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测试
 



  

唯物论


 

要点阐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物质

自然界、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是客观的

人们改造自然、变革社会的活动要以承认自然、社会的客观性为前提

(2)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意识

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不同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着不同的反作用

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3)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客观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了解国情,立足国情

(4)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有效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

从实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策略技巧

1、物质与意识及其辩证关系

  (1)准确理解物质的含义。

  ①物质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②正确理解物质概念必须抓住三个要点:

  第一,物质的惟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第二,哲学上的物质不同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也不同于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

  第三,物质是可以被人们所认识的,即物质具有可知性。

  (2)准确理解意识的含义。

  正确理解意识概念,必须注意三点:

  第一,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第二,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第三,从意识的本质看,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存在。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①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本质和规律,而且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

  不同性质的意识对物质有不同的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③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作用,不能等量齐观。

  物质的决定作用是前提和基础,是第一位的;意识的反作用受物质决定作用的制约,是第二位的。承认前者必须同时承认后者,反之亦然。否认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而否认物质的决定作用,片面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就是唯心主义观点。

2、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则和工作方法,是哲学唯物论部分最重要的方法论。学会正确把握实际,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应该从以下方面加以掌握:

  (1)“是什么”即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含义。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它要求我们一定要根据客观存在的事实,来决定我们的主观思想和行动,例如发表我们的看法,提出我们的观点,制定我们的方针政策,设计我们的计划方案,等等。

  (2)“为什么”即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因。

  首先,这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根本要求。世界是物质的,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因此,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必须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其次,一切从实际出发有其要性。从具体的工作来看,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起码要求;从党的工作大局来看,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无产阶级政党正确地制定和执行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从一般的哲学道理来看,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

  第三,实践证明必须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无论是革命和建设的大局,还是具体细微的工作,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工作就有可能有成绩,就能前进;而脱离实际,没有一切从实际出发,工作就会出现失误,就会有损失。这也要求我们一定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3)“怎么办”即怎么样才能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能不能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关键是看我们能不能正确地把握实际。正确把握实际:

  第一,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必须真切了解各地区、各部门、各领域的实际,从各地区、各部门、各领域自身的状况、属性与规律出发,才能真正认识它,利用它,把工作做好。

  第二,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必须充分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我们不要去做那些根本办不到的事情,但是经过艰苦努力克服困难能够办到的事情,只要对人民有利,就应该从实际出发坚决办好。”这说明“实际”可能是尚不完全具备条件的实际,要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就要充分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利用条件,从实际出发。

  第三,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必须做到主观与当时的社会、生活实际相符合,并能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做到主观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使主观与客观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第四,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因为路线、方针、政策是全局性普遍性的东西,各地区各部门只有结合自己的实际来贯彻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在本地区、本部门收到实效”。

  第五,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必须辩证地考察客观实际,“客观实际往往是许多事实的总和,如果只以个别事实为出发点作判断、去行动,那并没有真正做到从实际出发。客观实际总是多方面的,如果只抓住一个方面就发表宏论、开展工作,即使这一个方面是实实在在的事实,也没有真正做到从实际出发。又如,客观实际是变化发展的,要真正做到从实际出发,就必须使自己的思想适应不断变化了的客观情况。”这就是说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必须坚持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只有在坚持唯物论的基础上坚持辩证法,才能做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才算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第六,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还必须反对主观主义。在实际工作中,主观主义的两种主要表现——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以及其他的一些表现,像以某种愿望作为立足点来想问题、办事情,以个人的好恶来判断是非,以主观想象来代替客观事实等。反对主观主义与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3、意识能动作用、意识反作用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1)意识能动作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它不仅能反映客观事物的外部现象、还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二是意识的反作用,即它对客观事物具有反作用,对人们的实践活动有推动和阻碍作用。意识反作用只是意识能动作用中的一个方面,其外延要小于意识能动作用。

  (2)意识能动作用和意识反作用,都属于“想问题”即认识世界的范围,反作用并不是说意识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也不等于实际去做,而是意识通过指挥人们使用一种物质的东西去作用于另一种物质的东西,从而引起物质具体形态的变化。而主观能动性则不仅包括“想问题”即认识世界,还包括“办事情”即改造客观世界,同时也包括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可见,主观能动性概念的外延要比意识能动作用的外延大。

知识综合

1、与经济常识综合

  (1)结合物质决定意识原理,认识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制度;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违反我国税法的行为;我国2008年货币政策为什么要实行从紧政策;我国市场交易原则的实施;我国人民的消费观念;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拓宽等。

  (2)结合意识的能动性,分析正确对待货币,反对“金钱万能论”;按价值规律办事;现阶段的经济制度;国家宏观调控;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企业经营者的素质;遵守职业道德;劳动合同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国民收入的分配政策;增强公民的纳税意识;市场交易原则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我国对外贸易的基本原则。

2、与哲学常识综合

  (1)用意识的能动作用分析树立科学思维方法,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性;分析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分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生成长的意义;分析树立正确理想的重要性。

  (2)认识的来源是实践,认识论也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承认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就是在认识论上坚持了唯物论。

  (3)无论是认识事物,反映事物,还是改造客观世界和人的主观世界,都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和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并达到二者的有机结合。

  (4)人们在反映客观事物,改造世界的同时,必然会融入价值观。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始终。

