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测试
高考解析
课外拓展



  
《离骚》《孔雀东南飞》

 

一、一周内容概述

  《离骚》是我国最早的抒情长诗。学习本文,先读懂,后欣赏。欣赏之点,一是艺术手法,二是诗人的可感可触的艺术形象,三是诗人内在的深厚的思想感情。要熟读培养语感并背诵。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第一步是理清故事线索,然后鉴赏人物对话,把握人物性格特点,最后把握主题。另外,本文的文言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现象也很集中,知识积累也很重要。

二、重点知识讲解

(一)《离骚》

1、关于作者

  屈原(约公元前339—约前278),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20世纪,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而受到广泛尊崇。

  《屈原列传》说屈原名平,字原。而《离骚》中则自称名正则,字灵均,这是前者的转写化名。“正则”与“灵均”是平和原二字的引申义。屈原与怀王同祖,他当左徒,是以宗亲而任重臣。

  屈原在政治上的活动,主要有:内政方面赞助怀王,议论国事及应对宾客,起草宪令及变法;外交方面参加合纵派与秦斗争,两度出使齐国。

  楚怀王死了以后,长子顷襄王继位,以其弟子兰为令尹。当时,楚国人都责怪子兰劝怀王入秦的过错,所以,屈原受到广泛的同情。但子兰非但不思其过,反而唆使上官大夫向顷襄王诽谤屈原。顷襄王在一怒之下,再次把屈原流放到江南地区。大约此时郢都在庄暴郢之后,“百姓震愆”,“民离散而相失”,他只得去故乡而就远。辗转流离在沅、湘一带大概有九年之久。他远离故国,又无职位,对于国家、宗族之事只有悲叹而已。于是,他又慢慢地顺着沅江,向长沙走去。屈原回楚都既不可能,远游、求贤又不成,这时他“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最后,在无可奈何之际,他自沉于汨罗江中,以明其忠贞爱国之怀。

  屈原学识渊博。他对天文、地理、礼乐制度、周以前各代的治乱兴衰和一些重要的历史传说,都很熟悉;对于春秋以来各大国的历史和一些重要人物,也很了解;而对楚国先王的创业史,尤为精熟。在这广阔的领域里,他总结了许多经世治平之理,提出了深刻的见解。在屈原的作品中,随处都表现出强烈的忧国忧民、忠君致治的思想感情。

  他的政治理想的内容就是“美政”,即圣君贤相的政治。他认为只有圣君贤相才能改变楚国的政治和社会的现实,使楚国强大起来。他热烈颂扬古代的圣君如尧、舜、禹、汤、后稷、文王以及齐桓、晋文和楚之三后等,热烈颂扬古代的贤臣如伊尹、傅说、吕望、周公、宁戚、箕子、介子、比干、伯夷、叔齐、伍胥及楚之子文等。他还用对比的方法讲一些非圣之君如桀、纣、羿、寒浞、浇等。他想通过对比来说明圣君贤相的重要,并借以说明楚无圣君贤相的危险性,这些都是针对现实而发的。“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离骚》),耿介,意即光明正大,是屈原对国君的最高要求。所谓贤臣,则以伊、傅、吕、宁为楷模,而不以贵胄为对象。这就是主张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的意思,屈原在讲到贤臣时,往往用忠贞、忠诚、忠信这些语辞。屈原本人就是在忠君爱国的思想支配下,敢于坚持真理,不向邪恶势力低头:“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古代贤臣“忠”的美德在他身上有充分的表现。

  屈原“美政”的另一基本内容就是民本思想。这在他的作品中有很清晰的表述。他在《离骚》《九章》等作品中反复谈到“民”的问题,“皇天无私阿兮,览民德焉错辅。夫惟圣哲之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土”;“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离骚》);“愿摇起而横奔兮,览民尤以自镇”(《九章·抽思》)。这实际上是古代所谓“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孟子·万章》引)思想的发展。所谓圣君贤相,所谓美政,就是要看能否解决民生疾苦问题,能否致民于康乐之境。

  屈原的作品,根据刘向、刘歆父子的校定和王逸的注本,有25篇,即《离骚》1篇,《天问》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远游》《卜居》《渔父》各1篇。

2、参考译文

我是古帝高阳氏的苗裔子孙,我先父的尊名叫做伯庸。

正当夏历寅年的孟春正月,又在庚寅之日我便降生。

生父观察我初生的器宇容度,始将美名赐予儿身。

我的美名叫做正则,我的表字称为灵均。

我既有华盛的内在美质,又有清秀的外貌丰姿。

披佩那连接缉续的江离、白芷,又将秋兰联缀成串作为佩饰。

我勤勉修行,匆匆若将不及,唯恐时不我待,人生易老。

我在清晨攀折山冈上的木兰花枝,薄暮又去采摘江洲中的紫苏香草。

日月勿迫不久留,春去秋来而依次更代。

感念草木的飘零陨落,只恐美人又年迈色衰。

何不趁此少壮而抛弃邪秽,何不改变这不善的态度?

