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刺练习
 



  

古诗鉴赏之一
——鉴赏形象与思想内容


 

  高考有关古诗文阅读“鉴赏评价”这一部分的相关考点的表述是: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我们分为两讲,今天是第一讲。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就是深入挖掘文学作品刻画的艺术形象内涵。艺术形象指人物形象或意象。鉴赏这些艺术形象的内涵,就是要分析、判断它们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社会意义。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是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作者对人和事物的看法、倾向。

  在鉴赏的过程中,要读题,有些题目交代了时间、地点、事件;要读人,了解作者经历、背景、思想;要读注,注解往往提供一些帮助理解诗词的信息;然后读诗,析词义、析句义、析意境、析形象、析写法。试题往往从词义、句义、思想内容、人物情感、表现手法等方面设题,所以我们了解一些诗歌基本特点外,还要积累一些古代文化知识、包括典故、传说,以帮助我们正确理解诗义。

  诗歌的思想内容:

  (1)边塞征战

  A、赞颂将士英勇作战,保家卫国

  B、控诉战争痛苦

  C、思念故乡、亲人或家人思念戍边的亲友

  C、表现边塞风光和军营生活

  D、表现民族关系

  (2)怀古咏史

  A、称颂、仰慕英雄

  B、讽谕现实

  C、自比自况

  (3)写景抒情

  爱国、爱情、乡愁、惜春、伤春等情感的抒发。

  诗歌的形象(意象):

  就是诗人运思而成的寓意深刻的形象。

  1、诗人塑造的形象就是诗中具体的人物、景象或物象。

  2、诗歌的形象包蕴着诗人的思想感情。物象和感情水乳交融,不可分割。

  从鉴赏的角度可分为三种类型:

  人物形象、景象、物象。

1、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既指诗歌中作者创造的人物形象,又指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即作者的形象。

  前者如曹植《白马篇》中“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少年;白居易《卖炭翁》“两鬓苍苍十指黑”的卖炭翁;杜甫《蜀相》中“出师未捷身先死”的诸葛亮;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风流儒雅、年少英雄的周瑜。1996年高考的“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也是在刻画功高盖世的诸葛亮;1998年高考的“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通过环境的荒僻塑造了李凝的隐者形象。

  后者如《雨霖铃》中“我”这一漂泊江湖的多情浪子;“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登高》诗中集身世之悲与家国之痛于一身的杜甫。

例析:

江 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试简要地分析“蓑笠翁”的形象。 (2006年包头市统考题)

答案:

  不怕天寒雪大,而忘掉一切,专心钓鱼(诗中形象),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格外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老渔翁孤寂无援而又卓然独立的形象(形象特征),寄托着诗人自己的精神,是诗人自身的写照,表现了诗人革新失败后不屈而又孤独、苦闷的精神面貌(形象意义)。

2、景象

  景象即景物形象。大家都熟悉一句话“一切景语皆情语”。景象常常寄托诗人的情感或者对社会生活的感悟和看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意象。

  如元稹“遍绕篱边日渐斜”的《菊花》,就蕴涵了作者对菊花的高洁品质的认肯和追慕之情。刘禹锡《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看似纯粹写景,实际上还是含蓄地透露出作者对高旷脱俗的境界的向往。杜甫的《漫成一首》,通过写夜泊时的所见所闻,表明自己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

例5: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解析:

  春天暖烘烘的太阳(《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迟迟。”)普照大地,山河一片秀丽景象,春风吹送着初放的百花和茵茵芳草发出的芳香。冻土融化,土地湿润,燕子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溪边的沙洲上静睡不动。一幅色彩鲜明,生意勃发,具有美感的初春景物图。表达了诗人长期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草堂的安适心情,也是对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欢悦情怀的表露。

例6:

鹧鸪天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综观全词,你从中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试作简要赏析。

解析:

