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测试



考试说明:测试时间限制仅针对A卷

A 卷

开始测试

一、选择题

  2003年1月8日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确保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加,要大力推进科教兴农,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要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努力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据此回答1—4题。

1、中央反复强调,要把农业放在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是因为( )

A.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必须高度重视“三农”问题

B.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解决了,一切政治、经济问题都解决了

C.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当前国家的中心问题

D.农村问题与政治问题紧密相联,农村问题就是政治问题

2、要稳定党在农村的基础政策,确保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稳定农村的基本政策,关键在于( )

A.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B.稳定完善农村所有制结构

C.稳定完善土地承包关系

D.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3、发展农业应引导农民走高产、优质、高效之路,其关键在于( )

A.增加农业投入

B.各级政府要重视农业

C.发展农业科学技术

D.减轻农民负担

4、会议提出,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是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战略性调整,这是在农产品相对过剩、市场约束增大的条件下提出的,这是一次具全局意义的战略性调整。这表明( )

①我们在自觉运用价值规律

②国家积极实行宏观调控

③我国已完全解决了人民的吃饭问题

④我国农业的薄弱地位已彻底改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

  去年河北省一农民种磨菇血本无归,原因是县乡两级政府为了加速农村经济发展,逼迫农民种磨菇。据此回答5—6题。

5、根据上述材料,发展农业,必须( )

①加大对农业资金的投入

②面向市场组织生产和经营

③必须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④提高农产品质量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6、根据上述材料,政府的宏观调控( )

①一般不采取行政手段

②要以市场调节为基础

③要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

④要逐步弱化宏观调控

A.③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2003年头四个月,我国第二产业增幅上升了3.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幅却回落0.7个百分点。据此回答7—8题。

7、第二、三产业的关系是( )

①第二产业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物质技术装备

②第二产业的发展程度取决于第三产业发展程度

③第三产业是第二产业发展的基础

④第三产业的发展为第二产业提供必不可少的服务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8、我国第二、三产业增幅一升一降表明( )

A.我国产业结构日趋合理

B.第二产业整体素质不高

C.我国第三产业增速滞后

D.我国第三产业正以较快速度发展壮大

  2002年12月2日《中国青年报》报道,国家计委和国家旅游局已初步确定,未来10年,旅游业将新增就业岗位4000万个,年均增加旅游直接就业约70万人,带动间接就业350万人左右。据此回答9—10题。

9、据了解,我国“九五”期间旅游业直接就业年平均增加50万人,每增加1人就业,间接带动相关行业增加5人就业。这表明,加快发展旅游业( )

A.可以有效地推动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

B.可以扩大就业人数,保护社会安定

C.可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

D.可以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0、国家计委统计资料表明,2001年,我国旅游收入相当于GDP的比重为5.2%,当年旅游业直接就业人员不到600万人(597.72万人),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仅0.8%。在旅游发达国家,这两个比重基本接近,而我国的这两个比重相差如此悬殊。这说明( )

A.我国旅游业的就业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B.旅游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

C.旅游业的发展是生产力提高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

D.一国社会经济发达程度如何,是通过旅游业的发展水平体现的

十六大报告指出,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任务。据此回答11—12题。

11、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工业的发展是因为( )

①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②工业是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技术改造的物质基础

③国家的工业发展水平直接决定着国家的技术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

④没有工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实现工业现代化,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必须( )

A.大力发展国有大中型企业

B.振兴我国工业中的支柱产业

C.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

D.积极发展对外贸易

读中、韩、日三国近年产业结构比较图。据此回答13—14题。

13、根据上述两图推断出的结论,下列选项中正确的表述是( )

A.我国第一产业就业比重远远高于其他产业比重,说明我国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较低

B.日、韩两国第一产业在产值和就业结构中比重都低,说明其第一产业发展落后

C.我国第二产业的劳动生产率高于日、韩两国

D.我国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口来自第一产业

14、依据上题,比较两图,我国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途径是( )

①进一步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

②加快调整和提高第二产业的技术水平

③大力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④加大结构调整的力度,推动我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①④               D.③④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12月9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据此回答15—17题。

15、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是社会保险,社会保险( )

A.是指国家通过法律强制实施,为企业经营者提供必要的物质帮助的制度

B.对象是生活在社会基本生活水平以下的贫困地区和贫困居民

C.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事故保险和失业保险

D.是指国家通过法律强制实施,为工薪劳动者在年老、疾病、生育、失业以及遭受职业伤害的情况下,提供必要的物质帮助的制度

16、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其重要意义在于( )

①是企业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的必要条件

②是增强企业活力的客观要求

③是解决下岗职工出路的重要途径

④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实现社会稳定的根本措施

A.①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7、切实做好城市“低保”工作,仍然是当前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的一个重点。关键是要合理确定当地“低保”标准和应保对象的补助水平。这是因为( )

①标准太高,国家负担不起,也不利于促进再就业

②标准太低,难以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③“低保”补助金要按低保对象的实际收入确定

④有些地方瞒报收入,补差过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因不满劳动合同,某水电工程局的十名女工出于无奈要求“集体离婚”。据了解,该工程局下文要求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许多员工连合同的内容也没有看到,后来才知道签订的用工期限为5年、8年不等。而工程局文件规定,合同制工人中,没有配偶的可以到期续签。为了生存,这十名女工决定忍痛割爱,集体与丈夫离婚。有识之士指出,《劳动法》规定,劳动者在本单位连续工龄10年以上提出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的,单位应予同意。据此回答18—20题。

18、劳动合同是指( )

A.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关系的法律文件

B.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劳动关系并确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C.专门规范劳动者义务的协议

D.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

19、某水电工程局的做法( )

A.维护了企业的利益,是正确的

B.侵犯了劳动者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C.专门规范劳动者义务的协议

D.是与《劳动法》的基本精神相悖的

20、某水电工程局上述十名女工的做法( )

A.不利于维护自身的合法权利

B.说明他们的法律意识增强

C.正确履行了劳动者的义务

D.体现劳动者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

B 卷

二、非选择题

1、国家发改委关于推进2004年经济体制改革的《意见》指出,要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稳步推进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与失业保险并轨。重点抓好非公有制企业职工和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工作。认真落实企业及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政策。继续完善城镇职工基本保险制度,建立健全社会医疗救助和多层次的医疗保险体系。

请回答:

(1)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哪些内容?

(2)国家为什么要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答案]

2、将信息产业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失时机地推进信息化,使高新技术渗透到各个产业中,这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技术手段及重要标志,也是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和效益的快速增长方式。

(1)什么是新型工业化道路?

(2)怎样理解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的关系?

[答案]

3、(2004年上海高考题)“身价不是从学历中来,而是从学问中来;不是从资历中来,而是从能力中来;不是从索取中来,而是从奉献中来。”这是全国劳模上海“智慧工人”李斌经历的真实写照。李斌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专家型工人也反映了市场经济对各类人才的渴求。

  (1)李斌的成才经历反映了市场经济对人才的哪些要求?

  (2)李斌事迹引起了重大的社会反响。假设你所在学校邀请李斌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为题举行一场先进事迹报告会,现在请你围绕报告的主题向李斌提一个问题。

[答案]

4、2004年5月27日《人民日报》载文,要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1)什么是第三产业?它分为哪些层次?

  (2)为什么要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答案]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