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刺练习



  

节能减排,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问题背景】

  1、十七大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建设生态文明,到2020年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报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

  2、2007年6月3日,国务院印发了发展改革委员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的《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明确提出制订粗钢、水泥、火电、铝等22项高耗能产品能耗限额国家强制性标准,指导和规范企业节能工作。《方案》指出,到2010年,中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将由2005年的1.22吨标准煤下降到1吨标准煤以下,降低20%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

  3、2007年9月1日,由发展改革委、中宣部等17个部门联合举办的“节能减排全民行动”系列活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启动仪式。节能减排关系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需要全民动员,需要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成为每个公民每个家庭每个单位的自觉行动。

  4、为了推动全社会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007年10月28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修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自2008年4月1日起施行。

  5、2007年11月17日,国务院批转由国家发改委、统计局、环保局等部门制定的《单位GDP能耗统计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实施方案》通知。各级政府以对国家、对人民、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把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摆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调动一切力量,加大工作力度,务求取得实实在在的进展。

  6、2007年5月29日,一场突如其来的饮用水危机,席卷了江苏无锡,罪魁祸首是太湖蓝藻。随后,滇池、巢湖蓝藻也相继暴发,高增长的中国进入“水污染密集暴发阶段”,凸显经济高速增长之痛。7月12日,国家环保总局宣布,中国将在太湖、巢湖、滇池流域制定更严格的环保标准。国家有关部门频频动用财税杠杆,调控“两高一资”行业,遏制资源过度开发畸形出口,抑制高能耗、高污染行业投资反弹。

  7、国务院办公厅2007年12月31日下发了《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通知指出,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O.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超薄塑料购物袋)。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问题切入】

1、经济发展和节能降耗之间是什么关系?

  (1)经济发展与节能降耗二者是对立统一的。

  (2)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经济发展的物质保证,资源的承载能力制约着经济发展。节约资源,使有限资源实现效益最大化,有利于经济的长远发展;反之,单纯依靠物质资源的高消耗实现经济发展是不能持久的。

  (3)经济的健康发展,有助于促使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也能提高节能的投入,从而促使资源得到节约和保护。

2、开展节能减排工作(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何必要性与重要性?

经济常识角度:

必要性:

  (1)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2)是克服市场调节自发性、滞后性、盲目性的客观要求;

  (3)是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客观要求;

  (4)是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

  (5)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客观要求;

  (6)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7)是缓解资源瓶颈制约,实现国民经济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重要性:

  (1)资源具有稀缺性,合理有效地使用有限的资源,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

  (2)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3)有利于减少污染排放,保护资源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4)事关现代化建设事业,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

  (5)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

哲学常识角度: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资源越来越短缺了,能源越来越紧张了,环境越来越恶化了,生态越来越脆弱了。从国家长远发展看,开展节能减排工作,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

  (2)规律的客观性要求人们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坚持实事求是。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进一步深化。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的表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既要遵循经济增长规律,又要遵循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规律。

  (3)科学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与改造世界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开展节能减排工作符合自然界和社会发展规律,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是科学的价值观,必将对人类合理地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

政治常识角度:

  (1)开展节能减排工作,是党坚持科学执政的客观要求。

  (2)是国家机构履行经济职能、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和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的要求。

3、怎样开展节能减排工作(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经济常识角度:

国家:

  (1)要深入贯彻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

  (2)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实现资源的合理使用和优化配置;

  (3)要综合利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要完善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并严格执法,要运用财政、税收、价格等经济杠杆,推动资源节约活动,倡导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循环经济模式和绿色消费模式,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产业,对消耗高、污染重、技术含量落后的工艺和产品实施强制性淘汰制度。

企业:

  (1)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扭转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资源节约型增长方式;

  (2)依靠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采用现代管理方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对我国能耗高、资源浪费严重的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换代,促进资源的节约,提高资源利用率;

  (4)企业经营者应提高节约资源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个人: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坚持科学消费、绿色消费,增强节约意识,从小事做起,把节约资源落到实处。倡导健康文明的消费模式,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风尚。

哲学常识角度:

  (1)人具有主观能动性,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谋福利。开展节能减排工作就是要求我们在经济建设中必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

  (2)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开展节能减排工作,事关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和国家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的福祉和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开展节能减排工作,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关系,做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3)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开展节能减排工作要求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要求企业必须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等,都体现了要重视量的积累,促成事物质变的发生;开展节能减排工作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等,体现了要重视事物结构的优化,通过优化结构实现事物的质变。

