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测试



考试说明:测试时间限制仅针对A卷

A 卷

开始测试

一、选择

1、选出加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 )

A.造(sù)  听(qīng)  响(xuān)  暴(niè)

B.语(xù)  深(shuì)  息(qì)   远(miǎo)

C.息(bīng) 刀(lián)  篱(bā)   崎(qū)

D.废(xū)  峻(qiào)  臼(kē)   田(1ǒng)

2、阅读《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对其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抒情诗,通过平常细节,表现内心情感,全诗涌动着乐观、欣喜、幸福的情绪,有很强的感染力。

B.贯穿全诗的一个字眼是“幸福”,幸福的缘由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C.诗中“喂马”、“劈柴”、“关心粮食和蔬菜”等生活细节反映出诗人现实生活的丰富多彩。

D.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尘世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3、阅读《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选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诗篇形象地塑造了一个追求尘世幸福的人;且这个人有着“与民同乐”的意识,因而,诗人笔下的这个人物,给人以审美的愉悦。

B.“喂马、劈柴”,“关心粮食和蔬菜”——从对这些动作的正面描写及对心理活动的刻画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个追求幸福的人是一个实干家,并非一个“说话的巨人,行动的侏儒”。

C.“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诗句告诉我们:诗中主人公具有博大的胸怀,他不仅要将自己的幸福分赠给亲人、陌生人乃至整个社会,还要分赠给大自然。

D.诗篇充满了想象;诗人塑造的意象,令人热爱生活,热爱社会,热爱自然;临近结尾,又运用一组排比,将感情推向了高潮。

4、对《致大海》节选部分诗句与词语的解读,不确切的一项是( )

A.“再见吧,自由奔放的大海!”——在诗人眼里,大海是“自由奔放”的象征;“再见吧”,隐含着不得不离去的遗憾和无奈。

B.“你是我心灵的愿望之所在呀!”——激越的诗句,折射出诗人激越的情感;“心灵的愿望”,就是追求大海般的自由奔放。

C.诗中从“大海”和“我”的不同角度,两次说到“最后一次”,——这是诗人在直抒胸臆 ,明确地表现对大海的留恋、以及自己的苦恼与心伤。

D.“好像是朋友的忧郁的怨诉”——“怨诉”前连用两个定语加以修饰,一则表现出诗人与大海的亲密;再则,描绘了大海对朋友离去的哀伤。

5、对《致大海》诗篇节选部分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致大海”,诗的这个标题,从侧面曲折地显示了对大海的敬意;而诗句“我多么热爱你的回音”,“我整个心灵充满了你”等,则从正面直接显示了诗人对大海的敬意。

B.诗篇落笔即以“自由奔放”四字为大海定位,这等于发出一个信号,它暗示读者:诗人赞美的似乎是大海的“形”;实质上,诗篇的核心,则是颂扬“自由奔放”的“神”。

C.诗人视大海为朋友,先用第三人称“他”,后又用第二人称“你”拉近和拉紧了同大海的关系;既写出自己对大海的难舍难分,又写出大海对自己的呼唤与怨诉。

D.诗篇结构回合。——以“再见吧”开篇,又以“再见吧”煞尾,给人天衣无缝之美感;诗人又调动起多种修辞手法,诸如呼告、反复、比拟等等,更使诗篇富有艺术魅力。

6、下面对《致大海》诗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你最后一次在我的眼前”指诗人要离开大海,逃到海外。

B.“那个隐秘的愿望”是普希金想秘密逃到海外去。

C.“那是一处峭岩,一座光荣的坟墓”指圣赫勒拿岛上拿破仑的坟墓。

D.“我们思想上的另一位君王”指英国大诗人拜伦。

7、下面是关于《致大海》主旨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大海为自由精神的象征,借赞美自由奔放的大海,抒发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

B.以大海为人民力量的象征,警告统治者,不要与人民为敌,否则将自取灭亡。

C.以大海为革命运动的象征,借赞美澎湃的大海,来赞颂轰轰烈烈的人民革命运动。

D.以大海为反复无常的统治者的象征,表现诗人与统治者决裂的思想感情。

8、对《致大海》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最后两节写诗人的誓言,决心将大海的精神作为激励自己的动力,为自由奋斗不息。

B.大海,时而娇美,时而汹涌。这正与诗人孤傲离群、忧郁悲观的性格相吻合,与诗中回肠荡气的呼唤相契合。对自由的渴望正是贯穿全诗的感情线索。

C.全诗十五段,每段四行,长短句交错,一韵到底,富有可咏性和回旋动荡的音乐感。这种抒情形式和作者追求自由的战斗精神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D.拿破仑、拜伦,一个是用剑开辟自由的英雄,一个是投笔从戎的战士。作者由物及人,浮想联翩,热情讴歌,激励自己为自由而战。

9、对《篱笆那边》诗中“草莓”这一意象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草莓”可以看作人性、自由、爱情、幸福、新的生活方式这些抒情主人公所渴望所企盼的生活向往。

