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和拳
义和拳是清代活动于山东、直隶(今河北)一带的民间秘密结社。以练习拳棒为主要活动形式,有的并持符念咒。宣传降神附体。其名称最早见于18世纪70年代的档案记录。义和拳被列为官府禁止的“拳会”之一。19世纪中期以后,与属于八卦教系统的大刀会互相渗透,其他民间秘密结社如梅花拳等也相继改称为义和拳。
义和团
19世纪末山东、直隶一带反对外国侵略的群众组织。由义和拳、梅花拳以及大刀会等民间秘密结社互相组合、渗透,在反教会斗争中发展而成。义和团的名称初见于山东巡抚张汝梅的奏折(1898年6月),奏折中说直隶、山东交界东明、冠县等地的“义民会即义和团”,练拳以“保卫身家,防御盗贼”。在1899-1900年群众性反教会斗争中,多数民间秘密结社相继采用“义和拳”或“义和团”旗号,由地区群众性的组织逐渐汇成大规模的义和团运动。
赵三多
赵三多(约1842-1902),直隶威县(今属河北)人。世代务农。早岁即习梅花拳(后称义和拳),为拳教师。在山东、直隶交界地区广设拳场,收徒先后达二千余人。19世纪90年代初,山东冠县梨园屯发生外国教会势力勾结官府,强拆玉皇庙改建为教堂的事件。他被当地人民邀请率众声援。1896年4月,率生徒到梨园屯比武“亮拳”三天,周围拳众闻讯前来参加者达三千人,迫使清军未敢动手拆庙。1898年10月,他在冠县蒋家庄(今南宫县蒋庄)集众祭旗起义,攻打当地红桃园等教堂的武装据点,树起了“扶清灭洋”旗帜。后遭清军围攻,起义失败。
西摩尔
西摩尔(1840-1929),英国海军将领。1852年加入英国海军。1857年,他作为中尉见习生,参加英法侵华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62年在上海与太平军作战。1863年回英国。后升为中将。1897-1901年任英国驻华舰队司令。1900年6月10日,各国以保护北京使馆为名,由他率领一支英、俄、德、法、美、日、意、奥八国军队组成的侵略联军二千余人,从天津出发,进犯北京。在杨村、廊坊等地受到义和团和清军的狙击,被迫后撤,退回天津。1901年归国。著有《我的海军生涯和旅行游记》。
兴中会
孙中山最初的革命活动是从华侨中开始的。1894年11月24日,孙中山在进步华侨的支持下,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兴中会是中国最早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会员有一百多人。当时参加兴中会的有华侨工商界人士二十多人,其中有孙眉(孙中山的哥哥)、邓荫南、何宽等人。据统计,华侨人数占可查的全部兴中会成员的78%,因此孙中山把华侨称为“革命之母”。
兴中会以救国为目的,其章程说:“是会之役,专为振兴中华、维持国体起见。盖我中华受外国欺凌,已非一日,皆由内外隔绝,上下之情罔通,国体抑损而不知,子民受制而无告。苦厄日深,为害何极!兹特联络中外华人,创兴中会,以申民志而扶国宗。”(《孙中山全集》第一卷,第19页)孙中山在会员秘密入会誓词中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主张,表明兴中会以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宗旨。兴中会成立后,数月之内会员增至百余人。第二年2月21日,孙中山又在香港成立兴中会总会,对外用“乾亨行”名义作掩护,杨衢云被选为会长。
孙中山
孙中山(1866-1925),名文,号逸仙,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人。1894年在檀香山组织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次年在香港成立兴中会总会,准备在广州起义,事泄未成。1897年在日本奔走革命时化名中山樵,此后即以孙中山见称于世。1900年派人至惠州发动起义。1905年在日本东京创立中国同盟会,被推为总理,确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提出三民主义学说。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后,被推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誓就职。2月13日,因革命党人与袁世凯妥协,被迫辞去大总统职务。其后领导“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屡经失败。1924年在广州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宣言,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实现国共第一次合作。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病逝,遗体安葬于南京中山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