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测试



考试说明:测试时间限制仅针对A卷

A 卷

开始测试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线字注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落   zhuó)壮 愤mǎn) còu)功

B.jiǎo)幸 不dān)  头)  )扇

C.shàn)述 丝)   )杀  敷yǎn

D.慷kǎi)  幼zhì)  )业  慰jiè

2、下列词语或加线的字解释都正确的一组是( )

A.铺(典当,抵押)  发端(开始,开端)  不一钱(占有)

B.追怀(追求,怀念)  纵谈(无拘束地谈)  文学(治理)

C.不(顾虑,忧虑)  居(住的地方)   应者集(像云那样)

D.不(惧怕)     藉(安慰)     无可告(说出的话)

3、填入下面一段话横线上的关联词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这样说来,我的小说和艺术的距离之远,也就可想而知了,_________到今日还能蒙着小说的名,_________至于且有成集的机会,_________如何总不能不说是一件侥幸的事,_________侥幸虽使我不安于心,而悬揣人间暂时还有读者,________究竟也仍然是高兴的。

A.虽然 并且 无论 但 那么

B.然而 甚而 无论 但 则

C.因为 甚而 无论 即使 所以

D.尽管 并且 无论 如果 那么

4、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省人代会下午3时开幕,不到2时,洪山礼堂门前就站满了严阵以待的记者。

B.这位老学者学富五车,在无机化学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C.对于我们这些平凡普通的芸芸众生来说,生命的光辉也许并不辉煌,但同样可以闪光。

D.今年全国报考研究生的人数多达39.2万,人们在叹为观止的同时,又不免产生忧虑。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自去年《中国社会科学辑刊》提出社会科学规范化的问题以来,“规范化”便成为学人之间一个炙手可热的论题。

B.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是一项事关全局、影响深远并涉及社会各方面的系统工程。

C.外汇券是我国改革开放初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并且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堵塞了非法套购贸易外汇渠道。

D.这张报纸旗帜鲜明弘扬正气,抨击歪风,在当前建设精神文明的事业中,的确起到了激浊扬清的效果。

6、填入下面两个句子中横线部分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你看重庆——从下到上,从上到下,到处都是房屋,密密麻麻、层层叠叠,可以说______________。

 ②在重庆,即使在热闹的街区,也难得看到骑自行车的人,因为骑自行车爬坡实在太困难了。有人开玩笑说,在重庆,_________________。

A.

B.

C.

D.

7、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诬蔑  骇人听闻  戳子  永葆生机

B.磨炼  梦寐以求  关连  饿殍遍野

C.要著  毕恭毕敬  汲取  杀一儆百

D.悬揣  死有余辜  暇想  坚韧不拔

阅读下文,完成8~10题。

  ①至于我的喊声是勇猛或是悲哀,是可憎或是可笑,那倒是不暇顾及的;②但既然是呐喊,③则当然须听将令的了,④所以我往往不恤用了曲笔,在《药》的瑜儿的坟上平空添上一个花环,在《明天》里也不叙单四嫂子竟没有做到看见儿子的梦,⑤因为那时的主将是不主张消极的。

8、这个多重复句的第一层次划分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9、选出对文中“我往往不恤用了曲笔,在《药》的瑜儿的坟上乎空添上一个花环”理解正确的一项( )

A.表明他意识到了在夏瑜的坟上“添上一个花环”不太符合历史事实,“曲笔”其实是“败笔”,因为夏瑜这位旧民主主义革命者严重脱离群众,不可能有除他母亲以外的人给他上坟,献花。

B.表明他对革命是充满希望的,为了激励后来者,他就在夏瑜的坟上“平空添上一个花环”。

C.表明他是“听将令”的,而那时的主将不主张消极,所以才在夏瑜的坟上“平空添上一个花环”。

D.表明他对夏瑜这样的革命者被害十分悲痛,所以才在坟上“平空添上一个花环”,聊以抚慰自己那颗寂寞的心。

10、对“听将令”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愿意奉行一切命令。

B.为当时的军阀所驱使。

C.不甘做无行文人,但在大棒和刺刀高压下又不得不与军阀虚与委蛇。

D.遵奉那时革命的前驱者的命令。

B 卷

二、综合题

鲁迅不应离我们远去
杨曾宪

  有人说,鲁迅正在离我们远去,周作人正在向我们走来。我却并不以为然。我是31年前读的鲁迅,1年前读的周作人,中间隔了30年。但鲁迅仍然离我很近,周作人仍然离我很远。一个人,在他的青年时代,首选读的是鲁迅还是周作人,我想可能对他的一生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一个时代,是提倡鲁迅还是周作人,我想,对于今后整整一代人也会产生很不同的影响,对今日中国青年,今日中国知识分子来说,更需要的还是鲁迅,而不是周作人。