驾着骐骥而自由驰骋吧,请来啊,我在前面为你引路!

古昔的三王德行纯粹,当时原有众芳荟萃一堂。

交杂地佩用申椒与菌桂,难道只将香蕙、白芷缀饰身上?

那尧、舜何其光明正大,遵循正道而得大路畅通。

那桀、纣何其狂悖不羁,只贪走便道而寸步难行。

那结党营私之辈,但知苟且偷安,使其所导之路幽暗而险隘。

难道我畏惮已身获罪遭殃吗?我只担心君王之车倾覆败坏。

我匆遽黾勉地在前后效劳、奔走,但愿能追及先王的步武。

君王不谅察我内心的一片赤情,反而轻信谗言而对我勃然暴怒。

我本知忠直谏诤会招来祸患,却宁受苦难也不舍弃正途。

我指苍天起誓,让天作证,我的忠忱只是为了君王之故。

3、课文鉴赏

  据王泗原校释本,《离骚》有372句,分93节,共2464字。这里节选的是《离骚》前面一部分,共46句。按习惯,《离骚》以节论,每四句一韵节,课文前44句为前11节,最后两句“曰黄昏以为期,羌中道而改路”历来被认为后人添加的。

  从“帝高阳”到“曰灵均”八句为第一段。诗人自述家世、出生年月日和名字由来。前一节(四句)自述家世、出生时辰,后一节言皇考为诗主人公命名。从远古帝颛顼帝说起,显示诗人与楚国同姓宗亲的血缘关系,既表现了诗人对祖先的崇拜,又表现他贵族出身的优越感和责任感。自述出生于寅年寅月寅日,诗人以为这是包含特殊文化内涵的吉宜时日;加上他出生时器度非凡,又获嘉名,诗人认为这正是他高贵血统和得天独厚的内在美质之所在。这既是他日后存君兴国、变法图强、热爱宗国的思想感情的原动力,又是他的悲剧的根源。

  从“纷吾既有”到“先路也”为第二段。诗人通过“扈江离”“纫秋兰”“朝搴”“夕揽”等比喻,自述一生不断追求美好事物、提高自身修养的嘉德懿行。由其自身深感时不我待,推广开来,言及国家的命运,恐君王年老迟暮,表达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进而提出“抚壮”“弃秽”和任用贤才的政治主张。节末用比喻的手法,表示愿做革新强国的先驱者,为楚王和国家献身,一往无前。诗人有着美好的品德,又积极进取,而且胸怀大志,愿为国家效力,按理应得到楚王的了解和信任,这就为下文诗人良好的主观愿望与残酷的客观现实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诗人所遭遇的挫折作了铺垫。

  从“昔三后”到“而改路”为第三段。诗人先回顾历史上兴衰成败的教训(前八句),而后联系楚国的黑暗现实,反复申诉自己的謇謇忠心和事君不合的悲惨遭遇(后十四句)。诗人赞颂先古三王和尧舜时代的政治清明,重用各种贤才,表达了他举贤授能、革新吏治的政治理想。同时痛斥桀纣,批判党人群小,委婉地劝告怀王莫蹈昏君亡国的覆辙。他希望楚王仿效明王圣君,而怀王却被小人包围,听信谗言,致使诗人忠而被谤,信而见疑。他指天为证,耿耿忠心。最后又以婚约失败为喻,表达了变法革新所遇的挫折,委婉地发出对楚王昏庸无能、反复无常的痛心。

  综上所述,课文节选部分的诗句,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忧伤心事、高尚情操、纯洁德行、政治理想和嫉恶如仇的品性。这些情感具有深远宏大、剧烈动荡的特点。在写法上,以抒情为主,描写和叙事为辅。

(二)《孔雀东南飞》

1、情节结构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

  开头小序,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成诗的经过。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年间,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选自南朝徐陵所编《玉台新咏》。全诗357句,1785字,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

  本诗以时间为顺序,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和封建家长制的迫害为矛盾冲突的线索,也可以说按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别离、抗婚、殉情的悲剧发展线索来叙述,揭露了封建礼教破坏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的忠贞爱情和反抗精神。

  起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第一部分,开端(从“十三能织素”到“及时相遣归”),是兰芝对仲卿的诉述,一开始就提出了问题,展开了矛盾。兰芝和仲卿爱情深厚,本应白头偕老,但婆婆不容,一定逼他们离异。

