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复习与检测

 

一、重点字词

蓊蓊郁郁    袅nuó) 脉()  倩影   斑驳   娜玲(fàn

yuàn)女  嬉游     敛)  眉黛   婀娜   一zhuàng

)   阡陌()  游目骋怀   宁)  缥缈     坐落

沧桑      坍圮(tān) 竞相步履   声名狼藉   )守

安详      永(juàn强(jué) 壁kān)  宁()  邂逅

劣(zhuō)  迥然不同   拜)  )日

二、重要内容

1、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的思想感情。

  纵观全文,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比较复杂的,既有淡淡的忧愁,又有淡淡的喜悦。说有忧愁,是因为低调情绪笼罩着全文。比如,作者心里不宁静,路是幽僻、寂静的,云、月是淡淡的,树色是阴阴的。蝉声与蛙声虽热闹,但与“我”无缘。想到古人采莲盛况,心底是惦着江南 ,感慨良多。不满于现实,又不得不回到现实中来。说有喜悦,也是从作品出发的。比如,课文开头,作者忽然想起月光照耀下的荷塘,“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于是欣然前往。通向荷塘的小路,往日阴森森的,“今晚却很好”,便觉得自己是个“自由的人”了。到了荷塘,心系美景,暂得自由,便顿生怡然自得之情。于是,由欣赏荷塘月色想到古人采莲那个“热闹的季节”、“风流的季节”,淡淡的喜悦之情也是笼罩全文的。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荷塘月色的?

  (1)写月色下的荷塘。这一层先写田田的荷叶,后写荷花和荷香,这是静态描写。接着写微风过处叶动花颤的情状,这是动态描写。在这一层中,作者虽未提及月光,但处处都存在着淡淡的月光。

  (2)荷塘上的月光。这一层先写月光如流水般倾泻在荷叶上的情景;再写月的投影:黑影——倩影。作者在这里着意写月光,但又处处不忘荷塘。

  (3)荷塘四周的景物。在这一层中,文章从方位、距离、高低几个方面写了荷塘四周的景物,写得极有层次。

3、后几节的联想文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后几节想起了古代诗词中对采莲的描写,从而引起对江南美好生活的怀念,表现了作者对眼前的寂静、毫无生气的环境的不满之情,进一步表明了作者内心的不平和对光明、美好生活的憧憬、向往。

4、《荷塘月色》的艺术特色。

  本文运用了大量的比喻、通感和叠字,使文章典雅、充满诗意。

(1)比喻

  本文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如:写静态荷花,连用了三个比喻,“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这三个比喻分别写出了淡月辉映下荷花晶莹剔透的闪光,绿叶衬托下荷花忽明忽暗的闪光,以及荷花不染纤尘的美质。再如,“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这个比喻准确生动写出了月光既像流水一般地倾泻,又无声响,幽静幽美的特点。

(2)通感

  所谓通感,是指“一种感觉超越了本身的局限而领会到属于另一种感觉的印象”,即感觉的转移。本文有两处使用了通感,一是“微风吹过,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二是“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3)叠字

  本文运用了大量的叠字,如:写树用“蓊蓊郁郁”“远远近近”“高高低低”,写远山用“隐隐约约”,写荷塘用“曲曲折折”,写荷花用“亭亭”,写“清香”用“缕缕”,写流水用“脉脉”,写青雾用“薄薄”。这些叠字,不但传神地描摹出眼前的景象,同时又加强了语意,使文气舒展,给人一种音韵和谐的美感。

5、《我的空中楼阁》的表现手法。

  本文整体性的表现手法是托物言志。

  对自由生活、独立人格的向往,这是本文写作的根本意旨。但这层意思文章并未明写,而是将其贯穿于全文对小屋与环境的描写、赞美之中。作者写外在景物,实际上是写自身精神,绿树、花、小屋,一一现出灵动、娇美的姿色,庄严的尊容,写的是“主观”的景物,也就是带上了作者志向、情趣的主观色彩的景物,或者说是为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了的景物。因此,描写外界景物,成为了抒写内在精神的依托。虽未明言情志,却处处写情志;景物描写越生动、形象,文章所蕴含的情志就越具有感染力。这就是本文“托物言志”的手法。

