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测试
高考解析
课外拓展



  
《学会分析事物的本质》

 

一、一周知识概述

(一)认识的根本任务

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

2、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①从现象与本质、规律的区别来说,认识了现象不等于认识了本质和规律

  ②从认识的程度、水平来说,认识需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③从认识的作用来说,只有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

3、要提高“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自觉性

(二)创造必要条件认识事物本质

1、实现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两个条件


富兰克林正在进行他著名的风筝实验


彼埃尔·居里与妻子玛丽·居里在实验室中

  (1)占有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

  (2)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

2、学生学习知识同样必须创造两个条件

(三)深化认识发展认识

1、人们对一个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是一个艰苦的探索过程

2、人们应当在实践的基础上发展认识

(1)认识要不断深化

(2)认识要不断扩展

(3)认识要不断地向前推移

3、学习知识是不断地深化知识、扩展知识,把知识向前推移的过程

二、重点知识归纳及讲解

1、认识的根本任务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1)从现象与本质、规律的区别来说,认识了现象不等于认识了本质和规律。

  ①现象和本质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略)

  ②认识了现象不等于认识了本质和规律。

  任何事物都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如果只看到部分现象就下结论,那肯定抓不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即使我们基本上了解了事物的诸多现象,也不能说就认识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③必须透过现象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由于现象和本质有根本区别,本质和规律只能由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因而对现象的认识不能代替对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必须透过事物的现象去把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从认识的程度、水平来说,认识需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①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正确更可靠。

  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都是正确的认识”这样一个前提下,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正确、更可靠。本质和规律是现象中共同的、内在的、稳定的东西,抓住了本质就从根本上抓住了可靠的东西。

  ②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深刻。

  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理解比感觉要深刻得多。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要深刻得多。

  ③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高级。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发展过程中的两个阶段。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正因为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正确、更可靠、更深刻,我们就不能满足于获得感性认识,而应该在感性认识基础上运用理性思维对现象进行分析,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3)从认识的作用来看,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能更好地指导实践。

  ①认识的根本目的在于指导实践。

  人们获得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为了把它应用于实践,即去指导实践。在正确的认识指导下,人们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才能成功,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把预定的计划变成现实。当然,在错误的认识指导下,人们的实践活动必定要失败。

  ②正确的理性认识比正确的感性认识作用更大。

  正确的感性认识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功不可没”,但是相比较而言,正确的理性认识则具有更大的作用。人们在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的理性认识指导下,更能使人们的实践活动取得成功,达到人类想要达到的奋斗目标。

  真理和科学理论都是正确的理性认识。

  真理和科学理论对实践活动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真理和科学理论的性质决定了它能够预见事物发展的方向,指导人们制定出实践活动的正确方案,因而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邓小平理论是科学理论,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显示出巨大的指导作用。

2、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两个条件

  (1)占有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

  (2)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

  ①遵循正确的途径和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科学的抽象和概括。

  在实践基础上占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是实现认识飞跃的基础、前提,更要开动脑筋这个机器,发挥思考的作用,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这样才能够把可能变为现实,实现飞跃。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是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关键。人们在实践中所占有的感性材料往往是粗精混杂、真伪并存、彼此相隔、表里未辨的。因此,我们必须把进入人脑的感性材料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加工,进行科学的抽象和概括,才能产生理性认识,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实现认识的第一次飞跃。

  去粗取精:进入人脑的感性材料,对于分析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来说,有的比较重要,有的比较次要,这就需要分析、需要筛选,我们把这称之为“去粗取精”,即是去掉粗糙、非本质材料,选取最能反映本质的精华材料。

  去伪存真:进入人脑的感性材料,有一些可能是虚假的,这样的材料不能作为认识事物本质和规律的依据,这就需要分析,需要鉴别,我们把它称之为“去伪存真”,即是发现事物的真象,不为假象所蒙蔽。

  由此及彼:进入人脑的感性材料,往往是个别的、彼此分离的,这就需要把它们综合起来进行思考,从总体上进行研究,我们把这称之为“由此及彼”,即是把片面的材料联系起来加以思考,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对于我们观察的零乱、分散的感性材料,就需要我们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最主要的是从整体上把握它们的联系。“此”和“彼”是统一的,不能形而上学地理解“此”就是“此”,“彼”就是“彼”,非“此”即“彼”。

  由表及里:进入人脑的感性材料,毕竟是属于事物现象方面的东西、表面的东西,不是本质的东西、内在的东西;人们的认识切忌表面化,应当通过表面的东西发现隐藏在其中的内在的联系和内在的规律性,对现象的共同性加以抽象,透过现象抓住本质,我们把这称之为“由表及里”。

三、难点知识剖析

1、现象与本质的关系是怎样的?

