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财政收入和支出是推动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据此回答1~2题。
例1、我国的财政收入连年大幅度增长,有效地支持了国家重点建设和西部大开发战略。财政收入包括( )
A.税收收入、债务收入、国有企业上交的利润收入
B.税收收入、外汇收入、国有企业上交的利润收入
C.债务收入、外汇收入、国有企业上交的利润收入
D.税收收入、外汇收入、债务收入
解析:
本题可以直接依课本知识进行判断,财政收入包括税、利、债、费,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无偿取得的,但外汇收入可能是通过国际贸易或服务取得,这不符合财政收入无偿性的特点,也可能是外国捐赠的,这一部分可构成财政收入,但笼统地说外汇收入是财政收入的组成部分是不准确的,所以可以排出B、C、D选项,只有A可选。
答案: A
例2、在国际经济发展趋缓的形势下,确保实现我国经济较快增长的根本之策是( )
A.刺激和扩大国内需求 B.扩大我国商品出口量
C.扩大国债发行规模 D.扩大吸引外资规模
解析:
本题以当前世界经济发展趋缓为背景,结合我国当前国内经济出现通货紧缩的现实,考查考生对我国经济根本对策的认识,应看到B、D两项都是外在因素,在世界经济趋缓,需求不旺的情况下,扩大商品出口、扩大吸引外资规模,不可能从根本上拉动我国经济增长,也无法实现,所以应排除。单纯依赖扩大国债发行规模来刺激经济发展也不是根本之策,弄不好还会带来通货膨胀,阻碍经济的增长,所以C也应排除。只有A才是符合题意的选项。
答案:A
例3、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请简述我国公民依法纳税的必要性。
解析:
该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归纳分析能力。试题要求一是从税收的作用看;二是从税收的性质看;三是从公民的义务看。该题是简述题,注意回归教材,根据教材从上述三个方面综合分析。
答案:
(1)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主要途径,为实现国家职能提供了财力上的保证。
(2)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通过税收实现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
(3)我国公民依法纳税,既是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也是对国家,对社会的一种贡献。
例4、2001年1月9日《经济日报》报道,民政部、财政部安排下拨8.5亿元中央救灾款,帮助受灾群众解决生活困难,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受灾群众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新春佳节。2000年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了旱灾、洪涝、沙尘暴、低温冷冻、雪灾、风雹、地震等自然灾害,给灾区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为帮助灾区群众解决生活困难,民政部、财政部先后安排下拨31.771亿元中央救灾款。
(1)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
(2)结合材料对(1)的结论加以说明。
解析:
考题考查国家通过社会保障等财政支出,调节社会分配,缩小收入差距,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走向共同富裕。答题时要注意把财政、分配、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等联系起来综合考虑,才能答得比较全面。
答案:
(1)材料反映出社会救济等社会保障支出是财政支出的重要内容,财政在抗御2000年自然灾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财政支出作为财政分配的一个方面,是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资金进行分配的过程。通过对财政资金的分配,国家的各种职能才能够实现。财政支出也反映了政府的政策。从材料中财政拨付巨额救灾款可以看出,财政通过社会保障支出,调节社会分配,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最终实现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