6、《我的空中楼阁》的描写景物的角度。

  本文在描写景物时,角度变化自如。

(1)近看

  近看小屋,呈现的景色是:“有了这许多树,小屋就有了许多特点。树总是轻轻摇动着。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看到小屋的整体,看到小屋的大小和树的动静的配置。总之, 近看得到的印象,归结为“含蓄而有风度”。

(2)远眺

  远眺小屋,看到的景象是“我的小屋在树与树之间若隐若现,凌空而起,姿态翩然。本质上,它是一幢房屋;形式上,却像鸟一样,蝶一样,憩于枝头,轻灵而自由。”从大背景中,看到小屋特征鲜明的局部,一些线条、一排屋瓦、一片蓝、一片白,而整体则在树丛中“若隐若现,凌空而起,姿态翩然”。远眺得到的印象,归结为“轻灵而自由”。

(3)仰视

  仰视见到的是“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4)俯视

  俯瞰的景象是:“小屋在山的怀抱中,就如在花蕊中一般,慢慢地花蕊绽开了一些, 好像层山后退了一些。”

  总之,作者以心爱的小屋为焦点,从各个角度进行观察和描绘,写出了小屋在各种视角下的各个方面,写出了小屋的神韵。

7、《我的空中楼阁》的标题的双关意义。

  “空中楼阁”既指“我”家居的小屋建于山上,在烟雾迷雾之中,犹如耸入天际的楼阁,又指幻景中的“空中楼阁”,理想中的“独立”“安详”的生活环境。

8、《我与地坛》写母亲的作用。

  写母亲,实际上是写“我”对母亲的理解。开始,史铁生是不理解母亲的,后来随着思考的深入,随着精神追寻的深入,他终于理解了母亲。母亲完全是在苦难的折磨中度完了她自己的生命。看来,命运的造就也就决定了角色的分配和承担的方式。母亲的“活法”解答了自己应该怎样活、怎样面对命运、怎样面对苦难的问题。

9、《我与地坛》中用了六个“譬如”,这六个“譬如”写出作者什么样的心境?

  这六个“譬如”,写出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对人生应该有所作为的信念。

10、《花未眠》中的举例有什么作用?

  三个举例说明,对自然美观察之仔细,使他们创造出优秀的作品,也让人从他们的艺术创作中领悟到自然的美。

三、本单元复习的要求

1、掌握本单元的字词,生字要注音,词语要会辨析,关键字的意思要能解释。

2、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认真复习《荷塘月色》的4、5两段。

  包括描写对象、修辞手法,“泻”“笼”“画”等重点词语,通感的修辞手法,抒情插笔的文字,叠字,这些都是重要内容,需仔细体会。

4、背诵《荷塘月色》的4—6段。

5、掌握《我的空中楼阁》标题中的双关意义,理解关键句子的含义,掌握文中的修辞手法,把握文章的主旨。

6、理解母亲“盼望我找到的那条路”的含义。

7、领会《花未眠》中的关键语句的含义,如“它怒放,含有一种哀伤的美”等句子。

单元检测

[1—13题每题3分,14—23题每题4分,24—26题每题7分]

1、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敛)  袅nuó)   牛

B.宁)  陌(qiān)  花ruǐ

C.)守  永(juàn)  坍

D.劣(zhuó) 启)    然(jiǒng

提示

2、下列词语的字形,正确的一项是( )

A.媛女  丰姿  蓊蓊郁郁        B.朦胧  飘缈  游目骋怀

C.猝然  熨贴  亘古不变        D.陶冶  海裳  微不足道

提示

3、下列各句的文字,与课文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刹那间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B.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和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C.叶子本是密密的肩并肩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D.荷塘的四周,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

4、下列句子的标点,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为月光留下的。

B.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

C.小屋点缀了山,什么来点缀小屋呢?那是树!