  区别:现象是事物个别的、片面的、表面的东西;本质则是同类现象中共同的、一般的东西,是事物内部深藏的东西;现象是多变的,容易消失的东西,具有较大的流动性;本质则是现象中相对稳定的东西。一事物的发展过程在结束之前其本质是不变的,但它表现出来的现象则处在经常的变动之中;现象是事物表面的特征,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可以被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只能靠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

  联系:本质离不开现象,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现象离不开本质,现象是本质的表现;对事物现象的认识有助于对本质的认识,现象是入门的先导,认识事物的本质只能从认识它的现象开始。

2、怎样理解“认识总是要发展的”?

  (1)从深度上讲,认识要不断地深化。

  ①认识需要不断深化的原因:

  复杂事物包含若干层次,整个世界的层次是无限的;事物的发展有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事物发展的矛盾也有一个由表层到深层的暴露过程,因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也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

  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水平制约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人们的每一个正确认识在深度上总是有限的。

  ②认识深化的含义:

  认识的深化是指认识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比较深刻到更为深刻的过程。

  ③前后认识之间的关系:

  在认识深化过程中,认识的深刻程度是相对的,认识要由比较深刻到更为深刻无限地深化下去。人们应当把每一次认识中的宝贵因素保留下来,深化到下一步的认识中去,使后一次认识比前一次认识更深刻,使认识无限地深化下去。

  (2)从广度上讲,认识要不断地扩展。

  ①认识需要不断地扩展的原因: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具体认识在广度上总是有局限性的,整个世界在广度上则是无限的。客观事物发展的领域在扩大,新事物层出不穷,不同类型的事物,不同领域的事物各有其特殊的本质与规律;同时,人们要想在更广阔的领域内获得对不同类型的事物、不同领域的事物的共同的本质与规律,即概括和抽象出整个世界普遍存在的一般的东西,就要把认识不断地扩展。

  ②认识扩展的表现:

  认识的扩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人们扩展认识,在更广阔的领域内掌握不同事物的本质与规律;第二,人们扩展认识,以更抽象的形式反映更广阔的领域各种事物的共同本质与规律。

  (3)从进程上讲,认识要不断地向前推移。

  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整个世界的发展是无限的。从时间上说,一过程向另一过程的推移是无限的;从空间上说,新的事物、新的矛盾不断地涌现出来,需要研究和解决。作为认识和实践的对象的无限性,决定了人们的实践和认识也必然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人们的认识应当随着客观事物的进程而向前推移,不断研究新事物,提出能够解决新问题的理论。

四、例题

例1、“眼见不一定为实”,这主要是因为( )

A.认识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B.现象包括真相和假象

C.经验有直接的和间接的

D.本质是眼睛看不见的东西

精析:

  这道题是2000年全国高考第14题,考查的是考生对认识论部分有关知识的理解能力。题中“眼见不一定为实”,即眼见的有两种可能:可能是真,也可能是假;眼见强调的是在实践中获得的感性认识和直接经验,它不一定为实的主要原因,应该是制约眼见的主客观因素,而A和C讲的是认识的阶段和经验类型,D讲的是看不见的本质的东西,都与题干的规定性无关,B回答了不一定为实的客观原因。

答案:B

例2、科学家关于日食和月食的预报一再被实际观测的结果证实,这表明( )

A.自然现象与人的活动有一定的联系

B.人的认识能够对客观事物产生重大影响

C.人能够认识和掌握规律

D.成功的预测取决于事物本身

精析:

  该题是一个事例分析题,要求考生对有关日食与月食的准确预测所体现的哲学道理进行分析。预报被证实有一种必然的趋势存在着,前后有一种必然联系,而这种联系就是规律,科学家正是运用认识规律才做出了成功的预测,因此此题的答案是C。

答案:C

-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