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2分)
一、(共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3分)( )
A.囊(náng) 赢粮(yíng) 不胜杯杓(shēng)
B.戮力(1ù) 嗔目(chēng) 崇山峻岭(cóng)
c.须臾(yú) 修禊(xì) 少长咸集(zhǎng)
D.盘桓(huán) 形骸(hái) 毋内诸侯(nà)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
A.娇首 崎岖不平 感概 群贤毕至
B.赋诗 快然自足 会稽 拨剑起舞
C.消忧 清流激喘 玉殃 谪戌之众
D.翼蔽 迁徙之徒 蹑足 度长絜大
3、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属于偏义复词的一项是(3分)( )
A.曷不委心任去留 B.足以极视听之娱
C.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D.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
4、下列句中加线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
5、下列古今词义没有变化的一句是(3分)( )
A.思厥先祖父
B.北收要害之郡
C.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D.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6、下面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
译文:才能不及中等人,又没有孔子、墨子的贤能,陶朱、猗顿的富有。
B.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
译文:在此时,项王军队驻扎在鸿门,刘邦军队驻扎在霸上,(两军)离去四十里。
C.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译文:这地方有高山峻岭,茂密的树林和挺拔的翠竹,又有清澈的溪水,湍急的流水,辉映点缀在亭子的四周。
D.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
译文:人生寄身于天地之间还能有多少时候,为什么不随心所欲任意去和留呢?
二、(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奇异的“深海声道”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和前苏联的科学家分别发现,在大洋深处有一些深海声道可以让声波传得很远。在深海声道中,声音可以传播到数千公里之外而没有减弱的迹象。后来的科学家还为此做过一次实验,他们在澳洲南部海中投下深水炸弹,爆炸产生的声波顺着深海声道绕过了好望角,又折向赤道,横穿大西洋,经过3小时43分钟后,竟然被北美洲百慕大群岛的测听站收听到了。计算起来,这颗炸弹爆炸后的声波一共“走”了19200公里,在海洋中环绕地球达半圈!
②经过理论分析,科学家发现,这是因为大自然在大洋深处造成了对声波传播非常有利的深海声道。海水下的声速基本上由温度和海水压力控制:温度愈低,声速也愈慢;而海水压力愈大,则声速愈快。大洋中的水温从总的来说是太阳照射造成的,因此温度总是随深度增加而降低,但到一定深度后温度就不再改变,形成深海等温层。而海水压力却只与深度有关,深度愈大,海水压力就愈大。因此,如果从海面向下观察,就会发现,声速先是随深度增加、温度降低而变慢,当下降到一个最低值时,海水温度不再改变,这时,声速就会随海水压力增大而变快。
③这样,声波传播的速度在整个海洋中变成了上下两层。在上面的一层中,水层越深,声速越慢;在下面的一层中,水层越深,声速则越快。在这两层交界的地方,就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声道轴,由于声波在传播中总是向声速慢的界面弯曲,因此声道轴上方和下方的声音都会折回声道轴。在上面的一层中,水层越深,声速越慢;在下面的一层中,水层越深,声速越深,声速则越快。这样,声能被限制在声道上下一定的深度范围内传播,不接触海面和海底,这就像在声道轴上下各放一块反射声音特别好的大平板一样,声音总是在这两块平板之间来回反射,能量不受损失,可以传到很远的地方。这就是“深海声道”。
④深海声道经常受到复杂海况的影响,海洋深度的变化、海底山脉的阻挡都是障碍。一般说来,如果海的深度变浅,对声道会有明显的影响,但如果不浅到声道的下界,影响就不大。如果越过了下界,声道中的部分声波能量就会受损。海底愈浅,声能受损就愈严重。如果海底穿过整个声道,那么声道效应就没有了,声道就消失了。
(选自《科学之谜》2004年03期,略有删节)