D.十分清晰、十分自然,我的小屋玲珑地立于山脊一个柔和的角度上。

提示

5、下列句子使用了通感手法的一组是( )

 ①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②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③无须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

 ④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和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⑤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④⑤

6、对加线词语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总”表明在这样的日子里月光就会另有一番样子)

B.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大意”在这里是大概轮廓的意思,可见当时的朦胧静谧)

C.空气在山上特别清新,清新的空气使我觉得呼吸的是。(表明作者心情有舒畅,写出了作者的主观感受)

D.当花瓣微微收拢,那就是夜晚来临了。(形象地写出了夜色慢慢降临的情景)

提示

7、对下列加线词的比喻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亭亭的舞女”比喻叶子不停地摆动;“亭亭的舞女的裙”比喻叶子舒展自然的形态。

B.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前者比喻在淡淡的月光下白色荷花的光泽,后者比喻白色荷花在绿叶丛中隐约闪烁的形象。

C.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

  形象地表明小屋的出现为山增添了内容。

D.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

  形象地写出了群山环抱小屋,犹如花瓣簇拥花蕊的情景。

提示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8—13题。

(一)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地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8、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泻”准确生动地写出了月光既像流水一般地倾泻,又无声响的特点。)

B.薄薄的青雾起在池塘里。(“浮”准确地写出了雾的轻飘状态。)

C.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着轻纱的梦。(“笼”形象地写出了叶子和花在月的笼罩下的轻飘的特点。)

D.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在荷叶上。(“画”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了树影的生动美好,同时也对月光进行了赞美。)

提示

9、画横线句子是抒情插笔,这一段文字用的是什么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0、“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中的“好处”指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这段景物突出了景物朦胧的特点,文段中哪些景物最能体现这一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二)

  儿子想使母亲骄傲,这心情毕竟是太真实了,以致使“想出名”这一声名狼藉的念头也多少改变了一点形象。这是个复杂的问题,且不去管它了吧。随着小说获奖的激动逐日暗淡,我开始相信,至少有一点我是想错了:我用纸笔在报刊上碰撞开的一条路,并不就是母亲盼望我找到的那条路。年年月月我都到这园子里来,年年月月我都要想,母亲盼望我找到的那条路到底是什么。母亲生前没给我留下过什么隽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诲,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

  有一年,十月的风又翻动起安详的落叶,我在园中读书,听见两个散步的老人说:“没想到这园子有这么大。”我放下书,想,这么大一座园子,要在其中找到她的儿子,母亲走过了多少焦灼的路。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

12、母亲盼望“我”找到的那条路是( )

A.想在全国出名的路          B.想走文学的创作的路

C.想找一份工作的路          D.想撞开一条生存的路

13、下面是对画线句子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在地坛留下许多伤痛的记忆,而且由于自己的任性拖累了母亲。

B.自己的那段日子的每个情绪起伏都寄托着母亲的担忧和牵挂。

C.自己思想变化的每一步都是与母亲的帮助有关。

D.说明母亲因担心我出意外每时每刻都跟着我。

提示

阅读下文,完成14—23题。

(一)穿布鞋的故居

袁一民

  扬州的旧巷大多是这样:灰砖高墙,青石铺路。七拐八绕,曲径通幽,八卦阵似的。安乐巷也不例外。

  这是安乐巷27号,坐西朝东,极普通的那种民居,如果不是门楣上悬挂着“朱自清故居”的匾额,你很难以为这种锈砖老墙木门槛的屋子有什么特别之处,你若是骑车穿巷,脚下稍一用力便会倏忽而过。这房子就和它从前的主人一样,很不引人注目,也从不希望引人注目。站在故居门前,我不由得想起了在一本书上看到的这样一个细节:朱先生生前一直喜欢穿平底布鞋,从不张扬自己。他在文学院任系主任时,每逢开会,从不坐主席台,而是拣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坐下,静听同事们阔论——朱先生在会场上的偏于一隅,同他在这巷子里偏于一隅的故居,是多么的相似呵!