  第二部分,发展(从“府吏得闻之”到“二情同依依”),写兰芝被遣回家,仲卿与兰芝告别,发誓要再接兰芝回来。这部分写三项内容。

(1)从“府吏得闻之”到“慎勿违吾语”,写仲卿向母亲求情,遭到训斥,只好说服兰芝回娘家,还抱着重新团聚的幻想。

(2)从“新妇谓府吏”到“涕落百余行”,写兰芝的个性、神态和动作,显出她坚决、镇静,忍住内心的痛苦同婆婆、小姑告别。

(3)从“府吏马在前”到“二情同依依”,写兰芝与仲卿的离情别绪,二人分手之际,依依不舍。

  第三部分,发展(从“入门上家堂”到“郁郁登郡门”),写兰芝回家后的遭遇。这部分情节比较复杂,写三项内容。

(1)母亲开始不谅解女儿,经过女儿叙述,终于体谅女儿的处境。

(2)但是,哥哥坚决不答应。他完全以势利眼光看问题,毫无兄妹之情,一定要逼妹妹改嫁。

(3)写府君家为婚事的铺张。

  第四部分,高潮(从“阿母谓阿女”到“自挂东南枝”),写兰芝、仲卿双双殉情,为全诗的高潮。

  第五部分,结尾(从“两家求合葬”到结尾),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愿望。

2、人物形象和对话

  本诗成功地塑造了刘兰芝和焦仲卿的艺术形象,除了他们的悲剧性行为外,对话在表现典型性格方面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刘兰芝坚强、持重,不为威迫所屈,也不为荣华所动。她明白婆婆要驱逐她,就主动要求“遣归”,对仲卿说“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对婆婆说“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不亢不卑,很有教养。阿兄逼婚,她说“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外柔内刚,自有主意。刘兰芝还是个善良温顺的妇女。她对仲卿体贴谅解,一方面忠于爱情,“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一方面设身处地,“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

  焦仲卿个性也非常鲜明,他忠于爱情,而不敢直接抗争,只能消极反抗,忍辱负重。他深爱兰芝,扬言“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无怪乎“阿母得闻之”,要“槌床便大怒”了。后来,不得已与兰芝暂别,他又郑重声明:“誓不相隔卿”“誓天不相负”。他还说“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直言不讳,态度明朗。而从回家辞母的那段话里,可以看到仲卿的反抗性格:“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这番话,无异晴天霹雳,可是封建家长焦母,并不回心转意,收回成命,最后仲卿不顾焦母的劝告,违背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封建礼教,自缢于庭树。显而易见,这位忠于爱情的人物,跟兰芝一样,是充满叛逆精神的。

  焦母是一个突出的反面形象。她是一个极端蛮横无理的女性,对于兰芝的美德,仲卿夫妇的爱情,毫无认识和同情,一意独断专行。对仲卿,她一会儿恶语威胁:“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一会儿又是好言诱哄:“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软硬兼施,目的是要仲卿速遣兰芝,除去眼中钉,以维护她的家长权威。这充分暴露了封建家长制摧残青年的丑恶本质。

  对于另一反面形象刘兄着墨不多,但他的性行暴戾,趋炎附势,丑态毕露。他对兰芝说:“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作计何不量!”粗暴训斥,盛气凌人。“先嫁得府吏……足以荣汝身。”趋炎附势,见利忘义。沈德潜对这几句诗的评语说:“小人但慕富贵,不顾礼义,实有此口吻。”“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弦外之音是:“难道要我养你一辈子吗?”下逐客令,可见其尖酸刻薄、冷酷无情,是一副典型的市侩面孔。

