含义:是国家采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求以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的方针和策略的总称,货币政策调节的对象是货币供应量。

  ⑵货币政策“从紧”含义:通常是指适当控制基础货币的投放,抑制贷款和货币供应量的偏快增长。

  ⑶货币政策从紧的原因:①必要性:是加强和改善国家宏观调控的必然要求;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是适应现实经济发展客观形势需要(如投资增长过快、信贷增长过快、部分物件上涨过快,国际国内经济失衡等。)②重要性:有利于弥补市场缺陷,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防止经济朝着过热方向发展,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促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有利于引导企业和银行恰当衡量风险,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管理,引导货币信贷和投资合理增长;有利于进一步抑制物价,实现总供给和总需求基本平衡,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有利于做到“防患于未然”,有效防止通货膨胀,防止资本市场过热,防止过多的外汇流入,最终实现防止经济过热的目标。

3、当前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的经济学依据是什么?

  (1)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一定的。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限度,就会引发通货膨胀;如果纸币的发行量小于这个限度,就会引发通货紧缩。

  (2)当前我国出现银行流动性资金过剩,流通中的货币量过多,容易引发通货膨胀。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可以减少流通中的纸币量,使其与实际需要的货币量相当,从而可以防止通货膨胀的发生,保持经济的总体稳定。

  (3)国家的宏观调控。市场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手段,但市场的调节存在缺陷与不足,因此需要国家进行宏观调控。运用货币政策,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一种重要手段。

  (4)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是货币政策方向的重要指示器。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较高的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在一定条件下也有利于改变流动性过剩问题,抑制房地产等过热行业的投资需求,从而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

4、央行持续加息对居民,企业和国家宏观经济具有什么经济意义?

  ⑴居民:①居民可能选择将股票国债投资方面的资金转移到存款储蓄。百姓应权衡收益与风险的关系,理性对待转存、投资;转变投资方向。②居民的储蓄收益会因加息而不断增加从而提高储蓄受益。③有利于稳定市场物价,降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④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上调会增加居民的房贷负担,调节房产供求关系,有利于稳定房产市场经济秩序。

  ⑵企业:①引导企业投资的方向,和货币信贷的合理增长。②有利于优化企业投资结构,促进企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⑶国家:体现银行是领导组织国家经济建设和现代化的有力工具。银行加息,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抑制投资过热,稳定物价,稳定通货膨胀预期。

5、财政、税收、银行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是怎样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

  (1)财政:一方面,通过财政支出特别是对能源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为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条件;另一方面,通过财政收支数量、方向的控制,实现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及结构的优化。

  (2)税收:通过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的确定和具体的税收征管来促进生产发展、技术进步,调节收入分配等。

  (3)银行:通过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并利用贷与不贷、贷多贷少、利率升降等经济手段,调整经济发展方向,优化产业结构等。

6、如何看待当前人民币升值?

  适当上调人民币汇率水平符合中国根本利益,对宏观经济、企业和人民生活的影响总体上是有利的。

  ⑴宏观经济:①适当上调人民币汇率水平,以美元计价的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相应上升,中国人民持有的财富相应升值。

  ②人民币汇率提高,有利于扩大进口和适当减少出口,可以改变当前中国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增长过快的情况,从而逐步实现进出口的基本平衡和外汇收支平衡,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也有利于增强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提高金融调控的主动性和有效性,促进经济总量平衡。

  ③从长期来看,人民币汇率提高,有利于中国实现以扩大内需为主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利于优化需求结构和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益。

  ④升值有利于改善中国的贸易条件,对企业引进技术、设备、进口原材料、原器件是有利的。在当前国际石油、矿产品等资源性产品价格不断上涨的情况下,可以降低企业进口成本。

    ⑵出口企业:人民币升值会带来更大的竞争压力,短期内一些竞争力较弱的企业可能会面临较大的困难,但有利于促使企业转变经营机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和结构调整。 

    ⑶人民生活:适当上调人民币汇率水平,进口消费品价格降低,国内居民的实际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将会有所增强,境外旅游会比以前便宜,总体上会提高国内消费者的福利水平,使民众更多地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 

◆哲学常识角度

1、“由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转变为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是怎样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

  ⑴根据不同阶段经济形势的特点,适时调整经济政策。鉴于目前经济增长过快,投资规模过大,流动性过剩,有必要也有条件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

  ⑵根据不同领域、地区、产业的各自特点,改善民生、重点建设、经济结构调整、节能减排等各项工作都需要财政的大力支持,所以仍需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针对2007年通胀压力加大、新增贷款过多、流动性过剩问题,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

  ⑶根据矛盾每个侧面的各自特点,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既要抑制过热投资,又要支持有利于扩大消费的各项改革,发挥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2、2007年我国6次加息、lO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哲学依据是什么?

