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测试



考试说明:测试时间限制仅针对A卷

A 卷

开始测试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线字的注音,全部无误的一组是( )

A.执(ào)   寒(xuān)  生(jiàn)  或(jiān)

B.缩()   然(sǒng)  笑(shàn)  嚼()

C.然(yǎn)  瓦(lèng)  朱(tuò)   异(chà)

D.负(jiù)  样()    应()   跚(mǎn)

2、选出错字最多的一项( )

A.这一回她的变化非常大,第二天,不但眼睛窕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

B.不半年,头发也花白起来了,记性犹其坏,甚而致于常常忘却了去掏米。

C.然而她总如此,全不见有怜悧起来的希望。他们于是想打发她走了,教她回到卫老婆子那里去。

D.冬至的祭祖时节,她做的更出力,看四婶装好祭品,她便坦然的去拿酒杯和筷子。

3、选出填入的关联词正确的一项( )

  我_______常见些但愿不如所料,以为未必竟如所料的事,______每每恰如所料的起来,_______很恐怕这事也一律。_______,特别的情形开始了。

A.因为 却 所以 果然          B.既然 就 因此 但是

C.因为 但 而且 但是          D.既然 也 而且 果然

4、填入下列横线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晚饭摆出来了,四叔_______的陪着。

 ②她________是逃出来的,不多久,这推想就证实了。

 ③“怎么死的? ——还不是穷死的?”他________的回答,仍然没有抬头向我看,出去了。

 ④我很________,一见她的眼钉着我的,背上也就遭了芒刺一般,比在学校里遇到不及豫防的临时考,教师又偏是站在身旁的时候,惶急得多了。

 ⑤冬至的祭祖时节,她做得更出力,看四婶装好祭品,和阿牛将桌子抬到堂屋中央,她便_________的去拿酒杯和筷子。

A.俨然  果然  漠然  猝然  自然

B.凛然  诚然  淡然  猝然  坦然

C.凛然  果然  漠然  悚然  自然

D.俨然  诚然  淡然  悚然  坦然

5、关于《祝福》的主题,有以下几种说法,你认为哪一种最切合文章实际?( )

A.通过祥林嫂的悲剧,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腐朽与反动,抨击了以鲁四老爷为代表的反动统治者的阴险毒辣,肯定了祥林嫂的反抗斗争精神。

B.通过祥林嫂的悲剧,展现了旧中国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黑暗与腐朽,揭示了它吃人的本质,表达了作者同情祥林嫂的思想感情。

C.通过祥林嫂的悲剧,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制度与封建礼教对劳动妇女的摧残,揭示了旧中国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社会根源。

D.通过祥林嫂的悲剧,深刻地批判了辛亥革命的妥协性,抨击了以鲁四老爷为代表的封建势力,表现了人民群众的愚昧落后,解剖了以“我”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的软弱性,指出只有推翻这吃人的社会,妇女才能得到解放。

6、下列对《祝福》中“我”这个人物形象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是一个线索人物,作者通过“我”的见闻把故事串连起来了。

B.作者用第一个称“我”来叙述故事,增强了作品真实性。

C.“我”是具有进步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形象。“我”就是鲁迅。

D.作者是通过“我”的议论和抒情,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7、对下列各句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祥林嫂被绑架回去后,鲁四老爷说:“可恶!然而……”——可恶的是,暗地里抢走了祥林嫂,有失鲁家的体面,然而把她弄回去也是应该的。

B.祥林嫂多次诉说“阿毛的故事”——表现了祥林嫂坚强忍耐的性格和不屈的反抗精神。

C.祥林嫂死前多次向“我”询问“灵魂的有无”——反映她死前矛盾的心情:既希望死后见到儿子,又不希望死后被锯成两半,表现她对生前所受种种迫害不断的抗争和不屈从命运的性格。

D.对“我”询问祥林嫂死的情况的问话,鲁家短工的回话——反映了短工的麻木不仁,从侧面交代了祥林嫂生活的周围环境。

8、小说始于祝福,终于祝福,中间又一再写到鲁四老爷家的祝福,并且小说取名为“祝福”,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始描写鲁镇上各家准备“祝福”的情景,显示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农村的状况:封建势力、封建迷信思想对农村的统治依旧,揭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

B.对鲁四老爷家祝福的描写,主要是表现鲁四老爷的封建宗法思想和反动的理学观念,突现这个封建卫道士的淫威;同时又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增强了人物形象的真实性与感染力。

C.封建礼教正是通过“祝福”这样的典型事件在精神上多次摧残以致杀害了祥林嫂,而祥林嫂死时又正是鲁镇家家祝福之时,以“祝福”为题更能揭露封建礼教、封建思想对劳动妇女的精神摧残,起到了深化主题的积极作用。

D.小说结尾再次写到“祝福”,与篇首呼应,以喜写悲,既反衬祥林嫂惨死的悲凉,又突出了清王朝严酷的阶级对立的现实,深化了对封建社会杀人本质的揭露。

9、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鲁迅的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本文选自《彷徨》。

B.本文写于1924年,它生动地塑造了一个受侮辱、受迫害的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对劳动妇女的精神摧残。

C.我们学过一些鲁迅的小说,比如《一件小事》、《孔乙己》、《社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D.“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由宋代朱熹编辑;“五经”则包括《诗》、《书》、《礼》、《易》、《春秋》五部儒家经典。

B 卷

二、综合题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7题。

  ①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沉寂。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菜油灯下,想,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了。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②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我静听着窗外似乎瑟瑟作响的雪花声,一面想,反而渐渐的舒畅起来。

1、“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这句话中的停顿应是( )

A.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

B.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

C.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

D.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

2、“活得有趣的人们”在这里是指( )

A.生活在鲁镇的人们               B.像鲁四老爷一类的人

C.受封建礼教毒害而厌恶祥林嫂的人们       D.“我”和所有认识祥林嫂的人

3、“我静听着窗外似乎瑟瑟作响的雪花声,一面想,反而渐渐的舒畅起来。”为什么会“渐渐的舒畅起来”?回答正确的一项是( )

A.祥林嫂已经死了,今后她再也不会来问“我”难以回答的问题。

B.“我”原来担忧着祥林嫂的命运,现在她既然已经死了,用不着再为她担忧,所以心里“舒畅起来”。

C.这“舒畅”是反语讽刺,表达“我”对祥林嫂悲惨命运的同情与内疚。

D.这“舒畅”是反语,表达“我”的愤激之情。

4、对文中①处景物描写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描写冬天的景象,暗示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

B.沉寂的冬夜,烘托了“我”强烈的压抑与悲愤之情。

C.以寂静的环境衬托祥林嫂死的悲凉,暗示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

D.写冬天的夜景,预示春天即将到来。

5、对句②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祥林嫂这样的无所依靠而活不下去的人,不如干脆死去,这样对人对己都不错。

B.祥林嫂生不如死,死对祥林嫂是一种解脱;对周围的人来说,也可卸下精神重压。

C.反语,愤激而沉痛,表现“我”对黑暗社会的极端憎恨。

D.反语,委婉而曲折,表达“我”对祥林嫂的深切同情。

6、文中“陈旧的玩物”所指的对象是________,“活得有趣的人们”所指的对象是________ 。(用文段中的话回答)

7、本段文字采用的表达方式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