  这首词作于元丰六年(1083年),时苏轼在黄州。描绘了一幅夏日雨后的农村小景。

  上阙写景。写的是夏末秋初之景。开首“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连用林、山、竹、墙、蝉、草、池塘七种典型意象描写了夏日雨后的景物,给人以密不透风之感。表现一派幽狭的气氛。最后以“翻空白鸟”与“照水红蕖”相对,一个诉诸视觉“时时现”;一个诉诸嗅觉“细细香”。充满了诗情画意。但联系上下文诗句和作者处境,可以隐隐约约看到词人那百无聊赖、自寻安慰、无可奈何的心境。

  下阙写散步。江村小景绘好之后,视角则陡然一转,步入画中:“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杖藜徐步”是写他的老态龙钟,还是病后的神态?是表现他自得其乐的隐逸生活,还是百无聊赖的失意情绪?似乎不是老态龙钟,因为他此时46岁。其余几种情况,大概兼而有之。通过作者的外部形象显示其内心世界。最后两句乃点睛之笔,“殷勤”二字是拟人化手法,含有自嘲的辛酸和词人的感慨,“又得浮生一日凉”则又更进一层,超出世表。

  从词作对特定环境的描写和作者形象的刻画,可以看到一个抑郁不得志的百无聊赖的闲人的形象,所谓其身则闲,其心则苦了。

3、物象

  物象即事物形象。中国古典诗歌有一大类叫“咏物诗”即是托“物”言志。

  如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对咏物诗的鉴赏,不要停留在其外形特点上,要挖掘事物内在的神韵、品格、精神,找到与“志”的契合点。于谦《石灰吟》中“千锤万凿”“烈火焚烧”与诗人“不畏挫折磨难”;“粉身碎骨”与不惜牺牲;“清白”与诗人的节操皆有对应关系。

例3: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 之说?为什么?

解析:

  阵阵悠扬的笛声,从谁家中飘出?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就在今夜,听到哀伤的《折杨柳》,能不勾起思乡之情吗?

  全诗用轻快流利的语言,表达了淡淡的思乡哀愁。

  折柳:即《折杨柳》,古代曲名。

答案:

  “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例4: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04广东)

解析:

  大历三年(768)秋,杜甫漂泊至湖北公安。这里地处长江、汉水之间,所以诗题作《江汉》。诗人长期飘零,历尽艰辛,至老仍如浮云行止无定,心中颇多感慨。但他并未因处境困顿和年老多病而悲观消沉,诗中依然表现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精神。

  《瀛奎律髓》云:“味之久矣,愈老而愈见其工。中四句用‘云天’、‘夜月’、‘落日’、‘秋风’,皆景也,以情贯之。‘共远’、‘同孤’、‘犹壮’、‘欲苏’,八字绝妙,世之能诗者,不复有出其右矣。公之意自比于‘老马’,虽不能取‘长途’,而犹可以知道释惑也。”

【赏析】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漂泊江汉,我这思归故乡的天涯游子,在茫茫天地之间,只是一个迂腐的老儒。“江汉”,长江、汉水之间。首联表达出诗人客滞江汉的窘境,有自嘲意。“思归客”是杜甫自谓,因为身在江汉,时刻思归故乡,但思归而不得,饱含天涯沦落的无限辛酸。“乾坤”,即天地。“腐儒”,迂腐的读书人,这里实际是诗人自指不会迎合世俗。如果说前一句还只是强调诗人飘泊在外的思乡之心,后一句则将自己在天地间的渺小孤独感吐露无遗。诗人原来的抱负是要经天纬地的,然而越到人生的最后阶段,他越是痛感自己的渺小无力。其中的痛楚和无奈该有多深!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像飘荡在远天的片云一样远客异乡;与明月一起,孤独地面对漫漫长夜。颔联为工对。“天共远”,承“江汉客”;“月同孤”,承“一腐儒”。诗人表面上是在写“片云”“孤月”,实际是在写自己。他把自己的感情和身外的景物融为一片,慨叹自己飘泊无依。不过,在明月的皎洁和孤清中,我们又体会到了诗人的孤高自许,他的心,仍然是光明的。“永夜”,长夜。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疏。”