  如今,到处在修葺或重建名人故居,画廊漆柱,巨额敞庭,又气派又热闹;而朱先生的故居没有这份辉煌——为了供后学瞻仰,有关部门只是将原先居住在这里的市民迁了出去,腾空房间,便成了。

  故居很小,只有几间木结构的房子,你站在门庭下轻咳一声,每个角落都能听到。这又和朱先生的为人如出一辙,决不故作高深。于是我这样概括这座小院落:巷子很深,故居很深。

  游人很少。有时整天卖不出一张门票。扬州有瘦西湖,到过瘦西湖的外地人回去之后,几天内都会沉浸在一种满足与兴奋之中,他甚至还会向别人炫耀,我到过瘦西湖;而没去过瘦西湖的人也会有一种期盼——什么时候能去瘦西湖呢?而朱自清故居不会有这种效应。我相信,能够在人欲横流的时代记起念起这片陋房的人,他实在是在追求先生式的平淡与平和。我站在故居前,反复为故居的清淡而庆幸:这正是先生的本意呵!假如,这里整天车马喧嚣,人来客往,你方唱罢他登场,朱先生又怎么消受得了。

  我第一次来此,是因为要给学生上《荷塘月色》。我和学生们在这火柴盒般的小院里,不敢发出半点声响。朝南的这间房里悬挂着一幅中国画,正是“荷塘月色”的意境,那份雅洁,那份清远,真正是只可意会而难以言表。我和学生们仰视着这幅画,仿佛沉浸在那个风雨如晦的1927年7月。一手托着课本,一手抚摸着朱先生用过的老式木床,老式书桌,我的灵魂又仿佛来到朱先生清灵而又广博的精神世界。朱先生就是这样没有架子,在这里,所有的家当你都可以无限度地接近,你可以在朱先生坐过的椅子上小憩,可以在他的木床上静躺。

  我对学生说,朱先生生前就是学生最容易又最乐意接近的导师。

(选自《散文》1999)

14、第2段反复写故居的“普通”与“不引人注目”,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5、第4段中的“巷子很深,故居很深”的含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6、“我的灵魂又仿佛来到朱先生清灵而又广博的精神世界”中的“清灵”和“广博”的含义分别是( )

A.喜欢清静,厌恶繁杂;留下的精神文化遗产丰富。

B.不慕浮世奢华,宁静淡泊;留下的精神文化遗产丰富。

C.不慕浮世奢华,宁静淡泊;心胸能够容纳许多事。

D.喜欢清静,厌恶繁杂;心胸能够容纳许多事。

17、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描写朱先生的平淡和平和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8、从全文看,朱先生具有哪些品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9、作者为什么用“穿布鞋的故居”为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二)三分春色一分愁

台湾·丁颖

  ①冬,像一双倦游的翅膀,悄悄地在暮色里归去。迎面姗姗而来的——春,似一位多情美丽的小姑娘,浑身带着一种困人的诱惑,妩媚的挑逗,多么使人陶醉啊! 

  ②她若久别重逢的故人,给浪迹他乡的游子捎来无限_______;枯萎的生命又涂上一抹绿色的希望。我爱冬天,更爱春天;我爱冬天的雪,益爱春天的太阳。因为人的心没有雪那样纯洁,春阳那样_______。亚热带的冬,虽不像北国那样冰天雪地,但,却有北国深秋的_______,惹人遐思与怀想!而春天,倒有着浓郁的故乡的气息呢! 