  (4)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开展节能减排工作,要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以节约使用资源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高效和循环利用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政治常识角度:

  (1)我国政府的职能。国务院等部门部署组织实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既是政府履行经济职能,促进经济发展的表现,也是政府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保护自然环境,保持生态平衡的表现。大力开发推广有关技术,提高人民的节约和环保意识,是履行文化职能的表现。建设生态文明,充分体现了国家对生态建设高度重视和对全球生态问题高度负责的精神。

  (2)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坚持对人民负责,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

  (3)政府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节能减排,建设生态文明,需要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4)党的性质、地位、宗旨。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提出建设生态文明,表明了党对生态问题的高度重视,是贯彻科学发展观、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这将更好地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好人民的利益。

4、我国为什么必须重视生态文明建设?

经济常识角度:

  (1)资源具有稀缺性,合理有效地使用有限的资源,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

  (2)经济发展方式要由粗放型转变为节约性,切实注意经济增长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3)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客观要求,有利于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

哲学常识角度:

  (1)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我国建设生态文明有利于优化能源结构,减轻环境压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我国建设生态文明正是从我国人均资源较少、单位GDP能耗较高、环境破坏严重这一现实而作出的要求。

  (3)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要以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为基础,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符合我国的能源和生态要求,符合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规律。

政治常识角度:

  (1)中共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党进行政治领导的表现。

  (2)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护良好的人居环境,体现了我党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3)党要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体现了党的科学执政。

5、我国应当怎样建设生态文明?

经济常识角度:

  (1)落实科学发展观,避免单纯追求GDP的增长,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2)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发展循环经济。

  (3)依靠科学技术,加强科学管理,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率,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4)国家要加强宏观调控,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健全法律法规,加大执法、监督力度,严惩浪费资源的行为,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的节能环保意识。

政治常识角度:

  (1)政府要转变职能,切实行使经济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积极创设有利于建设生态文明的氛围和环境。

  (2)国家工作人员要坚持对人民负责和依法治国原则,转变工作作风,自觉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大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力度。

  (3)公民应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履行保护和节约资源的义务,增强资源意识和节约意识,为建设生态文明作出贡献。

6、从经济常识角度分析如何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科技进步和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资金和物质要素投入带动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本带动转变。

  (2)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工业带动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3)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和质量。逐步形成内需与外需互动型增长机制。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向内需与外需协调拉动转变。

  (4)加强节能降耗和保护环境,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资源投入带动向主要依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带动转变。

  (5)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发展现代农业,稳步推进城镇化建设。

  (6)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实现更大范围的资源优化配置。

  (7)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7、塑料购物袋自2008年6月1日起有偿使用的经济学依据是什么?

  (1)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一般说来,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塑料购物袋的有偿使用将会减少人们的使用量,减少需求量,减少污染。

  (2)绿色消费是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核心是可持续消费。绿色消费作为一种科学、健康、合理的消费观念正在为人们所认同和接受,它是人们迫于环境问题,为了保护环境、保护自然而形成的一种共识。绿色消费理念不仅有利于个人的生命健康,也有利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考题启示】

例1、(2007年广东卷)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2001年~2005年广东省能源消费变动状况

(增长速度)

(年份)

  材料2:2001年~2005年广东省人均GDP变动情况

年份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广东省人均

GDP(美元)

1660.22

1812.09

2081.38

2382.95

2882.00

  材料3:广东省单位GDP能耗变动状况

  注:吨标准煤/万元是国际通用的能耗指标。

  (1)材料1、材料2和材料3各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材料l、材料2和材料3之间有什么联系?

  (3)材料2和材料3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何启示?

答案:

  (1)①从材料1可以看出,广东省能源消费总量呈现增长趋势,其中2003~2005年能源消费的增速明显慢于2001~2003年。

  ②从材料2可以看出,广东省人均GDP稳步增长,说明广东省经济发展总体上处于良好态势。

  ③从材料3可以看出,广东省单位GDP能耗总体上呈下降趋势,说明广东省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降低能耗。

  (2)对比材料1、材料2和材料3,可以看出:随着广东省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能源消耗的总量在增加,但单位能耗在逐步下降,说明我省经济发展向低能耗转型。

  (3)材料2和材料3的启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树立科学发展观,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

  ②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③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高农业、工业、服务业的水平和效益。

-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