  我虽已到暮年,就像日将落西山,但一展抱负的雄心壮志依然存在;面对飒飒秋风,我不仅没有悲秋之感,反而觉得病逐渐好转。颈联为借对,“落日”比喻暮年,而非写实。“秋风”句是写实。诗的意境阔大而深沉,形象地表达出诗人积极用世、身处逆境而壮心不已的精神,“疏”,复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自古以来存养老马是因为其智可用,而不必取其体力,跋涉长途。尾联用老马识途的典故,比喻自己身虽年老多病,但智慧犹可用,还能有所作为。《韩非子·说林上》里讲,春秋时管仲随齐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失道路。管仲提议用老马领路,于是找到了归途。“老马”是诗人自比。

答案:

  “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一、人物形象:包括作品刻画的客观人物形象,作品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

  1、鉴赏依据——人物(肖像、行动、语言、神态、心理)、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情节。

  2、鉴赏角度——所写人物身份性格、所写人物的思想感情、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态度。

  例1、阅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通过作者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本词所塑的人物形象如下:

  少年英雄周瑜(客观人物形象):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我”(抒情主人公):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通过周瑜形象和自我形象的对比刻画,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人生易老而壮志难酬所表现的抑郁难平的思想感情。

  鉴赏人物形象注意以下几点:

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寄托是古人赋诗的普遍现象:或借诗歌以抒写怀才不遇、沉居下位之苦,或感发其报国无门、不为当道所重之愤,或呈其离愁别绪、物是人非之感,或叙其命运无常、孤苦无助之难。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在这方面,最为典型的是唐代著名的三首咏蝉诗,虽然都是托物(蝉)寓意,都工于比兴寄托,但由于虞世南、骆宾王、李商隐的地位、遭际、情趣、理念不同,因而情貌殊异。

蝉(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咏蝉(唐·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尺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蝉(唐·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例析:

  虞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借蝉“垂緌”状和“流响”声,“清露”之洁,“疏桐”之高挺来喻其不与流俗相同的高洁品格。这样,“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的寄托之笔,便水到渠成了。

  感身世:感身世的咏蝉诗佳作甚多。

  唐骆宾王《咏蝉》中“西陆”指秋天,古谓日行至西陆谓之秋。“南冠”指囚徒。《左传》成公九年载,楚人钟仪曾被郑人“南冠而絷”当囚犯献给晋。后“南冠”代被囚。思读四声。当时,骆宾王任侍御史,因上书言事触忤武后,遭诬,以贪赃罪名下狱。玄鬓(以发式指蝉翼),隐喻青春,反衬下句白头。白头吟(古乐府名,喻己老愁发白)。颈联“露重”、“风多”比环境的压力,“飞难进”喻政治上的不得意,“响易沉”况言论上的受压制。尾联“无人信高洁”,是作者对坐赃的辩白,“无人信”而自信,坚信自己的品格是高洁的;“谁为表予心”,慨叹时人的不了解与不理解,反衬出蝉之为我高唱。此诗表面在写蝉,骨子里却在写自己,句句都可以找到诗人对自己遭遇的不平和人格自信的影子,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的怀想家园之情。骆宾王的《咏蝉》则由蝉及人,由人到蝉,从而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既是指蝉,更是喻人,言在此而意在彼,别有兴寄。我们自是不难从“露重”、“风多”中窥见作者那因环境窘迫而自伤迟暮、无人理解的凄恻苦楚的心境。至此,“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也就顺理成章了。

  而李商隐的《蝉》则情调与前两首相异,李商隐《蝉》诗的颔联:“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天将破晓,寒蝉已经声嘶力竭,而它所栖息的高树(喻指所期望的人)却仍然一片碧绿,似乎对寒蝉的哀鸣全然无动于衷。诗人以蝉自况,暗喻为人作幕,寄人篱下,空有不平之鸣,依然为薄宦所羁绊。

  李诗借“本已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的蝉的处境来抒写自己的本性清高而孤苦无告的凄苦之情。“高难饱”和“恨费声”哀中有恨,“疏欲断”之声和“碧无情”之树两两相对,无理反衬,这哪是咏蝉呢,简直是述说自己的身世遭际嘛!至此,“我亦举家清”的长叹才会令人扼腕。

