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测试
高考解析
课外拓展



  
大气环境保护

一、一周知识概述

  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及对策

(一)、全球变暖

  

(二)、臭氧层破坏

  

(三)、酸雨

  1、原因——燃烧矿物燃料,排放CO2、氮氧化合物

  2、危害——水、土、生物、建筑物被酸化,危害人体

  3、治理——减少人为硫氧化合物、氮氧化合物的排放

二、重难点知识解析

(一)、大气环境问题的危害和大气环境保护的措施

  本课所讲的温室气体增多导致全球变暖、臭氧层遭破坏问题,在前面讲述的“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大气的热力状况”时已有提及,为此课做好了理论上的铺垫。有关酸雨的成因,在初中化学课中也有讲述。本课对这些大气环境问题的成因,是在前面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引申和深化。因此课本不把有关大气环流问题的成因作为重点,而是把重点放在有关其危害和治理上。

(二)、学习难点

  本课不存在知识上的难点。而本课教材旨在使学生懂得保护大气环境需要全球合作,规划和控制各种影响大气环境的人类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全球观念,环保意识和行为规范。因此,观念教育可以说是本课的重、难点。

(三)、大气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后果及解决措施

大气环境问题

主要成因

严重后果

解决措施

全球变暖

人类活动排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强烈吸收地面红外线长波辐射;自然原因

海平面上升,影响世界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效率,采用新能源;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臭氧层破坏

太阳活动影响;人类使用消耗臭氧物质

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加,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业造成破坏

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排放,积极研制新型制冷系统;参与国际保护臭氧层合作

酸雨危害

由于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不断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硫和氧化氮等酸性气体所致

使河湖水、土壤酸化,影响鱼类、森林和农作物生长,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危及人体健康

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排放是根本途径;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是有效措施

- 返回 -