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测试
高考解析
课外拓展
 



  
复习商品和商品经济

一、一周知识概述

(一)商品和商品经济

  1、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商品价值的大小就是商品的价值量。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2、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

(二)货币和纸币

  1、货币就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五种职能。

  2、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叫做通货膨胀。

(三)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1、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其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2、价值规律有“调节”、“激励”、“分化”三方面作用,分别是: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本课知识结构简图:

  

  

  

二、重难点讲析

  本课重点内容:商品的含义,商品的价值的含义,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商品价值量的决定,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及作用。

  本课难点内容:商品的价值的含义,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劳动生产率和商品价值量的关系,等价交换原则的贯彻。

1、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①商品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指撇开了生产商品的形形色色的劳动的特点后,剩下的人们劳动的共性,即各种生产活动中消耗的人的体力和脑力。

  ②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只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才需要相互比较凝结了多少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所以,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有价值,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就不会有价值。

  ③作为商品,必须既有使用价值又有价值,缺一不可。商品的价值离不开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商品的使用价值也不能离开价值,如果一个物品仅有使用价值而无价值,就不可能称为商品。商品生产者或消费者都不可能同时占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生产者为了实现商品的价值必须让渡使用价值,商品消费者为了得到商品的使用价值必须支付价值。

2、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①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个别劳动时间是指个别商品生产者生产某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②生产商品的劳动生产率分为社会劳动生产率与个别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生产率指商品生产者各自具体的劳动生产率,社会劳动生产率则是指影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

  个别劳动时间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商品的价值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单位时间内的商品的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

3、货币的基本职能

  货币的基本职能有两个: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①价值尺度是指用货币为尺度来表现商品价值的大小。货币之所以能充当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也是商品,具有价值。用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的价值就是商品的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②流通手段是指在商品流通中,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这种职能又叫做购买手段。这里的商品流通是指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的过程。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不是观念上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4、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

  ①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其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②货币出现以后,等价交换应表现为价格和价值相符。但在现实生活中,商品的价格有时高于价值,有时低于价值。价格与价值并不完全一样,经常不一致,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这正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③等价交换就是借助价格围绕价值波动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因为价格的波动是以价值为轴,不是脱离价值无限地上升或下降,仍然是价值在决定着价格。同时供求关系与价格之间相互制约使得价格在上下波动。这样,虽然每一次交易中价格与价值并不一定一致,但从较长时间看,商品的平均价格还是和商品的价值一致的。

-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