7、下列对“深海声道”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深海声道是可以让声音以由快变慢再由慢变快的速度清晰地传播到大洋很深处一定范围内,并总是向声速慢的一面弯曲的特殊界面。
B.深海声道是位处深海一定深度范围内,环绕地球达半圈并且能使声音在其中传播到数千公里之外而没有减弱迹象的特殊声道。
C.深海声道是以深海等温层为界面形成的,因而能保证声波迅速而不受损失地传播到深海一定范围内的特殊的声道轴。
D.深海声道是声能不接触海面和海底而不受损失地在大洋深处的一定深度范围内传播,从而让声音可以传得很远的特殊声道。
8、根据文意,不属于深海声道“奇异”特点的一项是(3分)( )
A.深海声道可以使声音传播到很远而没有减弱的迹象。
B.在深海声道中声速基本上不再受温度和海水压力的控制。
C.在深海声道中传播的声音能折回声道轴面能量不受损失。
D.声能在深海声道中总是被限定在声道上下一定的深度范围内传播。
9、联系上下文,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3分)( )
A.在声道轴上方,随海水深度的增加,海水温度会越来越低,声速也因此而越来越慢。
B.在声道轴下方,声速和海水深度成正比,和海水温度成反比。
C.这样的声速差别正是使声道轴上下方的声音不断折回声道轴的重要原因。
D.声道轴上下方声速的变化基本上是太阳照射和海水压力影响的结果。
10、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深海声道形成于大洋深处,这就意味着海洋越深处,声道轴上下方的范围就越大,就越容易形成深海声道,声道效应也就会越明显。
B.深海声道对声波传播非常有利,因此,谁控制了全球深海声道,谁就能从某种程度上控制深海制海权,谁就能提升自身的军事实力。
C.声道效应会受海底障碍的影响,如果人们想获得某一声道效应,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取必要措施清除障碍,以使声道畅通。
D.声波竟然可以顺着深海声道环绕地球达半圈,所以我们可以建成环球深海声道,并利用方向可控的声波来发展通信事业。
三、(共12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
建陵侯卫绾者,代大陵人也。绾以戏车为郎,事文帝,功次迁为中郎将,醇谨无他。孝景为太子时,召上左右饮,而绾称病不行。文帝且崩时,属孝景曰:“绾长者,善遇之。”及文帝崩,景帝立,岁余不诮呵绾,绾日以谨力。
景帝幸上林,诏中郎将参乘,还而问曰:“君知所以得参乘乎?”绾曰:“臣从车士幸得以功次迁为中郎将,不自知也。”上问曰:“吾为太子时召君,君不肯来,何也?”对曰:“死罪,实病!”上赐之剑。绾日:“先帝赐臣剑凡六,剑不敢奉诏。”上曰:“剑,人之所施易,独至今乎?”绾曰:“具在。”上使取六剑,剑尚盛,未尝服也。郎官有谴,常蒙其罪,不与他将争;有功,常让他将。上以为廉,忠实无他肠,乃拜绾为河间王太傅。吴楚反,诏绾为将,将河间兵击吴楚有功,拜为中尉。三岁,以军功,孝景前六年中封绾为建陵侯。
其明年,上废太子,诛栗卿之属。上以为绾长者,不忍,乃赐绾告归,而使郅都治捕栗氏。既已,上立胶东王为太子,召绾,拜为太子太傅。久之,迁为御史大夫。五岁,代桃侯舍为丞相,朝奏事如职所奏。然自初官以至丞相,终无可言。天子以为敦厚,可相少主,尊宠之,赏赐甚多。
为丞相三岁,景帝崩,武帝立。建元年中,丞相以景帝疾时诸官囚多坐不辜者,而君不任职,免之。其后绾卒,子信代。坐酎金失侯。
(节选自《史记·万石张叔列传》)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功次迁为中郎将 次:依次。
B.属孝景日:“绾长者,善遇之。” 属:通“嘱”。
C.常让他将 让:责备。
D.天子以为敦厚,可相少主 相:辅佐。
12、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
1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卫绾“醇谨敦厚”的一组是(3分)( )
①召上左右饮,而绾称病不行
②有功,常让他将
③将河间兵击吴楚,有功
④代桃侯舍为丞相,朝奏事如职所奏
⑤绾以戏车为郎,事文帝,功次迁为中郎将
⑥丞相以景帝疾时诸官囚多坐不辜者,而君不任职,免之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⑤⑥ D.③⑤⑥
14、以下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卫绾历任文、景、武三朝,为人醇厚谨慎。文帝时,有一次太子孝景召请文帝左右近臣饮宴,卫绾借口生病推辞。
B.景帝即位后,一年多的时间对卫绾不闻不问,卫绾却一天比一天谨慎。景帝曾想赐给卫绾一把剑,被卫绾回绝,卫绾不与人争功。景帝认为他廉洁忠诚,后因平叛有功而得以提升,后来因为军功而被封为建陵侯。