3、语言知识

(1)通假字

“取”通“娶”。例如:终老不复取。

“帘”通“奁(lián)”嫁妆。例如:箱帘六七十。

“纫”通“韧”,柔软而结实。例如:蒲苇纫如丝。

“丁宁”通“叮咛”。例如:府吏见丁宁。

“藏”通“脏”。例如:摧藏马悲哀。

“冥冥”通“暝暝”,日落。例如:儿今日冥冥。

“奄”通“晻”,阴暗不明。例如:奄奄黄昏后。

“傍”通“旁”,旁边。例如:合葬华山傍。

(2)古今异义

可怜 古义:可爱,例如:可怜体无比;今义:值得怜悯与同情。

守节 古义:遵守府里的规则,例如:守节情不移;今义:指妇女不改变节操。

自由 古义:自作主张,例如:汝岂得自由;今义:不受拘束和限制。

教训 古义:教养,例如:本自无教训;今义:从错误、失败中取得知识。

驱使 古义:使唤,例如:妾不堪驱使;今义:强迫别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行动。

区区 古义:真情挚意,例如:感君区区怀;今义:很小。

来信 古义:来送信的使者,例如:自可断来信;今义:寄来的书信。

处分 古义:处理安排,例如:处分适兄意;今义;对犯罪或犯错误的人按情节轻重做出处罚决定。

便利 古义:吉利,例如;便利此月内:今义:方便。

逢迎 古义:迎接,例如:蹑履相逢迎;今义:奉承,拍马。

纷纭 古义:麻烦,例如:勿复重纷纭;今义:多而杂乱。

交通 古义:连接,例如;叶叶相交通;今义:各种运输往来和邮递通讯事业的总称。

多谢 古义:多多劝告,例如:多谢后世人;今义:多多感谢。

共事 古义:一起过日子,例如: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今义:在一起工作。

宦官 古义:官宦、做官的人,例如;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今义:太监、宦官。

千万 古义:无论如何,例如: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今义:多为务必、一定之意。

(3)偏义复词

  由两近义词或反义词作词素构成一个词,其中一个词素表示意义,另一词素只作陪衬,不表示意义,这样的词称为偏义复词。

  便可白公姥(公姥:原意为“公公婆婆”,这里的“公”字无意义,专指婆婆)

  昼夜勤作息(作息;原意为“劳作和休息”,这里“息”无意义,专指劳作、劳动)

三、难点知识剖析

1、文中“花草”“美人”的用意?

  课文中描写“花草”的诗句有很多,比如: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还有提及“美人”的诗句:

  恐美人之迟暮,

  固众芳人之所在。

  其实,整首《离骚》常以“香草”“美人”来作比喻。或比喻自己、贤士或比喻君王,并表达政治理想,这是《离骚》的一大艺术特色。“恐美人之迟暮”一句中“美人”喻指楚怀王,“固众芳人之所在”一句中“众芳”喻指群贤,“江离”“木兰”等喻指自己高洁的品德,披戴亲近他们,象征他的被服德义。用“椒、桂、蕙、茝”四种植物喻群贤,用香草“荃”喻楚怀王等等 ,文中用“香草美人”表明对君王的忠诚,对古代君王举用群贤的敬佩以及表白自己的高洁情操,希望君王能够抛弃秽政,不要听信小人谗言,像古代贤明君主那样,以社稷为重,举用群贤,了解自己的忧国忧民的良苦用心。

  以美 人来喻指君王,以香草来代指贤士,为什么会这样?在西周、春秋时代发展起来的阴阳五行观念中常把君和臣,夫和妻,放在尊卑有序的位置。因此,用夫妻关系比喻君臣关系,不仅形象生动,而且符合中国传统的思维习惯。《离骚》中描写了众多的、不同种类的香草,这些香草作为装饰,丰富了美人的意象,同时,芳草作为一种独立的象征物,一方面指品德和人格的高尚,另一方面和恶草相对,象征统治斗争的双方,总之,《离骚》中的香草美人意象,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巧妙的象征比喻系统,使作品形象更加生动。“香草美人”作为诗歌的手法是屈原的首创,也是楚地方文化的充分表现。这一意象是对《诗经》比、兴手法创造性的发展,他把物我糅合,情景交融,扩大了诗的表现力,形成了以香草为寄托的新的艺术表现手法。这种手法为后世作家的文学创作提供了新的艺术构思。他们学习“香草美人”的比、兴艺术,寄情言志。托物以讽,形成一种传统的表现手法。如:曹植的《洛神赋》《美女篇》《杂诗·南国有佳人》等作品。借对女性的描写,寄托自己的政治怀抱。

2、《离骚》的浪漫主义特色

  本文中浪漫主义有两方面表现:一是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一是奇异的比兴和象征。联想和想象几乎贯穿全文,作者借助自然和社会中的一系列事物表达思想感情。如扈江离与辟芷、纫秩兰为佩表明自己的志行高洁;以朝搴栏,夕揽宿莽比喻勤勤恳恳地培养才德。比兴和象征的运用也是俯拾即是。文章大量运用“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把抽象的品德、意识和复杂的现实关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

3、《孔雀东南飞》的铺陈排比的手法

  诗的开头:“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这是纵的铺陈,按时间的顺序,突出兰芝多才多艺、有教养的特点。罗列数字应作互文看,交叉表述。说写兰芝离家时的打扮:“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由足至头、至腰、至耳、至指、至口、至步,一连串夸张性的铺陈,旨在描写她的美,更表现她的从容镇定。写太守办喜事的豪华排场,旨在显示兰芝不为富贵所动的节操,也形成了太守家喜和仲卿悲的对照,强化了悲剧性。

  本诗的铺陈排比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也为诗歌带来了声律和色彩之类。

4、《孔雀东南飞》的起兴手法

  托物起兴是民歌惯用的手法。《诗经》里的《关雎》开头两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便是用的起兴手法。古乐府《艳歌何尝行》:“飞来双白鹄,乃从西北来,十十将五五,罗列行不齐,忽然卒疲病,不能飞相随,五里一反顾,六里一徘徊。”也运用了起兴手法。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兴句给全诗笼罩上悲剧气氛。

-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