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解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7题。

  李若水字清卿①,洺州曲周人。靖康元年,为太学博士。开府仪同三司高俅死,故事,天子当挂服举哀。若水言:“俅幸臣躐跻显位②,败坏军政,金人长驱,其罪当与童贯等。得全首领以没,尚当追削官秩,示与众弃;而有司循常习故,欲加缛礼,非所以靖公议也。”章再上,乃止。……二年,金人再邀帝出郊,帝殊有难色,若水以为无他虑,扈从以行③。金人计中变,逼帝易服,若水抱持而哭,诋金人为狗辈。金人曳出,击之败面,气结仆地,众皆散,留铁骑数十守视。粘罕令曰④:“必使李侍郎无恙。”若水绝不食,或勉之曰:“事无可为者,公昨虽言,国相无怒心,今日顺从,明日富贵矣。”若水叹曰:“天无二日,若水宁有二主哉!”其仆亦来慰解,曰:“公父母春秋高,若少屈,冀得一归。”若水叱之曰:“吾不复顾家矣!忠臣事君,有死无二。然吾亲老,汝归勿遽言,令兄弟徐言之可也。”……粘罕令拥之去,反顾骂益甚。至郊坛下,谓其仆射宁曰:“我为国死,耳,奈并累若属何!”又骂不绝口,监军者挝破其唇,攲血骂愈切⑤,至以刃裂颈断舌而死,年三十五。

[注]①李若水:北宋末年人,官至吏部侍郎。靖康二年随钦宗至金营,不屈而被害。

  ②躐跻:越级升官。

  ③扈从:随从护驾。

  ④粘罕:金国贵族,官至都元帅,执掌国政。多次率军攻打北宋。

  ⑤攲血:含血喷出。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非所以公议也      靖:平息。

B.金人出,击之败面    曳:蜂拥。

C.若少屈,冀得一归    闇:拜见。

D.我为国死,耳      职:职分。

2、比较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①俅以幸巨躐跻显位       ②行全首领以没

 ③扈从以行           ④至以刃裂颈断舌而死

A.①和④相同,②和③相同。   B.①和④相同,②和③不同。

C.①和④不同,②和③相同。   D.①和④不同,②和③不同。

3、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事,天子当挂服举哀  故事:指先例

B.得全首领以没      全首领:指保持高位

C.而有司循常习故     有司:指主管官吏

D.公父母春秋高      春秋:指年龄

  以下4—5题的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

4、①其罪当与童贯等   ②帝殊有难色

A.①他的罪责应当归于童贯等人  ②皇上有十分为难的神色

B.①他的罪责应当归于童贯等人  ②皇上有特殊的为难神色

C.①他的罪责应当与童贯一样   ②皇上有特殊的为难神色

D.①他的罪责应当与童贯一样   ②皇上有十分为难的神色

5、①汝归勿遽言   ②奈并累若属何( )

A.①你回去后不要惊慌地说这件事 ②为什么又把你们一起牵累了呢

B.①你回去后不要惊慌地说这件事 ②把你们一起牵累了可怎么办呢

C.①你回去后不要匆忙地说这件事 ②把你们一起牵累了可怎么办呢

D.①你回去后不要匆忙地说这件事 ②为什么又把你们一起牵累了呢

6、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从分句间语意关系的角度看,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若水抱持而哭,诋金人为狗辈。  ②公昨虽言,国相无怒心

 ③今日顺从,明日富贵矣      ④天无二日,若水宁有二主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④|②|③           D.①|②|③|④|

7、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李若水认为高俅败坏军政,以致金人入侵,应降低他生前官爵俸禄的等级,而不应循常习故,用隆重的礼节为他治丧。皇上当即接受他的意见,不再为高俅挂服举哀。

B.金人邀请宋钦宗出郊,却又中途变卦,逼钦宗改换服装以侮辱宋朝。李若水坚守气节,大骂金人,虽惨遭毒打,仍未动摇自己的忠心,并以绝食对金人的诱降表示抗争。

C.李若水不愿为了能回家侍奉父母而投降,他严词拒绝了仆人要他屈从金人的劝说。但又流露出对父母的牵挂,要仆人转告兄弟慢慢地禀告父母,不要惊吓了老人。

D.粘罕诱降李若水遭到失败,于是下令杀掉他。李若水义无反顾,骂不绝口,金人打破了他的嘴唇,他喷血痛骂,愈加激切,以至遭裂颈断舌而死,景象十分惨烈。

解析与答案:

1、解析:

  这道题考查文言实词的词义掌握情况,能力层级为B级。解题时应在具体的语言环境对划线词作合理的解释。根据上下文,B项中“曳”应为“拖、拉”讲,所以B项不正确。

  答案:B

2、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掌握情况。①中的“以”是介词,可译为“因”,②中的“以”是连词,可译为“而”,③中的“以”是连词,可译为“而”,④中的“以”是介词,可译为“因”。说明:“以”是常用虚词之一。在课本中常用文言虚词列举了16个,均应在记忆基础上理解其在文中的实际作用和合适的解释。

  答案:C

3、解析:

  本题考查常用双音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故事”是古今异义词,此为古义,可译为“先例”;“有司”在文言文中常见,如“召有司案图”等,指主管官吏;“春秋”在现代汉语中也较常见,代指年龄;“首领”也是古今异义词,在《五人墓碑记》中出现过,应指“头颅”。说明:本题考查知识的迁移能力,牢记课本例句,加以推演,举一反三,则问题迎刃而解。因而头脑中必要有成句,做到见词知句,见句知文。

  答案:B

4、解析: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语句的能力。这样的题实际上考查的仍然是实词在句中的含义。①句关键看“与……等”如何理解,根据上下文可断定“与……相同”;②句关键看“殊有难色”的解释,这样的用法在现代汉语中也有使用,可译为“有十分为难的神色”。

  答案:D

5、解析: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的能力。此题侧重考查实词和固定用法的解释。①中“遽”应解释为“立刻,马上”,可引申为“匆忙”;②中“奈……何”,在课文中常出现的是“把……怎么样”。但若在现在的语境中如此翻译则不合文意,在此是自责,所以应翻译为“把你们一起牵累了可怎么办呢”。

  答案:C

6、解析:

  本题为新题型,实际上分析一下可知,此题考查文言语句的关系,不妨译为现代文,再判定其关系。①为并列关系,②为转折关系,③为假设关系,④与前三个均不同。

  答案:D

7、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理解情况。从文中可以看出,当李若水提出自己对高俅的看法,并指出不应用隆重礼节为他治丧时,皇帝并未立刻接受意见,而是“章再上,乃止”。

  答案:A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