C.卫绾曾做太子太傅,后来代替桃侯舍做了丞相,他在朝廷上奏事,但举职分内例行的事上奏,不别有所议论。自从他开始做官以至于位居丞相,终究无所建树,亦无过错。
D.武帝即位后,丞相卫绾在景帝卧病时曾滥杀无辜而被免去了官职。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08分)
四、(共18分)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上使取六剑,剑尚盛,未尝服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后绾卒,子信代。坐酎金失侯。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6、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共6分)
绝句
吴涛
游子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酸。
怪来一声蛙声歇,又作东风十日寒。
(1)诗中的“怪”从何而来?简要分析其中原因。(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描写了春夏之交人们对气候乍暖还寒的体验。本诗是从哪些角度来表现作者这种感觉的呢?请结合全诗内容作概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句,共4分,每小题2分)
(1)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___________________
(2)今者项庄拔剑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恨绵绵无绝期。
[答案]
五、(共18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8~21题。
逃离
郭静娟
食堂门口有一棵树,向着横斜里伸展着几根粗粗细细、长长短短的树枝,枝上随意点缀着些浓淡不一的绿。每每傍晚时分我从那里走过,看它在夕阳里静静站立,就像站在油画里一般,说不出的朴拙和奇异。天边的云霞有时绚丽有时深沉,仿佛是多变的背景音乐,让它不变的姿态有了韵律,日日为我诠释着风格迥异的美。
有一天,我终于因它而驻足,在暮色里出神。
学生时代的我们,没有丰富的生活,书本就是我们的天,不能沉醉却别无选择,按照程式完成了一次一次幼、小、中学生的角色转换,终于可以逃离书卷校园“狂喜”远不足以形容心情,虽然有着同吃同住的姐妹,但各奔东西的伤感,怎么也挡不住我们匆匆离去的脚步。踏入绮丽的大千世界,看到生活正热情地招手,逃离的快感如山高如水长。
快乐只是一层薄薄的面纱,没有来得及细细品味就被一阵流浪的风吹远了。
琐碎的日子流水无痕,夹杂着落叶缤纷。遥想生活的时候,它是美的形态,投身其中,才感觉锋芒般锐利。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在他的小说《玩笑》中说:“受到乌托邦声音的诱惑。他们拼命挤进天堂的大门,但当大门在身后砰然关上时,他们发现自己是在地狱里。生活有时就是这样的黑色幽默,让渺小的人们难堪无助。”
只有逃离。逃离成了我们的本能选择,某个地方,某个人,某项工作,某种羁绊,只要感觉不再需要不再快乐,我们就变得脚步匆匆,张望起别处的生活,仿佛那里到处闪耀着快乐、自由、幸福、梦想的诱惑之花。可是当我们怀着某种虚幻的愿望,极力想在生活的秋千上荡到生活的最高处,最终回到的,却还是它原来的位置。
生活在我们逃亡的背影里开怀大笑。我们早已成了生活的一分子,无处可逃。
开始喜欢旅行,希望别处的风景时时宜人,以为陌生和距离会滤去尘沙,呈现哪怕不真实的美丽。在千山万水中惊鸿一瞥,在浮光掠影中雁过无痕,却只是偶尔惊艳,少有惊心动魄。兴味盎然而去,带着些许失落归来,风景地从来热热闹闹,只是没有我们逗留的理由。
心寂寞,世界所以寂寞。花开遍地,有人看到的依旧是满眼寂寥落寞。
想起最心爱的诗歌之一——王维的《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羡煞了诗人有那样的勇气,逃出芜杂的尘世,和明月为伴,和清风为友,自由地引吭高歌,仿若遗世独立,静美至极。可在那幅想象的图画里,我常常咀嚼出百般的孤独,在空旷的世外山谷里只身独处,竟让我有些不寒而栗。纵有推窗邀月的情怀,纵有把酒临风的洒脱。能够逃到天涯海角,也逃不脱牢笼藩篱。可以逃离现实的喧嚣,终逃不过那漫无边际的寂寞命运。
生活的网无处不在。看着眼前这棵奇异的树,我明白,无需逃离。被刺痛着,也要承受。琐碎和锐利只是生活的假象,犹如玫瑰的刺,扎手之后是芬芳的娇艳。
与其逃离,不如归来。
逃离是一种懦弱,沉醉却是我们最好的归宿。就像这棵树,独自站立,也可演绎风情万种,醉了路人。生活不在别处,它躲藏在我们的心里,微笑着等待我们转过身来。
18、说说对画线句子的理解。(共6分,每小题3分)