  总之,我们在解读诗歌时,只有立足于作品中意象的声响、色彩、情调方能体味出作品所寄托的身世之感。

2、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释]幽州台:即蓟北楼、燕台,为战国时燕昭王所建,原名黄金台,是燕昭王招纳贤才之地。

例析:

  分析感情只能从人物的形象特点中来。抓人物语言:“念”、“悠悠”。抓抒情主人公的神态:“独”“怆然而涕下”。本诗在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中,通过直抒胸臆的手法塑造了一位忧国忧民、胸怀大志、孤独的怀才不遇的封建士大夫形象。可见,诗歌表达的是对封建统治者不能重用贤才的不满和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悲哀。

二、景象:是客观景物在作品中的反映。

  1、鉴赏的依据——景物形象的自然属性;

  2、鉴赏的角度——景物形象的社会属性(作者借此表达的情感、抒发的寓意)。

  鉴赏景象注意以下几点:

1、抓景物特点,探知诗人的感情。

  “诗言歌咏,见景生情”,诗人的写景作为后一两句的情感抒发的基础。由景物的物象可以探知诗人的情感。如李白的《静夜思》前两句是写景,以“地上霜”喻月光,十分真切地描写了深秋静夜的寒意萧瑟。后两句则直接抒发了思念故乡的情感。

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例析:

  这是一首山水名篇。首联,初秋傍晚,山雨初霁,空气清新,景色美妙。颔联,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如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幽清明净的自然美。颈联,竹林里传来一阵歌声笑语,那是一些天真无邪的姑娘洗罢衣服笑逐着回来;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诗人极力渲染一幅纯洁美好的图景,反映了诗人过安静纯朴生活的理想,同时也从反面衬托出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诗人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美。诗人选择的意象“新雨”、“明月”、“清泉”、“竹喧”、“莲动”等积极的意象,

2、析意境,探知诗人的感情。

  “意”就是指作者的主观感情,“境”是指的是作者所创设的生活图景,主要是由景物构成。“意境”就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场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在意境的创设上,画面或雄浑壮丽,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或幽清明净,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或沉郁孤愁,如“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或和谐静谧,如“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或开阔苍凉,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或高远辽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意境常见的表达程式有两两相对的四组概念:

  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

  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胧

  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淳朴、喧闹

  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

  “一切景语皆情语”,在古代诗歌中,诗人常把要抒发的情感寄寓于所描写的景物之中,即人们常说的融情于景,借景抒情。

例:

台城(唐·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例析:

  南京古城阴雨连绵,青草茂盛。昔日的六朝已成为一场旧梦,如今只听到凄凉的鸟鸣。古城的柳树不管它谁兴谁亡,依然枝繁叶茂,如绿烟笼罩长堤。开头描写阴雨、江草、鸟鸣,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后两句寓情于景,于常见的景物中寄寓了无限的惆怅,抒发了盛衰兴亡的感慨。

3、透过表面意义,挖掘深层含义。

  古代诗词常是感情深沉,含蓄不露,富有哲理,在表面意义之下,还可以挖掘到其深层含义,这正是作者要表达的主题。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从字面是看是写一段行程,水流急,船行快,实质是写心情的轻松和愉悦。

例:

谒金门(唐·冯延巳)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例析:

  词一开头,作者就用生花妙笔“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把特定环境中的春天景色用特定的镜头推到读者的面前。但它的妙处不仅仅在写景,而在于它以融情于景的手法,把女主人公不平静的内心世界巧妙地揭示了出来。春风搅动了池水,也搅乱了思妇的内心。她,一位富贵人家的少妇,因为丈夫远出,迟迟未归,心中的挂念自不必说。随着光阴的流逝,季节的更迭交替,春天又悄悄地来到她身旁。春风乍起,春色迷人,这一切怎能叫她无动于衷而不勾起春思的愁绪呢!这种由景入情、以景寓情的手法,把景与情如胶似漆地糅合在一起,交织成一幅完整而鲜明的画面。

三、物象:是客观事物在作品中的反映。

  1、鉴赏的依据——事物形象的自然属性。

  2、鉴赏的角度——事物形象的社会属性(作者借此表达的情感、抒发的寓意)