  ③“春色恼人眠不得”,燕语呢喃,落花飞絮,徘徊庭前篱下,缕缕莫名的惆怅和空虚萦绕胸臆。心之深处像是失去了什么,而究竟失去了什么呢?我亦茫然。 

  ④傍晚,怀揣着书本,懒洋洋地躺在绿茵似的草坪上,凝视着蔚蓝天空,几片淡淡的白云,如仙女撒下的花瓣,轻轻地飘过山峦,飘过海面,飘向遥远…… 

  ⑤我沐浴在大自然的怀中,让柔和的晚风轻抚着鬓角,吹去一切郁闷和烦恼。

  ⑥吹吧!吹红了杜鹃,吹绿了柳丝,吹得柳叶儿絮絮细语:仿佛在窃窃诉说一个奇异神话,在低吟一支爱与悲的曲子。吹吧,吹醒还在沉睡的人们。 

  ⑦冥色四合,倦鸟归林,归家的牧童横坐在牛背上,信口吹着无韵的短笛。我的书滑落在地上,看见他们远去的背影,我想,我也该归去了吧?然而关山重隔,云水茫茫,我将归往何处? 

  ⑧这时一对情侣踏着夕阳余辉,倘佯于小溪畔,携手并肩,轻盈的笑声是那样甜蜜。啊!鸟语花香,处处给人以强烈的诱惑!春天,这幅旖旎的图画,有哪位大画家能描绘出万一呢?

  ⑨春天太可爱了,可是只有那么一刹那!有人说,不要让你青春的生命就此枯萎了,在你的生活中应该有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然而美丽动人的故事,我只能在书本里去寻觅了! 

  ⑩于是我又从地上拾起我的书本,低吟道。“三分春色一分愁……”“纵然宝岛风光多,还有思乡一片心。”唉!这思家的一片心啊,有谁知道呢?   

20、第②段横线中应填入的一组词语是( )

A.温情 温柔 情调          B.温情 温顺 情趣

C.温暖 温顺 情趣          D.温暖 温柔 情调

21、下面是第⑥段和第⑦段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⑥段用排比的手法描摹了一幅神奇的春风图画,第⑦段用白描手法勾勒了一幅春日的黄昏图景。

B.第⑥段用排比的手法描摹了一幅神奇的春风图画,第⑦段用比喻手法勾勒了一幅春日的午后图景。

C.第⑥段用比喻的手法描摹了一幅神奇的春风图画,第⑦段用白描手法勾勒了一幅春日的黄昏图景。

D.第⑥段用比喻的手法描摹了一幅神奇的春风图画,第⑦段用比喻手法勾勒了一幅春日的午后图景。

22、在第⑨自然段中,作者阐明了一定的人生哲理,请作简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3、下面是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在描绘醉人的春色的同时,也流露出了一些莫名的惆怅。

B.作者对春色的描写是纯客观的,自己的情感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达的。

C.文章结尾处通过低吟和感叹,使自己的愁绪倾泻而出,很好地表现了主题。

D.文章在描绘春色的同时,还抒发了对故乡的遐思与怀想之情。

提示

24、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用一个单句概括出它的中心内容,不超过30字。(8分)

  由于科学的进步,有人明确指出,当今的大多数癌症将可以治愈;到2010年前后,预防艾滋病的有效疫苗即可诞生,艾滋病的死亡率将会大幅下降;用正确的生活方式和有效的预防方法.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可减少一半,而患者大部分可以正常生活;由于神经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新的脊椎损伤病人可以避免发生截瘫。随着癌症的攻克和心脑血管疾病的有效防治,在2020到2030年间,人的平均寿命突破100岁的国家将有可能出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5、请拟写一条以“争当‘北京奥运’志愿者”为内容的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态度真诚,构思新颖,语言简明。(在10—20个字之间)(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6、下面一组诗句写得颇有哲理,请仿照它的句式,再写出一组诗句来。(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4分)

仿写:

在没有掌声的环境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默默成长的孩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长大后,才不会使尽手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抢镜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习惯遭受冷落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7、作文(60分)

  我们身处一个田园、牧歌已经远去的时代,滚滚车轮将悠闲的生活方式置之身后,前行之路漫漫,匆匆又匆匆,低头赶路的途中,你是否还记得见一朵花开的欣喜,接一片雪花的激动?那么,请记录下这段珍贵的记忆。

  根据上面的提示,请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散文。

-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