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解析



1、(广东、河南)在下图中①是地表径流,②③是地下径流。读图完成(1)~(3)题。

(1)三类径流流速比较( )

A.①>②>③              B.①>②;①<③

C.①>②;①>③            D.①<②;①>③

(2)若沿P垂线三类径流同时受到相同程度的一次性镉污染。10天内,在B地进行检测( )

A.②最先检测到水体被污染

B.①检测到了最大浓度的污染

C.任何时候②③污染程度都比①严重

D.③中检测到了最大浓度的污染

(3)三类径流受到污染后( )

A.治理难度最大的是①

B.最容易治理的是③

C.②的污染持续时间最长

D.②③污染持续时间比①长

答案:(1)C  (2)B  (3)D

解析:

  关键是了解三种径流的类型,然后想像、分析、比较三类径流的速度。第(1)题①是地表径流,视其地面的坡度,应该是流速最快的一类。第(2)题②是潜水,③是承压水,其流速取决于潜水的自由水面和承压水位的高差,从图上只能看出潜水和承压水的坡度大致相同,无法比较二者的流速快慢。第(3)题根据图示,地表径流的速度分别比潜水和承压水的流速都快。(1)镉污染的扩散与径流速度有密切联系,即①径流最先检测到最大浓度的镉污染。(2)②③不是在10天内任何时候污染程度都比①严重,因为②③径流速度较慢,只有当①达到最大污染浓度数天以后,②③才能达到最大污染浓度,而且最大污染浓度的持续时间比①要长

2、(广东、河南)为了缓解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平衡的矛盾,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

A.兴建水库               B.节约用水

C.植树造林               D.跨流域调水

答案:D

解析:

  兴建水库是解决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平衡的措施,人工降雨只能缓解局部地区暂时的旱情。跨流域调水是将丰水地区的水资源调往缺水地区,从而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平衡的矛盾。

3、(全国卷)2003年秋季,泉城济南市许多干涸多年的泉群重新涌水。F图表示济南市附近地貌类型,据此回答(1)—(3)题。

(1)这些泉群的主要补给区为( )

A.③④               B.②③

C.①④               D.①⑤

答案:A

解析:

  首先根据地图可知,该地区地势特点是自⑤向④、③、②逐渐降低,这决定了地下水的基本流向。其次济南泉群为承压水,可排除①、②为补给区,侵蚀平原,喀斯特低山均是外力(流水)侵蚀所致,岩层出露地表,多裂隙,花岗片麻岩低山为该地区海拔最高区,反映了岩石坚硬,受流水侵蚀作用最小,透水性差的特点。

(2)这些泉群的水源主要为( )

A.土壤水              B.潜水

C.承压水              D.地表径流

答案:C

解析:

  根据泉群重新涌水,可见是承压地下水。

(3)这次泉水由枯变丰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实施地下水回灌取得成效

B.2003年黄河中下游地区雨量大增

C.退耕还林发挥了良好生态效益

D.南水北调东线将长江的水调入黄河

答案:B

解析:

  泉水由枯变丰可能与选项A、B、C有关,南水北调未将长江水调入黄河,也不可能调入黄河。地下水回灌虽然对地下水水位回升有利,但济南地区水资源十分短缺,并且一般规模的回灌工程对地下水影响很小。题目中有“2003年秋季”等时间提示,结合新闻地理知识可知,“2003年秋”我国北方山东、陕西等地秋雨多,一些地区酿成洪涝灾害。森林虽然能涵养水源,但仍需要有降水等条件。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