  鉴赏物象注意以下三点:

1、抓物象的特点。

例1、分析虞世南的《蝉》这首诗所写形象的特点:

蝉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

  注:垂緌(ruí):指蝉。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角须,形状好像贵族仕宦下垂的冠缨(帽带)。

  这首诗通过对疏桐上蝉的形态、习性、鸣声(自然属性)的描写,表明了立身尊贵而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就能声名远播的道理(寓意),表达作者对高尚品格的赞美之情(感情)。前已讲过。

例: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释: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以北,三面临江。悬:端端正正地高挂。

例析:

  抓住物象组合所体现的特征,分析寓于景物形象中的思想感情。关注诗歌的有效信息——诗歌的题目、点题句、作者、注释、表达感情的最重要的语句,找到理解的切入点。“次”:驻扎,停泊。“客”为诗人。第一句点题,联系注释,可推知洛阳是故乡。“客路”:自己要走的旅途,“行舟”“乡书”“归雁”这些意象表达了身在江南旅途,而神思在洛阳故里,表现了诗人思念亲人的感情。

2、抓物与志的“契合点”: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

例:

小松(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

  注释:刺头:指松树苗长满松针,又直有硬。

例析:

  该诗是典型的咏物言志诗,先要欣赏作者对所咏之物特点的刻画,找到与“志”的契合点,从而掌握主题。先抓小松的特征,抓一个炼字“刺”,不仅准确勾勒出外形特点,而且把其坚强不屈的性格、勇敢战斗的精神勾画了出来。

  杜荀鹤虽年青时就才华毕露,但由于出身寒微,“帝里无相识”,以至屡试不中,后因设法得到朱温赏识才居要职。该诗以小松喻人,托小松讽喻时俗。小松初时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之木,联系作者身世,一方面,反映了作者“出生轻微也能成就大业”的观点;另一方面讽喻世俗小人以身取人、目光短浅、趋炎附势的本质。

3、抓物象的特殊内涵。

  ①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②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南唐·李煜《虞美人》)

  ③以折柳表惜别。

  “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故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李白《忆秦娥》)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李白《塞下曲》其一)

  ④以蝉喻品行高洁。

  ⑤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

  “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

  ⑥菊花——坚贞高洁的品质。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

  “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

  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⑦梅花——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洁白。

  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⑧松——坚贞高洁。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⑨莲——表达爱情。

  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

  ⑩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⑾杜鹃鸟——凄凉哀伤的象征。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宋人贺铸《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其他又如“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唐人秦观《踏莎行》)、“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宋人王令《送春》)等,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⑿鹧鸪鸟——离愁别绪。

  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

  ⒀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附:

  一、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1、杨柳。(表达离愁别绪,作故乡的象征,柳絮飘忽不定作遣愁的凭借)

  2、长亭。(依依惜别之情)

  3、南浦。(送别地点的代名词)

  4、酒。(借酒抒情,表达豪放洒脱,抒写别离之情,又可借酒浇愁)

  二、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1、月亮。(思乡,悲愁,时空的永恒,悲欢离合)

  2、鸿雁。(壮士、游子、怀人;雄浑悲壮,浓浓乡愁,指代书信)

  3、莼羹鲈脍。(或云“莼鲈秋思”,思乡之情)

  4、双鲤。(鲤鱼代指书信)

  5、登楼凭栏。(思念远归的人;愁绪)

  6、浮云。(游子;客居他乡;思乡之情)

  7、捣衣。(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三、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

  1、梧桐。(孤直失意,凄凉悲伤)

  3、流水。(柔和清冷,时光易逝,绵绵愁丝,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相思悠悠)

  4、猿猴。悲凉凄清,忧愁忧思)

  5、杜鹃鸟。(哀怨凄悲,离别感伤,环境凄凉,比喻忠贞)

  6、斜阳(夕阳、落日)。(凄凉失落、苍茫沉郁)

  四、抒怀类意象(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

  1、菊花。(清丽淡雅,艳于百花凋后,不与群芳争列,恬然自处,傲然不屈,坚贞、高洁)