(1)“风景地从来热热闹闹,只是没有我们逗留的理由。”为什么说“没有我们逗留的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琐碎和锐利只是生活的假象,犹如玫瑰的刺,扎手之后是芬芳的娇艳。”这个比喻的含意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9、作者认为,王维《竹里馆》所描写的生活实际上是一种怎样的生活?请作简要分析说明。(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0、文章所描写的这棵树是生活中一个怎样的形象?(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1、下面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文章告诉我们,生活并非人们在学生时代想象的那样“美好”,踏入社会后,必须化解生活中的烦恼,承受生活中的磨难,不能采取逃离的态度。
B.文章有很强的现实性,对社会上那种想到效益好、待遇高的单位去的思想倾向提出了诚恳的批评,希望人们安心工作,再不要出现“跳槽”的现象。
C.文章以“逃离”为线索,写“我们”从校园中逃离,从不如意的环境中逃离,但最终却逃离不出生活的掌心。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具有哲理性,发人深思。
D.文章开头描写了眼前的一棵树,以引出对一种社会现象的描写和思考,结尾又回到眼前的这棵树。这样安排,做到了首尾照应、结构严谨。
E.文章善用比喻,语言清新活泼,富有韵味,如“书本就是我们的天”这个比喻,就形象地反映出学生的校园生活无比明媚、无比快乐的特点。
六、(共12分)
22、下面的一则《征稿启事》,画线处在语言表达和标点方面至少有4处不当,请找出你认为错的地方,并加以改正。(4分)
征稿启事
《东山哲学学报》是综合类哲学社会科学理论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热诚欢迎海内外知名人士①为本刊撰写稿件。
(一)稿件须是未经发表的学术论著;②文内请勿引用未公开发表的资料。
(二)撰写格式必须③执行本刊的编排规范。规范详见《东山哲学学报》文稿。
(三)来稿三个月未被录用,有权对稿件另行处理④。鉴于人力所限,本刊一般不予退稿,烦请作者自留底稿。
(四)欢迎使用电子信箱投稿。(Dszx @ 163.com)⑤
承蒙⑥国内外作者的热心支持,本刊得以不断发展,于此谨致谢忱。
《东山哲学学报》编辑部
2005年3月14日
错误(只写序号)改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3、给下面一则消息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2个字)(2分)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为了解决农村贫困户的基本生活问题,江西省分宜县出台了一项新举措,即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保障金由县、乡、村按5︰4︰1的比例分级负担。凡持分宜县农业户口、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600元者,即可申请农村生活最低保障金。与传统的困难救济相比,农村生活最低保障金发放面更广,发放更及时。
标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4、续写和仿写。(6分,每小题3分)
(1)下面是一副对联的上联,请对出下联。
一说一,二说二,反对弄虚习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仿照下边句子的形式另写一个句子。
苦难,对于意志坚强的人来说,是一笔宝贵财富;而对于意志脆弱的人来说,却是一道万丈深渊。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七、(60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一只蚂蚁来到石头下,它急急忙忙地往上攀爬,这块石头对它来说实在太陡峭了,蚂蚁爬到一半就掉下来了,于是再爬,便又再掉,爬而又掉,掉而又爬,但终于爬过了那块石头;另一只蚂蚁则不然,它绕过石头,走向了它的目的地;第三只小蚂蚁到来,望石而转,也找到了丰厚的食源。
生活犹如蚂蚁前行,有时需要直行,抱定理想,执著求索;有时需要转向,变通处之,量力而行;有时则需要迷途知返,另辟蹊径,但无论怎样都是要实现人生的最高理想。
请以“直行与转向”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 返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