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解析



1.(上海)在社会总产品中,国家用于救助贫困的那部分属于 ( )

A.补偿基金            B.社会消费基金

C.社会保障基金          D.个人消费基金

答案:C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国民收入的用途问题,考查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国民收入经过复杂的分配过程.按其最终用途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积累,一部分用于消费,两个方面又都有很多具体的用途。解题时只要明确题干中的“用于救助贫困的那部分”这一限制词,就很容易选出正确的答案。

2.(广东)社会主义国家的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最终形成( )

A.扩大再生产基金和生活消费基金

B.物质生产部门基金和非物质生产部门基金

C.国家纯收入、企业基金、劳动者个人收入

D.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

答案:D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国民收入的最终构成这一知识点的认识。属于记忆这一层次的能力要求。解题时要认真阅读题干的要求。只有抓住其中的关键词“最终”,才能不被A、B、C三个选项所干扰,从而正确地选出D项。

3.(安徽春季)国民收入是衡量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它是指一定时期内( )

A.物质生产部门所生产的物质资料的总和

B.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全部产品

C.社会总产品扣除同期消耗的生产资料后剩余的部分

D.社会总产值减去同期所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

答案:C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国民收入”这一基本概念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时要注意弄清“社会总产品”“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等概念的区别,同时还要知道“国民收入”有实物形式和价值形式这两种表现形式。结合以上分析,不难看出本题选C、D项。

4.(上海)1999年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继续保持良好态势,GDP比上年增长7.1%。GDP指( )

A.工农业总产值          B.社会总产值

C.国民生产总值          D.国内生产总值

答案:D

解析:

  此题考查对基本概念的记忆能力、对相近概念的比较和辨别能力。回答此题,首先要求学生知道GDP指的是国内生产总值,然后要求学生能准确把握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把这一概念与社会总产品等其他几个概念区分并来。

5.(全国)通过对若干国家经济史的统计分析发现,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收入分配呈现平均化的趋势。这说明( )

A.经济增长会自动导致收入分配的改善

B.经济增长会自发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结合

C.市场经济使收入分配日益平均化

D.经济发展是改善收入分配的基本途径

答案:D

解析:

  此题所给材料涉及到经济发展水平与分配水平的关系问题,考查对这一现象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生产水平决定分配水平,分配合理有利于促进生产的发展。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收入分配呈现平均化的趋势,这说明D项是正确的选项。只有经济发展才能改善收入分配问题,没有经济的发展就不能从根本上改善收入分配问题。经济增长会自动导致收入分配的改善。会自发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结合都是错误的。市场经济可以使收入分配产生较大的差别,而不是日益平均化,因此A、B、C项是错误的。

6.(京皖内蒙春季)我国国民收入的价值表现形式是( )

A.当年在生产过程中被消耗并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生产资料的价值

B.当年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减去同期所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的价值

C.当年物质生产部门所生产出来的物质资料价值的总和

D.一年内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所生产的全部产品的货币表现

答案:B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国民收入”这一基本概念的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审清题目的要求。国民收入有实物形式和价值形式两个方面,它是劳动者新创造的社会财富。本题中A项所述不是新创造的社会财富,而是原有生产资料的转移,C、D项所述也不只是新创造的社会财富,它也包含了原有价值的转移,所以,只有B项是正确的。

7.(广东、广西文综)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国家调节财政收支所凭借的权力是( )

A.经济权力            B.社会权力

C.政治权力            D.法律权力

答案:C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财政收入的含义这一课本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回答此题必须记住课本所讲的:“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财政就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而进行的社会产品分配,它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