  (1)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目前我国经济流动过剩,通货膨胀压力加大,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国家适时调整银行存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了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中,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6次加息,10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有利于抑制投资过热,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有利于经济总量的供求平衡和健康发展。

  (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央行根据实际情况6次加息,10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观点。

3、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再到“稳中求进、好字优先”的发展思路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针对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要实现国民经济“稳中求进、好字优先”的发展思路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要求。

  (2)规律的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再到“稳中求进、好字优先”的发展思路体现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

  (3)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能够引起质变。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再到“稳中求进、好字优先”正是优化经济结构的表现。

  (4)正确的价值观对人们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实现国民经济“稳中求进、好字优先”的发展既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又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

政治常识角度

1、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体现了什么政治学道理?

  (1)政府要正确行使经济职能,做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工作。

  (2)必须严格依法行政。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政府领导经济建设,必须依法办事。

  (3)政府作为国家机关,是人民利益的执行者和捍卫者,必须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4)实践党的“三个代表”,落实科学发展观。政府在发展本地经济的过程中,必须服从中央的宏观调控,做到全国一盘棋,使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2、中国人民银行加息和提高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有什么政治学意义?

  (1)国家的性质和职能。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是国家的主要职能。中国人民银行作为我国的国家机关,加息和提高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体现了国家的经济职能,维护了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性质。

  (2)政府职能的转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管理经济的职能主要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加息和提高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表明,中央政府对宏观经济的调控将更多使用市场化的手段,表明我国政府职能的进一步转变。

  (3)国家机构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我国的国家机构是人民利益的执行者和捍卫者,对人民负责,努力为人民服务,是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准则和工作宗旨。加息和提高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有利于稳定物价,有利于人民生活和社会稳定。

【考题启示】

例1、2007年广东卷

9、观察下图,判断2006年我国经济发展所处的态势( )

A.低增长低通胀       B.高增长高通胀

C.高增长低通胀       D.低增长高通胀

答案:C

10、近年来我国商品房价格上涨过快。为了抑制房价涨幅,政府可以选择的措施有( )

A.扩大商品房需求      B.增加商品房用地的供给

C.规定商品房价格      D.减少商品房用地的供给

答案:B

例2、2007年全国1卷

39、(3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01—2005年中国制成品进出口货物分类表(单位:亿美元)

年份

进口

出口

总额

化学品及有关产品

轻纺产品、橡胶产品、矿冶产品及其制品

杂项制品

总额

化学品及有关产品

轻纺产品、橡胶产品、矿冶产品及其制品

杂项制品

2001

1978

321

419

151

2398

134

438

871

2002

2459

390

485

198

2971

153

530

1012

2003

3400

490

639

330

4034

196

690

1261

2004

4440

655

740

501

5528

264

1006

1564

2005

5122

777

812

609

7129

358

1291

1942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6》,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注:表中数据均取整。分类表中省略了“未分类其他商品”和“机械及运输设备”项。

  材料二 据统计,2005年中国高科技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30%。但高科技产品主要还是依赖进口,如100%的光纤制造装备、80%以上的集成电路芯片制造装备和石油化工装备,70%的轿车制造设备、数控机床、纺织机械等依赖进口。

  材料三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中国与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摩擦也有所增加。面对这一状况,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如完善我国涉外经济体制和法规政策,建立产业损害预警机制、开展与贸易伙伴国的经济战略对话、改革人民币汇率机制、积极增加进口、主动减免某些非洲国家的债务等。通过这些努力既维护了我国的国家利益,又避免了贸易摩擦的升级。

  (1)根据材料一、二,描述我国制成品进出口现状并指出存在的问题。(10分)

  (2)针对从材料一、二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提出相关行业的解决思路。(8分)

  (3)运用政治常识中有关国际社会的知识,分析我国政府为什么在采取材料三中列举的措施后,既维护了我国的国家利益,又避免了贸易摩擦的升级。(14分)

39、(32分)

答案要点:

  (1)在我国制成品国际贸易中,贸易总额逐年增加,其中化学类产品是逆差;轻纺产品、橡胶产品、矿冶产品等制品保持顺差,我国制成品贸易总额一直保持顺差,存在不平衡现象。高科技产品在出口中所占比重较低,核心技术装备主要依赖进口,说明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薄弱。

  (2)政府要鼓励进口先进技术和国内短缺资源,积极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强化技术创新能力,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扩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商品出口。

  (3)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促进发展是当今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这些措施是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生动体现,既有利于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又充分考虑了贸易伙伴国的利益。通过协商和谈判的途径来解决贸易摩擦和分歧,可以避免贸易摩擦的升级,实现双赢。

-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