B.“草莓”可以看作美、艺术、理想、真理、价值观念这些人类精神栖居层面的内涵。

C.“草莓”可以看作革命、战斗、解放,结合时代(美国内战)可以理解为黑人奴隶渴望废除奴隶制。

D.“草莓”可以看作人们所喜爱的事物、所追求的目标、所盼望着的美好心愿。

10、对《篱笆那边》的“篱笆”这一意象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篱笆”是一种界限,是理想中的完美与存在中的缺陷之间的不可逾越的界限。

B.“篱笆”是一种障碍,是阻隔人生愿望实现的一道永恒的路障。

C.“篱笆”是一种阻挠,是反动势力、反动因素对进步力量、先进因素的顽固的阻挠。

D.“篱笆”是一种距离,是诗意人生与平淡的实在之间的一种巨大的差距。

11、对《篱笆那边》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草莓”,象征着我所爱的事物,所追求的目标;“篱笆”既是一种界限,更是一种障碍,一种距离;“上帝”则是至高无上、无所不能、无处不在的“惟一真神”或行为的伦理、法律、规范。

B.篱笆那边草莓似乎总是更甜,道出了人们的一种普遍心理:难以企及的事物最美。联系作者自己失败的爱情,我们有理由相信,诗的字里行间也流露出对于某种美好事物可望而不可即的无可奈何的幽怨心情。

C.“我猜,如果他也是个孩子/他也会爬过去,如果,他能爬过!”这无疑是对“上帝”的一种赞美,对于拥有神圣权威的立法者兼执法者的一种发自内心的歌颂。

D.这首诗,以孩子的语言,孩子的想法,写出孩子的内心独白。这独白中的真实与谬误,全都发人深思,因为在上帝面前,我们永远,而且,全部是幼稚的孩子。

12、对《篱笆那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美国女诗人狄金森善于以短诗描绘自然风光,抒发个人情感;然而本诗却风格独具——在简洁、活泼的语言中隐含了深意。

B.诗篇耐人咀嚼与玩味。涉及人物不多,惟“我”与“上帝”而已;情节也不复杂——“篱笆那边/有草莓一棵”,是爬过去,还是不爬过去?

C.诗篇以虚实交叉的手法来展示内容——我、篱笆、围裙、“草莓一棵”,均为实写;而上帝,“草莓,真甜”,“脏了围裙”,则是虚拟。

D.诗句多以假设语气来推动情节的发展,刻画不同层面的意思——“如果,(上帝)他能爬过”,表层看是肯定上帝的能力,实则,完全否定了他。

13、对《我愿意是急流》诗篇的各个段落的解说,不确切的一项是(  )

A.开篇即以急流——小河,爱人——小鱼等喻象创设了一种氛围,展现出诗人的奉献精神:为他人的快乐,宁可我历尽了“崎岖”。

B.我——荒村,爱人——小鸟,为了小鸟能安详地筑巢与欢悦的鸣叫,我将抵御“狂风”:这些喻象,更显出诗人的牺牲精神。

C.我——废墟或草屋,爱人——常春藤或火焰……这些喻象的和谐搭配,凸现了一个主题,即:我肩负着滋养他人,庇护他人的神圣使命。

D.“我愿意是云朵”,可以陪衬“珊瑚似的夕阳”;“是灰色的破旗”,能够烘托爱人的鲜艳:这里,诗人虽甘当配角,却更显得辉煌。

B 卷

二、综合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3题。

致恰达耶夫

普希金

爱情、希望、平静的光荣,

并不能长久地把我们欺诳,

就是青春的欢乐,

也已经像梦、像朝雾一样地消亡;

但我们的内心还燃烧着愿望,

在残暴的政权的重压之下,

我们正怀着焦急的心情,

在倾听祖国的召唤。

我们忍受着期望的折磨

等候那神圣的自由时光,

正像一个年轻的恋人

在等待那真诚的约会一样。

1、对“爱情、希望、平静的光荣,并不能长久地把我们欺诳”一句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已被爱情、希望、平静的光荣所欺诳,但是不会长久。

B.我们并没有把追求爱情、希望和平静的光荣放在第一位。

C.爱情、希望、平静的光荣不会迷惑我们。

D.我们现在已经放弃了对爱情、希望、平静的光荣的追求。

2、对“就是青春的欢乐,也已经像梦、像朝雾一样地消亡”一句的含义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

A.以梦和朝雾作比喻,表明希望的毁灭。

B.以梦和朝雾作比喻,表明青春的欢乐已经消亡。

C.以梦和朝雾作比喻,表明自己已经不沉溺于青春的欢乐之中,志趣已转向国家大事方面来。

D.以梦和朝雾作比喻,表明青春的欢乐来去匆匆,时光短暂。

3、对这首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正像一个年轻的恋人/在等待那真诚的约会一样”,细致入微地表现了诗人期待祖国召唤的渴望、真挚、热切的心情。

B.前四行为一层,主要表现诗人幻灭的心情。迷惘的生活、残酷的现实,使诗人感到理想破灭,青春虚度。

C.第5行至第12行是第二层,表现诗人期待的心情。在幻灭的惨痛中,诗人并没有绝望以至沉沦,而是内心仍有一丝强烈的渴望,期待“祖国的召唤”。

D.本诗是一首政治抒情诗,用了大量形象贴切的比喻,含蓄地表现诗人对祖国命运的关心以及焦急地等待“祖国的召唤”的心情。

[答案]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