  2、梅花。(敢为人先,不畏权贵,旷达高雅,孤独寂寞,孤芳自赏,高洁傲岸)

  3、松柏。(傲霜斗雪,正气凛然,孤直坚强)

  4、竹。(亭亭玉立,虚心,有节,根固,质坚,潇洒,挺拔,清高脱俗,高风亮节,忠诚气节,积极向上)

  岁寒三友(松、竹、梅)象征人高洁的品格。

  5、黍离。(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6、冰雪。(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7、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

  8、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9、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

  10、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折柳,惜别怀远之意)

  11、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

  12、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

  13、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14、 庄周梦蝶。(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

  15、沙鸥。(飘零,伤感)

  16、英雄。(追慕,自愧自叹)

  17、小人。(鄙夷,明志,自省,鞭挞)  

  18、六朝旧事、南朝旧梦。(表示往日富贵繁华的生活)

  19、击楫。(谓立志报效国家,收复失地)

  20、峨眉。(高尚的德行)

  21、青青子矜。(有才能的人)

  22、巴歌。(亦称巴唱、巴讴、巴人之曲。借指鄙俗之作,多作谦词。多和“阳春白雪”比照着来写,表达自己的微不足道)

  23、碧血。(借指为正义事业所流的血,或蒙怨而死或忠心不泯)

  24、折桂。(比喻科举及第)

  25、怀桔。(指孝顺双亲)

  26、白衣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  

  27、破晓。(初现希望)

  28、深夜。(愁思怀旧)

  29、雪。(琼玉、碎玉、冰花、六出)

  30、信。(鸿雁、尺牍、尺素)

  31、 后庭花。(亡国)

  32、天地。(人类的渺小,人生的短暂,心胸的广阔,情感的孤独)

  33、浮生。(表示短暂虚幻的人生)

  34、朝阳。(希望,朝气,活力)

  35、夕阳。(失落,消沉,珍惜美好而短暂的人生或事物)

  36、正午。(热烈,热情奔放,恶势力对社会、对人的摧残)

  五、爱情类意象(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

  1、红豆。(象征爱情或相思)

  2、莲。(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3、连理枝、比翼鸟。(比喻恩爱夫妻)

  4、丁香。(代表情侣之间的爱情)

  5、鸳鸯。(代表夫妻之间的爱情)

  6、梅子。(代表女子对自己心仪男子的暗恋)

  7、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8、桃花。(象征美人)

  9、鸳鸯。(指恩爱的夫妇,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人卢照邻《长安古意》)。

  10、海。(辽阔,力量,深邃,气势)

  11、海浪。(人生的起伏)

  12、海浪的汹涌。(人生的凶险, 江湖的诡谲)

  13、江水。(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趋势)

  14、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灭)

  15、小雨。(春景,希望,生机,活力,潜移默化式的教化)

  16、暴雨。(残酷,热情,政治斗争,扫荡恶势力的力量,荡涤污秽的力量)

  17、春风。(旷达,欢愉,希望)

  18、东风。(春天,美好)

  19、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

  20、狂风。(作乱,摧毁旧世界的力量)

  21、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

  22、雪。(纯洁,美好,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

  23、露。(人生的短促,生命的易逝)

  24、云。(游子,飘泊,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

  25、天阴。(压抑,愁苦,寂寞)

  26、天晴。(欢愉,光明)

  27、水。(喻愁或虽具体可感却难以把握的事物)

  28、玉。(高洁,脱俗)

  29、珍珠。(美丽,无瑕)

  30、簪缨 (冠)。(官位,名望)

  31、娥眉(蛾眉)。(美女)

  六、战争类意象(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

  1、投笔。(指弃文从武)

  2、长城。(指守边的将领)

  3、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4、柳营。(纪律严明的军营)

  5、请缨。(喻杀敌报国)

  6、羌笛。(凄切之音,怆然悲伤)

  七、闲适类意象(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1、五柳。(隐者的代称)

  2、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

  3、三径。(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

  4、狗、鸡。(生活气息, 田园生活)

  5、鸟。(象征自由)

  6、采薇。(借指隐居生活,坚守节操)

  7、“山林”和“宫阙”(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