  周作人与鲁迅的地位不可同日而语。这不仅是从文学史角度的评价,而且是就他们对中国文化对中华民族的意义而言的。鲁迅,不仅是文化运动的一员骁将,而且是新的民族精神的重铸者;鲁迅所批判的不仅是那一种制度那一个阶段那一派文化现象,而且是在几千年封建文化“酱缸”浸泡中,在近百年半殖民地政治“囚笼”扭曲中霉变畸形的民族灵魂。鲁迅积其一生之力铸造国人的灵魂。他自己也成为我们民族的不朽灵魂。周作人也曾是新文化的发言人,也曾是传统伦理文化的批判者。但很快,新文化只沦为他的工具;他仍然以传统士大夫心态用冲淡的白话语言去娴熟地把玩起中国的器物文化来。悠悠五千年,中国的器物文化博大精深,世所罕见;吃喝玩乐衣食居行,随手拈来就是文化,就是文明。这自然使周作人大有用武之地——今日提倡“玩文学”的青年,哪能玩得过周作人呢?玩物丧志,周作人最终几乎是自愿地出卖自己的灵魂,成为民族罪人并不偶然。如此一个周作人如何能和鲁迅相比呢?

  今天的周作人可以摆在地摊上大畅其销。因为它好读——茶余饭后,躺在沙发上,借周作人之笔触,摩挲一些小摆设品味一些小感触体验一下昨日的民族风情,未必不是一件乐事。何况今日玩风甚盛,有闲者甚众呢?而鲁迅却是不能躺着读的。重读鲁迅,我仍然时时如针芒在背,为自己的灵魂所承受着的拷问。中国知识分子都应该受鲁迅的拷问--因为鲁迅本人已经千百遍地拷问过自己。传统文化在民族文化心理深层积淀形成的某些劣根性,是难以自省自察自知的。但它却是妨害我们民族进取现代文明的痼疾。一个民族具有庸人气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国人自卑自负又自慰的阿Q精神。德国在普鲁士时代曾经是庸人气息弥漫的民族,但经过包括马克思在内的一代代思想家哲学家的批判,经过贝多芬这样伟大的艺术家的陶铸,百年过后的德意志民族已是世界上最有自信和自尊、最有生命活力和创造精神的民族之一。鲁迅作为伟大思想家、文学家的当代意义正在于此,虽然今日中国的成就令世人刮目相看,据说已经到了可以说“不”的时代,但从器物文明建设上处处散发出来的暴发户气息中,从种种时髦的学术论争和学术命题所暴露出的盲目的民族自卑与自傲文化心理中,我们仍然可以清晰地嗅出阿Q主义的味道--今日之新国粹主义不正在国学热国故热中疯长吗?如果我们不能在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培育出刚建竣拔的民族品格和自信自谦的民族精神,最终,精神的贫乏将使中华民族难以真正崛起。

  当然,我并不排拒周作人。今日中国毕竟处于歌舞升平的时期。有些人欣赏周作人也很正常。但是不能以此而排拒甚至贬低鲁迅。尤其作为民族精神体现和创造者的知识分子,不能媚俗从众丧失操守地靠作翻案文章靠出卖民族的良知哗众取宠谋利发财。在鲁迅的伟岸形象面前,周作人永远是一抔黄土。

1、文中“鲁迅”一词在不同语境中含义有所不同,主要有:a.鲁迅其人 b.鲁迅的作品 c.鲁迅的精神。请为下列句中加线的词选出相应的义项。

  (1)有人说,鲁迅正离我们远去( )

  (2)我是31年前读的鲁迅( )

  (3)周作人与鲁迅的地位不可同日而语( )

  (4)一个时代,是提倡鲁迅还是提倡周作人……( )

2、本文运用的最主要论证方法是( )

  A.举例论证和比喻论证         B.比喻论证和类比论证

  C.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         D.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

3、根据文章内容,下列对周作人创作特点的表述不当的一项是( )

  A.利用白话形式,讲究文字技巧     B.以批判传统伦理文化为写作目的

  C.以把玩中国的器物文化为主要内容   D.抒发的是封建士大夫的情调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知识分子应当是民族精神的体现者和创造者,他们应当担负起改造国民精神的重任

  B.作者一方面肯定了今日中国的巨大成就,但同时指出今天仍存在着可怕的阿Q主义,这将妨碍民族的真正崛起。

  C.作者认为,中国的知识分子都应该经受鲁迅的拷问,即用鲁迅的思想与妨害民族进取的劣根性进行斗争。

  D.作者一直强调鲁迅精神的重要,但同时指出在“歌舞升平”的中国,周作人是可以与鲁迅并存的。

[答案]

5、请调换下列各句括号里的词语,要求基本上不改变原意。

  ①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

  ②这三个人也都为各自的命运所(驱策)……

  ③我感到未尝(经验)的无聊……

  ④如置身(毫无边际)的荒原……

  ⑤我的生命却居然暗暗的(消去)了……

  答: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⑤________

[答案]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