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测试



考试说明:测试时间限制仅针对A卷

A 卷

开始测试

一、选择题

1、中国同盟会得以成立的条件有( )

 ①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      ②清政府“预备立宪”破产

 ③革命形势有了重大发展      ④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纷纷建立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④

2、中国同盟会被称作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下述理由不正确的是( )

A.以兴中会、华兴会和日知会等革命团体的联合为基础

B.有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C.建立了从中央本部到各地支部的组织系统

D.推举产生了公认的革命领袖

3、下列武昌起义成功的原因中,最主要的是( )

A.清朝湖北当局无力抵抗         B.革命党人筹划周密完善

C.起义新军的革命主动精神        D.立宪派改变策略乘机附和

4、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主要是指( )

A.辛亥革命的时机已经成熟

B.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已经形成

C.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力量遍及国内国外

D.中国民主革命有了统一的组织领导和政治纲领

5、孙中山将解决土地问题引入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最早是在( )

A.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          B.同盟会时期

C.中华革命党时期            D.兴中会时期

6、下列各项属于孙中山“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的是( )

A.反对满洲贵族,反对民族压迫      B.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国民政府

C.国民有言论、集会、著作自由      D.核定地价、征收地租,向地主收买土地

7、三民主义要解决的主要社会矛盾是( )

A.中国人民与帝国主义的矛盾       B.人民大众与封建主义的矛盾

C.资产阶级同满清贵族的矛盾       D.革命派与保皇派的矛盾

8、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的实质是( )

A.洋务派与顽固派论战的延续

B.资本主义思想与封建思想的交锋

C.资产阶级不同派别就中国实行何种政体的分歧

D.资产阶级不同团体的学术论战

9、孙中山称“黄花岗起义”与“武昌起义”并寿,主要是因为它( )

A.是同盟会成立后,武昌起义前规模最大的一次武装起义

B.是孙中山、黄兴领导的武装起义

C.革命党人在起义中表现了英勇的气概

D.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加速了革命发展的过程

10、武昌起义前,深入湖北新军做了大量宣传、组织工作的是( )

 ①兴中会    ②同盟会    ③文学社    ④共进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武昌起义后建立的湖北革命政权称( )

A.湖北军政府              B.湖北都督府

C.中华民国               D.湖北人民政府

12、武昌起义后,在全国革命形势发展的同时也潜伏着失败的危机,这主要是由于( )

A.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的破坏       B.袁世凯已经控制了清政府的大权

C.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国内缺乏统一的领导  D.立宪派和旧官僚投机革命,控制了大部分地方政权

13、武昌起义后,孙中山电告国内:“文(孙中山)已循途东归,自美徂(到)欧,皆密晤要人,中立之约甚固……”这充分表明孙中山( )

A.幻想帝国主义不会破坏中国革命     B.对国内发生的事件保持中立态度

C.要兼程回国,亲自领导革命       D.要革命党人争取袁世凯保持中立

B 卷

二、综合题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尽得西洋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师夷长技以制夷。

——引自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 若强中御外之策,惟有以忠义号天下之心,以朝廷威灵合九州之力,乃天经地义之道,古今中外不易之理。……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机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

——引自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三 自同治、光绪以来,总署、使馆、招商局、电线铁道,皆采用新政,非祖宗之旧法也。皇上与诸臣,审时度势,图谋自强,亦固知法之不能不变也,徒以根本未变,大制未新,少袭皮毛,未易精髓。犹厦屋朽坏,岌岌将倾,而粉饰补漏,糊裱丹青,……求不履压,岂可得哉!

——引自《中国近代史资料》

材料四 我们革命是为了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引自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请回答:

  (1)对比材料一、二,指出其相同的目的是什么?主要分歧是什么?

  (2)材料二和材料三主张有什么异同?产生分歧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和材料四的目的有何相同之处?方式有何不同?

  (4)材料三和材料四主张的实施,结局有何异同?其结局的相同点说明了什么?

[答案]

15、试从经济基础、阶级基础、思想基础、组织基础诸方面说明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必然性。

[答案]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