  (5)从实际出发,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变化的实际出发,因为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6)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实际”是变化发展的,是普遍联系的,又具有特殊性,是矛盾体。所以彻底的唯物论必须坚持辩证法。

  (7)了解国情,立足国情,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体现了要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的发展观;体现了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正确处理好人与社会的关系。

3、与政治常识综合

  (1)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必须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与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我国国家机构必须坚持其组织活动原则;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加强党的建设;多党合作制适合我国的国情;必须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现阶段必须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建立国际新秩序,构建和谐世界与和谐地区,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等,都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理。

  (2)“一国两制”的意义;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邓小平理论与党的基本路线;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我国的宗教政策;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反对封建迷信;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都体现了意识的反作用。

热点点拨

打击网络色情,建设网络文明

  2007年4月12日,全国依法打击网络淫秽色情专项行动电视电话会议在京召开。全国依法打击网络淫秽色情专项行动协调小组组长、公安部副部长张新枫主持会议并作动员部署,中央宣传部、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信息产业部、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和国务院新闻办等部门负责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决定,专项行动自2007年4月开始,为期半年。专项行动期间,以网站集中、上网人数多、举报线索多的地区为重点地区,重点清理网上传播淫秽色情视听节目、图片、小说,以及六合彩、销售违禁品和扰乱社会秩序的谣言、侮辱、诽谤等有害信息,重点打击网上传播淫秽色情信息、组织网上淫秽色情表演和盗窃、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重点整治网上视听节目、聊天室、电子刊物、论坛、博客、WAP网站、托管主机和虚拟空间等网上信息服务安全管理秩序,重点解决小网站、小论坛、小聊天室和博客管理责任不落实等问题,积极推进互联网长效管理机制建设。

1、经济常识分析

  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等缺陷和弱点,会对社会带来危害和资源浪费。所以,要克服市场的缺陷和弱点,保证合理、高效地利用资源,实现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就必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十部委联合整治行动是国家加强宏观调控的体现。

2、哲学常识分析

  (1)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这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网络淫秽色情活动毒害群众、危害社会,客观上要求严厉整治。否则,会产生一系列不良后果。

  (2)辩证唯物论认为,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通过指导人们的实践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十部委联合整治行动对我国互联网健康发展、对促进社会风气转变具有促进作用。

  (3)唯物辩证法认为,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这要求我们重视量的积累。从现在做起,防止危害扩大化。

  (4)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这要求我们准备走曲折的路。整治行动任重道远,不是一蹴而就的,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应该长抓不懈。

3、政治常识分析

  (1)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决定我国国家职能。十部委联合整治行动是行使国家职能的具体体现,其中包括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2)依法治国和对人民负责是我国国家机关的组织和活动原则。十部委依法联合整治行动,体现依法治国原则;净化网络环境,也是对人民负责原则的体现。

  (3)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我国公民有权合法使用网络,也有义务遵守国家法律。

例题分析

例1、(2007年全国文综卷Ⅰ)2007年年初,台湾省南部海域地震造成海底光缆大范围严重损坏,中国电信部门在第一时间启动了海缆故障应急预案,使用机器人潜入海底排除故障,通讯得以恢复正常。使用机器人排除海缆故障的事例表明( )

①机器人能延伸人的某些肢体功能

②机器人是具有独立意识的人工制造物

③人有不可克服的局限性,机器人有更好的环境适应性

④机器人可在某些功能上超越人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例2、(2007年宁夏文综卷)沙漠化治理是世界性难题。有专家根据部分地区的成功经验提出,对于人力治理效果不佳的地区,可以采用“人退”的方法,创造条件让自然界自我修复,实现“沙退”的目的。这种治理荒漠化的新思路体现韵哲学道理是( )

①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和认识客观规律为前提

②适当放弃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体现了对客观规律的尊重

③人的活动与自然生态存在着不可解决的矛盾

④人的活动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影响因素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C

例3、(2007年四川文综卷)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完善法律制度,夯实社会和谐的法治基础。2007 年3月16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下简称《物权法》)。《物权法》是规范财产关系的民事基本法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起支架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财产增长情况

 

1978年

2005年

2006年

城乡居民储蓄(亿元)

210.6

14051

161587

股票市值(亿元)

0

32430

(其中约1/3为居民持有的公众流通股)

894.4

(其中约1/3为居民持有的公众流通股)

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平方米)

城镇

6.7

26.1

(数据暂缺)

农村

8.1

29.7

(数据暂缺)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立法工作。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要“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发展民主政治、保障公民权利、推进社会事业… … 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本届全国人大通过的《物权法》,其立法工作历时13 年,先后召开过100 多次座谈会,收到了l万多件意见,经全国人大常委会7次审议,充分反映了国情民意,符合宪法的基本原则。

  材料三 《物权法》 规定:“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保障一切市场主体的平等法律地位和发展权利。”注:《 肠权法》 所称物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立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古人说,有恒产者有恒心。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唯物论的基本原理.分析制定《物权法》的必要性。

答案:

  ①物质决定意识,主观必须符合客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家、集体尤其是私人财产都有显著增长,客观上需要法律保护,《物权法》的制定是这一客观需要的必然结果。

  ②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推动作用。《物权法》保护国家、集体和私人的合法财产,有利于巩固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激发人们创造财富的积极性。

-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